佛教經濟研究的回顧
p. 274
一、引言
萬法唯心,因人心惟危,而形成娑婆世界。社會之所以熙熙攘攘,多采多姿,乃至於爭奪紛紜不可終日,皆因一念心之作祟而已。二千五百餘年前,釋迦牟尼徹悟其大道理,而後他弘法利生四十九年,教人如何拔苦得樂,得心靈自在,使精神大解脫。釋迦牟尼的教義,就是佛法,亦即就是剖晰心理之法。
因追隨釋迦牟尼學佛法的徒眾愈來愈多,生活在一起,經濟問題亦應運而生。按當時教團共住的原則,以及對物質安排的觀念,後世學者為研究這一系列的問題,而釐出所謂原始佛教經濟思想,或原始佛教的經濟倫理。但三、四千年以前的印度社會,有些地方的經濟已很繁榮。因此商場貨幣交易盛行,資本累積,借貸高利,土地集中等時代背景下,佛教僧伽如何擺脫不准帶金錢,不許生利息,不許有土地,孑然一身過著托缽的修行生活。為教團共住,為維繫慧命,在釋迦牟尼涅槃後,生活尺度稍有改變。對這些問題,從絕對與相對觀點論修行者是應該出世或入世,應高成或低就,或至二者取其中,都有論述。教團應共有,或宗法相傳,或子孫私傳,或資本累積,因區域不同,各有互異。依現代西洋經濟思想理論的架構,可探討的範圍很廣。因後來佛教分北傳與南傳兩大系統,影響那些地區的文化、社會、政治、經濟亦大。如以北傳到中國,再輾轉至韓國、日本為例,這一派系的大乘地區,佛教思想又與當地文明融合,再演變出一套適應新環境的法則來。這一系列問題到底有多少人作過研究發表呢?
以上是關於佛教經濟思想問題。接著再談佛教經濟史問題,更廣了。從二千五百多年佛教徒的經濟活動算起,
p. 275
傳播到今天世界各地的佛教經濟活動,都是佛教經濟史所涵蓋的研究資料。例如中國從南北朝到唐宋,佛教寺院的經濟活動,因資料多,就有不少人寫文章發表。其他以一個專題寫某一史實的比比皆是。以史實資料介紹的是一種,以分析前因後果的又是一種。能否透過佛教教義,又憑藉史實,再用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又有多少?因佛教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了,為時很長,傳播的國家地區亦廣﹔本身教義博大精深,影響人心切巨。光以經濟面作探討對象,到底有多少文章問世,筆者就手頭所收集的資料將作一介紹。
二、專書
以研究佛教經濟的專書著作不多,國人寫的更少,至今尚未見及純敘述佛教經濟思想的專著問世,因要精通佛學與經濟理論之後才寫得出,确實不易,拙稿「中國佛教經濟發展之研究」曾作概略性介紹。
日本學者,友松圓諦著「佛教經濟思想研究」,第一卷敘述關於印度古代佛教寺院的財產所有權學說,第二、三卷敘述佛教對分配的理論與實際,友松氏是研究佛教經濟思想的先驅者。當今印度學權威學者中村元,在他的著作中很有系統地介紹出原始佛教的經濟思想。再者,經濟學博士大野信三著「佛教社會經濟學說之研究」,這已把佛教社會的經濟現象,用經濟學架式加以敘述。近十餘年來日本學界,應福利社會思潮的影響,有關佛教福祉學的著作紛紛問世,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讓世人對當今經濟思潮,多一份參考的資料。
從經濟史著手的較多,以中國寺院經濟為題的,早期有陶希聖的「唐代寺院經濟」。在一九三○年代,陶氏創「食貨雜誌」,引起研究經濟史的浪潮,佛教寺院經濟史亦應運而生。當今史家黃敏枝著「唐代寺院經濟的研究」,並發表多篇有關南北朝及宋代寺院方面的經濟史論文。至於論文部份,俟下節介紹。
p. 276
日本研究佛教經濟史的較多,有的專門研究日本佛教社會事業史,有些即專門研究中國佛教社會事業史。如矢吹慶輝著「三階教之研究」,提供了隋唐三階教辦理金融事業的史料。以研究中國佛教經濟史著名的學者,如道端良秀著「中國佛教與社會福祉事業」,中文已譯出,是關世謙譯發表於「菩提樹」雜誌。有些專著雖然其中敘述到佛教經濟史者,但標題不明指以佛教經濟為書名,在此不列,如以道端良秀著「唐代佛教史研究」為例,其中有不少章節論及,只好列到論文部份再介紹。
茲就常見的佛教經濟專書羅列於後:
中國佛教經濟發展之研究 吳永猛 文津出版社一九七五年。
唐代寺院經濟 陶希聖編校 食貨出版社 民國六十三年重印。
唐代寺院經濟的研究 黃敏枝 臺灣大學文史叢書。
佛教經濟研究論集 收論著十四篇成一專冊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之九(監修釋道安 主編張曼濤) 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七年。
佛教經濟思想研究──第一卷(印度古代佛教寺院所有に關する學說);第二卷(佛教に於ける分配の理論と實際)(上):第三卷(佛教に於ける分配の理論と實際)(中),友松圓諦第一卷於一九三一年東方書院出版;第三卷於一九七○年春秋社出版。
釋尊の家庭經濟觀,河崎顯了,法藏館,一九一三年。
慈悲,中村元,平樂寺書店。
釋尊のことば,中村元,春秋社。
佛教社會經濟學說の研究,大野信三,有斐閣。
p. 277
三階教研の究,矢吹慶輝,岩波書店,一九二七年。
寺院經濟史研究,日本宗教史研究會, 東京三教書院一九三五年。
寺領莊園の研究,竹內理三 東京畝傍書房 一九四二年。
中國佛教と社會福祉事業 道端良秀 法藏館 一九六七年。
人生と佛教 全十二卷中 佛教の經濟觀(財と勞動の價值),宮阪宥胜,佼成出版社 一九六九年。
日本佛教社會事業史,淺野研真。
佛教社會福祉學 森永松信。
日本寺領庄園經濟史,細川龜市 一九三六年 東學社。
佛教福祉學,福原亮嚴、杉本一義,永田文昌堂 一九六七年。
佛教社會事業史,谷山惠林,佛教大學講座。
禪と經濟人,後藤瑞嚴,伊藤書店,一九四一年。
佛教と經濟、經營 奧田慈應編集 四天王寺 一九六六年。
佛教經濟研究,駒澤大學佛教經濟研究所 一九六八年七月創刊﹔是一研究佛教經濟的專刊。
Lien-sheng Yang: Buddhist Monasteries and Money-Raising Institution, Studies in Chinese Institutional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三、論文
一九三○年代研究中國經濟史是一個風潮。佛教寺院經濟是其中的一環。從發表論文的年代作統計,一九三○至四○年以唐代為中心的寺院經濟發表多篇,
p. 278
這因史料有關,而後再往上下推移研究,亦陸續有專論發表。佛教經濟思想的短文見其一二。可惜後來戰亂不安,作品即受影響。佛教經濟論文雖比專書多,但亦多不了多少,歷歷可數。日本,各大學對東洋史之研究,都會有以佛教經濟史為題作研究者。何況日本佛教各宗派有他們自己創立的大學,以佛教經濟史、經濟思想為題作研究的更不在話下。如以一九三○年代為基期,延續至今,成滾雪球式的研究,成果已洋洋大觀。研究題目之大小、粗細已應有盡有。尤其能以當今社會思潮的需要,從佛教去找答案,譬如佛教福祉的研究、寺院經濟制度的研究等就是一例。
茲將論文相同性,分別介紹於下:
中古大族寺院領戶研究,何茲全,食貨,三卷四期 一九三六年。
中古時代之佛教寺院,何茲全,中國經濟,二卷九期 一九三四年。
南北朝寺院經濟的形成與發展,黃敏枝,思與言,六卷四期,一九六八年。
唐代寺院經濟之管窺,葉受祺,學風,五卷十期,一九三五年。
唐代寺院經濟概說,陶希聖,食貨五卷四期,一九三七年。
唐宋元的寺領土地,石哲,歷史科學,一卷三、四期 一九三三年。
唐宋元寺領莊園研究,鞠清遠,中國經濟,二卷九期 一九三四年。
唐代均田法中僧民的給田,森慶來著,高福怡譯,食貨五卷七期 一九三七年。
從榆林窟壁畫耕作圖說到唐代寺院經濟 金毓黻 考古學報二期,一九五七年。
宋代寺院所經營之工商業,全漢昇,北大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乙編上,一九四○年。
p. 279
宋代度牒說,范午,文史雜誌,二卷四期,一九四一年。
宋代佛教對社會及文化之貢獻,方豪,現代學苑月刊66、67、68三期。
元代的寺產,鞠清遠,食貨一卷六期,一九三五年。
元代佛寺田園及商店,陶希聖,食貨,一卷三期,一九三五年。
中古寺院的慈善事業,全漢昇,食貨,一卷四期,一九三五年。
佛家的福田觀及其福利思想,吳永猛,文藝复興,六十期,一九七五年。
佛教の經濟思想,友松圓諦 經濟往來 九卷八期 一九三三年。
佛教經の濟思想研究について,寺尾宏二,經濟史研究,四一,一九三三年。
佛教と經濟,赤堀又次郎,日本及日本人,一九三二年。
佛教經濟思想研究に就きて,西義雄,宗教研究,新九卷五,一九三二年。
沙門一行の經濟思想,長部和雄,密教文化十四,一九五一年。
佛教の福田思想,常盤大定,丁酉倫,三二三,一九二九年。
福田思想の發展とその意義,早島鎮正,初期佛教と社會生活,第七編。
佛教と新經濟体制,橘感月,前進佛教,一九四○年。
支那における宗教と經濟,ロストホ―ン,東亞問題二卷三期,一九三五年。
初期佛教文學における經濟狀態,越智道順,佛教一--五、六,一九三五年。
寺院經營と布施思想,多田得圓,高野山時報五九○--五九二,一九三一年。
支那佛教社會經濟史の研究に就て,道端良秀,支那佛教史學一 ── 二,一九三七年。
p. 280
支那佛教寺院の金融事業--無盡に就いて,道端良秀,大谷學報,一四 ── 一,一九三三年。
支那佛教經濟史の研究,三島一,歷史學研究,一 ── 二,一九三三年。
經濟史より見たる支那佛教徒の地位,稻葉岸吉,東亞經研一 ── 一、二,一九○六年。
禪宗教團に於ける經濟生活上の態度に就て,福場保洲,禪學研究三四,一九四○年。
禪に於ける生產と勤勞の問題(印度思想を超えた發展),中村元,禪文化,一卷二、三,一九五五年。
東洋の宗教と經濟倫理,中村元,心,八卷十,一九五五年。
信行の三階教團無と盡藏に就て,塚本善隆,宗教研究,三の四,一九一五年。
北魏の僧祇戶、佛圖戶,塚本善隆,支那佛教史研究。佛教と社會事業,道端良秀,唐代佛教史の研究。
悲田病養坊について,道端良秀,唐代佛教史の研究。
佛教寺院經と濟問題,道端良秀,唐代佛教史の研究。
中國佛教と救貧事業,道端良秀,同朋學報一四 ── 一五。
寺院と經濟,山崎昭見,布教八,一九五五年。
燉煌發見文書に据る中晚唐時代の佛教寺院の錢榖布帛類貸附營利事業運營の實況,那波利貞,支那學卷十第三期,一九四一年。
宿坊としての唐代寺院,道端良秀,支那佛教史學,二卷一期,一九三八年。
隋唐時代における義邑及こ法社,山崎宏,支那中世佛教の展開。
唐の均田法に於ける僧尼の給田に就いて,森慶來,歷史學研究四 ── 一,一九三五年。
唐代寺庫の機能の一二について,三島一,池內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史論叢。
p. 281
唐宋時代に於ける貴族對寺院の經濟的交涉に關する一考察,三島一,市村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史論叢。
唐宋時代に於ける貴族の寺院兼併に關する一知見,三 島一,史學雜誌四一編七號彙報大會記事,一九三○年。
唐宋時代に於ける債權の擔保,仁井田陸氏,史學雜誌四二──十。
叢林における庫司の職掌に關する一考察、三島一,加藤還曆。
佛教信仰に基きて組織せうれたる中晚唐五代時代の社邑について,那波利貞,史林二四──三、四。
中晚唐時代に於ける燉煌地方佛教寺院の碾磑營に就いて(上、中、下),那波利貞,東亞經濟論叢一卷三、四期,二卷二期。
長生標及こ長生庫補考,稻葉岩吉,陳經研十五──四。寺院經濟資料と長生標,稻葉岩吉,東亞經濟研究十五周年紀念號,一九三一年。
宋の財政難と佛教,塚本善隆,桑原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史論叢,一九三○年。
度牒考,高雄義堅,龍谷史壇,二二六,一九○九年。
宋の賣牒について,三島一,史學雜誌四○ ── 一二──彙報,一九二九年。
宋代の度牒雜考,曾我部靜雄,史雜,四一 ── 六,一九三○年。
宋代に於ける寺院課稅に關する一考察,三島一,史學雜誌四四──七──彙報,一九三三年。
北宋叢林の經濟生活について,推名宏雄,印度學佛教學研究十五──二。
北宋叢林の經濟生活,估藤達玄,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二五。
元代叢林の經濟生活,估藤達玄,印度佛教學研究十六 ── 一。
元代の寺院財產の性格素描,橫山英,史學研究二集,一九五○年。
p. 282
明代の寺田,清水泰治,東亞經濟研究八──四,一九一三年。
明代寺田の稅役と砧基道人,野口鐵郎,佛教史學十四──二。
K, Ch'en: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Hui-chang Supperssion of Buddhism, HJAS. Vol. 19. 1956.
四、結 語
人類的社會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人為一切主體。佛教是人類精神文化的一環。經濟活動是人類物質文明的一環。佛教經濟是人類文化活動的安排方式之一。
綜合以上文獻可知,佛教經濟之研究,仍與佛教信仰區域的教育有關,如日本佛教大學林立,研究的成績就可觀。知與行是呼應的。因此,探討佛教對經濟的安排,以及佛教經營經濟活動的史實,到目前為止其論文還是大部份出自研究佛學及史學的學者,所以是屬於傳統式的研究方法成果。
過去的傳統經濟史研究者,是歷史學家居多,較注重政治人物嬗遞之記載,及社會風气良窳之敘述,進而對官方經濟政策運用之實效的分析,乃至民生貧富的史實分析。故傳統式的經濟史家對資料處理不外乎是搜集、整理、考證與分析。當今經濟計量學家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加以設定模型、評估等方法。這完全受現代計量方法之影響。近年來計量方法廣被使用,數學、統計、電腦發展迅速,對現代經濟史料之處理,在方法與觀念上已有部份和傳統不同。這當然受益於當今資料數量之建立。但進而如研究古代經濟史資料,統計數字不夠時怎麼辦呢﹖如古代資料不足,亦常藉抽樣或推測等模式。這是借重經濟理論及統計方法的結合。經濟計量學家正努力於新方法的運用,但剛開始而已。
p. 283
在當今工商業社會,物慾洪流,錢浪淘淘,人類康莊大道在那裡,何去何從。筆者介紹過去研究佛教經濟的成績,作一回顧,亦讓我們對這相傳有二千五百多年的佛教,有「信」、「解」、「行」、「證」豐富經驗的史實,重新再作 一評估,可溫古知新,對今後人類的前途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再者,希望有志之士再作一前瞻﹗
p. 8
Retrospect on the Research in Buddhist Economy
by Wu Yung-meng
Economic problems arise from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limited material resources of the society on the one hand and infinite human desires on the other hand. How does Buddhism deal with them? As research in Buddhist economy one either concentrates on the theoretical side of doctrine or on factual life, it divides into two main fields: economic thought and economic history.
Buddhist canonical scriptures provided manifold proposals concerning the solution of livelihood problems in the newly established order, and later on, the viewpoints of Hinayāna and Mahāyāna
p. 9
differed, too. This belongs to the realm of economic thought while the historical treatment of the actual economic life of both the order and Buddhists all over the world is to be relegated to economic history.This paper collects data on research in Buddhist economy and provide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its achiev~ments. Important books and major papers-- on the subject are separately introduced. Due to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spread of Buddhism and the consultation written materials, most work has been done by Japanese, followed by Chinese. Westerners bring up the rear only.
In the past, the usual methodical approach has been the historical one, but since calculus is widely applied in modern economics,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bound to change. And further more, at this juncture where we are pondering the pending economic problems humankind faces today, the Buddhist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these questions may benefit us. Looking back helps us to look forward.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