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辽宁阜新海棠山上的藏传佛教艺术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魏运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辽宁阜新海棠山上的藏传佛教艺术
  魏运亨
  说起摩崖和造像,许多人不陌生。镌刻在泰山石壁上的“五岳独尊”“置身霄汉”,是摩崖的代表作。国内众多摩崖是以汉字书就,佛造像则以佛教中的显宗造型为普遍,特例是辽宁省阜新市海棠山普安寺的摩崖造像,这里的摩崖是用藏、蒙、满、汉4种文字书刻的,而造像则基本是藏传佛教(密宗)形态,如八臂十一面观音菩萨、大威德金刚、绿度母和宗喀巴大师等。
  专家评价说,海棠山兼具宗教、艺术、民俗等多重研究价值。
  海棠山上无海棠,只有漫山摩崖造像
  海棠山是东北四大名山医巫闾山的余脉,位于阜新市东南30公里。一般游人以为山是因盛开海棠花而得名,其实不然。这里是蒙古族聚居区,蒙语称这处山为“亥台音兀勒”,是“了望台之山”的意思。在蒙汉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亥台”被音译成“海棠”,几百年这样叫,于是,这里便成了没有一株海棠花的海棠山。
  海棠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风光秀美,但最迷人的还属普安寺及周围的摩崖造像。据《阜新县志》记载,清康熙22年(1683年),章嘉活佛率弟子赴海棠山开始摩崖造像。但有学者认为摩崖造像始于清代道光时期(公元1821年)。
  为什么在二三百年前这里会出现大规模的摩崖造像呢?普安寺主持益希嘎哇告诉记者,由于满族、蒙古族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特别是乾隆皇帝曾在《喇嘛说》中强调:兴黄教即所以安定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 统治阶级有“建筑一座庙,胜养十万兵”之说,不但选派大批男性青年当喇嘛,而且对一些较大的寺庙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当年海棠山一带是蒙古族、汉族杂居区,政权控制在蒙古王爷、贝勒手中。普安寺四世活佛丹毕道尔吉来自西藏、精通藏文。他在主持庙务期间,曾承诺要镌刻出与当时本旗村屯数目相等的石佛造像。到了普安寺五世活佛主持庙务时,已耗费白银10800两,镌刻摩崖造像和石板雕像共1449尊。六世活佛乌力吉仓继而造之。
  据记者了解,现在海棠山保留下来的摩崖造像尚有240多处。佛造像中最大的一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高达4.4米,最小的仅有15厘米,其中1米以上的造像有102尊。 这些造像分布在普安寺周围的裸岩上,既有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群雕25尊造像的“集佛石”,也有零星的个体造像。学者研究后认为,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使信徒可以随地叩拜。
  独特中蕴藏魅力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海棠山摩崖造像无论从规模或是艺术,都难与洛阳龙门、大同云冈和敦煌莫高窟比肩,但其魅力在于藏传佛教的神秘,在于独特和罕见。
  海棠山摩崖题记,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镌刻造像的记事,如镌刻造像经费的施主、镌刻工匠的姓氏、镌刻的时间等;二是以藏文镌刻的密宗佛教真言;三是以藏文镌刻的密宗佛教咒语;四是以藏文镌刻的赞颂语言,如对宗喀巴的六字赞等。此外,还有用蒙文镌刻的颂联。这里的摩崖用汉字镌刻的只发现一处,为“谟灵阿” 三个字。摩崖中用满文镌刻的更为罕见,只是在以蒙文镌刻的“沈阳黄寺达木森大夫修造”中,那个“黄”字是用满文镌刻的。这种蒙文、满文混用的摩崖题记,目前在国内其他地方极为少见。
  海棠山的佛造像属于蒙古族藏传佛教雕刻艺术,造像分为两类:一类是安息佛造像,其中既有诸佛(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诸菩萨(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的造像,也有传播教法的祖师和名师(如宗喀巴上师、弥拉日巴尊者等)的人物造像。另一类是忿怒佛造像,这中间又分成勇猛像和凶恶像两种,比如马头金刚、阎魔护法等。专家指出,海棠山的各类型造像总共有46种,形象千姿百态,十分罕见。拿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来说,在汉族地区寺庙中这是一个美丽端庄、低眉善目、大慈大悲的女性菩萨。而在海棠山藏传佛教造像中,观世音多为十一面八臂或一面四臂。再比如护法神吉祥天母造像,天母侧身跨坐于黄骡子之背,缰绳是一条长蛇,她头戴五头骨骷髅冠,凌空飞行于峰峦血海之中,样子很是凶恶。还有 “大白勇保护法”造像,传说中这是藏传佛教中的智慧护法神和财神。造像身色洁白,一面六臂,三目圆睁,六手各持法器,双足各踏一小白象,周身是智慧的火焰,样子咄咄逼人。
  海棠山摩崖造像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既有高浮雕,也有低浮雕,还有线雕。在镌刻上继承了北魏和晚唐的风格,又突出了蒙古族、藏族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在雕刻过程中,聪明的蒙古族、藏族匠人删繁就简,别出心裁。比如,释迦牟尼造像的宝冠本该是头戴五智(即五佛)图样的,这就太复杂太难刻了,于是将五佛改成了五朵葵花,同样展示出神灵的气魄。再比如,用人间化世俗化来为佛造像,线条细腻,质感强烈,达到借石永生的效果。海棠山的造像基本上没有雷同的,在许多小的图案上也要凸显个性。比如无量寿佛手托的净瓶,34尊无量寿佛造像中,小小净瓶的式样达10多种。
  这里许多的造像还带有彩绘。由于当时的颜料是用自然的矿物质和植物质土法制成,颜色艳丽、耐光耐雨。尽管二三百年过去了,不少彩绘依然可见,更使造像充满神韵。
  这里曾是我国东部藏传佛教的传播中心
  海棠山的普安寺在清代声名显赫,它始建于清康熙22年(1683年)。据普安寺主持益希嘎哇介绍,鼎盛期间的普安寺曾拥有楼台殿阁1500多间,建有四大学院来培养喇嘛,僧众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号称 “小布达拉宫”。普安寺的“措钦大殿”为藏式木结构回廊建筑,殿内供奉着高9.9米泥塑贴金大白伞盖佛母像。普安寺的主持活佛曾受到清代雍正、嘉庆等几位皇帝的接见并受赐封号。其寺院匾额也不同寻常,是清代道光皇帝用满、汉、藏、蒙4种文字亲书御赐,寺匾上还有二龙戏珠和海水江崖图案。
  海棠山不仅以佛刹古寺、摩崖造像等人文景观著称,自然景观也引人入胜。这里四时景色壮美,古松怪石千姿百态。一些学者认为,欣赏藏传佛教艺术,当然能到西藏去旅游参观最好,如果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机会,那么前往观赏海棠山的摩崖造像,也会别有一番趣味,而且,还可以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以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淳朴的民风民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