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漫谈密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洁尘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漫谈密宗(一)
  洁尘居士
  密宗法门,乃是法身佛毗卢遮那,在摩醯首罗天金刚法界宫所说——即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初一七日,当自受法乐时,为金刚萨陀诸大菩萨说此真言,是为本宗的起源。
  金刚萨陀既受法已,遂结集“大日经”“金刚顶经”各十万颂,纳于南天铁塔。
  此宗所依据的经典异常浩繁,传承亦颇复杂,修持更是不易;更难的是以“不共”(一切皆密)法门教外无传为本,是而不能以文字般若解说玄奥。宗外之人皆难明了。有者或以枝叶之见加以评论,此实有所不当。须知各宗皆发于一源,本无方向是非之念,然学者因受眼界之障而生起此是彼非之感。或属执障过深之故也。
  佛法渡人由于众生根器不同,见智有别,故立宗派以弘教化,实乃方便耳。
  末学受法日浅,所学粗陋,虽曾研习各宗,但道果均无,不敢妄谈,因受“心法”编者之督促过厉,敢以弘道之心,略尽功德,尚祈师执与大德加持是幸。
  密乘(即密宗)之内含,繁复深奥,颇难描述,因为鉴于屡次之关系,划分几段介绍。先略谈密乘之宗派,其源流如下:
  (一)宗派源流
  此宗发源于印度,分布于西藏,经由中国而传往日木——是即东密。
  密乘虽然分布甚广,但是自唐朝传入中国后,因受明清两代之限制,民间不准流传,此宗随即成为帝王之禁品,尤其清代为甚。
  因兹日渐衰减,而未弘大。自民初以降,西藏大德始来国内加以弘繁。
  东密自唐时传入日本后,大弘密宗而成护国之教,但由于其闭关自守,外界亦难清楚其源流与传承,但其修持所本实无大差别也。
  现将西藏的新旧派及中国密教之传承,合为一体分而述之;
  “与中国会昌法难”同时,西藏有一毁法的朗达玛王,破灭佛法,密教因而受损非浅。
  一般说来在朗达玛王以前传到西藏的属于旧派,毁法以后的佛法则为新派。亦即莲花生大士为旧派;萨伽、伽登、噶登各派为新派,但自葛登兴起,则以此派为新教。
  甲、龙树菩萨的传承:龙树菩萨以真言密咒打开南天铁塔,亲见金刚萨陀,承受大法,并得受两部大经——“大日经”“金刚顶经”。
  龙树菩萨授法于龙智菩萨。龙智化行南印度等地,寿源甚高,弘教很久。其后并传两部大法于善无畏三藏及金刚智三藏,(即唐朝三藏大师)。
  金刚智于印度受五部灌顶取得“金刚顶十八会全经”共十万颂。归传不空,不空三藏传于含光,惠朗、昙贞、觉超惠果等五弟子。
  其中惠果法师傅于空海。空海法师为日本人,归国后大弘密教,此即东密之由来。
  乙、莲华生大士传承:当中国密乘祖师不空三藏示寂之年(西历一七七七四),莲华大士始应藏王之请由藏人印,依阿难尊者为师,其后甚多年间广修显密,并与龙树菩萨互礼为师,与禅宗东密均有甚深渊深。密宗祖师以大士为最早,成就亦最高。留下宁玛派(即红教)现在康藏一带仍很普遍本教论九乘次第;最高的两个目标所谓“心证真实”与“天地合德”。
  除康藏外于印藏间“锡金”小国,亦为红教所建立者。
  此派的宗见之高超,加持力量之宏伟,与证得果位人数之高深及众多,实为其他各派之素所敬仰的。
  丙、毗哩嚩波与萨伽派:即成唯识述记中的护法菩萨,密号为毗哩嚩波(Vuapa)
  萨伽派之祖师庆喜藏在世,护法菩萨亲至藏嘉寺传授密法──传至慧幢(初祖之曾孙),即为元世祖礼聘为师,请受灌顶。后以西藏十三万户为师之供养,从此西藏之大权归本派所有,相传凡七十余年。
  丁、那露波与伽举派:印度后期密宗宏盛之际,波罗王朝兴起,于超寺岩中成就之大德甚多,于札曩迦王在位时出了六贤门,北门守护者那露波(Narova);其学德修证,较之莲华生大士龙树菩萨不相上下,其修持与求法之坚决忍苦为任何人所不及,并将“无上甚深微妙法”提纲洁领的撮为修补的枢要,使人人得此可以“立地成佛”此乃大师的无上功德。
  大师对众生之功德无法形容。彼亲传弟子玛巴译师则为西藏伽举派之初祖,玛巴译师曾三赴印度依止上师学法,证得最高境界。
  曾执西藏教政大权凡八十余年。
  戊,宗喀巴大师,达赖、班禅(噶登派)
  宗喀巴大师为黄教之祖师。大师学行证得都达到最高境界,遍学显密之精要及各派之教授,订定修行次第,除印度以外,创教规模之大当以宗大师为首,大师殁后五百年间教法传遍青海、西康、西藏、蒙古各地,法运之隆可谓前无古人。
  班禅、达赖为其弟子,二师为欲宏法而不退转,发愿驻世化渡众生,藏音呼图克图即转世者之意。
  宗大师圆寂后,蒙古和硕特部酋长固始汗,统兵入藏夺得全藏地方,将政权供养第五世达赖,西藏大权遂由黄教主持(即大师殁后二二三年。)
  《未完待续》

  漫谈密宗(二)
  洁尘居士
  此“漫谈密宗”稿,上半篇发表于本刊创刊号;嗣因二期稿挤,乃改在本期续完。在此谨向原作者及读者致以歉意。
  —— 编者 ——
  前篇曾将本宗之宗派源流略作引述,今再就本宗之教义与修持,仅按所知悟之程度作概括的介绍。
  佛教宗派为方便普渡故有大小乘之设,更因因缘之不同尔,又有显密之分;究其实亦只为按照众生之因缘不同,而所设之方便法门耳,其本源则一也。
  密乘与显教之教法与修持亦略有不同之处;显教为释迦牟尼佛应身所说,密乘为毗庐遮佛法身所说。显教中除禅宗外均概以经教显示实相,密乘不仅于教义上开示实相,并于事实上表显实相,是故较之各宗亦稍有深切微妙之处,此点非末学之滥言,实际如此。
  此宗特别注重传承,一切修为当以金刚上师之传授为本,所谓上师之灌顶即是受权也。
  宗内之教法较高深之部几均为不共法门,不共者即为密部。其戒律乃为教外无传,除大阿阇梨得择有缘者授法外,学人于未成就时,不得将经法流传于教外之人,此为根本戒。此宗之旨趣至为高深,欲以言语概括其玄妙之教义本为不可能之事,因其有甚多不可思议之处,若谨以语言述说,可能堕入谤法之误;更兼兹一切修为均属于密,此尤系难得详尽谈述者。若以文字表达则不外乎“阿字本不生”,此五字可也容之。如:
  大日经中说:“云何真言教法?谓阿字门一切诸法本不生故。”大日经疏说:“觉自心本不生即是成佛。”
  一切缘起于阿字,阿字为众声之母,为法教之本,为一切字之种子,为般若实相之理体,举凡一切皆依此而生。
  宗内甚深微妙之处,乃为不可思议之境界。可就一切众生事物上,开显法身佛之妙境;所谓“即事而真”;亦即“生信不二”。又如大日经疏中说:“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从本以来,悉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时,强空诸法,使成法界。”
  其直显一切诸法实相妙理于三大元素;及体、相、用,体大即六大的缘起,相大乃四曼的不离,用大即是三密瑜伽。
  世间一切事物皆缘起于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出世间之一切修持亦不离此六大。一切众生由顶至踵,自内而外,亦皆此六大所聚;而毗庐遮那如来无量佛身无非此六大。是故一切诸法不离六大,六大法性遍满法界。佛与众生之六大本无差别,是以当体而论,一切诸法本即实相,此为六大之缘起也。
  由于六大缘起所引伸之一切诸法现象,即是大三法羯之四种曼荼罗。下自众生,上至诸佛,悉皆具此四曼的现相;一一含藏实相的功德。“四种曼荼罗之略解;诸佛菩萨之相好庄严为大曼荼罗,所持之器物如刀、剑、铃杵以表示诸佛之誓愿者为三昧耶曼荼罗,如种子真言以示诸佛之记号为法曼荼罗,诸佛之动作威仪等为羯摩曼荼罗。众生界亦以此类推。”此四种曼荼罗之相,又皆一一无量无边;却于诸佛中具足众生之相,众生中亦必具足诸佛之相;故而生佛一如,成为互相涉入互相具足。所以当相而论,一切诸法皆是实相,此即四曼不离。
  虽然如此,所谓体相皆为实相,但如不藉诸身、口、意三密瑜伽的业用,则难达于成就实相的究竟。本来一切众生乃至如来,其所以为凡为圣本无差别,皆由于身、口、意之为三业与三密之作用使然。在凡夫因三业之执著而轮回不息,在佛陀因三密而得清净的功德。密乘之微妙甚深之处即在于转身、口、意之三业而成密,使生佛无差,藉观想而将意业转为意密,用手印而使身业成为身密,以持咒之功力将口业转成口密。因此使身、口、意成为三密;而佛与众生得以互相摄入,可使修者“当下即是”,此为“即身成佛”之速证大法,得令一切国土皆成净土,即所谓三密瑜伽也。
  如此之“当相即道”、“即事而真”的妙境,实非空谈,因此宗具足一切不可思议的真实境界,一一皆可在实修的事相上显现,此篇所述只为恒河之一沙耳。
  总之各大乘宗派中,以此宗教法最为高深,加持力最为真实。既如华严宗所谓“果分不可说”者,而此宗乃直说实相的果分,天台宗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者;而此宗即得显示实相究竟。此宗更能契合实相法印,最为深切。
  至于密宗之戒律极为深严,尤有关意支的一切律规更为著重,但因一切“不共”,是而教外无传;然而每多教外之士时生诽谤,希各大德即止嗔杜妄宜生敬法之心为祷。或若立于宗外之士,因甚少实了此宗真义,如仅对一二现象而生差别则相距实远矣。兹因未亲学密者实难知玄秘。末学恳祷谤法者勿为因缘牵累,谨具虔诚,申明此意。
  此宗之最高瑜伽修持,乃为合摄智慧与慈悲而证大觉者。本来无法详述,只因一落文字即非究竟,唯期达此“以指见月”之用也。
  又因显教中以众生情见有染净之分,故认烦恼当断;至于本宗则以生佛一如,理本一昧,而无染净之别,由于菩提心之开发,一切烦恼皆为菩提之功德,亦称为理无断。
  密宗一切无一不从佛地上安立,无一不是如来果位,一切均为显示法身佛的真实境界。
  古德云:“一切国土,悉是觉王境界。”
  末学受法日浅,更无修持,又不能显示“不共”之密,是故于万难之中,略作引述,尚乞大德加被。
  (续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