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心结·心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慧明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心结·心解
  主讲/慧明法师
  记录/圆圆
  要全然接受,保持觉知;尊重生命,尊重任何存在。外在的美与丑,只是表相,不要从表相上著眼。
  一纵然你长得比别人难看也不必自卑,有时就因为自己的存在,才显得对方的优秀,迄何尝不是一种功德。如果你自觉很好、很完美,就很容易去执著。长得不怎样的人,反而可以避免很多业障,没有任何境界来干扰,你反而是生命的主人。 一
  十慧十明法师应邀为圆光佛学院全校师生作一项专题演讲。法师生动逗趣的开示风范,深深扣紧三、四百位佛子心弦。充满法喜的笑声,随著法师的开示,起落、回响。
  “心结:心解”原是深奥的佛法内涵,透过法师丰富学养及修持上的历链,深入浅出,观机而逗教。
  “每个人都期望比现在更好,尤其各位能放下外面俗缘,发心出家,甚至正在考量,持续走这条路。这当中也希望自己的生命越来越踏实。学佛之道,无论是生命的菩提道或是生死道,它的境界确实太多了。置身在如幻的世界,当然也会自我观照,有的是越走越没信心,越修越有挫折感,尤其当各位从接触佛法到深入经藏,从经藏里面,累积越多的佛学知识,你越会感到惭愧。我们的“根基”实在太好了!应如何从现在开始修到解脱呢?”
  “各位有没有心结?是不是心有千千结?怎么解开它呢?佛陀有次说法,拿了一条手帕,开始打结,楞严经讲佛陀连打了六个结,那时就问弟于:这打结的手帕有何不同?”
  法师说著随手抖开一条手帕示范给佛子们,问大家到底有什么差异?于是大家开始列举答案,有的说它已经扭曲、变了样,有的形容它纠缠下清、不自在,因为系著而解不开……
  “事实上这手帕就如你们刚才所说,纠缠在一起,变成一种束缚,无法开展、放松。其实它的本质还是一样的,只是外在状态整个不同而已。佛陀问应如何打开这个结呢?将右边拉过来,接著又拉过左边,为何不能解?是否越拉越紧?怎么解?记得要领:要解开它就必须朝著反方向。当你了解“结”的过程是这样子,然后朝著其反方向去解就对了。所以这也是打开心结的一个重要知见。”
  “你自己的结在哪里?同时你也要看清楚究竟有那些?佛陀对弟子讲:“有执著及挂碍的人就像心打结的人,一个得道者,他的心已经下打结了。”打结的地方虽然变得很紧张、压迫,但其本质仍然是属于“常住真心”的。任你再怎么苦恼、挂碍,你的烦恼仍然不离自性:一切都是空性,性空;色受想行识也一样。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想不异空,空即是想……我们了解这过程之后,各位下妨自我观照反省:自己是让什么给束缚了?你这个结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不要害怕,只要懂得反方向将它运作一次;解结时要具备耐性,慢慢解,时节因缘到了自然就开了。有的很性急,就显得很执著。你所挂碍的就是一个结,各位千万不要把结打死了!”
  “有的人因为身体健康情况不怎么好,常处在苦痛当中,内心很难过、悲观……老是觉得自己头脑并下很灵光,但就是下喜欢让人骂为笨,没智慧。”
  “结的构成,就是将两边扯住拉紧。我们经常不满意现在的样子,不时在挑剔下漂亮、不够完美,嫌弃这色身,可是你却天天要仰赖它,而你又无法接受,可是它要跟你一辈子呀,你说日子好过吗?你要开始学习,要反方向,接受自己。在佛法—而言当然是因缘法,今天我们会长得这个样子,是过去自己所造的因,才有今日的果;有惑、业,才有苦受。”
  法师接著以“全然接受”及“保持觉知”为当天开示的主要内涵。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一切是在相对的依存关系下才能存在,是因缘和合的。要全然接受。各位想要修道,想要悟道,想了解道是什么,道在那里?“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僧爱,洞然明白。”知道最伟大的道理并非很难,唯嫌拣择,就怕你在那里挑剔选择;洞然明白,但莫僧爱,学佛就是要你觉悟。悟道,道是什么?无所不通,无有障碍。当你体解大道,你便四处通达,也下会有那死结。我们在人间道上游走,人家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各位有否片叶不沾身?我们刚好颠倒,喜欢这又不喜欢那,喜欢也打结,厌恶也打结。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此要如何彻彻底底解决那些症结呢?就是体解大道。”
  “你存在这世间,整个天地、法界,以同样的方式共存,它未曾挑剔过我们,你有发觉过大地在嫌弃你吗?它是多么重视你。随时以那么多的活力来供养你,风声、清脆鸟语声、树叶声、不存邪念之声,可是你心有千干结,一直在系著那个你能把握的,但已成为过去的,你在想,谁伤害你、对不起你……。你为什么下活在当下?实际上那些已与你不相干了;因缘生因缘灭,你越不能释怀,那结越紧。死结,非时间就能治疗,那必须经过观照了悟的,只要不让无明覆蔽,坦然面对自己,懂得找出根源,就能解开它,下要错把色身当成“你”而去执著,知道它真正本来面目是因缘所和合,就不会因小失大。这色身不过是我们用来学习的工具”。
  “现在的科学透过显微镜,看到最细微的,解析到物质不见了以一种能量的状态存在;非物质而看下到,成为空无的。佛陀也是以这种方法,透过种种善巧来引导我们解悟。我们是将自己束缚在那无价值的结上,以致失去太多福报。让自己钻牛角尖,结果作茧自缚。法本空寂,唯人自恼,日子会过得很苦,不得自在。这色身透视它,无非为因缘聚合的假体,整个存在因为你而存在,是在配合而供养你,要善用慧眼知见来观察思惟。”
  “我们要怎么去了解整个存在的运作,佛法讲下二;“入不二法门,有无量自在”,不二是因为整体存在。会打结是因为走极端,必然是如此。只要两端接受,不是分开而相互在运作当中的一种正反合。即使是受到严重打击伤害,因此而痛苦,你应该对任何来到生命的,全然去接受它。像夏天你怕热,越怕越被热来处罚你。反方向去想很喜欢热,这热度还不够,要再热一点;冶也一样,越是怕冶就越冶。以前你拒绝的,下喜欢的一概接受它。面对病痛时,要当观众,不要当导演,否则整个身心都会因之扭曲而绷紧,如果放松心情去欣赏,很专注去观照它,结果反而不痛了。疼痛需要能量,你与之产生抗争,给予感受太多能量,当然会反效果而更嚣张起来,越抗争越难过。”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慢慢的改善?由内心反方向去解开,将它扭转过来;当你懂得观照,疼痛时就去观照疼痛,一如冬天水的冰冶,去享受其冶,不要以比较的心情去拒绝它,反其道而行,懂得掌握此道理,就可以去解开一个个的结了。”
  “不要与生命的任何时刻、任何状况产生抗争,精神很好就全然进入很好。但是一定要把觉知带到你的生命中来,保持觉知,再全然接受;不要去干扰它:是苦,则品味苦是什么,让它这样子经过,然后那里面的滋味点滴在心头,不要执著也不排斥,在此状况下你会发觉心是空的,一如结被打开了,心中一片舒坦。”
  “就像布施,若以一份很喜悦的心将它布施出来,那是你打开了一个“贪”的结,它的本质是积极而喜悦,法喜充满的。”
  “观照觉知是很重要的,比如运动,动静要很均衡,这色身任何毛病产生,一般是犯了不平衡的病,找出症结,就要去平衡它,要反方向去做。”
  “我们要做人天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是要为人解开迷惑。“解”字又叫盗贼的贼。有形的贼容易防范,无形的贼最难预防。我们有法喜及无量功德,就因为给无形的贼偷走了。所以佛陀告诫我们莫认贼作父……。什么是贼?色受想行识!你把它当作主人时,会起颠倒,无明就会伴随著你。”
  “对事物的存在若非直接了当去接受,是透过经历后的知识经验,它会引导你走向错误。就像电影上的银幕,实际上那上面是空无所有,只是声与光在变化,其后面只是放映机,但我们往往被那外相转得眼花撩乱;一直在看“动”的事相:心因此不易安定下来。动相就是业相,我们应该学习看那不动的。要看到那间隙,就不会有分别,我们差的就是那么一点。要是心凝住了就会静下来。烦恼或结都是因为动乱而来的,现在朝著反方向——静的一面去看。要保持警觉,别让颠倒妄想,纠缠不清给拉过去了。”
  “任何“看”一定有“能看”及“所看”,但切勿以“有对象”的去看,保持能听所听的源头,意识要有了别的如是功能;不要边看边联想。只管听,让声音一波一波过去而保持觉知,将心专注在上面。觉知就是佛了。”
  “觉知状态与专注下一样,制心一处,无事不通。上课就务必专心去听,然而生命却无法一直保持在这种状态,因为它已经将你压制、浓缩在“知解”上面。为何我们要学习禅坐?主要在帮助心能放松下来,下会执著在“制定”的层面上。所以该专心、专注或该放松,内心要有所拿捏。但要警觉放松后很容易掉入两种情况:昏沉——睡著了,掉举——胡思乱想。双眼一闭起来就开始作梦,我们常让梦及想操纵了我们的生命。”
  “现实与理想绝对会有所差距,结果把自己的梦想、幻想又将之投射给别人,我们的头脑形同一架投影机,经常把别人当成银幕。像拜师一样,匆匆忙忙的拜了一位师父,后来觉得并不如想像中好,于是就想离开了。为什么?因为你预先规划好了、太完美了。你要求十全十美,这都是观念在打结,而且也让“完美”这两个字伤害你。”
  “真正的道是平衡的道,两边都不能偏。任何逆境是因为你的设定,所以才会打死结。要不受外境的干扰,觉知很重要,一定要把它的品质带进你的生命。学佛者不要跟念头打架,应保持禅定;往内意识走进去,不要往外;任何念头觉受来到后,全然接受,再往内探究,源头从哪里来?能够去观照之后就不会存在了。你懂得去觉知观照时,两边都有,生命就拥有了全部。入下二法门,就有无量自在;如如自在。”
  摘自《圆光新志》第19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