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明觉的关系
心与明觉的关系
在密法中提到“心”也提到“明觉”。关于“心”和“明觉”一般人会以为是同样的东西,都会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会觉得“心”和“明觉”是差不多的,至于“心”是什么?“明觉”是什么?并没有一个很确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根据大圆满的修行者当中,成就很高的成就者优渥甲札他的教法来说“心”与“明觉”。
众生是有情,这有情是藏文说的“森见”,就是有心的,也就叫众生,中文就是有情。我们一天到晚跟心在一起,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可以说,我们所有的妄念,所有的起心动念,不管善与不善,它都是心在作用。在唯识宗里提到,心有所谓的五十一个心所,这五十一个心所包括善与烦恼的心所,不管是划分成五十一个心所或四十八个心所,它讲的就是一个心,所以我们说心和心所是一样的。心和心所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心的部分,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六识,接触到外尘的时候,就会起种种的分别,起喜欢或讨厌,或者是不喜欢也不讨厌,或者起了瞋恨,总之会起种种妄念,这也是我们心显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我们对于很多东西喜欢的时候,就想要去拥有它。不喜欢的时候,我们希望不要掉到自己头上来。不管喜欢不喜欢,要或不要,都是心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说心都在一颗期待、疑虑、取和舍的妄念中打转,相对于期待、疑虑、取和舍的妄念的另一面,就是没有任何期待、疑虑、取舍的种种妄念状态,这种我们叫做第一剎那的状态,这第一剎那的认知,我们就叫做“明觉”。
心常常处在一种昏沉的状态,或落入掉举的状态,或落入善的念,或恶的念当中,这是心的常态。但是如果不在这种种的情况之下,而显现出另一面停留在心的一种自性当中,它是一种空的状态,一种空明的状态,这空明的状态我们就称之为“明觉”。我们说没有妄念的状态,实在是非常难得,比方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妄念纷起,要得到剎那的清净,剎那没有妄念的状态,几乎都不可得。就好像一桶水被摇动之下,混浊看不到清澈的状态,就像一桶水在混浊的状态,看不到水底的石头,或者看不到容器底部的花纹。如果你让这桶水静止下来,你就可以很清楚看到这桶水底下的石子、沙子或容器底下的花纹,这桶水清澈的状态,就如同我们的心在没有任何妄念干扰之下,所现出来的样子。
心常常处在一种能、所二执的状态下,心里所起的妄念常常都会再现起,就好像在石头上刻下了字一样,它要去除是很困难的。比方说我们还是会常常想起多年前的一些朋友,特别说有一些事情,令我们非常非常执着的,那我们特别难以把它忘记。比方说有一件非常执着的对象,或者是一件令人起瞋恨心的事情或对象,就是让心起很大作用的对象。你特别难以把它忘记,这样好像你在石头刻下很深很深的痕一样,这就好像在石头上的画是特别能留得很长久的。就好像阿育王时代他立了非常多的石碑,所以这些碑文到现在都还看得到,因此我们说妄念,就好像在石头上刻画一样,它留下的影响是久久不会散的,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多生多劫的习气,这些习气即使到现在还是存在的,所以有些人他天生的习气,就是非常的善良,有很多善念在。有些人习气就是不好,有很多的恶念在,有些人过去的习气,善念的习气非常强,即使别人加害于他,他也不会想报复他,也没有不好的想法,有的人就可以善良到非常深的程度。有些人就是妄念非常强,人家还没开口他就算定人家会口出恶言,或者说出对他不利的话,所以对人处处起疑。这也是他过去习气所及,所以这种受妄念,受习气所系缚住的一个情况,我们说是心的作用。
但是就“明觉”的观点来说,明觉是离一切能、所的,所以它的本质是清净的。就明觉的层面来看,妄念起时就是妄念消散时,这情形就好像我们在虚空中画画一样,你画下的那一剎那,就是这画产生和消失的同一剎那,就好像你在水面上作画的时候,这画一画到水面立即消失,这里妄念的生起与消失几乎在同一个剎那。那意思并不表示说妄念不会生起,妄念还是会生起,只是说它在能、所二执之间没有很强的联系,所以他一生起就消失,就好像你在水面上画画,你可以在水面上画画,但是这个画不会留在水面上。所以我们可以说能执和所执之间,有很强的连系和执着时,我们称它为“心”,能执和所执之间没有很强的联系和执着的时候,我们叫做“明觉”。
比方说我们在修禅定的时候,身心会有轻安的觉受产生,会有明晰的感觉,没有妄念的感觉,妄念止息的感觉,这种种觉受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快乐,这就是我们说的法喜。对于这种禅定,我们会有这觉受产生,我们在修禅定产生轻安及种种感觉的时候,对于这些觉受我们会起贪着心,对于这种觉受产生贪着就是不清净的。在禅定当中生起轻安、明晰、无妄的觉受,不是这些觉受不好或不对,而是对这觉受产生贪着的时候就是不正确。我们修止的时候产生轻安的感觉,就喜欢上这种轻安的感觉,每一次要修止就是希望再进入轻安的感觉,抱着这样的目的去修止,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不应该对修行产生的境界起贪着心。不管是好的现象生起,我们都应该继续不断的修行。如果说我们对种种的觉受不起任何贪心,继续不断的去修行的话,那对修行觉受的贪念就会自然的消失。如果我们能可以跨越这种对觉受的贪着,继续不断的修行的话,心就能跨越限制,达到“明觉”的境界。
所谓进入“明觉”的境界,明觉的状态就是一种不可说、不可思议、空性的状态。明觉它是离能、所的,所以我们不能说把心放在明觉当中,因为它是超越能、所二执的,所以也没有一个东西叫做明觉。就好像眼睛可以看花,所以花是眼识所对准的一个目标,眼识有一个目标可以对准,但明觉却不像花一样有一个目标可以对准,因为它是离一切能说。这明觉我们可以说它就是法身,也可以说是本来面目,名字有众多,但是所指就是同一个。不管称它明觉、法身、本来面目或是空性,都是不同的名目,指的都是同样一件事。明觉也是无可修的,它是离修与不修,关于明觉它是超越修与不修,它可以说是大修,所以我们说明觉它是体性空、自性明、大悲遍满。所谓体性空就是无常,只要是落入有,就会落入常,所以空性就是无常,所谓自性明它离常见,也离断见,自性明它是超越断见,大悲遍满是说,明觉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明觉当中是有慈悲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