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辛弃疾与博山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辛弃疾与博山寺
  近来在书店里找书,突然翻到辛弃疾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深深地被打动。
  开始关注辛弃疾,是在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辛弃疾曾经在博山寺隐居过。我顿时兴趣倍增,因为博山寺离我家特别近,步行半个多小时就能到。
  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都要去博山寺拜佛许愿。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是母亲带我去寺院的。那是个老的寺院,三面环山,正门对着一口大水库。我清晰记得,寺院前殿的四大金刚,威猛吓人。据史料记载:博山寺,本名能仁寺,在永丰县博山下。辛弃疾和博山寺关系密切,曾为绍兴间的悟本禅师开堂作记文,也在寺中辟有专门为自己用的读书堂。
  博山山形似香炉,我们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博山穷归穷,能低一百八十万斤铜”。据说博山寺有一口很大的古钟,加上其它法器约有一百八十万斤重。这表明当时的博山寺十分富有。
  博山寺的始建也源于一段传说。相传博山寺有一个很厉害的和尚,当年宫中一娘娘得了重病,太医不能救,皇上发文天下,若谁能救得皇妃,便得到封侯加冕。结果那和尚施法治好了娘娘,皇上让他做官,他不从,却依然要求回去做他的和尚。后来皇上赏赐了不少黄金和土地给寺庙,直到迄今为止,老人们讲述故事,都说村子附近的山田都是和尚的。但民间有另一种传说,那就是说和尚治疗好了娘娘的病,娘娘十分感激他,并爱上了那位和尚。但和尚知道这样后果不堪设想,结果就草草离京,后来娘娘曾几次借烧香还原,去博山寺看望那位和尚。后来民间就流传出“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典故。
  回到博山寺初建,话说那和尚有了钱,就去福建大山内寻找木材建寺。他到一处见古木参天,就对守山的说,能不能借些树建寺院。守山的见和尚空手,让他再怎么搬弄也运不了多少木材。便爽快答应了,问他要多少,和尚说只用他袈裟那么大的面积,守山的答应了。和尚袈裟一展开盖了山的一大半,树木陆陆续续地通过地下,一直运往博山寺。看木材差不多了,和尚又说声停,树木就停了。不过最后一棵还有一半在寺院的泥里,后来我们常去也能看见那根半腐烂的木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博山寺遭到严重破坏。先前的大钟被拖走,放入钢炉熔化掉;然后破四旧砸了寺院内的所有文物,包括辛弃疾题在博山壁上的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博山寺,是一座新建的寺院。它还是那样高大宏伟,仿佛忘掉了身上的伤痛,它的荣辱伴着钟声走过数百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