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闲话鸡足山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左中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闲话鸡足山
  来源:云南政协报
  作者:左中美
  我在各种报刊杂志和明信片上看过最多的鸡足山风景,首数鸡足山佛塔。
  佛塔在鸡足山天柱峰顶的金顶寺内,作为一座佛教名山的标志性建筑、著名的鸡足山佛塔——椤严塔为1929年云南省主席龙云上山时应僧人请求而出资修建,始建于1932年,1934年建成,高42米,结构为方形密檐式,外十三层,内有七级,巍然屹立于天柱峰顶,至今历经七十载风雨。沿塔内螺旋木梯盘旋而上,窄窄的木楼梯踩上去吱嘎作响,一步步小心地上到二楼,在二层塔心楼观赏释迦牟尼佛卧像。从二层往上,木楼梯没有了,看头顶上,铁焊的简易爬梯笔直通向塔顶,让人望梯兴叹。走出塔心,塔心楼四周装有铁栏,凭栏远眺,脚下群峰尽收眼底,曾流汗爬上来的山,此时变得那样轻盈,像是不经意飞落的绿色云彩,让我想起那一句禅诗:峰从飞处飞来。绕塔俯看四面景致,走到塔东面时,看到东面的塔身上嵌了一块约高二米、宽一米的大理石碑,上面介绍了此塔的修建经过,日晒风吹,个别字迹已有些模糊。据说建成此塔,耗费当时滇币百万元。
  金顶寺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而庄严,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分别供奉阿难尊者、迦叶尊者、达摩祖师、六臂护法王像。鸡足山是佛教界公认的大迦叶道场,禅宗正信,被尊为释迦牟尼佛传承衣钵的圣地圣山。金顶寺的由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首先有僧人在此建庵;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大理名士李元阳建普光殿;明万历庚子年(1600年),御史孙愈贤游山,应僧人请求建造光明塔……数百年来,金顶寺不断受风雨和灾祸侵袭,又不断被修复和维护,多少政界名人、名流学士为之付出心力,更有多少默默无闻的人们为之铺砖裁石,伐木烧瓦。这一路陪伴他们走过来的,想是向佛向善的心念,是播撒和流传古老的佛教文化的不竭愿力。
  位于天柱峰西南绝壁上的华首门,笔直如削,宛如崖壁上镶嵌着一道大石门。华首门高四十米,宽二十米,上部圆形石崖伸出近三米,中间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把石壁分为两扇,恰如一道石门,石门的中缝悬挂着距离大致相等的垂石,恰如石锁,整座石门檐口、门楣清晰可辨。传说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持释迦牟尼佛的金缕袈裟、盂钵到华首门入定,等待未来佛弥勒出世时才开门向他传承佛祖衣钵,所以华首门轻易不会打开。华首门前有两座小塔,称为“饮光双塔”,因迦叶又称“饮光佛”而得名。相传,南诏永贞年间,鸡足山有位小和尚,与另外两个僧人同住华首门下一小庵内。小和尚入城化缘归来,向二位僧人要饭吃,二僧反问:你从城里回来,不带回粮食,反向我们要饭?小和尚听罢,走向华首门,敲击石门,门开而入。二僧赶来,石门立即关上,二僧悔恨不迭,焚身门外,焚身处长出两柏树,有传言说小和尚就是迦叶的化身。后来,人们在两株柏树生长处建造了“饮光双塔”。
  在云南史籍志书中,对鸡足山有贡献的名流官绅、骚人墨客记载颇多。明代的丽江土司、纳西人木增对鸡足山的贡献,历为后世所赞咏。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丽江土知府木增出巨款建悉檀寺,又置田产,并且在悉檀寺西面修了一座桥上有屋的石梁桥,此桥至今犹在。山中有一块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悉檀寺的石碑记述了建寺始末。此外,木增在华严寺建藏经阁,在九重崖建一衲轩,先后在鸡足山建了很多寺院,还曾请来访的徐霞客修《鸡足山》志,三个月修成。木增还用汉文著述《云莲淡墨》六卷。木增在悉檀寺留有两幅楹联,一联曰:僧在竹房半帘月,鹤栖松经满楼台。另一联曰: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闻鸟乱啼。由此,木增在佛学禅理上的功力可见一斑。《四库全书·提要杂家存目九》记述木增好读书,多与名流文士往来,又容纳各种宗派教系;《新纂云南通志·卷六十三册·宗教考》记述木增在山中所建,“功德以木增为最”;著名白族学者赵藩游山住在寺中,感慨“木氏流泽长远”。在木增之后,其后人多次扩建复修悉檀寺,使悉檀寺“宏丽精整,遂为一山之冠”。
  鸡足山佛寺众多,自然风光独特,“天柱佛光”、“华首晴雷”、“洱海回岚”、“苍山积雪”、“万壑松涛”、“飞瀑穿云”、“悬岩夕照”、“塔院秋月”并称为鸡足山八景。历代以来,鸡足山深远的佛教文化背景和绮丽的自然风光,引得多少四面八方的名人墨客前来朝山,留下了众多吟咏名山的诗词画作,评论感慨。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赞华首门”双阙高悬,一丸中塞,仰之弥高,望之不尽”;近代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在悉檀寺作了近十多幅马画,其中一幅“鸡、竹、山”画为寺中长老亚烯所画,画中有诗赞美鸡足山的神奇灵韵:“信是先知先觉难,佛光早指翠微间。灵鸳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寓居台湾的李霖灿先生所著《霖灿西南游记》,有一篇叫《悉檀寺的木增塑像》,其中写到:“由廊下小门转一座花木扶疏的小小庭院,不大而雅,结组有致。檐下龛中,一位明代装束的文人箕踞而坐,神采奕奕。”李霖灿先生文中所说箕踞而坐的明代文人便是木增。
  往者已矣,来者如斯。被那么多厚重的历史文化铺垫着,被那么多绮丽的自然景观簇拥着,鸡足山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美景,吸引着八方来客。而佛的心愿,不正是要求世间的这一份安宁与和谐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