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从多元弘传回顾佛教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觉启 释妙曜 释妙悯 释有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多元弘传回顾佛教的发展
  作者: 释觉启 释妙曜 释妙悯 释有德
  一、佛陀的教育风格
  佛陀时代,佛教的弘法以行脚游化为主要传播媒介。在佛典中更记载了佛陀及弟子们在北印度中部恒河流域一带游化,常常是带领着许多弟子;有时带几位或一位弟子,更有时只有佛陀一人,佛陀白天游化 ,晚上则住于王城,或村庄、市镇的公共聚会处。例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谈到:“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即知佛陀弘法不会只限于建筑物中,也就是不会限于今日一般人所认知的“教室”。在“地球村”的今日,全球化拉近了距离,但也让许多人担心全球的竞争性不可避免。虽然如此,佛光发展到今日,并不是为了要与全世界的其他宗教或佛教其他体系竞争,却是为了提供不同根机、不同地区的人群有更多元的选择。
  为了方便全球认同佛光山理念的人们,佛光山在全球两百多个弘化道场,都渊源于台湾总本山,自从佛光山开山以来,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高瞻远瞩,看到台湾佛教的未来,需要大量的佛教弘传人才,故兴办了佛光山第一所佛学院-寿山佛学院,广招各地佛教人才,不只是为了台湾佛教,更为了全球对佛教的需求。
  二、佛光山教育事业的发展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自西元一九五三年驻锡于宜兰雷音寺,为了让有心学佛者能接受完整的佛学教育,从寿山佛学院空间不敷使用,辗转于一九六七年,找到高雄县大树乡麻竹园,开创佛光山,兴办东方佛教学院至今,已扩展至社会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甚至包括国小、幼稚园。此中,皆秉持着佛陀弘化人间的精神,以教育、文化来培养人才及弘扬佛法,在教育方面有创立佛光大学、西来大学、南华大学、各地的社区大学、短期出家修道会、都市佛学院及天眼网路佛学院等各种不同的弘法方式;而历年来从教育体系毕业后,皆秉持佛光人的精神,追随佛陀时代游化人间的慈心悲愿,投入音乐、艺术、传播媒体等弘传方式,让弘传不再限于寺院,而能从寺院走入人间。也因此,星云大师一开始在佛学院的课程安排,就不会仅限于佛学领域,更安排国文、哲学、地理、英文等课程。
  今日科技发达,为使文化教育更为便利即时,一般纸本的书籍皆走向电子书的出版。佛光山也将《法藏文库》、《佛教经典宝藏》、《迷悟之间》、《佛光大藏经》等书籍,以电子光碟出版,透过光碟的携带方便,让学佛者能够随时随地作学习。为了让学习更能无远弗届,更在佛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天眼网路佛学院,发挥远胜于佛陀时代游化的区域。有非同步的教学影片,打破时间的限制。有高科技的发展,突破学习空间的障碍。让学习者能更自由、更广博地学习。所以,此中的发展从佛陀一步一脚印,到今日一影一音皆是佛教对人间的关怀。
  三、佛教弘传与教育的关系
  佛典上说:“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反观今日佛教弘传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展现。
  (一)人间音缘的影响
  一九七九年起,大师尝试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创作方式,将梵呗结合敦煌舞蹈、国乐,甚至交响乐,成立“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巡回亚、美、欧、澳洲等三十多个国家的音乐殿堂,将佛教音乐推上国际舞台,展现佛教音乐之美,让西方人士将东方佛乐惊为天籁,同时开启了梵呗弘法新的一页。近几年,更将禅门武功融入梵呗赞颂的舞台表演,让全世界看到佛教文化弘传形式的丰富性,看似多元的展现,却都离不开佛教专业教育的养成。
  一九五三年,星云大师初到民风保守的宜兰弘法,了解到年轻人爱唱歌、爱交朋友的爱好,为了接引青年接触深具智慧的佛教,故创立了青年歌咏队,以传唱现代歌曲为媒介,亲自写词并请专人谱曲,透过轻快悠扬的乐音,诠释佛曲文字中深奥的法义,让大众能透过深入浅出的弘传方式,唱出佛教青年欢悦的音声。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使佛教音乐弘法的工作更加完备,二○○三年起每年举办“人间音缘-星云大师佛教歌曲发表会”的征曲活动,其本怀即是在鼓励爱乐人士创作当代佛教音乐,希望在传统的梵呗之外,开拓当代佛教音乐领域,为人间佛教多元化的传教方式增添新的一页。所谓“近善知识则增善法,近恶知识便起恶法。”青年们从传唱人间音缘现代佛曲中,加深对佛教义理的觉受,就好似遍及台湾各地的读经班,从欢唱中去体会个中的深意。这样的深意就好像生命中许多善知识,随时随地给我们正向思考的提携,让吾人从试着体会其文韵,唱出其意蕴,如《法华经》所说的:“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透过悦耳的乐音动人心弦,让忧悲苦恼的身心放下束缚与幻觉,徜徉于圣者的智慧之语词,久而久之自能感受到生活中渐有佛法之喜悦。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佛学院、佛教研修学院,甚至扩大到其他大专院校,让佛教乐音成为每位青年学子最亲密的善知识,心存善意、口说好话、身做好事自能从这些青年身上展现出来,人间音缘的佛教乐音让佛教教育更不拘形式弘传到每一个角落,即“所谓以音声作佛事,为成熟众生故。”(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二)佛教艺术的风华
  星云大师就读焦山佛学院时,曾举办佛教古物展,吸引了十万人参观,对当时的佛教界而言可谓石破天惊,也让大师体认艺术弘法的方便法门。后来更经常留意佛教文物的搜集,一九八三年在佛光山上以模仿敦煌石窟及中国传统宫殿的造形建住,设立了佛教文物陈列馆又名宝藏馆,馆内收藏大师在海内外弘法时所辛苦收集,乃至信徒捐赠的佛菩萨圣像、经典、法器、字画等,为东南亚第一座专用于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馆。并于一九九四年成立佛光缘美术馆,是一间结合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展示场所,为佛教第一座专业的美术馆,且设有儿童美术教室、阅览区等等,使其兼具美术及艺术教育的功能,透过展品带领大众走入佛教的艺术世界。二○○二年成立世界佛教美术图典,预计编辑美术图典二十巨册,收入内容为佛教艺术存世之作品,内容丰富将是佛教界第一套辑成的世界性图典,期盼为廿一世纪佛教的艺术留下历史。
  今年过年,佛光山的佛光缘美术馆,吸引了很多人特地上山,一睹杨惠姗小姐二十年来的琉璃创作艺术,一入展览馆大门,即可看到杨小姐创作的本愿,她提到她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写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感动不已,遂有此次佛教艺术展览。观赏过的人们,看到其展出莫不深受震撼,佛教艺术的无言说法,让观赏的人皆生起向往之心,也希望一睹佛典的深意。另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每一只手心皆有一只佛眼,且每一只手势都不同,更揭示佛教弘传多元的本怀,更是今日佛教教育课程多元化的根本精神。佛光山将佛教研修学院开设在大学校园里,更是期许今日佛教学习者,以更开阔的心胸面对未来的佛教事业,尽一份今日佛教青年“化世益人”的弘愿。
  四、结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亲天经地义的期盼,但与其是不断地要求孩子要有什么样的好成绩;不如让孩子多接触能够传递正向思惟、情绪的艺术、乐音,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佛光山种种的弘传事业,都是追随佛陀观机逗教的智慧,给与不同根机的大众有适切地引导与启发,自能净化并启发每一位亲近佛教弘传者的心灵,所谓“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识力,得一切智道故。”(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乃所谓的“上行下效”也,佛教教育也正肩负这样的使命,期许每一位曾在佛门学习或驻足过的人们,皆能化身为菩萨的每一只手及每一只眼,为地球村尽一份心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