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育的未来展望
佛教教育的未来展望
作者: 释惠谦
内容摘要:国际间佛教教育间的交流合作,无疑是佛教因应全球化极其重要的一环。有鉴于此,“佛教大学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University, IABU)成立于2007年,目前共有17个国家,62个会员大学。如何好好经营使其发挥应有之功效,实乃当今佛教教育应当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 佛教教育 佛教大学 国际交流
一、全球化的挑战与契机
全球化,这是目前全人类的重要课题。举凡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必须考虑到全球化的问题。当然,佛教,乃至佛教教育,也无法置身事外。以台湾圆光佛学院为例,笔者于1999-2002曾任教务长之职,初到任时,本地台湾生与海外侨生的比例(本侨比)约为5:1 ,尔后每年侨生不断增加,至2002年底将赴美留学时,本侨比约为2:1。04年到08年间,本侨比已为1:1左右,有时甚至侨生还比本地生多。当本侨比从5:1变成1:1的时候,这也意味着校园文化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学策略与生活管理也必要作相当程度的调整。这对学校的经营者来说,当然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全新挑战,却也是迈入全球化的最佳契机,更是一个不可逃避的现实趋势潮流。必须对全球化作好准备,掌握时间、地理、人眽、乃至时事等等的机缘,拟定出适当的发展方针,才能在此全球化的巨变中生存乃至成长壮大,否则只有落入被边缘化或是灭亡的惨运。
陈瑞贵(2001)指出:“全球化是一种创造跨国性社会条件与跨国性社会空间,提高区域文化的价值和推动各种第三文化产生的过程。在此一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变数有三:一是空间上之扩展,二是在时间进程之稳定性,三是跨国网路、联系与图像流通的密度。如果能创造此三变数的正向成长,就可透过沟通与行动的制造与保存开启一个具多样性和非整合性的世界视野” 。这对佛教及佛教教育全球化的过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说明与方向,而在2007年5月成立的“佛教大学国际协会”(简称:佛大国协)(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University, IABU),更是个很好的例子来作为佐证。首先,“佛大国协”的成立,开创了更佳的佛教教育跨国性条件与空间;其次,“佛大国协”透过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也提高了佛教区域文化的价值;最后,“佛大国协”也将推动形成各种别于现行区域文化的“第三佛教文化”(如:混合式或转变式的新兴佛教文化)。无疑地,“佛大国协”已抓住全球化的契机,而陈瑞贵所提出影响全球化过程的三个变数(空间之扩展、进程之稳定、联系之密度),也正是“佛大国协”所要面对的挑战。
二、“佛教大学国际协会”简介
“佛教大学国际协会”成立于2007年5月27日,当时是在泰国曼谷举行国际卫塞节(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国际会议中的佛教大学座谈会中(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University [IABU], 2008) ,与会的各国佛教大学代表,皆有共识并且同意成立一常设性的组织,来促进各国佛教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终而诞生了“佛教大学国际协会”(总部即设于泰国曼谷的摩诃朱拉隆功大学: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Bangkok, Thailand),而笔者也有幸亲与此盛会。
根据IABU的官方网站(http://www.iabu.org/)记载,目前共有62个佛教大学为会员,分布于柬埔寨(2所)、中国大陆(1所)、台湾(6所)、匈牙利(1所)、印度(5所)、印尼(6所)、日本(3所)、南韩(6所)、寮国(2所)、马来西亚(0.5所)、蒙古(2所)、缅甸(5所)、新加坡(1所)、斯里兰卡(3所)、泰国(2.5所)、美国(2所)、越南(14所),共17个国家和地区。62个会员大学表列如下 (另外有15个一般大学中与佛学相关的系所,也加入了IABU会员 ):
1CambodiaPreah Sihamoni Raja Buddhist University
2CambodiaPreah Sihanouk Raja Buddhist University
3China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
4HungaryBudapest Buddhist University (The Dharma Gate Buddhist College)
5IndiaNalanda University
6IndiaInstitute of Buddhist Dialectics Dharamsala
7IndiaCentral Institute of Higher Tibetan Studies (CIHTS) (Deemed University)
8IndiaUniversity of Calcutta
9IndiaMumbai University
10IndonesiaKertarajasa Buddhist College
11IndonesiaBodhi Dharma Buddhist College
12IndonesiaNalanda Buddhist College
13IndonesiaSyailendra Buddhist College
14IndonesiaSmaratungga Buddhist College
15IndonesiaJinarakkhita Buddhist College
16JapanKoyasan University
17JapanMinobusan University
18JapanRissho University
19KoreaJoong-Anng Sangha University
20KoreaWonkwang University
21KoreaDongguk University
22KoreaDong Bang Buddhist College
23KoreaDaejin University
24KoreaDongguk Chonbop Buddhist College
25LaosSangha College of Vientiane
26LaosSangha College of Champassak
27Thailand/Malaysia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IBC)
28MongoliaZanabazar Buddhist University
29MongoliaDashi Choiling College
30MyanmarInternational Theravada Buddhist Missionary University (ITBMU)
31MyanmarSitagu International Buddhist Academy (SIBA)
32MyanmarState Pariyatti Sasana University (Yangon)
33MyanmarState Pariyatti Sasana University (Mandalay)
34MyanmarBuddhist University
35SingaporeBuddhist and Pali College of Singapore
36Sri LankaBuddhist and Pali University of Sri Lanka
37Sri LankaUniversity of Kelaniya
38Sri LankaBuddhasravaka Bhikshu University
39Chinese TaipeiChing Chueh Buddhist Sangha University
40Chinese Taipei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Dharma Drum Sangha University
41Chinese TaipeiNan Hua University
42Chinese TaipeiFo Guang University
43Chinese TaipeiHua Fan University
44Chinese TaipeiYuan Guang Buddhist College and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45ThailandMahachulalongkronrajvidalaya University
46ThailandMahamakut Buddhist University
47USANaropa University
48USAUniversity of the West
49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Van Hanh Monastery
50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in Hanoi, Non Nuoc Temple
51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in Thua Thien-HueHong Duc Temple
52VietnamVietnam Buddhist Research Institute
53VietnamHo Chi Minh City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4VietnamHanoi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5VietnamHue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6VietnamCan Tho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7VietnamLam Dong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8VietnamBa Ria - Vung Tau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9VietnamBac Lieu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60VietnamAdvanced School for Dharma Dissemination
61VietnamKhmer Theravada Academy for Buddhist Studies in Can Tho
62VietnamNational Council for Monastic Education
“佛大国协”在2007年5月27日成立后,已于2008年1月13-15日,召开了第一次的执行协调会;将于2008年9月13-15日召开第一次的正式会议(包含了以“佛教伦理学”为主题的学术发表会,与会员机构间的行政高峰会议),期望在会议期间,能签订各会员佛教大学间的两年交换计画备忘录。近期之内,“佛大国协”将会不断地发展种种各会员佛教大学的合作交流事务,例如:会员资格的相互认证,及行政、教学、研究、扩展的交换交流(IABU, 2008)。
三、佛教教育的未来展望
“佛大国协”成立至今虽才一年多,但无疑地,他已掀起了一股佛教教育的国际交流风。至少,全球已有62个佛教的高等教育机构,参与了这一波的佛教教育新潮流。当这股新潮流将要蔚为风气之时,却有几点值得吾人深思之处:
(1)佛教教育机构的国家分布问题:目前联合国有192个会员国,只有17个国家的佛教的高等教育机构加入了IABU,其他还有许多国家,可能是尚未有佛教教育机构,或是有而尚未加入IABU,不管是何种情形,这都表示了佛教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应该去努力(例如:至少在每一个联合国的会员国中,至少有一佛教教育机构加入IABU)。
(2)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问题:这是全球化的普遍性议题,佛教教育也必须面对此问题。例如:在台湾圆光佛学院目前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这种高强度的本土化对侨生而言,的确是个学习中文及汉传佛教的好机缘。但是如何利用这么多国家的侨生聚集在圆光之际,适度地安排不同佛教地区文化的多元学习,却也是圆光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或可安排多元文化周,让侨生们有机缘展现其祖国佛教文化的风情,不但有助于同学们相互了解彼此佛教文化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其祖国佛教文化的特色与菁华。
(3)对于异质文化的取舍、包容与尊重: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会碰到看法、说法、作法与我们不相同的人,这也就是异质文化的相互接触。此时大家在一起共事,可能就会发生要照我们的作法去作,照别人的作法去作,大家各作各的,或是发展出新的作法大家一同去作。例如出家僧侣吃素或吃荤的问题,则是异质僧团文化相遇的实际问题,大家必须学习了解、包容、尊重彼此不同饮食文化的因缘背景。
(4)注重与异教对话并促进世界和平:全球化不但带来了许多佛教自已内部异质文化接触的机缘,也带了更多异教相接触的机缘。古今中外的战争,多与宗教信仰有关,若能带动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尊重,这对世界和平无疑地有很大的帮助。佛教强调佛陀是一个觉者、老师,而不是神,也就是重于理智觉性而不是崇拜信仰,在这点上,佛教对于“与异教对话并促进世界和平”,着实有较多的优势与空间,这是一个佛教教育家在面对全球化很值得也很有意义去发展的新方面。
四、结语
无疑地,“佛教大学国际协会”应是佛教面对全球化必然的产物,我们深信佛大国协只是无尽的涟漪中其中的一波而已,因为全球化的效应将不断地扩散,并深远地影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希望佛教在这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发挥它无限的悲智力量,不但佛教全球化,更能全球“净”化、“庄严”化。而这样的希望,也只有靠佛教教育家才能实践完成了,与佛教教育的耕耘者共勉之!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