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研究
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研究
作者:萧文真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教学硕士班,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研究
【文章作者】萧文真
【指导教师】张满足博士(释依空)
【文章页数】295页
--------------------------------------------------------------------------------
【中文关键词】宗密|禅教合一|禅源诸诠集都序|三教合一
【中文摘要】本文以《禅源诸诠集都序》为核心,分七章对此书进行研究。
第一章 绪论:叙述研究动机与目的、文献版本探讨、研究进路与方法。
第二章 宗密生平事迹及法嗣传承:研究其人、其著作及他对荷泽宗与华严宗的思想领受与法嗣传承。
第三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的禅教合一思想:以《禅源诸诠集都序》一书为主体,探究其禅教合一思想。第一节从时代背景及宗密之前的禅教和会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宗密的相关程度;检查宗密判教与前人的异同及所受影响,指出宗密判教的特色及与禅教合一思想的关联性。第二节证明《圆觉经》的圆觉妙心、《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理论、《华严经》的法界观与圆融思想为禅教合一的理论根据。第三节从《禅源诸诠集都序》本书论述禅教合一思想的内涵。包含会通的十大理由,三宗三教会通的具体内容及方法分析,以及会通的前提-置禅于教上。
第四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的实践哲学:第一节叙述顿渐内涵的分类。第二节探讨神会到宗密顿渐思想的转变,及宗密顿悟渐修的主张;论述宗密顿悟渐修的理论根据在《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理论;再以迷悟+重对治为宗密的渐修作具体说明。第三节证明顿悟渐修完全符合宗密和会思想的主张。分由顿悟渐修的内部及顿悟渐修与其它悟修方式的关系二个观点来谈。
第五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禅教合一思想的流变与发展:由法眼文益、永明延寿、明四大师及高丽普照知讷的思想看禅教合一思想在佛教的流变与发展;及探究宗密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第六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的历史地位与反响:由历代学者对《禅源诸诠集都序》的评论论其历史地位。再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调解佛界内外的矛盾与流弊、和会一代时教进总结佛教、开啓后代融合性佛教的先声以及集佛教判教之大成五点,定禅教合一思想之价值。最后由禅教合一思想在佛教内部引起的变化,推究其为导致华严宗与荷泽禅没落的主因。第七章《绪论》:论述研究成果,尚待研究的空间及《禅源诸诠集都序》中禅教合一思想的限制。
--------------------------------------------------------------------------------
【文章目次】
第一章 绪论00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001
第二节 文献版本探讨003
一、前人研究成果探讨003
二、版本问题研究005
第三节 研究近路与方法009
第二章 宗密生平事迹及法嗣传承011
第一节 生平011
一、富豪子弟,弃儒从佛012
二、感悟《圆觉》,归向《华严》013
三、终南索幽,览籍著述016
四、受赐紫衣,交游广阔017
五、政争染身,菩萨本色018
六、涅盘寂静,缁仪垂荣019
第二节 著作021
一、注疏部022
二、宗义部024
三、其它024
第三节 法嗣传承025
一、荷泽宗的传承与领受025
二、华严宗的传承与学习046
第三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的禅教合一思想049
第一节 思想源流049
一、时代背景049
二、禅教合一思想源头研究051
三、各宗判教思想052
第二节 理论根据064
一、《圆觉经》064
二、《大乘起信论》073
三、华严思想076
第三节 思想内涵081
一、禅教同源081
二、禅教会通的十大理由083
三、禅教会通的具体内容089
四、会通的方法分析106
第四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的实践哲学109
第一节 顿渐内涵的分类109
一、就教而言110
二、就人而言112
第二节 宗密的顿悟渐修主张123
一、宗密顿悟渐修思想与神会的顿悟、渐修123
二、宗密的顿悟渐修主张128
三、宗密顿悟渐修的理论根据130
第三节 融合的实践哲学139
一、对内:从顿悟渐修的内部来看139
二、对外:从顿悟渐修与其它悟修方式的关系来看140
第五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禅教合一思想的流变与发展141
第一节 法眼文益的禅教合一141
一、法眼文益的生平141
二、文益禅教合一思想的缘起背景143
三、文益禅教合一思想的内涵145
第二节 永明延寿的一心思想153
一、延寿的生平与著作153
二、宗密对延寿思想的影响154
第三节 明朝四大师的禅教律净合一180
一、莲池祩宏的禅净合一181
二、紫柏真可禅教性相的会通185
三、憨山德清的禅净性相合一204
四、蕅益智旭的禅教律净合一222
第四节 宋明理学的发展248
一、真心的影响250
二、寂知的影响251
三、如来藏的影响255
四、顿悟渐修的影响257
第五节 高丽普照国师的会教归禅259
一、真心260
二、顿悟渐修268
三、禅教合一270
第六章 《禅源诸诠集都序》的历史地位与反响272
第一节 《禅源诸诠集都序》的历史地位272
第二节 禅教合一思想的价值275
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275
二、调解佛教内外的矛盾与流弊275
三、和会一代时教进而总结佛教276
四、集佛教判教之大成277
五、开启了后代融合性佛教之先声277
第三节 导致华严宗与荷泽禅的没落280
一、佛教环境的变迁281
二、宗密禅教合一思想的影响282
第七章 结论289
第一节 研究结果概述289
一、儒佛禅教、兼修通达289
二、禅教合一目标下的禅宗史观289
三、版本众多、旨趣无异289
四、思想源头、启自澄观290
五、禅宗判教、首开先例290
六、判教内涵即是佛教体系的大融合290
七、以华严思想为理源290
八、顿渐悟修、融合为宗290
九、影响深远、布达多方291
十、宗密思想的五个成就291
第二节 本题研究有待开发的部份293
第三节 《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思想的限制294
一、判教上的问题294
二、禅宗史观上的问题294
三、寂知294
四、其它295
参考书目
--------------------------------------------------------------------------------
【参考文献】
一、宗密著作
1.《盂兰盆经疏》 唐.宗密 《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三九 台北:大藏经刊行会出版;新文丰发行 1987。
2.《注华严法界观门》 唐.宗密 《大正藏》第四五册。
3.《华严原人论》 唐.宗密 《大正藏》第四五册。
4.《禅源诸诠集都序》 唐.宗密 《大正藏》第四八册。
5.《行愿品疏钞》 唐.宗密 《卍续藏经》第七册 台北:文丰出版社据藏经书院版影印 1976。
6.《圆觉经大疏》 唐.宗密 《续藏经》第一四册。
7.《圆觉经大疏钞》 唐.宗密 《续藏经》第一四册、第一五册。
8.《圆觉经略疏钞》 唐.宗密 《续藏经》第一五册。
9.《圆觉经略疏钞》 唐.宗密 《续藏经》第三九册。
10.《禅门师资承袭图》 唐.宗密 《续藏经》第一一○册。
11.《禅源诸诠集都序》 唐.宗密 明万历丁未徽州吴继勋刊本。
12.《圭峰遥禀清凉国师书》 唐.宗密 《大正藏》第三九册。
二、专书
(一)佛学专书
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鸠摩罗什 《大正藏》第八册。
2.《大方广佛华严经》 唐.实叉难陀 《大正藏》第十册。
3.《华严悬谈会玄记》 普瑞 《大正藏》第一二册。
4.《楞伽经》 唐.实叉难陀 《大正藏》第一六册。
5.《大乘起信论》 梁.真谛 《大正藏》第三二册。
6.《华严经论》 唐.李通玄 《大正藏》第三六册。
7.《观老庄影响论》 明.德清 《大正藏》第三九册。
8.《大乘起信论笔削记》 宋.子璇 《大正藏》第四四册。
9.《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唐.法藏 《大正藏》第四五册。
10.《华严经义海百门》 唐.法藏 《大正藏》第四五册。
11.《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唐.法藏 《大正藏》第四五册。
12.《四明尊者教行录》 宋.宗晓 《大正藏》第四六册。
13.《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学语录》 宋.郭凝之 《大正藏》第四七册。
14.《念佛三昧宝王论》 唐.飞锡 《大正藏》第四七册。
15.《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唐.裴休 《大正藏》第四八册。
16.《黄檗山断际禅师宛陵录》 唐.裴休 《大正藏》第四八册。
17.《人天眼目》 宋.智昭 《大正藏》第四八册。
18.《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元.行秀 《大正藏》第四八册。
19.《宗镜录》 宋.延寿 《大正藏》第四八册。
20.《万善同归集》 宋.延寿 《大正藏》第四八册。
21.《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宋.延寿 《大正藏》第四八册。
22.《六祖坛经》 元.宗宝 《大正藏》第四八册。
23.《真心直说》 高丽.知讷 《大正藏》第四八册。
24.《修心诀》 高丽.知讷 《大正藏》第四八册。
25.《佛祖统记》 宋.志盘 《大正藏》第四九册。
26.《佛祖历代通载》 元.念常 《大正藏》第四九册。
27.《释氏稽古略》 元.觉岸 《大正藏》第四九册。
28.《宋高僧传》 宋.赞宁 《大正藏》第五○册。
29.《景德传灯录》 宋.道原 《大正藏》第五一册。
30.《传法正宗记》 宋.契嵩 《大正藏》第五一册。
31.《义天录》 高丽.义天 《大正藏》第五五册。
32.《五教章通路记》 宋.凝然 《大正藏》第七三册。
33.《华严经普贤行愿疏》 唐.澄观 《续藏经》第七册。
34.《阿弥陀经疏钞》 明.祩宏 《续藏经》第二二册。
35.《成唯识论证义》 明.王肯堂 《续藏经》第八一册。
36.《圆宗文类》 高丽.义天 《续藏经》第一○三册。
37.《华严原人论发微录》 宋.子璇 《续藏经》第一○三册。
38.《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宋.子璇 《续藏经》第一○三册。
39.《注华严金师子章》 宋.承迁 《续藏经》第一○三册。
40.《宗门十规论》 唐.文益 《续藏经》第一一○册。
41.《慨古论》 明.圆澄 《续藏经》第一一四册。
42.《紫柏尊者全集》 明.真可 《续藏经》第一二六册、第一二七册。
43.《紫柏尊者别集》 明.真可 《续藏经》第一二七册。
44.《隆兴佛教编年通论》 宋.祖琇 《续藏经》第一三○册。
45.《释门正统》 宋.宗鉴 《续藏经》第一三○册。
46.《法界宗五祖略记》 清.续法 《续藏经》第一三四册。
47.《五灯会元》 宋.普济 《续藏经》第一三八册。
48.《祖堂集》 南唐.静、筠 新文丰出版社刊行。
49.《莲池大师全集》 明.袾宏 光绪二十五年金陵刻经处。
50.《憨山大师梦游集》 明.德清 台北:法尔出版社 1987。
51.《蕅益大师全集》 明.智旭 佛教出版社 1975.08初版。
52.《法集别行录节要并入私记》 高丽.知讷 《禅学丛书》之二 柳田圣山主编 京都:中文出版社 1974.02初版。
53.《宋版景德传灯录》 宋.道原 京都:中文出版社 1976。
54.《灵峰宗论》 蕅益大师 台南:和裕出版社 1993.04。
55.《圆觉经大疏序》 唐.裴休 《大正藏》第三九册。
56.《圭峰禅师碑铭并序》 唐.裴休 《全唐文》第七四三册。
57.《还观大师塔铭》 明.真可 《续藏经》第一二六册。
58.《金刚经疏记科会序》 宋.子璇 《续藏经》第三九册。
(二)其它专书
1.《金石萃编》 王昶编 台联国风 1964.07。
2.《全唐诗》 清.康熙敕编 鼎文书局。
3.《旧唐书》 后晋.刘眴等 鼎文书局。
4.《孝经》 《四部丛刊初编缩本》。
5.《新唐书》 宋.欧阳修 鼎文书局。
6.《墨子闲诂》 孙诒让编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02一版。
7.《二十五史》 台湾:开明书局 1974影印。
8.《全唐文》 清.仁宗敕编 同文书局。
9.《陆九渊集》 陆九渊 北京:中华书局 1980.01。
10.《二程集》 程颢、程颐 北京:中华书局 1981.07。
11.《朱子语类》 朱熹 北京:中华书局 1990。
12.《王阳明全集》 王阳明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3.《四书集注》 朱熹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99。
三、近人著作
(一)中文
1.《胡适禅学案》 胡适 台北:正中书局 1975。
2.《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敦煌卷子》册六 潘重规编 台北:石门图书公司 1976初版。
3.《禅宗师承记》 梁溪居士编 台北:真善美出版社 1976.07初版。
4.《神会和尚遗集》 胡适 台北:胡适记念馆 1982。
5.《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6.《华严宗哲学》 方东美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3。
7.《中国佛教发展史》 中村元等着 余万居译 台北:天华出版事业公司 1984.05。
8.《中国大乘佛学》 方东美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4。
9.《中国的净土思想》 石田瑞 台北:幼狮文化公司 1985。收于《佛教思想(二)─在中国的发展》 玉城康四郎主编 许洋主译。
10.《宋明理学研究》 张立文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11.《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编 台北:天华出版公司 1986.01三版。
12.《禅门修证指要》 释圣严 台北:东初出版社 1987.04。
13.《明末佛教之研究》 释圣严着 关世谦译 台北:学生书局 1988初版。
14.《法眼文益禅师之研究》 邓克铭 台北:东初出版社 1987.10初版。
15.《中国佛学思想概论》 吕澄 台北:天华出版公司 1988.02。
16.《宗密》 冉云华 台北:东大出版社 1988.05初版。
17.《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顺 台北:正闻出版社 1989。
18.《佛学研究方法论》 吴汝钧 台北:学生书局 1989。
19.《大乘起信论讲义》 印顺 台北:正闻出版社 1989。
20.《佛学研究入门》 平川彰等着
许明银译 台北:法尔出版社 1990。
21.《华严哲学要义》 李世杰 台北:佛教出版社 1990.05。
22.《紫柏大师之研究》 释东祥 台北:东初出版社 1990.06三版。
23.《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洪修平 高雄:佛光出版社 1991。
24.《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中村元着
徐复观译 台北:学生书局 1991。
25.《宋明理学》 蔡仁厚 台北:学生书局 1991。
26.《沧海文集》上册 幻生 台北:正闻出版社 1992修订一版。
27.《法藏》 方立天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91年。
28.《中国禅宗史》 禅印顺 上海:上海书店 1992.03。
29.《佛学的黄金时代》 吴经熊着
吴怡译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08初版。
30.《参禅与念佛-晚明袁宏道的佛教思想》 邱敏捷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3.03。
31.《禅源诸诠集都序》 阎韬释译 高雄:佛光出版社 1996初版。收于《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第三三册。
32.《大乘起信论》 萧萐父释译 高雄:佛光出版社 1996初版。收于《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第六九册。
33.《敦博本禅集录校》 邓文宽
荣新江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34.《中国哲学三百题》 夏乃儒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35.《佛教史》 佛光星云编着 高雄:佛光出版社 1999初版。收于《佛光教科书》第四册。
36.《宗教概说》 佛光星云编着 高雄:佛光出版社 1999初版。收于《佛光教科书》第十册。
37.《永明延寿》 冉云华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99.06初版。
38.《融合的佛教》 董群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06第一版。
39.《荷泽宗研究》 聂清 成都:巴蜀书社 2003.10。收于《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二)外文
1.《禅源诸诠集都序》 宇井伯寿 东京都:岩波书店 昭和一八年。
2.《中国华严思想史之研究》 鎌田茂雄 东京大学出版会 1965。
3.《禅思想史研究》第三 宇井伯寿 东京都:岩波书店 1968。
4.《禅之语录9:禅源诸诠集都序》 鎌田茂雄 东京:筑摩书房 1973。
5.《宗密教学之思想史研究》 鎌田茂雄 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5。
6. Sungpeng Hsu. A Buddhist Leader in Ming China: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Han-san Tech’ing Univerity parkThe Pennsylvania U.P.1979。
四、期刊论文
(一)学位论文
1.《宗密教禅一致思想之形成与影响》 胡顺萍 辅大哲研所博论 1996.06。
2《象山与宗密“存有根源”思想之比较研究-以“心即理”与“一心法界”为例》 赵明淑 辅大哲研所博论 1997.06。
3.《宗密及其原人论研究》 洪志明 高师大国研所硕论 1987.05。
4.《儒道佛三教调和论之研究一以憨山德清的会通思想为例》 陈星运 央大哲研所硕论 1991。
5.《宗密禅教一致与和会儒道之研究》 黄连忠 淡大中研所硕论 1994.05。
6.《宗密思想初探》 赵明淑 辅大哲研所硕论 1994.06。
7.《神会思想研究》 许民宪 政大哲研所硕论 2002.05。
8.《宗密判宗说研究》 裴勇 北大哲研所硕论 1995。收于《中国佛教学术论典》第一八册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 2001 初版。
9.《神会思想研究》 许民宪 政大哲研所硕论 2002.06。
(二)一般期刊论
1.《《禅源诸诠集都序》最早印本的发现和证实》 冉云华 《东方杂志》 1976 页37-40。
2.《宗密禅教一致思想之形成论-《禅源诸诠集都序》》 幻生 《内明》 1976.07。
3.《宗密禅教一致思想之形成》 幻生 《内明》 1976.11。
4.《谈宗密《原人论》》 钱穆 《书目季刊》 1976.12 页3-11。
5.《宗密荷泽法统辨》 幻生 《内明》 1977.01 页3-6。
6.《宗密之禅宗史》 幻生 《内明》 1977.03 页3-10。
7.《评鎌田茂雄《宗密教学之思想研究》》 冉云华评依闻译 《佛光学报》 1978.08。
8.《勘会或比较研究-宗密思想的主要观点》 冉云华着依闻译 《佛光学报》 1978.08 页93-106。
9.《华严原人图说-《原人论》:唐沙门宗密述》 林英仪 《香港佛教》 1979.12 页7-10。
10.《宗密着《道俗酬答文集》的研究》 冉云华 《华冈佛学学报》 1980.10。
11.《宗密的禅教合一说》 成一 《海潮音》 1981.12 页5-8。
12.《谈宗密对南北二宗的调和论》 智铭 《内明》 1982.02 页15-17。
13.《宗密大师学风研究》 杨政河 《华冈佛学学报》第六期1983.03 页227-276。
14.《宗密传法世系的再检讨》 冉云华 《中华佛学学报》第一期 台北 中华佛学研究所 1987.03 页43-57。
15.《宗密的创见及时代背景(上)》 王岱菱 《狮子吼》 1987.07。
16.《宗密的创见及时代背景(下)》 王岱菱 《狮子吼》 1987.08 页12-17。
17.《宗密、法藏判教之比较》 施忠贤 《鹅湖学志》 1988.05 页159-171。
18.《宗密大师《原人论》之研究》 释惠敏 《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一) 台北:东初出版社 1989.05。
19.《宗密大师的禅教一致论》 蔡惠明 《内明》 1989.08 页24-26。
20.《华严五祖-圭峰宗密的三教归一思想初探》 王祥龄 《鹅湖月刊》 1990.03 页27-34。
21.《评冉云华《宗密》》 王煜 《汉学研究》 1990.12 页441-442。
22.《蕅益智旭大师修学心路历程之探索(上)》 陈英善 《狮子吼》第三三卷 第一期 1994.01 页8-14。
23.《蕅益大师修学心路历程之探索(下)》 陈英善 《狮子吼》第三三卷第二期 1994.02 页14-20。
24.《从《佛说盂兰盆经》论宗密融会儒佛二教孝道思想拔济鬼道业苦得文化意义与现代启示(上)》 黄连忠 《菩提树》 1994.03。
25.《从《佛说盂兰盆经》论宗密融会儒佛二教孝道思想拔济鬼道业苦得文化意义与现代启示(下)》 黄连忠 《菩提树》第四九七期 1994.04 页22-30。
26.《从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真空观思想之正义》 黄连忠 《内明》第二六四期 1994.03 页3-16。
27.《宗密禅宗史观初探-兼论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伍先林 《谛观》 1994.10 页39-46。
28.《宗密禅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浅析》 董群 《世界宗教研究》 1995.01 页81-90。
29.《宗密的佛学思想》 伍先林 《宗教学研究》 1995.03。
30.《宗密的三教观-以《原人论》为中心》 鎌田茂雄着
杨曾文译 《世界宗教研究》 1996年第二期 页6-10。
31.《禅宗顿渐之统一-圭峰宗密的一个观点》 董群 《安徽大学学报》 1996.04 页7-10。
32.《中国佛教教义时代的殿军-圭峰宗密述评》 向世山 《中华文化论坛》1996.04 页92-99。
33.《宗密及佛教中国化》 释见晔 《新史学》第八卷第二期 1997.06 页257-264。
34.《宗密《原人论》对儒道之批判及其会通之道》 何国铨 《台中商专学报》 1997.06。
35.《宗密《原人论》三教和会思想初探》 林文彬 《国立中兴大学台中夜间部学报》 1997.11 页51-70。
36.《宗密所述北宗及洪州宗教说的探讨》 黄绎勋 《法光学坛》 1998 页75-92。
37.《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复兴”内涵》 释见晔 《中华佛学研究》第二期 中华佛教研究所 1998 页231-249。
38.《论宗密的方法论模式》 向世山 《中华文化论坛》 1998.04 页98-102。
39.《憨山大师的念佛禅思想》 黄国清 《国立中央大学文学研究所论文集刊》 1998.05 页43-60。
40.《宗密和会禅宗与会通三教之方法的比较》 黄国清 《圆光佛学学报》 1999.02。
41.《紫柏真可禅学思想之研究》 范佳玲 《中华佛学研究》第三期 1999.03 页305-333。
42.《以蕅益智旭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复兴”内涵》 释见晔 《中华佛学研究》第三期 中华佛教研究所 1999.03 页207-250。
43.《宗密之三教会通思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意义》 黄国清 《中华佛学研究》第三期 1999.03 页271-303。
44.《宗密是禅教一致的弘法先驱》 徐湘灵 《五台山研究》 1999.04。
45.《憨山德清儒佛会通思想述评一兼论其对《大学》《中庸》之诠释》 王开府 《国文学报》第二八期 1999.06 页73-102。
46.《唐代宗密及其禅教会通论》 杨曾文 《中华佛学报》第一二期 1999.07 页219-235。
47《论中国佛教核心思想的建立》 冉云华 《中国佛学学报》第十三期 2000 页419-429。
48.《夫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唐宗密禅师调和三教思想略析》 唐大潮 《社会科学研究》 2000.02 页76-78。
49.《论华严禅在佛学和理学之间的中介作用》 董群 《中国哲学史》 2000年第二期 页35-43。
50.《宗密与神会》 聂清 《中国哲学史》 2000.03 页111-117。
51.《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蒋义斌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三期 2000.05 页431-456。
52.《蕅益智旭沟通儒佛的方法论探究》 杜保瑞 《哲学与文化》第三○卷第六期 2000.06 页1-17。
53.《近代人间佛教的思想先驱》 王仲尧 《中华文化月刊》第二四四期 2000.07 页30-50。
54.《论明代佛教的三教归一说》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第二四卷第五期 2000.09 页54-62。
55.《宗密之后的华严宗》 鎌田茂雄着
依昱译 《普门学报》 2001.05 页69-101。
56.《《起信论裂网疏》思想探微-论智旭《起信论》真心系思想的改造》 单正齐 《佛教研究》第一期 2001 页41-49。
57.《宗密与铃木大拙-由两篇论文比较其核心思想》 尤昭良 《东吴哲学学报》 2001.04 页151-179。
58.《宗密对儒道两家思想之批判与肯定》 高玮谦 《鹅湖月刊》第二六卷第八期 2001.04 页17-31。
59.《释德清《观老庄影响论》初探》 林文彬 《文史学报》 2001.06。
60.《憨山大师的禅净调和论与念佛禅法门》 黄国清 《慈光禅学学报》 2001.12 页43-59。
61.《智旭对《周易.大过挂》的佛学解读》 陈坚 《周易研究》 2002第二期 页56-62。
62.《明代佛教诸宗归净思潮》 何松 《佛教研究》 2002第一期 页52-55。
63.《宗密《原人论》三教会通评议》 王开府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七期 2002.07 页149-183。
64.《紫柏真可的净土思想》 范佳玲 《东方人文学志》第二卷第一期 2003.03 页65-79。
65.《略论朱熹“人性本善”说与佛教中国化中之“佛性”的关联-以朱熹《四书集注》与圭峰宗密华严《原人论》为例》 刘振维 《哲学与文化》 2003.06 页43-61。
66.《宗密难儒道元气论探析-以《原人论》为讨论中心》 郑倩琳 《中国学术年刊》第二四期 2003.06 页203-224。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