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谈禅净关系
印光大师谈禅净关系
释本幻
印光大师,当代净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陕西郃阳人,俗家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年学儒,因为喜读程、朱等理学家的书,所以排斥佛教。后来因为眼睛失明,而猛然反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得痊愈。二十一岁时,到终南山依道纯长老出家。光绪八年(1882),挂搭湖北竹溪莲华寺。不多久,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二十六岁,到净土道场红螺山资福寺念佛,自号“继庐山行者”以明其志。其后,到浙江居普陀山法雨寺居住二十余年,朝夕阅藏念佛,不求名闻显达。曾两度闭关,空诸色相。民国元年(1912),《佛学丛报》刊行。以徐蔚如、高鹤年二人向大师索要稿件,大师不得以“常惭”之名发表弘法文字。从此即以文字摄化众生,并弘扬净土。民国六年(1917)徐蔚如刊行《印光法师信稿》,第二年复刊《印光法师文钞》。由于这二书陆续增补再版,大师广受缁素两界的重视。民国十一年(1922)后,大师常居上海太平寺。十七年(1928),于苏州报国寺闭关,专修念佛行。二次大战后,隐居灵岩山。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一月四日,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年八十,法腊六十。
大师一生淡泊名利,克苦俭朴,以念佛普利法门,诱掖众生。恪遵“不当住持,不收徒众,不登大座”三大行事原则。常劝人老实念佛,重视因果报应。对于净土法门的弘扬,师用力最大,影响最深。
对于禅宗和净土的关系,印光大师认为禅宗与净土在理上是一样。但如果讲到事修上,那相差就大了,可谓是天地之别。因为禅宗如果没有彻悟彻证的话,不能了生死。但净土则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便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一往生,就永远超出生死了。有悟证的人顿时登补处菩萨位,没有开悟的者也能证阿鞞跋致,也就是三不退菩萨,相当于圆教的初住菩萨。这一点印祖在增广文钞《与海盐徐夫人书》言“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
那为什么只修禅而不发愿求生西方,想要了生死会如此之难。对于这一点,印祖认为参禅的人自仗自力,不求佛力加被。所以在功夫得力,真妄相攻的时候,就会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而这些境界又变化莫测,不是真正具道眼的人,是不能辨别的。如果错认消息,那就会著魔发狂,到那时医生也不能医。但这些情况对于修净土的人,却正好相反。因为念佛的人,以真切信愿,持万德洪名。好比是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划踪灭迹。就是歧途是非的念头,也无从可生。此事印祖在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中讲的很清楚“修禅定人,指四禅八定。及参禅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于功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时,每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譬如阴雨将晴之时,浓云破绽,忽见日光。恍惚之间,变化不测。所有境界,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识。若错认消息,则著魔发狂,莫之能医。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划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亦无从生。”
关于一些人提倡“禅净双修”,印祖是很批评的。印祖认为那完全是“无禅无净土”。因为世间的人,总以为净土法门平常无奇,没有什么了不起。就以禅宗参究的方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际,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在文钞续篇《复张纯一书》中,印祖开示的可谓是淋漓尽致。“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
另外在文钞中,印光大师也指出求生净土的人,不须用禅宗参“念佛的是谁”,来帮助往生。大师认为如果去参“念佛的是谁”,那就成了参禅求悟,这样就大失净土宗旨。指出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的原因,是在于仗佛力。因为其余的法门,都是仗自力了生死。这一点在文钞续篇《复陈慧新书》中大师言到“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
对于一些人认为禅宗是实是顿,净土是权是渐的人。印光大师明示禅宗一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而“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指出净土法门是“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并告诫学佛的人,不要被一些不明事理的禅讲人士,所谓的顿渐谬论所误。因为“凡禅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印祖在增广文钞《复马契西书二》中又特别指出,净土的取舍不是渐不是权。因为“究竟无取无舍,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舍边事。既许断惑证真之取舍,何不许舍东取西,离垢取净之取舍。若参禅一法,则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则取舍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则是误用其意。彼无取舍,原是醍醐。而欲念佛者,亦不取舍,则便成毒药矣。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执。唯取其适宜,则有利无弊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