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古佛的毁劫与新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怡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古佛的毁劫与新生
  林怡翠
  “佛教东传两千年──佛教文物暨地宫珍宝特展”,自五月五日开展至今已有十万以上的人参观。在这四个月里,佛教艺术的美感召了许多人。佛教文物有的自地宫的深埋中挖掘出来,重现天日,有的在世界各国的拍卖场中流浪,终于在台湾有心的收藏家努力下。得以在国人面前展出。佛教艺术品充满著岁月沧桑的历时性,而呈现出凋敝的文化.感官与残缺艰难的美,这样的美感动了所有的人。
  在现存的佛教遗迹中,早期并没有佛像的塑造,反倒是以佛教典故中、各种佛陀的象征图案如白象、佛塔等,来暗示佛陀的位置,直到西元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提倡造像供养的功德,佛像造像的艺术顿时兴盛起来。
  佛本无相,那么佛像的相究竟是什么?佛像的相即是众生的相。佛像所显露的,不只是神佛高高在上的脸,而是观看倾听世间的悲欣岁月。佛像的法相表情,是随著人间的时代变化的。
  以印度的犍陀罗时代为例:因为曾被希腊亚历山大远征军统治,因此他的造型鼻梁高挺、卷发、轮廓深遂,酷似西方人,佛身上所穿的僧服,是覆盖双肩的“通肩式”袈裟,是来自于希腊罗马的袍子。佛教传至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特色,北魏文帝推行汉化,汉人的装扮与审美观著实的反映在佛像雕塑上,于是成就了著名的“秀骨清像”,佛像高冠、细颈、衣服的襟带飘逸,表现手法细腻,迥异于印度时代的造型。每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就这样影响著佛像的风格,唐代的丰颊宽胸形象,充分展现出佛菩萨的相好庄严。
  微笑佛头示现众生
  佛像造像的容貌,虽是模仿人的外表,但实际呈现的却是人的内在,理想与美好的佛性。佛像总是面露微笑,那微笑清淡如云,却是由衷的欢喜,那微笑,也充满了宁静,回归到内在的深处、无我的沉殿,那微笑里,还有一种慈悲,像是以微笑向众生说法,好像一切都可以宽容,都可以舍弃。
  人们依照想像塑造佛像,而佛像则长远地传达著人们对生命智慧最虔诚的追寻与探问。观赏佛像艺术时,佛像展示著不变的物质容貌,却能带给人们心中无限的感慨与沉思,那是因为在超越了形式之后,还有内在精神,没有痕迹,自在的飞翔。当僧人和艺匠们以虔诚的愿力和思惟佛经的义理从事创作,那是佛像的第一次生命。而后,每一个端详佛的五官与身体线条的人,领受了祂无声的美与悲悯,而唤醒内在的感动,佛便在每个人的心里深植,这是佛像无限的生命。
  “阅读”佛像的时候,我们也阅读到自己,澄明如水的本心。
  佛像艺术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呈现在外的雕塑材质与风格形式,一是在思惟佛法中,体现出的精神升华。佛像的物质部分,历经时间的风霜而逐渐的坏去,有的化为尘土,有的飘散成风沙,岁月的年轮在佛像的身上留下沧桑与繁华逝去的痕迹。
  残缺的佛像光明的眼神
  负责地宫展策展的吴文成,指著一尊飞天像表示,全世界的飞天造型是中国的表现最好,西方的造型中要有翅膀才能飞天,而佛像的飞天是随意念转化形体,自然地向上飞动,动作轻盈灵巧,背上衣带飘飞,线条十分细致优美。而这一尊北齐飞天像本是浮雕作品,因为有人,把祂从墙壁上撬下来盗卖,飞天像上的飞带,因为直接刻在墙壁上无法取走,当祂再被收藏家从国外买回来的时候,已是残缺的样子。
  因为这些原因。现存的佛像中有许多是残缺不全的,难免使人觉得遗憾。然而,就佛像的物质面来看,佛像的坏损正示现著众生,万物劫毁生灭,成、住、坏、空的道理。于是.我们在残缺的佛像身上,看到了佛教的历史,人的生命。
  然而,佛像的脸仍旧浅浅微笑,好像对于“肉身”的残缺没有一点苦恼,没有忧愁。时间对佛像身躯的毁损仍在持续,却无法毁损它深沉内敛的精神生命。灭佛的浩劫过去了,在身上留下残缺,时间的侵蚀过去了,在身上留下记号:人为的破坏过去了,在身上留下痕迹。
  佛像用祂仅存的头部,展现默默承受的祥和与包容。就算只有一双佛手,也表达著对人性的关怀,施与“无畏”、“与愿”的祝福的手印。只有一双佛足,也展现著行脚的艰辛,与弘法世间的坚持。
  佛超脱了有形的世界,不受困于生死、欲望、烦恼等等外在的牵扯扥累,因此佛像在劫毁之外。仍旧传递著欢喜、光明与慈悲。在一片残破苍凉中,看见佛像那种舍得的清静喜悦,人的心灵也就圆满感动起来。艺术品的生命,在观赏中被完成。支离残毁的佛像,一次一次的无声说法和内在精神的传达,在人们的欢喜感悟中,人心活过来,佛教造像也就成就了新的生命。
  (人间福报--撰文/林怡翠图/鹿野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