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契悟晓云法师“黑林雪霁”禅境禅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萧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契悟晓云法师“黑林雪霁”禅境禅净
  身心脱落 脱落身心 自觉觉他 觉行圆满  文/李萧锟
  “黑林雪霁”之作,乃晓云法师于民国四十七年初寰宇周行抵西德佛莱堡时,于黑林圣玛高嗹山上夜宿友人别墅中所绘巨幅雪景,画中重峦叠嶂,气势磅礴,尤以长篇诗题,寓禅于画,托物兴辞,妙造自然而更胜自然,读来大有一种身心脱落(内文曾提及此句)之感,而复观其画境,品其高洁,味其净意,则又有脱落身心之妙悟。
  晓云法师诗题一段:“…山色茂林烟迷远树,每于暝色日尽之分,端坐室中,白云窗前肃照净界,心身脱落,大有何劳弹指到西方之概耳!”
  所谓“身心脱落脱落身心”一语,乃出自道光禅师和如净禅师的对话,“脱落”的“脱”是解脱的意思,是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而到达绝对自由、绝对无碍境界之意,“落”是洒落的意思,指不执著于事物,不住留于事物,是一种清凉,爽朗的境界,故所谓“身心脱落”是表示没有任何执著,身心清净而且自由无碍、彻底大悟的境界,道元禅师认为去除俗念专心坐禅,就是身心脱落的表现。
  佛教中所谓“身心脱落”是向下门(自觉行),不停留于妄念妄想之处,而“脱落身心”则是向上门(觉他行),是将“脱落身心”之境再脱落,这种行为是透过济渡众生而到达省悟境界的最高点,因而由此进入现实世界世俗尘寰之中,精进于济度苦恼的众生。所以“身心脱落脱落身心”整句,是指从脱落的身心再脱落,变成真正彻底自由的境界的意思。
  禅语之中常说的“大死一番再绝后再苏醒”,或谓“暂时不在,如同死人”中的“死”的意思,并不只表示肉体单纯的死亡而已。“身心脱落”是表示身心都已灭息,如同死去;人的烦恼和妄想都是由身和心这两种东西产生,所以待一切烦恼妄想消灭、死去时,这便是“身心脱落”。
  而“死亡”的身心再度在尘世间活动,脱落的身心带著肉体和心化而为菩萨出现在这个世界之时,这个境界便是“脱落身心”。
  换句话说,当妄念、妄想完全脱落时,它脱落的身(肉体)和心(精神)会再度活起,而且这个再度活起的身心,会燃起济度众生的大愿,而再回到尘世中来普度众生,这即是“垂手入廓”,这即是大乘菩萨的悲愿,也是大乘佛教的终极目标与关怀,至此境界,便是所谓“脱落身心”。
  晓云法师于向下门的“自觉行”(即身心脱落)已通透彻悟,但他并不耽于此境,也不住于此境,却转身面向世间,面向滚滚红尘,毅然投入菩萨行愿的菩提大道上,兴学办校无间,化育众生无数,这便是向上门的“觉他行”(即“脱落身心”。)
  世尊成道时,自金刚座起身,观菩提树,谓之“观树”,法华玄奘卷四云:“佛成道已,树下经行。观树喜自道圆,经行思惟利物;又观树心凝妙理,经行想化群生;又观树想荫四生,经行思施福慧”,“观树”后“经行”,想的都是“化众生”、“惟利物”、“施福慧”等“利他”、“觉他”的向上门的善行,佛虽已“成道”,自身清净(身心脱落),但犹念众生苦痛,遂生怜悯之心,而“想化群生”、“想荫四生”、“思施福慧”,回向世间(脱落身心),晓云法师“观雪”而得到自利,悟“身心脱落”之境,“兴学”而利他,得“脱落身心”之境,等同于伟大的世尊。(作者为美术系副教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黑林雪霁
  年份:戊戌 1958
  尺寸:83 X 302 CM
  材质:绢 素材:彩墨
  钤印:游于艺游云山
  释文:请参阅“晓觉禅心─晓云
  法师书画集”第34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