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今日之佛法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欧阳师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日之佛法研究  欧阳师讲
  解释此题可分数层:
  一、佛法。(此即研究之境)
  二、佛法研究。(此即研究者之行)
  三、今日之佛法研究。(此即研究者随分之果)
  第一云佛法者,其详可列一表如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依表解释。若说佛法实有胜法可学,此即魔说而非佛说,佛法乃日常应用恰到好处之事,亦犹人生眠食起居,不足希奇。无论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法尔如是。佛有所说,但老实人说本分事而已,论其实在固不可言说也。
  然凡愚未能遽语于此也,凡外造三恶趣因,堕于有见。小乘偏执我空,堕于断见。二皆增损,皆非老实,更不是说本分事。佛以大悲心悯凡愚之迷惘,从旁面反面而为说之,惟避忌讳不说正面。所谓从反面说之者,有如空宗说一切俱非而显法性。从旁面说之者,有如有宗以二空所显而说真如。凡此皆方便之说也。
  余二十年来谈空炎有谈小谈大,时苦不能贯通,然今依教法乃得文字上之一贯,悟佛说方便之法门。一贯之说无他,事义之分别而已。大小空有所依之事皆同,所谓诸佛语言九事所摄,又谓乘则有三教则唯一也。(九事详如表列)然三乘于同依之事,说义即有不同。小乘解释三法有假有实,乃随少分所见以谈,未能圆满。大乘证见既周,乃说三法皆假。其中复具空有两轮,不可倾动,不知空而言有,比乃空前法相,所谓毫发不可有者。既知空而言有,此乃空后法相,所谓毫发不可无者。二轮相成,不可缺一,然复分二宗言之者,如云遍计一切非是,又云依圆一切皆是,比之是非一时不能并举,并举适成自违,以是各就一端言说遂成两面也。空宗说无余涅槃一切皆空,寂静不起,此指体言。若正就说,即错同外道,故但从遮而显。相宗说涅槃同时之菩提知见,相貌圆明,无一毫之欠缺,此就用言,故从善巧方便而说也。二宗之不相蒙如此。
  由空有二宗以谈佛法结论,则寂静而圆明圆明而寂静二语而已。合圆明寂静为一片,而后言寂静不失于枯槁,言圆明又不失于浮嚣,禅家所谓月在上方诸品净者,仿佛似之,然此皆言说事,学佛究竟犹不可拘此言说也。
  第二云佛法研究者,因寂静圆明之境非世间众生所知,必无漏人乃见得到,此境既非世智所知,即不可以世智相求,于是研究上有两种困难。
  一、苦无出世现量。
  二、苦世智不足范围。
  正面无路,乃不得不假借。
  一、假圣言量为比量。此虽非现量,而是现量等流可以因藉。此为假借他人。
  二、信有无漏本种,久远为期,以是发心最应注意。此为假借他日。
  准是研究,有二要语应知:
  一切佛法研究皆是结论后之研究,非研究而得结论。
  举例释之,如以佛说诸行无常为结论,而研究得其因于生灭,又以有漏皆苦为结论,而研究得其因于无常。又以诸法无我为结论,而研究得其因于苦,如是展转相比,道理尽出,即是研究,否则但知言苦,不详因缘,他人何不可无因而言乐。故学佛者全须用心思惟,径路绝而风云通,佛学有之,然不先有结论,专凭世智思量,则亦漫无归宿而已矣。
  于是又得一研究之重要方法曰:
  多闻闻持,其闻积集,(比较会通)熏生无漏。
  是数语也,亦可易辞言之曰:
  多闻熏习,(他力)如理作意。(自力)
  第三云今日之佛法研究者,其事有二:
  一、须明递嬗之理。
  (一)佛在世时说法随机,此在当时未即记载,但于大小空有,义理皆具,后来菩萨详细发挥,总不外其范围。若并此一层亦不置信,则魔外并起,无从分剖。
  (二)佛灭度后,二十部小乘兴诤。此皆切实可资研究。令人对于大乘立义每有望尘莫及之叹,而小乘思想接近,亦可藉以引导也。
  (三)龙树破小。此为大小转移之一关键。所云一切皆空者,空其可空,乃最得我佛之意。
  (四)无着详大。此继龙树之说而圆满之。故二家缺一不可。
  (五)唐人会萃。此于无着以来各家学说皆得会通。然其后绝响及千余载,今继唐人,须大家担当。
  二、须知正期之事。
  (一)整理旧存。此有二事:简别真伪,一也;考订散乱,二也。真伪之简别在不轻置信,在读书细心,终于无漏引生知其相应与否。至为此初基者,则多闻也。多闻乃胆大,乃心细,乃眼明,而有判别。又旧存之书多有散乱,必考较异译论其短长,为之勘定,而后可读。
  (二)发展新资。此亦有二事:供借助梵藏文,一也;广采时贤论,二也。梵藏文中要籍未翻者极伙,如能参阅其书,多所依据,立论乃确,时贤议论不必尽当,惟读书有由反面而见正面者。如法相要义散漫难寻,吾昔年读掌珍论中驳相应论师数行,而得相宗大概;又如因大乘非佛说而得研究途径,证明大乘实有演绎佛说而成之义;皆其例也。
  本题解释且尽于此,其中精微,他日当自为文以发之。
  民国十二年九月内院第二次研究会讲演纪录
  原载《内学》1922年第1期
  ——见《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第8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