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陀罗尼流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夏广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家所谓的“咒”,为佛、菩萨,以至护法所说的“密语”,这“密语”就是沟通凡圣的桥梁,而由这种沟通才能发生感应,在传教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佛教只称咒语、咒文,且早期佛教不重咒。佛教梵语称
  咒为“陀罗尼”,有所谓四陀罗尼(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忍陀罗尼),其最简易,亦最为在民间流行的,实际就是咒陀罗尼。陀罗尼,为梵文音译,亦作陀邻尼、陀怜尼。除了“陀罗尼”和“咒”之外,还有“明”、“密语”、“真言”等称谓。汉译为“秘密语”或“真言”,或“神妙章句”。唐代中期密宗兴起,此风始炽,密教称咒为真言,故密宗又名“真言宗”。“真言”,梵音名“陀罗尼”,是佛、菩萨、诸天的密语,由真如法身心中流出,能以简单的语音符号总括佛菩萨功德、誓愿及佛法精义,故又名“总持”。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问经》卷上《字母品第十四》记文殊师利问佛言:“世尊,一切诸字母云何说‘一切诸法入于此及陀罗尼字?’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入于字母及陀罗尼文。’”可见,在佛教里,陀罗尼为一切法要。
  咒术发源于婆罗门教,原本是一种古老的、流行于印度民间的原始信仰,古代印度素有唱念咒句(陀罗尼)、结印契(印相)的修法。释伽牟尼在创立佛教时,印度社会上更是盛行咒术,咒术亦是婆罗门的修习内容之一,且当时的六师外道亦精通咒术。但释伽牟尼最初对这些咒术、密法持反对态度,禁绝不用,吠陀思想中的真言、密语等一切咒语乃至宗教仪轨等方技之术均被排斥。对于此种修法,释尊曾严禁其弟子修习,故佛教形成之初,自身并无咒术。如《中阿含经》卷四十七《多界经》中亦说:“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百千句咒,令我脱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在律部中亦可看出对咒术的排斥。如《摩诃僧祗律》卷七:“口邪命者,诵咒行术,咒蛇咒龙,咒鬼咒病,咒水咒火,如是种种求食,是名口邪命。”把这种咒术认作歪门邪术。从中可看出最初佛教是严格禁止神秘咒语和各种巫术密法,且规定对违禁者给以惩罚。但随着外道入佛教出家者增多,佛教渐渐收用了咒术。如在原始佛教时期,一些佛教经典如《五分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等中却已出现了佛陀利用咒术降伏诸天、役使鬼神、疗疾等记载。如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二十六记一比丘被蛇咬死,佛言:“彼比丘不知八种蛇,名不慈心向,又不说咒,为蛇所害”,在说明八种蛇后,即为说咒。到了部派佛教时期,佛教律部经典中出现佛陀允许持疗病的记载就更多了。密教的陀罗尼经咒显然是对古印度咒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过早期密教经典中的密咒,亦多为医病疗伤为主,少见后期密咒的驱使鬼神等功能。到了大乘佛教时代,咒术已逐渐混入经典之中。根据汉译经典看来,咒句始见于三世纪的经典,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期,述及身、口、意三密及咒句的经典已经出现。四世纪中期,如观音咒法等,在咒语上已附上了尊名。到四世纪末期,如《观佛三昧经》所示,观想法已颇为详细。
  陀罗尼初期在大乘佛教中已广泛流行,并从闻持一种扩大到多种,发展为大乘佛教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所谓方便法门),具有很高的地位,与戒、定、慧三学并齐,成为大乘佛学的四大内容之一,并演变和直接导致了原始密教—陀罗尼密教的形成。二世纪时,陀罗尼在大乘中已经普遍流行。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阿?世王经》,把陀罗尼的地位看得很高,说“陀邻尼者,则道之元,不断佛元,持法之元,总持僧之元”。后期大乘典籍中充满了陀罗尼或咒语。佛门提倡咒语,主要在于祛除灾难,摧毁外道恶咒,消灭恶鬼恼害,给人们获得生活上的安宁。佛教的真言有四类:长咒,可达数百上千字;短咒,仅一字至数句;咒心,为咒语的主题词、关键词,只几字或几千字;种子,只一个或几个梵音字母,但却能总摄以上三种咒的咒义,就如种子的一能生多一样。长咒如《楞严经》卷七末尾的《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咒》(又名“楞严咒”),共四百二十七句,近三千字。其咒心为“唵。阿那隶”以下八句。短咒如《总持咒》,仅唵、阿、吽三个音节。密宗称此三字为一切真言之母,可总持一切真言,表诸佛菩萨一切功德,故名“总持咒”。
  有唐一代,帝王多偏爱佛教,则天武后即爱好咒术,中宗也是如此。以武则天为首多数的中国人切实地追求着密咒的神验。如近年来在西安西郊一处隋唐墓葬里的“一铜盒内发现的纸质印本陀罗尼经咒”。“这不仅说明密教经咒早在开元之前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渗入在丧葬风俗中。”此时密教的自体在译经上呈现空前的盛况,陀罗尼的咒术,诸尊的造像也相当的流行。当此之时,密教与其说是经典的译出,不如说是咒术的成功。咒经的译出,让诸尊构成一个雄伟的世界观,密教独特的魅力多少取得了认识。中唐后,密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代替道士,比道士更强的密教的术士,开始登场。以“开元三大士”为中心,其中金刚智所持的密教,述说的成佛是新的密教《金刚顶经》,显示的是世间对密教所有的现世利益机能的关心。在金刚智的传记中,所记的是他从幼时所显示的各种灵验。如《付法传》、《宋高僧传》所记的请雨法,用咒法使帝所宠爱的第二十五公主病死复活,及《释氏稽古略》等所记之咒法故事,都意在说明陀罗尼的灵验,目的也是旨在弘宣密教。实际上,中国的密教受印度的影响,至唐代时,陀罗尼和咒已混合为一,唐代的经幢上常称“佛顶尊胜陀罗尼”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正如赖富本宏先生所指出的,这个时期的汉传密宗之特征体现在多“强调神咒的威力”和对“治病、长寿等现世利益的重视”等,这也是很自然的。正是这种现世利益的驱使,才使得陀罗尼信仰在僧俗二界广为流传。
  综上所述,可知,在佛教发展过程中,陀罗尼的性质也渐次转变,由最初集中精神,忆持佛法的原意,附加避难除灾的功能,到最后更和成佛结合起来了。如六世纪以前所译的初期密教经典,都是祈求现世利益,而和成佛无关;至七世纪中叶,汉译的密教经典中,则诵陀罗尼和成佛已结合而不可分离,如印度中期密教《大日经》、《金刚顶经》,其修法的目的已由除灾招福的现世利益,演变为成佛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贪欲世界
下一篇:赵州从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