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樂「禪和板」如何流傳民間
禪和板,又名善和板。禪和善二字潮音相近,輕重音而已。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四》謂佛世有羅漢名善和,作吟諷讚頌經法,其音清亮,上徹梵天,時有無數眾生聞其聲音,悉皆種植解脫分善根,乃至傍生稟識之類,聞彼聲者,無不攝耳聽其妙音。佛嘗於眾中,稱讚善和比丘誦經音聲,於諸聲聞弟子中最為第一。故後人以「善和」二字名此板也。
據傳禪和板係羅浮山華首台密因和尚(一七三六年)來潮住持開元寺時傳來。其時開元寺朝暮課誦、朔望祝聖等儀式,概用禪和板,與江浙各省從林之唱法(外江板)迥別,故又稱開元板。
據《潮州禪和板佛樂》潮州佛樂概述,一八五四年邑紳李謹人、辜笠舸、魏哲齋等人皈依開元寺住持可興和尚為師,於寺內諸天閣集會念佛,後組成「潮郡念佛社」,念佛之外,兼辦慈善事業。後來寺僧釋可聲教授「禪和板」,凡諸贊偈經懺乃至《雲棲瑜伽焰口施食儀規》等全以傳授。時有邱家祥者,盡得其傳,且別出心裁,於原來「七星板」之板眼增加擊樂板眼,是為「新七星板」。
禪和板配套贊偈(經詞)大多數是歌頌,讚歎佛和菩薩的功德。不同的贊偈便創作成各種各樣的唱腔調式,大都是一板三眼,樂句優美,音韻旋律多變有序,但總具禪和板的獨特唱腔和韻味。此板以莊嚴清雅、婉轉悠揚見長,饒有雍容徐靜之風度,部分贊詞即須變調而旋律彌增優美,真乃稀世難逢之法音也!
隨時間的推移,潮郡念佛社所承受的唱腔曲板和禮佛儀規也就自然地傳播到潮州其他的佛社、堂壇,如集安善堂(地址在太平路金聚巷,俗稱為「金厝巷」)、誠益友念佛社(開元寺照壁,「梵天香界」的後面)、慈宛念佛社、杏宛念佛社、永德善堂(鋪巷)、崔福德善堂(西門古,內城頂)、綿德善堂(西平路,池仔巷內,原綿德小學所在地),還有現存的念心善堂、盤安善堂等。據說,自民初潮州慈善組織的鼎盛時期城內已有三十六個堂、社,依據各自的特點和能力,為社會扶危濟困、施醫贈藥、施棺贈葬、救濟水火災...尤其禮佛、拜神,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禪和唱誦基礎好的人,便被聘請到堂、社教授禪和曲板唱誦及禮拜儀式等等。所以,昔年的潮郡念佛社便被外堂社尊稱之為「先生社」(即老師社了)。故開元寺獨有的唱腔--「禪和板」和「香花板」便成為潮州民間常聞之聲了。
而潮州開元寺沿用了近兩百年的傳統唱腔,到了清末民初,由於改為十方叢林制,已經逐漸不能適應開元本寺的發展需要,其主要原因:外來僧侶到了開元寺,朝暮課誦、佛誕祝聖所唱贊偈均用「禪和板」,外來挂單僧眾不知所以,多有異議。故開元寺於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陸續派僧侶至安徽、江蘇、浙江各省名剎,求學梵唄,以求統一「外江板」。但由於江浙各省的唱腔,各有地方性的不同特點,剛柔徐疾,頓挫抑揚,或裝飾,或拖腔,雖有大同,但礙小異,時有爭議。如《潮州佛教誌》潮州禪和板佛樂章中所指:「...由是念誦之時,聲音喧囂,雜亂無章,殊失音聞之旨..。」到民國二十二年壬申歲(一九三三年)在潮州開元寺內設嶺東佛學院,開學之年,議定以常州天甯寺的曲板唱腔為基礎的「外江板」唱誦。從此放棄沿用了一百九十六年的「禪和板」。
經一、二十年的時間之後,開元寺的僧人,又把「禪和板」的傳統唱腔摭取回來,敷演大型法事《瑜伽焰口》,上座當上師者是慈慧法師(俗名張家泰,解放後被安排到潮州工藝廠,高級技師);另又於一九八二年潮州開元寺重塑佛像開光,又擬由慧原法師當上師施放《瑜伽焰口》,聘請在家居士謝曉岩蒞寺密授上師(中有秘法)敷演諸法(以上二例謹屬臨時緊要設法應付)。這就說明瞭《瑜伽焰口》配套「禪和板」曲腔的施放,使人們議之意重,觀之熱烈,聞之優美,棄之可惜了!
解放後,廟堂音樂曾多次在舞臺公開演奏「禪和板」多曲,又灌錄了磁帶和音碟、影碟,現潮州湘橋區佛教居士林(潮州市在家居士的宗教活動場所)的法事均採用禪和板;並先後培訓學員四期,共有五十多位學員結業。說明禪和板佛樂在民間廣泛傳播,可說是潮州樂苑的組成部分。
若說古剎「禪和板」佛樂流傳民間有可惜,莫不如說潮州樂苑的一枝奇葩,仍可貴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