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加持是怎么一回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根松成林嘉才仁波且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根松成林嘉才仁波且的开示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加持?从究竟义上讲没有什么加持与被加持的分别, 而在外器世间和有情世间,三世诸佛的加持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所以一位彻悟法性的成就者,他可以对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给予诸佛的圆满加持。但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迷失了本有的自性,把种种的幻象执为二元对立的实有。虽然诸佛无时无处不在加持着我们,可是众生却无法体会。
  所以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加持的获得必须源于自他二力的相应才行。
  首先行者必须具备对上师三宝的虔诚之心,才可能消除业障,在身、口、意上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甚至可以顿明自己的心性。所以加持的关键在于行者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你有多大的信心就可以获得多大的加持。佛在世时,为什么许多人见到佛或者听佛讲法就可以成就呢?关键还是对佛具有绝对的信心。所以每一个学佛者都应当知道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种种方便都是为了让你尽快对上师三宝(善知识)生起完全的信心,最终证悟与诸佛无二的本性。反过来,没有信心,修显也好,修密也好,都不可能成就。即使释迦佛在面前、即便所有大成就者全部拜过去,也一样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以下就禅、净、密三宗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加持的含义。
  禅宗
  如果从自他二力来讲,禅宗比较偏重自力。所以一般不讲加持,一些祖师甚至会说“加持是自己加持自己。”或者干脆说“求加持是一种着魔。”这自然是祖师的一种方便。因为一个人如果过分地执着于某一种境界、某一种觉受及加持的感应,而不以证悟本性为目的,是很容易出偏的,所以祖师们就用这种方便来破除众生的执着,而使他对自己本有的佛性产生信心。但是只要仔细留意,就不难发现,加持还是始终存在于习禅的整个过程,祖师的棒喝和随机的接引就是最好的加持。单靠自力不求他力而证悟,对凡夫来说是决不可能的。
  净土宗
  与禅宗相反,净土宗则比较强调他力的作用,也就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但往生净土,一方面要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加持,另一方面要靠行者信愿的力量。十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可以说明我们心力的不可思议。一方面是阿弥陀佛成就了十念往生的愿力,而另一方面行者必须对于十念往生这个不可思议的愿力深信不疑。如果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即便是把喉咙喊哑也是没用的。
  密宗
  正如偈颂所说:“上师法体似雪山,虔诚之心如太阳,加持甘露方可流,切记精培虔诚心。”
  这里就很清楚告诉了我们得到加持之流的必要条件:第一要有雪山,就是真正具德的上师;第二要有阳光,就是弟子虔诚之心,这样才能产生加持的甘露。密乘的加持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才行。所以一开始先要找到具德的上师,上师帮助行者消除修行道路的种种违缘障碍,以及为增加行者的信心而对身、口、意做种种调伏。
  一位具德的上师可以有种种方便令具足信心的弟子在灌顶时加持他的身、口、意,把成就四身的种子植入弟子的第八意识中。所以把上师视为三世一切诸佛的总持。
  对于具足绝对信心的弟子,上师完全有能力通过以心印心,让他当下明了自性,由是明了我们真正最可贵的皈依之体,顿超轮回苦海。为什么说根本上师是无始至今唯一的救怙主呢?因为过去生一直到现在我们遇到的一切诸佛都无法令你明了的东西,上师却让你当下明了了。所以说上师的恩远超过一切诸佛的恩也正是这个原因。
  以上就加持之义作粗浅的分析,由是可以知道加持真正的来源是行者的信心。所以如何不断培养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可以说是行者修持过程中的最最关键之所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何为“灌顶”
下一篇:本尊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