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悬疑
考古发现引出的谜团
今年9月中旬,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县西巷开元寺遗址的考古正在进行中。在考古工地上,考古队队长高继习每天都平静地守在现场,认真察看着所有出土的文物,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碎片也不放过。
“没有意外,没有惊喜,甚至有些遗憾。”高继习说,在这次考古中出土的文物和2003年那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基本类似,而且大部分都在意料之中。
2003年夏,市考古研究所对县西巷开元寺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当时,高继习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谈起2003年那次考古的收获,高继习用了一个词:“惊喜”。在那次考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座北宋砖筑地宫,几尊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两座窖藏坑以及众多散落在地层中的石刻造像、经幢、建筑构件以及刻有“经藏”、“西经”、“西藏”等题记的碗底等。尤其是那座砖筑地宫,虽然早年被盗,但依旧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所有这些文物的出土,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结论:这里,是一处大规模的佛教文化遗址。而最让考古专家们兴奋的是,在地宫底部发现了一方石碑。就在这石碑上,明明白白刻有一篇《开元寺修杂宝经藏地宫记》。考古专家们认为,这篇《开元寺修杂宝经藏地宫记》至少可以证明以下三点:其一,这里就是唐代开元寺的遗址,唐代开元寺就在县西巷一带;其二,从唐代到明代,此寺一直叫开元寺;其三,此寺的历史最早能上溯到北朝时期,距今约1500年。
时隔三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再次对县西巷进行考古发掘。这次出土了一些精美的石雕菩萨造像、刻有经文的八棱体经幢、大量佛教文物、彩绘雕刻、石像等。
济南历史上的开元寺,一直充满了谜,有关开元寺只言片语的史料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猜想的空间。但是,只有通过考古找到可靠的实物,才能逐一证明并揭开和开元寺有关的所有谜团。
“这次发掘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因此无法更多地了解开元寺当时的情况。”高继习略带遗憾地说。据介绍,此次考古比较重要的发现是一尊北齐时期的菩萨造像和一座唐代经幢。可以说,今年的考古发掘是对开元寺位置和历史年代的再一次肯定。但是,连续两次考古之后,仍旧没能找到足以揭开另外两个谜团的实物证据:
曾经辉煌的开元寺是如何消失的呢?城内开元寺和城外佛慧山的开元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开元寺主体建筑消失之谜
开元寺曾经辉煌过。从考古发掘的规模和出土文物看,曾经的开元寺规模不容小觑。但就是这么一座历史久远、香火兴盛、佛教文化深厚的寺院是如何被掩埋于地下,彻底消失的呢?
关于这个谜,虽然史料上有些语焉不详的文字记载,但是,通过对县西巷的两次考古,专家们并没有找到足以揭开谜团的实物证据。
据记载,元朝,济南城内的开元寺香火已大不如以前,气势和影响也慢慢衰退了。到了明朝初年,济南成为山东的省会,省级官府衙门都搬往济南。德王朱见潾把开元寺改建成了济南府署(即今县西巷东邻的省政协地址),原来的济南府署成了按察司署。此后,济南城内的开元寺遂告终结,只是空留建筑。
但是,高继习认为,济南城内开元寺的消失,虽然有些相关的史料记载,但从对县西巷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并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实这一说法。因此,事实上济南城内开元寺到底是怎样消失的,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有一点比较明确的是,在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在县西巷明清文化层中并没有发现佛教文化遗存,因此可以推断,济南城内的开元寺在明清时期确实已经不复存在了。
即使有史学专家认为,济南城内开元寺的消失,是因为寺院被改建为济南府署所致,但是,成为府署的开元寺建筑主体又是如何消失的呢?关于这个谜,史料上没有记载,考古发掘也没有得出结果。
城内外开元寺的渊源之谜
通过考古确定了济南城内开元寺的位置之前,曾有人提出一种猜想:在城外佛慧山上也有一座寺庙,也叫开元寺,它是否就是史料中记载的那座唐代开元寺呢?如果不是,那么它和济南城内的开元寺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这个谜,有人认为,济南城内外的这两座寺,是有传承关系的。也就是说,济南城外的开元寺,是由城内开元寺搬迁而来。持这一观点的人的依据是《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中的记载:明朝初年,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开元寺改建为济南府署后,寺内僧众无处可去,于是迁到佛慧山的佛慧寺中,佛慧寺遂改称开元寺。
为了证明这一说法,考古专家们也试图通过现场考古挖掘,找到能直接证明这一说法的“硬”证据。但遗憾的是,连续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始终没能找到能让考古专家们认可的实物证据。
平阴的由来与历史沿革
《平阴县志》(清光绪版)载:“平阴之名见于《左传》”。因地处古东原底平,又位济水之阴而得名。古平阴地域春秋为鲁地,战国属齐邑,秦代属济北郡,汉属泰山郡,三国属魏兖州剌史部,两晋属济北国,南北朝刘宋时为济北郡辖地。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平阴县,属济北郡,“平阴”之名沿用至今。
平阴历史悠久。县内周河遗址、陈洼遗址,都发现有中晚期的北辛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年-6100年之间)。玫瑰张庄遗址发现的在陶器上有刻划符号和有意义的图案,被古文字专家称之为“陶尊文字”,这也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之一。
古代平阴地域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境内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铜马、铜牛等,说明在当时青铜制造业相当发达。孔村镇孔子山下有“杏坛遗响”碑刻,是孔子曾经来此地讲学的见证。在王楼村的战国墓中出土贝币一百多枚,反映了当时的货币交换和商业的发达。
古平阴地域在政治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洪范池镇张海为春秋时扈邑之地,昔日庄公、齐桓公曾会盟于此。楚汉战争之际,是楚汉战争的重要战场。楚霸王墓(首级坟)就在东阿镇南的铧山之阳。(秦宏剑)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