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与佛像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
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
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唐代以后,佛塔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宋代时,禅宗兴盛,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度,七堂指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规模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禅堂、经堂、塔、钟楼等。建于山上的佛寺也依此而建。
明清以来,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一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体建筑,东西两侧的配殿为钟楼与鼓楼,伽蓝殿与祖师堂,观音殿与药师殿相对应。大的寺院有五百罗汉堂、佛塔等建筑。中轴线东侧分布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等,是寺内僧人的起居生活区;现在寺院对外开放后,生活区一般都后移,或在寺院后侧重建。中轴线西侧主要为禅堂、接待室等,是前来挂单僧人修行之所,现在也基本上对外开放,有的辟为文物陈列室、佛经流通处,不少寺院还办起素餐馆、商品服务部,为游人香客服务。
藏传佛教寺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封建统治中心,是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藏传佛教寺院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文物荟萃,金碧辉煌。藏传佛教寺院一般由札仓、拉康(佛寺)、囊欠(活佛公署)、印经院、藏经楼、灵塔殿、僧舍等组成。
札仓为经学院,是僧侣学习、修行的场所。如塔尔寺,有密宗学院、医药学院、时轮经学院、显宗经院四大札仓。拉卜楞寺建制最为健全,拥有闻思、医药、时轮、喜金刚、上续部和下续部六大经学院,闻思学院以显宗为主,主要研习印度五部经论;医药学院以学习藏药为主,注重“经医双修”;时轮学院是僧侣学习、研究天文、历算的场所;喜金刚、上续部、下续部学院都属于密宗学院,僧侣在这里主要研究密宗起源、领受法师的灌顶秘诀,研修密宗教义,兼修声明、梵文、法舞、文法、诗歌、绘画等科。各经学院都拥有佛殿、经堂、后殿、辩经场、活佛公署、大厨房、僧舍等,自成体系。
藏传佛教的殿堂气势壮观,主殿大经堂富丽堂皇,宛若艺术宫殿,有的可容纳数千名僧侣念经、举行法会。同时还设有金瓦殿、弥勒殿、文殊菩萨殿、护法神殿。殿堂内饰有幢幡、围幔、经布,有的还有刺绣、堆绣、古代壁画等。殿堂的建筑风格以藏式为主,同时吸收汉式、印式建筑,使藏传佛教建筑更具特色。如西藏札囊县桑那寺的乌孜大殿,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集藏、汉、印式佛教建筑特色于一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藏、汉、印佛教文化合壁的惊人之作。
灵塔殿在藏传佛教建筑中也占相当的规模。特别是供奉历世达赖、班禅的灵塔,是以黄金、白银制成,镶以各种珠宝,精美绝伦。佛教圣地布达拉宫有8座灵塔殿,供奉着8位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高14.85米,用纯金3724公斤,并镶嵌各种珍宝1.5万颗,是稀世国宝。扎什伦布寺除保存下来的四世班禅灵塔殿外,近年还新修了班禅东陵札什南捷,供奉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塔身以白银包镶,镶嵌宝石,雕琢华丽。1990年9月,又修建了十世班禅灵塔殿,内供奉十世班禅金质灵塔。
藏经楼主要用以贮藏藏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正藏,名甘珠尔,包括经和律;另一部分是副藏,名丹珠尔,包括论著等内容。萨迦寺是全国藏经书最多的寺庙之一。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庙主要由佛殿、藏经室、僧舍及佛塔四部分组成。佛殿是佛寺的主要建筑,内部由佛座(上供奉释迦牟尼像)、经书台、僧座三部分组成,是僧侣日常念经、从事各种佛事活动的场所;藏经室用于收藏寺内各种佛教经典;僧舍是僧侣学习和居住的场所;佛塔是云南上座部佛教最具特色的建筑,有缅式钟形佛塔、亭阁式佛塔、泰式金刚座佛塔、高基座佛塔、八角形密檐式佛塔等等,千姿百态,是寺院规格高低的重要标志。
西双版纳、临沧、思茅等地的寺庙多为砖木结构殿堂式平房。
走进汉地佛教寺院,先进入山门殿,又称三门殿,这是寺院的大门。一般开三个门,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手执金刚杵,守护寺门。
天王殿,也称弥勒殿,为寺门内第一重殿。殿正中供奉着弥勒佛像,东西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像背后是寺院守护神韦驮菩萨。弥勒,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中国佛教将五代时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契此奉为弥勒佛的化身,在寺内天王殿正中供奉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脐的大肚弥勒佛坐像。大雄宝殿,又称正殿、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高大雄伟,气势非凡。大殿正中供奉佛教至高无上的本尊释迦牟尼佛像,有供奉一尊、三尊、五尊三种形式。
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的,形状主要有结跏趺坐和立像两种姿势,两侧立有迦叶、阿难两位弟子。有的寺院大殿内只供奉一尊毗卢佛,毗卢佛的莲座为千叶莲花,代表整个华藏世界,在净土宗寺院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状,又称接引佛。
大殿正中供奉三尊佛像,称三身佛或三世佛,三身佛指释迦牟尼的三种不同佛身。正中的法身佛叫“毗卢遮那佛”,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本身;左侧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通过修习而正悟绝对真理,求得佛果之身;右侧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众生的佛身。
三世佛有两种:一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居中,代表当今世界;药师佛居左,代表东方净琉璃世界;阿弥陀佛居右,代表西方极乐世界。另一种是体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释迦牟尼佛、迦叶佛和弥勒佛塑像,正中的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左侧的迦叶佛代表过去,右侧的弥勒佛代表未来。
宋朝建造的佛寺大殿中常供奉着五尊佛像,称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侧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示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示觉性;右侧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示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示事业。
大雄宝殿的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像。五代以前多供奉十六罗汉,他们是宾度罗跋啰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罗弗多罗、戌博迦,半托迦、罗睺罗、那伽犀那、田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迦。宋元以后,又加上庆友尊者(难提密多罗)和摩拿罗多,也有的寺庙加上庆友尊者和玄奘法师,成为十八罗汉。大殿正中佛像的背后,塑造的是南海观音像。观音两侧有善财童子和龙女。
观音大殿又称大悲殿,主要供奉佛教中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像。观音像造型最为丰富,多彩多姿。有一首两臂、结跏趺坐的观音像和四十八臂观音像,造型别致,生动有趣。
法堂,也称讲堂,是佛教寺院中宣讲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其建筑规模仅次于大雄宝殿。法堂也供奉一些佛像,但堂中设法座,也称“狮子座”,供名僧大德宣讲佛法。座前有讲台、香案,两侧列置听法席。堂内鼓钟齐备,开讲时钟鼓齐鸣。
藏经楼,又称藏经阁,是佛寺中珍藏佛像经籍之所,一般安置在中轴线的最后一进,为两层。下层为千佛阁,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沿壁塑小佛龛供奉上千座小佛像。沿壁置立柜安置藏经。楼上主要是贮藏经书。
藏传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供奉的佛像与汉地佛教大致相同。但在塑造风格上吸收了本地区文化特点,各有特色。藏传佛教吸收本教的一些神祗,普遍供奉度母、金刚等神像,塑造风格、表现手法更加粗犷流畅。佛教殿堂内除佛像之外,还有固定的庄严和供具。庄严有宝盖、幢、幡、欢门等,供具有香炉、花瓶、烛台、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