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肉身不腐”现象探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中国有很多“肉身不腐”现象,最著名的是九华山上的肉身佛,他们其中包括最早的唐代佛家弟子金乔觉,他圆寂后三年,肉身依然“竟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憾金锁”;明代高僧无瑕和尚,这位大法师临终时拈一偈,曰:“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岸头迹失摩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远相离。客来问我归何处?腊尽春回又见梅。” ;还有誉为地藏菩萨“第三代应身”的清朝大兴和尚;地藏寺的慈明和尚肉身;通慧禅林比丘尼释仁义师太真身;以及现代的明净法师和吴云青老人。

此外,位于北京附近的香河县淑阳镇胡庄子村有位老人?D?D周凤臣,于1992年11月24日平静故去,尸体至今不腐,并逐渐演化成“金刚琉璃体”,她的事迹在众多的媒体中都有报道。其实,在中国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着这个现象和历史故事。

“肉身不腐”已成为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人体之谜,如果你在搜寻网站google(中文网)中查询“肉身不腐”一词,你会得到3810条信息,这也说明已有很多的人在关注着这件奇妙的事情,试图寻找着答案。

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理论的挑战

稍微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们都知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划分是现代化学对物质的基本分类,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有机物如果失去生命,在自然状态下会腐烂,而无机物不会,而且它们之间几乎是不可能相互转化的。要想保持有机物不腐烂,现代的处理方法是把相关物体浸泡在不同的防腐液体中。就象我们通常在实验室、医院、自然博物馆等地看到的那些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的标本。

而上述提到的“肉身不腐”现象却突破了这个物质环境的局限,甚至打破了现代科学的某些基本理论,对现代化学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理论形成挑战,暴露出现代科学认识的局限性。

生前自我修行 死后肉身不腐 

只要稍微注意就发现,几乎所有达到“肉身不腐”境界的人都是修炼人。如上述提到的修女、和尚、以及信佛几十年的老人周凤臣,也就是说都是我们认为有信仰的人。他们生前没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只是有着明确的信仰,修女、和尚每日读着各自的经书,按照经书中的要求约束着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当他们在世时,可能无人知道他们是谁,可能也没有几人想知道,因为,他们无法帮助他人实现人中的理想:荣华富贵,但他们死后,却留下震惊着世人的神迹。他们的境界,是高官、富贾梦寐以求而无法实现,是灵芝妙药无法达到的。

在他们的信仰中,大都包涵着:珍惜生命不得杀生、慈悲他人、容忍他人、真诚地对待一切等内涵。正像老人周凤臣在临终前对她晚辈的告诫:“老人躺在病床上对全家大小每个人的污点逐一揭露,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家进行道德品行教育,特别留了5句遗言:“1、走到天边说话都要口对着心;2、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要光想自己;3、受人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4、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5、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坏事也有人知道,要多做好事,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完这些普通而又含义深刻的话,老人就说她要睡觉了,然后与世长辞。”(摘自《世界文化》?D?D不朽的香河奶奶)

“肉身不腐”的意义:无声的善念

在大多的文章介绍中,人们都仅仅停留在对这种奇闻逸事的感叹,很少探讨其存在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不腐肉身”的现象似乎在告诉人们:普通人通过修炼,提高自身的内心境界,就可以突破目前人类现有的科学认识。我们普通人认为的死,对修炼人而言,可能仅仅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变换,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死。这就直接涉及到人生的意义。

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人生的意义大多是对“人”本身生活价值的评价,这里包括:事业、家庭、感情、子女等等。而在修炼人的眼中,人的生命就好像变成了一种升华自己的阶梯,通过各自所信仰的神、佛所传下的经书,约束自己的言行,突破“人”自身的界限,达到更高生命的境界。这种“肉身不腐”,不正是体现出一种修炼人那无声的慈悲与善念,告诉我们按照神佛的教诲约束自身行为,就可达到某种特别的境界吗?

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些修炼人修炼一生,把自己的身体转化成如此美妙、为现代科学理论汗颜的境界,并没有带走,绝非仅仅是为自己死后留下一个“不腐”的身体,可能还有更好的东西,只是不为普通境界的人所知道。留下的“不腐肉身”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善念,提醒着沉迷在俗世沉浮人们:世上可能还有比荣华富贵更好的东西。

当然,除了这种“肉身不腐”现象之外,另一个修炼人死后的现象是“舍利”的出现。舍利,是特指佛家修炼人圆寂之后,肉身火化后出现的一种非常坚硬、颜色明亮多彩的颗粒物质。一般人认为,颜色越透亮,说明这个修炼人的修行越好。这在西藏佛教中多有出现,同时,在现在民间某些正统的气功修炼者中也有出现。比如,大约在2002年中,在新加坡一位修炼####功多年的中年人突然去世,当他的身体被火化后,就出现了七彩的舍利,非常漂亮,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至今有些舍利依然被他的遗孀保存着。

观念阻碍了我们的视野 科学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我们生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对信仰的理解千差万别,尤其从小生长在中国大陆的人们,由于长期接受信仰对于迷信的宣传,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朦胧和粗浅。信仰危机几乎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一个祈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取而代之的却是各种各样的观念,因为在那充满竞争、精神扭曲、真实信息被封闭的社会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们自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并获得了很多的生活经验,各自的观念就这样形成了。

每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容易以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判别事情的真伪,造成很多失误,使事情真实的一面被自己的观念所掩盖,痛失机缘,阻碍了我们的视野。

不可否认我们所认识的科学,仅仅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而绝非是唯一的方法。但我们从小就接受着一整套科学教育,科学的概念渗透在我们的脑海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科学,已经自然地成为我们认知这世界的唯一方法。对于某些古老的、或者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我们往往简单地视为迷信,我们的思维,不自觉地被现代科学给限制了。

看来如果要想使自己达到一种更高的、认识世界的境界,就必须破除已有的观念,不被现代科学的理论限制,不带任何自我的心态用真心和善念去感受,这世界真实的一面,人体自身梦幻般的意境,可能就会瞬间展现出来,全新的人生意义就会浮现。正像爱因斯坦所言:我们从哪里来,人类到哪里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