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信佛究竟信什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净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天,当家师要我给大家讲点佛法。我原来没有准备,讲什么呢?就讲我们 信佛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我们信佛究竟信的是什么?也可以说,信佛究竟要包括哪些内容?

   信佛,要树立正信。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正信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第一个方面,要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 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

   (一)信佛

   因为佛是我们的导师,是我们的教主,是说法度众生的人天导师,所以我们要信佛。信佛 ,既包括信我们现在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 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只有这样来信佛,我们信佛的这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坚定不移。信我们 现在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信佛的根本。因为没有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教化,我 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佛、有法、有僧,根本不可能知道要来信佛,要来求解脱。所以,应以 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为我们信佛的根本,做为我们修行的本尊。

  另外,做为修净土法门的人,由于释迦牟尼佛的无问自说,我们才知道“从是西方过十万亿 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没有释迦牟尼佛的宣说,我 们也不可能知道有阿弥陀佛,更不可能知道那里有个殊胜的极乐世界。我们众生通过忆佛、 念佛,将来就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信阿弥陀佛。

   我们学药师法门的,还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世界的佛。根据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愿 愿都是要我们解除众生的苦恼,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把我们这个世界建设成像药师佛所教化 的世界一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创立了两大法门,一是药师净土,一是弥陀净土。

   做为我们人生来讲,要想求得现身当世的身心净化,身体健康,少病少恼,就要修药师法 门。通过诵《药师经》,拜药师忏,通过修福修慧、净化心灵,就能够使我们在现身当世之 中,得到一个平安幸福的人生,光明洒脱的人生,自利利他的人生。我们修药师法门,那么 这一期命终之后归宿到哪里去呢?同样也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修药师法门的 时候,同时也可以修弥陀净土,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福慧资粮,都回向到临命终时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弥陀经》上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国。”所以,一方面是要我们心心念念忆佛、念佛,另外一方面也要我们积聚福德智慧资粮 。 (二)信法信法,比信佛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加重要。因为,诸佛世尊从法化生,没有法 就没有佛,也就没有僧。当然,如果没有佛的亲证,没有佛的宣说,法虽然存在,但却没有 人能宣说出来。法是永恒的,法是真理,法是规律,法是我们能够亲证的一种客观存在。法 表现在本体方面,它是我们亲证的一种境界;表现为语言文字,那就是经典,一切的经典; 表现为思维方式,那就是一种思想体系。这些都是法的内容。具体到我们现在所信的法,有 四谛法、十二因缘法,有四摄法、六度法,乃至广说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既包括亲 证的境界,也包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和亲证的境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 路走对了,途中的一切境界,你才能够得到实证。

  信法,我们首先就要珍视法,尊重法,使记载着法的经典不散失,不被遗忘;使法的传播不 断层,不后继无人。

   为什么法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信佛也好,信僧也好,终归都要依法而证解脱。佛是亲证 法的导师,僧是依法修行的善友,或者说是弘扬佛法的善知识,所以法是中心。在过去是讲 佛法,很少讲佛学,也很少讲佛教,现在时代不断发展,和其他的教并列而称,所才有佛教 这个词汇。

   (三)信僧

   僧,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指十方贤圣僧。指证得了果位的僧人,指四果阿罗汉,即贤 僧圣僧、菩萨僧。虽然我们知道信仰僧的标准很严、很高,但在末法时期,这样的贤僧圣僧 可 以说是越来越少。尽管目前多数都是凡夫僧,但只要持戒清净,我们就可以皈依。所以,我 们皈依三宝,也要皈依清净福田僧。没有清净福田僧主持、弘扬佛法,我们同样不可能来亲 近三宝,修学佛法,发出离心。

  我们信佛要有正信。正信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我们信佛,就是三宝弟 子。佛、法、僧加在一起是三宝。因为佛、法、僧这三者,都是世间非常希有难得的无上大 法。得到了这个无上大法,就能够解除我们身心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就能够解除我们生命深 处的贫困,从而使我们的生命真正富足起来。这种生命的富足,比起钱财的富有更为重要。 因为钱财的富有是有形的,它总是有限量的,暂时得到了,很快又会失去。而佛、法、僧这 种能使我们生命富足起来的法宝,一旦我们得到了以后,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它对我们未来 生命的利益是恒久的,是世间任何有形的珍宝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是宝。

   佛、法、僧三宝,大家要记住一个要点,就是以佛为师,佛是我们的导师。以法为药,因 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烦恼、无明等等病,所以我们要吃药,吃法药。以僧为友,清净福田僧是 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道友,是我们的善友,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要以僧为友。我们信佛 的人,都要受一次皈依,拜个师父。我们受皈依、拜师父,不仅仅是皈依一个师父,把他做 为唯一的皈依处,而是要皈依十方的清净福田僧。

  二、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信因果,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我们的信仰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坚定, 是正信还是迷信,是正信还是邪信,是正见还是邪见,就是以信不信因果为准绳。

  不管是 佛法还是世法,处处都体现因果的规律,因果的原则,因果的道理。世间的因果,所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很容易理解。但佛教的因果,是在 世间一切因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世因果。三世就是以现在为主,回忆过去的历史,就是 过去世;展望未来的历史,就是未来世,就是来世。三世,既在我们一念当中,也在一期生 命的当中,更在生命生生不息的全过程当中。

   如果我们以现在为基点,回忆我们过去的事,把它当作过去世,我们对我们前生的前生, 再前生再前生,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把未来世当作明天、后天、大后天来看,我们对来 世,再来世,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凡夫总是把我们的一期生命同前生后世孤立起来, 认为我们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出现是偶然现象,是没有前身后世的因果联系。这不对,因为 任何东西的产生,都有前因后果。一粒豆子种下去,它会发芽、生根,最后开花结果,然后 ,这个豆子再无限地往后传。你说它的基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生命最初的能量是 从哪里产生的呢?可以追溯到无始无始的过去,但却找不到开始的时候。我们展望它无尽无 尽的未来,也找不到它结束的那一天。

   大家仔细想一想,做为我们人的生命,看看我们生命的生、老、病、死每一种演变,是否 能与整个的生命现象截然分开?是否有一个绝对的开始或断然的结束呢?从一期生命的生死 现象来看,好像是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实际上,生命的开始不是刹那间就生,生命的结 束也不是刹那间就死。生命整个的过程,不过是一个生生灭灭代谢不已的过程,没有一个绝 对的生,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死。而从无始的生命长河来看,一期生命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 个水泡而已。生,固然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死,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期生命的开 始而已。

   每一期生命的生死,每一众生的生死,做为生命的一种生灭现象,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不同 ,都逃不脱有生必有死这一必然的因果律。但每一期生命的形式,每一众生的生命形式,却 是各不相同,乃至差异悬殊。是什么因素造成这样的差异呢?就是因果业力的作用。因果业 力,这是生命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牵引力量。

  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佛、菩萨规定的,更不是由天神来规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 规定的,我们自己完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怎么样掌握呢?就看我们如何来种因,就在于 我们如何把握自己当下的一念心。要把握我们的命运,开拓我们的未来,不要去管前因,总 为过去的错误而懊恼;也不要去计较后果,患得患失;只要能照看好我们当下的一念心,只 要能把握好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当下因种好了,结果自然会好。所以说决定命运者在自己 。很多人对这个道理信得不真,以为我们的命运可以操纵在上天的手中,或者是我们的命运 由佛、菩萨来安排。不是这样!我们的命运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安排的。那么,怎样才能明 白这个道理呢?那就要靠我们的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是我们在修行中判断一切是非、善恶 的眼目。

  三、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

   第三个方面,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修行可分为三部分,所谓持戒、修定、证慧。戒是什 么呢?戒好像是我们的两条腿、两只脚一样,我们要从烦恼的此岸、生死的此岸,一步一步 地走向涅〖SX(B-*5〗〖HT6”,4”SS〗般〖〗木〖HT4”SS〗〖SX)〗的彼岸,走向解 脱的彼岸,那就要靠持戒 。没有戒律,没有道德的约束,不遵守道德准则,要想解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没有 道德的人,能是一个高尚的人吗?能够得到众生的信赖吗?能够成就世出世间的大事业吗?那 是根本不可能的。

   道德的准则是什么呢?就是戒。佛教根据不同层次的信仰,不同层次的人群,规定有不同 层次的应该遵守的戒条,有了戒才能够修定,有了定才能够把持得住。所以说戒是足,就像 我们的两只脚,能够从此岸迈到彼岸。如果我们是一个行为非常放荡不检点的人,你说能够 坐在那里入定,能够修四禅八定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戒是足,定是身。定是我们的身躯 ,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戒足是和定身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身躯,有了两足,我们究竟走向何 方呢?那就需要有智慧做为眼目。智慧在佛经上一般都叫般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够有抉 择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够有达到彼岸的明确方向。

  四、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

  正信的第四点,就是要求解脱。我们修行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得自我的净化,自我人 格的完善。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要达到解脱的目的。解脱有种种的路向,有声闻、菩萨 、佛,这是我们修行求解脱的最崇高的目标,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向往的最究竟的归宿。 〖JP2〗解脱什么呢?解脱烦恼,解脱无明,解脱我们的种种业障。我们不能解脱,就是因 为我们 有种种的无明、烦恼、业障。有无明就起烦恼,有烦恼就造业,就不能得解脱。我们要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来求得解脱。

  就我们现在修行的方法来讲,大部分人是修净土法门。它是求解脱的一种最殊胜、 最方便的 法门。修行净土法门,就是要真正使我们向往净土的这种意念时时刻刻不要间断,即《弥陀 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怎样才能一心不乱呢?那就需要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在工作中 、在待人处世的分分秒秒当中,不忘忆佛、念佛,只有这样强化我们的意念,我们才真正能 够得到解脱。假如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朝三暮四,不能坚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意念,强化自 己的修行,要想得到解脱,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不管是年轻的、年老的,不管 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都要树立并坚定起在这一辈子就要得到解脱的信心和信念。是否能够 解脱,也不必等我们临命终时的那一刻再来验证,如果那样,就太迟了。

   我们平常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有解脱的把握呢?至少在我们醒着的时候,能够不间断 地忆佛、念佛;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之下,能够自己做得了主。那么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 引才会成为可能。我们提倡生活禅,就是要把修行的范围扩大到我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也就 不会使我们的修行仅仅局限于一个礼拜到庙里来一次,初一、十五到庙里来一次,早晚在佛 、菩萨像前烧三支香,磕三个头,或者念一段经。当然,这样做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但是够不够呢?不够。这样做能不能得到解脱呢?我想,如果不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要想 得到解脱,可能性不大。所以,各位要想求解脱、求往生极乐,就要在现实生活当中把我们 的身心性命安定下来,要这样下大决心来修行,才不辜负我们得闻佛法这一无上殊胜的因缘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面對死亡
下一篇:止 貪 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