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随想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的导言中写到:“近代思想把存在物还原为一系列显露存在物的显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消除某些使哲学家们陷入困境的二元论,并且用现象的一元论来取代它们。这种尝试成功了吗?”“首先,这样人们确实摆脱了那认可存在物中有内部和外表对立的二元论。”“与此同时,潜能与活动的二元性也消失了。”“最终,我们同样能否认显象和本质的二元论。”“这是不是说,把存在物还原为它的各种显露,我们就成功地消灭了一切二元论呢?看来倒不如说我们把一切二元论都转化为一种新的二元论:有限和无限的二元论。事实上,存在物不可能还原为显露的一个有限系列,因为任何显露都是对一个处在经常变动之中的主体的关系。尽管一个对象只是通过一个单一的渐次显现揭示自身,然而只要有一个主体存在,这一事实便意味着可能出现对这个渐次显现的多种看法。这就足以把被考察的渐次显现的数目增多到无限。此外,如果显现的系列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最初的那些显现没有再度显现的可能性,这是很荒谬的;或者意味着这些显现可以同时全部出现,这就更加荒谬了。”
与现象的一元论相匹配的是过程结构、流结构,而不是对象结构。显露的一个系列,就是一个系列,而不是“一个存在物的”(系列与一个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主体出现的多种看法是多个系列,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这多种看法的系列,甚至都不是存在物的一个显露系列。可以说这里的东西急剧膨胀了一把,从一个存在物,变成了一个显露系列,以致成了多个看法系列。现在倒过来想这件事,如果这里有的是这许多看法系列,而不是一个存在物,情况会如何。这些看法系列是一种过程结构。而存在物,是对这种过程结构的面向对象结构思考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从过程结构中建模,建了存在物的对象模型,来解释过程结构中的伴随关系。而主体的说法则是存在物的关于显露的语法要求的平衡物(有个什么东西相对什么主体的显露)。
这样存在物不能还原为有限的显露系列的问题就倒过来变成了:只从有限显露系列中不能建模出存在物结构,存在物结构是人为添加了东西以后建出来的。而“尽管一个对象只是通过一个单一的渐次显现揭示自身,然而只要有一个主体存在,这一事实便意味着可能出现对这个渐次显现的多种看法。”这种说法则更是要倒过来,从多种看法中建立了一个显现序列,而从这个显现序列中建了一个对象。不可还原问题就都成了建模中有所篡改的问题。而只要显现系列没有终止,那么出现新的显现不是很正常吗,这些新的显现和某些旧的显现可能被建模成属于同一个存在物的,这里没有什么荒谬的。这里有的是一个可能无限继续下去的显露,而已经发生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里没有什么二元的地方。
因此这里的问题在于还没有足够彻底地做到:“把存在物还原为它的各种显露”,彻底的还原得到的只是一些显露系列,而存在物与此相悖的地方只是存在物这种建模出了问题而已。另外一个原因可以说是还保留了主体和客体的二元论,为了附和这种二元论,以及其中的对象结构,而导致显露中出现了有限和无限的二元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