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浅谈“菩提心”(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此外,我们应该体认每个有情众生的本性皆是空,可是就是没有人能体认这点,还执著自我,认为有个我存在。另外,我们也没有体认到“轮回虚幻外貌的本性其实是随心而幻化,是无常与变动的。”由于我们无法体认这点,所以我们深受相续无尽的苦痛。若我们能深深认知此点,那么我们一定能自然生起慈悲心。
  我们每个人的心皆无形、无色、无相,因此其本质为空;但心性不是单纯的空,它能体验各种现象;诸如所见、所听之物等。因此心性本具清明,而能实际体验这些事物的是意识,这也是心性的一种特质。所以心性事实上与空性、清明和意识无二无别。但因清明与意识本身无形、无色、无相等等,所以它们并不会超越心的根本空性之外。
  既然心性本质为空,那么心中就没有所谓会死亡或遭破坏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从过去就一直持著这颗心,然后不断的轮回及受轮回之苦,直到证悟佛果为止。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即是心性之空如同宇宙之空,而我们是不可能消灭或破坏宇宙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心性在生命之各种阶段中的情形,当我们在娘胎时,我们的父母并没有看见心在子宫内浮游,也没有一个实质的心进入子宫内,什么都看不到。而当我们死时,也没看见心漂浮出身体外,更无法看见一个实质、有形相的心。即使在我们一生中,我们亦无法找到或正确指出、描写出心和任何物质、形体或实质特性有关。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心性本为空,小乘与大乘两者也都认为能直接了悟心之空性便能了悟个人的无我。
  虽然每个众生的心性皆是空,但每个人却执著此空性之心为一个我,一个自我。同时,由于与空性无别之心的反射,我们体验到一些令人困惑的外貌,譬如,既是人类,我们便会尝到人类生活所特有的困惑表象或幻觉,其实这些本性如同奇妙的幻影,如同一个梦境,或如同水之月影、彩虹等等。我们可以说那和电影或电视差不多。就拿电视来说,那是一个小的盒子,其实我们所看见的形体并不存在,而且一定也不是他们所显现的那样。我们很难说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但他们确实是出现在那个小盒子里。这很像轮回之幻觉或令人迷惑之外貌的本性。
  我们可以用反省梦境而旁观生活经验的虚幻本质,如果我们能明白地透视梦境的过程,便会明白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实际都是心的幻化,因为当我们进入梦乡时,我们的心会变得愚钝和无明,结果产生各种幻觉,其实这些幻觉和我们醒著时的体验具有一样的本性和特质,差别只在我们醒后找不到这些东西。譬如,当我们作梦时,会看到一些地方,某些人和某些事物,可是一但我们醒来,这些都不存在了,它们甚至不在我们体内;它们并不存在,只是心的影射罢了,而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亦是如此。
  这些体验的本性其实是在非存在下而产生或示现的东西,我们体验万物的实际法门是透过所谓“三身”。我们所体验之清明境界的色身是完全成熟之身,而我们在梦中所体验的叫作习气身或梦幻身,此外在我们今生死后和下一世生前之所体验的叫意识身(中阴身)。
  依此,曾为我们过去父母的一切众生皆执著无常为永恒,视虚假为真实,以及视幻化为存有。由于这种无明,他们在下三道中受轮回之苦。如果我们能透彻这点,便会坚定我们的意志,决心要助众生解脱轮回之苦,以及引导他们证悟佛果。然而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引导众生证入佛果的唯一途径是要自己先能证得佛果,因此在这点上,要培养证悟佛果的是基本发心,以及投入那些能导进佛道的法门。
  所以,每当我们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即是诵皈依文,以及培养究竟菩提心的生起,我们要存这样的心念:“我今天所做的每见事,要以利益众生为前提,使其证得佛果。”这样将会使我们在这一日中所行的善事能神奇地增加功德力。即使是日中的一般行为,也会因心存那种善念的余焰而变得具有功德力,且成为证悟佛果的基石。因此,菩提心的培养以及将之运用在我们的行为上,就如同把任何漆上金属的东西都变成金的万灵丹一样。
  若是心念正确,那么透过千阶过程的历练也一定会有所利益;若是心念错误,那么即使是透过千种方法亦是无用。所以要获得更深或证悟佛果的必备条件只有培养以及保持清明心境,并且藉此菩提心之清明境界,来从事利益众生之事,这也是诸菩萨不仅于过去所行,而且持续到一切众生不再堕入轮回为止。
  所以,凡是修持佛法者和未修持佛法者之间的区别即在皈依,而小乘修行者与大乘修行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于证悟心念的生起与培养。
  让我们一起来回向,愿今天所开示与听闻佛法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并愿同证菩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