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
59頁
提要
在整個東亞,觀音菩薩一直是大乘佛教道場裏極受歡迎
的一位。中文=Chinese稱之為觀音,日文叫做觀音聖者,我
們將集中於下列各章的討論。
一、觀音菩薩的來源
關於觀音的來源,觀音菩薩授記經指出其神話與秘密的
綜合性。該經稱說他是釋迦佛精神上的同時人,而淨土與印
度的住世佛發生了交通與聯繫。同時該經又說他將承繼阿彌
陀佛。
二、觀音與佛教哲學
下列三部佛經:如幻三昧經、妙法蓮華經及般若波羅密
多心經供給我們觀音與哲學含義多餘的徹底認識。此諸經典
解釋圓滿智慧與慈的大乘德性。在象徵方面來說,觀音成為
此諸理想的化身。於其無邊智慧與慈悲他取得宇宙性的地位
而超越時間與文化的界限。
三、歷史事實及聖地
基於漢譯梵典如蓮華經及阿彌陀經等,很顯然地約從西
元二世紀至五世紀頃觀音在民間
60頁
的崇信逐漸開始普及。其後當法顯與玄奘遊歷印度時於其遊
記中他們提及若干聖地是供獻給觀音菩薩。此外,約在六世
紀頃中國的普陀山成為與觀音有關的著名的朝禮聖地。同樣
地,在拉薩的達賴喇嘛的住所是被稱為補陀羅宮以資敬仰。
四、心理與宗教的交互作用
一般而言,人類面臨著許多掙扎與變異,諸如自然,社
會與生理各方面的危險。在此緊急時期對觀音救護神通力的
信仰,能給人以必需的力量及希望,因而促成適宜解決的可
能。在此種信仰與積極思想的交互作用中,心理與宗教的互
相影響關係遂得以完成。
五、觀音與亞洲美術
在印度、此菩薩是以男性型出現,女性形相很顯然地為
中國獨創。約在五世紀頃因密宗的發展,關於他的美術造型
衍進為各種形狀,多彩多姿,結果成為七觀音系統:一、聖
觀音。二、十一面觀音。三、千手千眼觀音。四、□索觀音
。五、如意輪觀音。六、準提觀音。七、馬頭觀音。但是,
傳統式的人型總是為民眾所喜好。
六、觀音與民間宗教
以觀音為中心的民間宗教之形成依靠著佛教信仰與修持
的建立。因此,女性型的觀音不能早於五世紀或六世紀。本
章討論及若干觀音在民俗方面的舉例。這包括魚籃觀音,西
藏的多羅及觀音對日本長承姬的顯聖。
結論:於我們檢討觀音在神話上,歷史上,宗教上,哲
學上,心理上及美術上的各方面,那表示他是慈悲與智慧的
象徵。於若干世紀以來他贏得大眾的心悅誠服。此種趨勢,
我們相信是會持續於未來世。
61頁
梵語Avalokitesvara一詞在漢文中有下列幾種不同的翻
譯﹕一為「觀世音」意為觀見世間呼喚的聲音,二為「觀自
在」意為自由無礙的觀察。另外中文稱他為「觀音」,藏文
稱他為「多羅Tara」,日文稱他為「觀音聖者Kwannon-Sama
」。在大乘佛教聖賢道場裏的大菩薩們他算是最普遍與最受
恭敬的一位。於若干世紀以來他都是很顯著地出現於彫刻、
繪畫、詩歌、小說、民間故事及其他傳播方法。根據通俗小
說西遊記每當孫悟空,這位神通廣大玄奘大師的弟子(他又
被稱為孫猴子)與其多具神變的勁敵戰鬥,至束手無策時,
他必至誠禱祝請求觀音菩薩的援助。據說每次都是有求必應
,如願以償。因此,玄奘赴印度的求經任務得到圓滿的完成
。若提到現代亞洲歷史,現正旅居於北印度的第十四世達賴
喇嘛是被認為觀音菩薩的轉世(註1)。這樣,他是一位活
佛,在邏輯上觀音現時是生活在我們的人間世。
本文作者擬檢討與觀音有關聯的神話、歷史、哲學、心
理以及社會救度的各方面。從這些發現當中,我們或許能對
觀音崇拜在東方藝術、文學、哲學及民間宗教上所發生的巨
大影響有較明晰的瞭解。我們希望在各種現成的重要資料當
中能作充份的採用。
一、觀音菩薩的本源
觀音的傳統形像見之於繪畫或彫刻的是與一位相貌莊嚴
的印度君王相類似。若他是以女性型出現,則菩薩是具有東
方淑女的尊嚴,仁慈和優雅的特色。這種描述很可能使人提
及他的出生的日期、地點及國籍的問題。去解決這些問題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的討論或可以解釋此事所涉及的困難
點。
約在西元四二○—四三○期間梵本「觀音菩薩授記經」
被曇無竭(法勇)譯為漢文(註2)。在此經中喬達摩佛陀
初次揭示觀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關於他的過去,據說他
是屬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威德王統治時期。該時期
62頁
的人民屬於化生,不需要飲食,只是以禪悅為食。如此情況
下他們是沒有男女分別意識的。一天當該王修習禪定時,在
他的床座兩側出生了兩朵蓮花,從此花中很神奇地出生了兩
個小孩子,一名寶意,一名寶上。後來該世紀的一位佛陀教
誨他們去發菩提心及救度眾生。結果他們中的前者成了觀音
菩薩Avalokitesvara,後者成了大勢至菩薩,他們均住在阿
彌陀佛的極樂世界Sukhavati。根據此經,此極樂世界是處
於西方,如要到達該地,人們要經過十萬億佛土。該經又說
藉著喬達摩佛陀的神通力,淨土的人民能看見他及其在印度
的弟子,而印度的人民也能看見淨土的人民。此種精神上的
交通感動觀音與大勢至兩位菩薩用其神通力旅行到印度向佛
陀致敬,并變現四十億以七種無價珍寶所裝飾的寶臺。最後
喬達摩佛陀為觀音授記說他於阿彌陀佛涅槃之後將證佛果號
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他的國土是以七寶莊嚴,甚至用恒河沙
數劫的時間也說不盡其光彩華麗。同時大勢至Mahasthamapr
apta 菩薩也蒙佛授記說他將來也一定作佛。(註3)
如果我們的假設是正確,這提示在紀元前五世紀釋迦牟
尼生存之時,觀音是他的精神上Spiritual的同時代的人物
。印度的住世佛與淨土的菩薩們建立了交通。復次,據說觀
音將於很遠的未來世繼承阿彌陀佛,因而他將拯救生靈。
上面所述各節對於過於考究的人或許不會十分滿意。我
們所面臨的困難為佛經中的描述,是把歷史與神話的成份兩
者都包括進去。在我們來說,去瞭解歷史事件是很容易,因
為我們能對時間、處所及某些人的行為等等作正確的肯定。
但對觀音所住的淨土,因其用天文學數字所計算的遙遠路程
,從印度到彼處要經過十萬億佛土(100,000 billion king-
doms away from India)那是非我們所能瞭解的(註4)我
們所能瞭解的。我們是否應假設它是存在於遼闊的天空,或
者它只是一個空想﹖此問題是不易回答。關於此課題,以後
將再討論。
63頁
二、觀音與佛教哲學
從觀世音菩薩授記經(此經亦名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
法門經),我們知悉觀音的本源及其將來的前途。(註5)
此經又說因他已證得如幻三昧Mayopama samadhi 他能變化
各種眾生的形相而為之說法。因他這樣做,他們能建立功德
善業基礎而取證正覺。去成就此三摩地及獲得智慧,人們於
內心及外境必須要超出三界。(註6)此即是說,既然諸法
由因緣而生,若無因緣,即無諸法。此亦揭示,在這種情況
下所生出的任何法即等同於無所生。當人們能理解無生法的
現象,他們或可進入真實的菩薩道,此亦名為進入救度人類
的大慈悲心。能這樣瞭解教理,人們會體認一切如幻諸法皆
由心,幻想及戲論所生。實際上這種現象究竟是空虛無實。
(註7)
上節所述關於如幻三昧及觀音偉大的智慧的含義頗能與
上座部因緣所生的教義,中觀的空Smnyata 及天臺宗的空
、假、中三諦的教理相比擬。很明顯地它是與大乘思想有相
當關係。至於救世度人方面,我們將提及另一梵典,那即是
妙法蓮花經。此經中的普門品是供獻給觀音,陳述他的神通
變化及其救人類出諸苦厄的悲憫心。因此觀音是被稱為大慈
大悲的救主。
另外一冊較短但頗重要的梵典是叫做般若波羅蜜多經
(註8)。它是被認為各種般若經的重要原素。該經述及當觀
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Prajnaparamita 時他照見五蘊
Pancaskandha皆空而度一切苦厄。此可從「色不異空,空不
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的均等概念見之。其次它又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
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五蘊(色,受,想,行,識
),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六塵(色,聲,
香,味,觸,法),亦無從眼識至意識的其他等等。」除否
定心理與物理上的現象外, 此經更否絕早期佛教的四諦,
八正道及十二因緣。它們是被認為非有非無。復次它又說﹕
無智慧,無取證,因為無物可證
頁64
。以超越經驗的真理來說,那是不容有俗諦的分別和區分。
由於觀音的甚深智慧,他已實證實相真理Truth of suchness
及絕對自由。
上列各種經典頗有提示下列各點的趨勢﹕如幻三昧經與
妙法蓮花經是集中在與觀音菩薩有關的玄學上、精神上與度
人救世的各方面,而般若心經是著重在相對否定哲學Relati
ve-negativity及湛深智慧。這樣看來,禪定、救人主義及
智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或許注意到大乘佛教的主要目
的為獲得甚深智慧與悲憫心,因而人間的苦難或可消滅殆盡
。觀音是使此理想變為事實的象徵。此地我們看出這位菩薩
的雄厚實力及其深受民眾的頂戴。
若上面的觀察能獲得允許,則關於觀音的國籍、出生地
點與日期等是不關重要。因其是智慧與慈悲的化身Embodiment,
他是生存在任何處所及在我們心中。
三、關於他的史料及聖地
探溯有關觀音菩薩的佛典翻譯獲得歷史材料紀年的次序
。從此人們可以知道觀音傳說的古老。在西元一八五年譯出
的成具光明定意經是「觀音」一名出現於漢譯佛典最早之一
(註9)。此經為支曜於漢靈帝中平二年譯出。但是,此時
的「觀音」為一群「明士」(居士)之一,他們赴迦毘羅衛
Kapilavatthu聆聽釋迦牟尼說法。因此,此地所說的「觀音
」與那位成為印度,中國及其他國家所敬禮對象的大菩薩是
沒有什麼關係的。
在西元二世紀之末及三世紀之初,佛教傳教士先後從西
域來訪中國,支讖於一七八—一八八,康僧鎧於二五三及支
讖於二二五—二五三(吳黃武元年至建興中)。他們個別地
將不同的無量壽經Sukhavati-vyuha-sutra的梵本譯為漢文
(大正藏三六○,三六一及三六二號)。這些佛典很稱嘆阿
彌陀佛及其兩位隨侍大菩薩觀音與大勢至的慈悲與相好莊嚴
。很顯然地,在這些經中阿彌陀佛是獲得全部注意,而兩位
菩薩不見得有甚麼重要。約在西元四二
65頁
四初期(元嘉之初)觀無量壽佛經(大正藏三六五號)被疆
良耶舍譯為漢文。在該經之十三種觀想法中,有一個觀音觀
想法。該經以天文數字來陳述觀音的殊勝特色,諸如他的高
度、容貌、毫光、天冠、圓相、無數化佛與菩薩及其他與其
神通有關不可思議的現象。這種栩栩如生的縷細描繪激動起
信徒們的幻想。在此種情況下,人們覺得他們是與這位大悲
聖者兩相會見。結果這對觀音在中印藝術型態的發展上有著
很大的幫助。
復次,幾種妙法蓮華經被譯成漢文,竺法護的約在二九
○~三○六年之間(大正藏二六三號),鳩摩羅什譯於四○
六(弘始八年,大正藏二六二號),闍那窟多譯於六○一年
(大正藏二六四號)供給我們關於這位大菩薩的許多豐富資
料。在該經的普品門,據說任何人無論在何時何地稱念菩薩
之名求援,大悲觀音一定拯救他或她出離火災、沉溺、野獸
、天災、囚獄、陰謀及其他各種苦難。為了說法教化,他會
變化作各種身相,諸如﹕國王、宰官、婆羅門、男人、女人
等等,這是叫做三十二變化身。(註10)
根據無量壽經及妙法蓮華經的翻譯,我們認為約從紀元
第二世紀至第五世紀的初期,認觀音為教主的信仰開始形成
,而在七世紀及其以後,它發展成為在印度與中國宗教虔誠
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此為下列各點所實證﹕
法顯大師,中國著名的旅行家,於西元五世紀的初期,
(四○○~四一六)遊歷印度。當他在中印摩頭羅Matura,
他觀察及該地的佛教徒去尊敬佛陀的大弟子們有著特別的選
擇。大乘學人選觀音及文殊師利為他們的敬禮的對象,而比
丘尼們則選取阿難作她們的尊敬的守護聖者,因為阿難的從
中調停,才使得佛陀準許女人剃度出家,參予僧制。(註11)
而法顯本人,在其返國的海程中,他曾兩次向觀音菩薩禱
請求援。第一次是他所乘的商船為大風所破損,船漏水入,
大家恐怖,命在須臾。第二次為所乘船遭黑風暴雨襲擊,船
上每人皆生大驚怖。有些乘客歸罪於法顯并提議把他投入水
中。幸虧一位主持公義的信士的抗議,他的生命得以保全,
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能默念及那載於妙法蓮華經中觀音大
士的希望之福音。(註12)
66頁
圖﹕元代觀音菩薩聖像
玄奘大師,這位傑出的梵典翻譯家及有名的印度旅行家
,告訴我們在印度各地對觀音尊敬的精舍與寺廟。於其漫長
歲月(從六二九到六四五年)在印度朝山進香的時期,他注
意到在下列各地的觀音聖像﹕
北印度﹕烏仗那國,迦濕彌羅國,迦畢試國。(註13)
東印及中印﹕羯若鞠闍國(曲女城),摩揭陀國(羅釋
迦伽藍,菩提伽耶,菩提樹側,那爛陀,迦布德迦伽藍附近
之孤山,伽摩縷波,及在奔那伐彈那國之跋始婆僧伽藍。
(註14)
南印度﹕馱那羯磔迦國(亦稱大安達邏國),建至補羅
城及秣刺耶山。(註15)
西印度﹕摩訶剌侂(孟買地區)(註16)
上列名單披露了在西元七世紀初期觀音普遍地受人敬仰
。據說信徒們能親睹菩薩的顯靈(註17)。一次他現身於
67頁
海外的錫蘭。為了在鏡中看見觀音聖像,該國的國王遣人往
印度四處搜尋此像。結果他們發現菩薩的像手執蓮華及頂上
有化佛一尊。他建筑了精舍一座來供獻他。後來印度國王們
在這精舍內繼續維持香華供獻等事(註18)。
至於此菩薩的永久聖地的場所,故老相傳在印度和中國
有兩三處。在南印的建至補羅及達羅毘荼之秣刺耶山附近有
一座普陀洛Potala山。在該山的山頂有一巨湖,其冰清玉潔
的水向南流入大海﹔湖側有石宮一座為觀音的住所。有時他
會從此遊行到其他地方。雖然有許多人不顧生命危險爬上山
頂希望能一見菩薩,只有極少數能獲得成功。相反地,凡住
在山下的人們若禱祝請見,大多數能見其以大自在天Mahes-
vara 或裸體外道的形相顯靈出現。不幸的事是關於此聖地
的其他細節是不見記載(註19)。
觀音在中國的聖地是位於浙江省的寧波。它是叫做普陀
山,為一約有三十英哩直徑的海島。該島有若干寺廟及洞窟
冠以菩薩及其同事的名字,諸如觀音院、寶陀寺、潮音洞、
善財洞等。根據佛教史籍,在梁代(西元五○二~五五七)
有日僧慧鍔者從五臺山攜觀音像一尊搭船巡海道返日本。當
其在普陀山附近時,所乘船被風浪毀壞。他祈禱觀音求救護
,結果竟安全登陸。為表示感謝,他把聖像送給島上居民張
家供奉。後來張氏將其住宅改造為精舍,名曰觀音院。此或
許為普陀山的早期創始。
於宋神宗元豐三年(西元一○八○)王舜封奉命出使高
麗,於航行中遇大風暴,他的船又受巨鱉攻擊,生命危殆。
在此緊急之際,他忽然看見觀音顯靈,以其殊勝寶相莊嚴從
普陀洞出來。他向神宗皇帝呈奏此事,該皇帝賜給匾額一具
名曰「觀音寶陀」。從此以後,來自亞洲各地諸如朝鮮、日
本、越南、泰國、馬來亞等等的外國旅行者,當他們經過此
地及每有苦難時,他們都向觀音祈禱(註20)。
在西藏觀音是被認作護國神,而其六字真言「唵嘛呢叭
咪吽『Om mani padme hum』」是家喻戶曉。這樣,達賴喇
嘛在拉薩的住所是叫做普陀洛宮(註21)。復次,人們相信
達賴喇嘛是觀音轉世。在西藏藝術方面此菩薩是
68頁
以男性型出現。
這樣,我們可以說觀音的無處不在仍然是被印度、西藏
、中國、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人民感覺到。
四、心理與宗教的交互影響
一個人出生以後他要去面臨著人類生存的事實,那即是
生存的問題。一般說來,生活是一系列的在善與惡,快樂與
愁苦、富裕與貧窮、尊榮與恥辱、成功與失敗的兩極間的掙
扎。那適用於任何人,不管他的國籍、文化背景、社會地位
、種族關係及其他考慮等等是怎麼樣。唯一不同點為在某種
情況下有些人是比其他的人較為幸運。此種徼倖的成份及希
望的虛幻無實是在直覺Intuition與宗教信仰的境域之內。
換言之,若一個人對自己有希望及信賴他人或他物的權力,
勿論是真有或托諸假想,都是比自己的強大,則他或許能獲
得所想望的目標。若這些意見是被認為合理,我們將討論與
觀音救人慈悲有關的社會心理成份。
自太古以來人類常需要援助及保護。各種天災如大火、
大水、地震等非人力所能控制。它們時常威脅我們的生活,
及把我們囚禁在恐怖之中。若有人能保護我們及給予保證,
則我們將會感到安全。在這些情況下,觀音執行了救主的職
責。他是號稱為施無畏,把群眾從下列災難救出﹕
1.救出火災。
2.救出沉溺。
3.救出大海災厄。
4.救出死刑。
5.救出枷鎖囚禁。
69頁
6.救出惡鬼
7.救出怨賊仇人
8.救出貪嗔痴三毒
9.救出有害陰謀
10.救出野獸
11.救出毒蛇及腹蝎的進襲
12.救出風暴及中電
13.救出訟獄
14.救出兵災
15.救出咒詛(註22)
上列各項是與自然、社會、道德及生理災患有關。它們
經常威脅我們,而我們是束手無策。上列的名單并不曾包括
一切。但法華經說觀音是「能救世間苦」(註23)。這或能
包括汽車肇事、飛機失事、火車出軌及飛機被劫持等等。若
我們接受觀音是慈悲與希望的象徵Symbol 及若我們堅信尚
有一線希望,則積極思想Positive thinking 的態度會促
成其事而獲得所欲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們之得救
是因我人之心,奇蹟的本源與對觀音菩薩的信仰相連結起來
。若人顧慮到觀音的神話方面的特質,那并不關緊要。心能
創造各種奇蹟。我們的求生存的堅強意志是去接收聖恩的先
決條件。
關於觀音的三十二變化身,其含義不在於他能化身為男
人、女人、天神及阿修羅等等,而是在於親切關心去尋找他
們,向他們說法及救之出離生死輪迴的重要性上。此為菩薩
的無量無邊的慈悲,其神通力只是完成其目的的工
70頁
具(註24)。其次,他能給人以不同的願望,這包括求男得
男,求女得女。(註25)
若把人類的孤弱無力與觀音的大威神及慈悲相比較,則
人們有依靠慈悲為懷的觀音的天然趨勢。這是一股使人心與
宗教信仰相團結的大力量。這是第一步,結果它導引入於不
可知的境域裏最高的失去知覺之識Supreme Uunconsciousness
。這樣, 我們或可說觀音創造了諸種奇蹟﹔同時我們也可
以說因心之活動,心創造了各種奇蹟。
五、觀音與亞洲藝術
像一位魔術師、藝術家的幻想能造出實際上是不生存的
景象。此項原理可應用到觀音的藝術表達方面。它起源於印
度,普遍流行於東亞,尤其是淨土宗的信徒們。因觀音是侍
者菩薩接引亡靈入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人們對其禮敬是
相當深厚。其次,阿彌陀佛是以給信徒們於死後一所永久安
息的位置著名,而觀音菩薩是以解救人間痛苦為懷。他聆聽
人們的悲哭及尋聲救苦。他是時時準備及無所不在。因我們
常遭受危急及痛苦,觀音的救助是急需與無止境。這樣,觀
音在民間佛教是最為普遍的一位菩薩。為欣謝他的仁慈努力
,他是被描繪為一位相好莊嚴的印度君主,或是一位慈祥溫
雅的中國公主。(註26)此兩種型式若干世紀以來都很普遍。
但是,應注意的事是在印度此菩薩常以男性型出現。因此,
其女性型是中國人的創制。這或許基於妙法蓮華經所載,為
了說法他將以男身或女身出現。(註27)那或許為極普遍的
妙善故事所影響。她是一位省長的女儿,或是一位公主。因
她是被從大火中解救出來,她被提升到女神的地位。這樣她
就與觀音合而為一以救度人類(註28)。因無史籍來實證此
故事的時間與處所,其真實性是不能成立。
根據早在仁壽三年(西元六○三)信士成陀羅請人為其
亡女阿嬃畫此菩薩聖像一幀以女人型出現的事實,那
71頁
揭示在六世紀的中國此種趨勢是甚為流行。(註29)
如上所述,在傳統的佛教藝術上,此菩薩是以或男或女
的身型出現。他站立或作各種坐的姿勢,於其頂上有一化佛
。他的手中握捉下列物件,如蓮華、楊柳枝及淨水瓶,各物
均有其特別意義。蓮華為出於污泥而不染,是智慧與清淨的
象徵。人之本性原來是清淨與善,他會一定證取佛果。淨瓶
在印度原來是用金屬品製成的澡罐,它表示用洗濯罪垢污穢
來使心淨潔。在東方美術上它變作了甘露瓶,菩薩用以醫治
世間的疾病及導引民眾至於不死地位。楊柳枝是中國觀念與
療治和澄淨有關。在許多中國繪畫裏,我們看見他把柳枝投
入淨瓶裏而遍洒甘露,向人祝福。(註30)
妙法蓮華經的普門品供給我們許多圖畫材料,尤其是菩
薩救度遭難者出於災患之各種活動。宋代(九六○—一二七
九)有名畫家張勝溫曾繪製八難圖,那即是﹕冤仇、水災、
惡象、火災、野獸、毒龍、劫賊、囚獄等。除了「象難」一
事外,他對經中所敘述的是很相近。(註31)因其是與本生
經Jataka故事繪畫相類似,它們在民眾的心窩上給了很深刻
的印象,於是幫助他們堅凝其對觀音的敬仰。復次,佛教徒
相信寫經造像會對某個人或其已故親屬積聚功德。於西元六
○三成陀羅請人用絹畫觀音的像可以支持這個理論。因此,
佛教藝術的作用不專是為了美的欣賞,而是一能引人往生阿
彌陀佛的極樂淨土的宗教表情。
約在西元五世紀頃因密宗的發展觀音造像的藝術遂變成
繁複與神秘化。在此時期此菩薩被繪畫為多頭多臂,甚至有
千手千眼,這與傳統的型式迥不相同。結果它發展為七個觀
音的系統,即﹕一、聖觀音(或聖觀自在)。二、十一面觀
音。三、千手觀音。四、不空罥索觀音。五、如意輪觀音。
六、準提觀音。七、馬頭觀音(註32)。每一位觀音的含義
或可簡單地述之如下﹕
一、聖觀音----此為觀音的基本形相有一首兩臂。基於
此主要來源其他各種形態遂逐漸出現。
72頁
二、十一面觀音----如名稱所示,此觀音有十一面。其
安排方法因人而異,最普遍的為三個行列各有三面,其第四
行與第五行各有一面,或是在主要的頭面上有三個行列共十
面。(註33)此地他是以兩臂,四臂,八臂或十六臂執持各
種器物,包括蓮華與淨瓶。此像的含義為他能看到任何方向
,并能立即尋聲拯救。另一解釋為最初的十面代表十地(Ten
bhumis)而第十一面則代表究竟佛地。如此,此菩薩是已
證取圓滿智慧,解脫及最上正覺。根據玄奘所譯的十一面經
,其造像的特點為﹕『當前三面作慈悲相﹔左邊三面作瞋怒
相,右邊三面作白牙上出相,當後一面作暴惡大笑相﹔上一
面作佛面……』。(註34)
三、千手觀音----完整的形相是具有千手,千眼及執持
千種物件。但由於設計的技術困難,它已簡化為四十隻手與
眼。這是基於眾生分列為六道,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
羅、人與天的理論。每手的慈悲關懷及二十五有。如是,40
×25=1000即是在象徵上千數的同等。復次,「一千」表示
一巨大的數目,那與東方概念「萬物」相似,實有數不清的
意思。換言之,它好像是說﹕「有這麼多手和眼,為眾生的
利益起見,此菩薩能看得更佳與做得更好。」(註35)
四、不空罥索觀音(Amoghapasa)----命名之意為「罥
索」喻菩薩之四攝法,用此以鉤取人天之魚於菩提之岸,一
定有所獲,故曰「不空」。其形像有三種說法﹕(一)三面
十臂,(二)三面六臂,(三)一面四臂。另一說他有一面
或三面、十面、十一面等,并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
十八臂或三十二臂等。但普通所見多為三面六臂或一面八臂
。諸像之共同點為他必定有一罥索。(註36)
五、準提(Chundi )觀音----此地菩薩被提升為過去
,現在及未來諸佛之母的高位。「準提」譯為「清淨」,讚
嘆心性清淨之稱。普通的造像為一首,三眼及十八臂。每手
執持不同物件,包括蓮華與澡罐。其手腕以白螺為釧,一一
手上著指環﹔其臂上之釧,具七寶莊嚴。準提被尊為佛母是
臺密根據七俱胝佛母準提經之經名。日本東密以
73頁
之為六觀音之一。(註37)
六、如意輪觀音----(Cintamani-cakra )此觀音手持
如意寶珠表示他能滿足眾生祈願﹔持寶輪表示大轉法輪。依
照印度傳說古時之轉輪聖王擁有七寶,寶輪是其中之一。因
積德所致,藉此以王四天下。此菩薩普通是以三臂,四臂,
六臂,八臂,十臂或十二臂出現。但最普遍的造像為六臂。
(註38)
七、馬頭觀音----(Hayagriva )此菩薩為胎藏界觀音
院之一尊,亦名師子無畏觀音。他是畜生道之教主及無量壽
佛之忿怒身,因其是以觀音為自性身,以馬置於頭,故曰馬
頭觀音,亦曰馬頭大士。馬頭之其他含義為﹕如轉輪聖王之
馬寶能飛馳環宇,頃刻而返,并威伏天下。(註39)這表示
他是跋涉生死大海,摧伏四魔之大威力,大精進力也。在造
相方面此菩薩作赤肉色大忿怒之相,三面,牙在唇上。頭有
白馬之形如輪王寶馬。此式的觀音在中國不多見,但在日本
則較為普遍。(註40)
上列的各式觀音的藝術形狀均基於印度密宗的傳承。若
干世紀以來以石、玉、金屬品,絲、紙、木料、泥磁的媒介
物出現。對於在中國、日本或西藏信仰密宗的佛教徒來說它
們是擁有重要地位。一般來說。普通人較愛好我們慣常所見
的傳統式的人形。那些多頭多臂的形像似乎是奇怪詭異。他
們雖然對這些造像致敬,或許難免有一些將信將疑的意思。
六、觀音與民間宗教
從時間上看觀音在民間宗教方面應是比較晚出。它要倚
靠佛教教理,儀式,信仰,行持等之建立,包括如妙法蓮華
經所載三十二化身的理論。考慮此點,則敬仰女身型的觀音
不能早於西元五世紀或六世紀。女身型是慈悲和柔和的象徵
,而母親和公主樣的人物最能代表這種優美德性。當調和的
趨勢Syncretic trend既已開始,把觀音的造
74頁
像描繪為魚籃觀音,送子觀音,妙善公主或美麗的多羅Tara
的心理上的要求遂油然而生。此諸形相加強信徒的幻想,由
此而擴展在民眾中對觀音的信仰。我們將討論三個女身型觀
音的舉例及其在民間宗教的含義。
(一)魚籃觀音----此像亦被稱為馬郎婦觀音,這是一
個很有意義的故事。據說於元和十二年(西元八一七年)菩
薩欲在陝西對民眾宣化。他化身為一位美麗的少女(註41)
,見了伊的絕世美貌,許多少年想娶她為妻。她向求婚者說
若有人能在天亮以前背誦普門品則她將嫁給他。到了次晨能
誦者有二十人。她於是提議,在同樣情況下,去背誦金剛般
若波羅蜜經,此次及格者尚有十人。最後她請求他們去背誦
妙法蓮華經以三日為期。因該經共有七卷,只有一位姓馬的
青年獲得成功。她感到滿意,願結秦晉之好。少年遂具禮成
婚,賓客臨門慶賀。爾時新娘忽患暴疾,客未散而女死,大
眾悼嘆,乃即近郊埋葬。數日之後有一老僧持錫叩謁馬氏并
訪女之葬所。彼以錫撥墓,其尸已化,唯黃金鎖子之骨尚存
。此際僧以錫挑骨示眾曰﹕「此聖者憫汝等障重,故垂方便
化汝耳。宜善思因,免墮苦海﹗」說畢,他即飛空而去。
(註42)
吾人應注意者為「魚籃」一物不曾與這個故事有連帶關
係。(註43)那或許是一較晚的成分加入觀音的許多活動當
中。
關於魚籃觀音的課題,臺灣故宮博物院保存著兩件很有
名的繪畫,它們是元代趙孟頫與明代吳彬的作品,在第一張
畫裏她是以一位左手持魚籃,右手握念珠的溫雅的淑女出現
﹔而第二幅畫則是善財童子執持魚籃。她的髮辮很文雅地垂
到頸邊,而伊的雙手則捧持聖典靠近胸際。伊的衣服與一般
傳統畫比較起來是有著特殊格調。(註44)
(二)西藏所傳的多羅(Tara)----多羅(亦稱為度母
)在西藏佛教裏是觀音的女身型。她有綠度母與白度母兩種
形相。除了坐的姿勢外,它們間是沒有多大分別的。白度母
的額間有一隻眼,而每隻掌心也有一隻眼(註45)。依照西
藏民俗的傳承,伊是從觀音悲憫人世苦難淌出淚珠而降生。
(註46)在西藏藝術方面,她是被描繪為滿面
75頁
笑容的主婦,或是一位嬌好的少女。為了響應信徒們的祈禱
,她拯救他們出於災難及滿足其需求,包括求男得男,求女
得女。伊之若干奇蹟舉動反映出載於蓮華經的陳述。(註47
)原來她是被住在西藏、蒙古、尼泊爾及喜馬拉雅地區的民
眾所敬仰,但是現時馬來亞的華僑亦對伊至心歸命。向伊禱
求的事項計為﹕尋獲逃奔女兒的下落,在營業上獲得成功以
及其他瑣事。(註48)很可能他們想把多羅證同為觀音。此
兩種型式,中國的觀音與西藏的度母均是Avalokitesvara的
化身。 人們不應把觀音當作女人看待。 超脫塵世的神靈
Spiritual divinity 應無性的分別的。在另一方面言,即
使在今日,在印度、西藏、蒙古、柬埔塞及其他的地方的人
民仍然承認觀音是一位男性菩薩。(註49)
(三)長承姬與觀音的顯靈----根據日本歷史約在七世
紀初聖德太子曾為法華經作註,且是觀音的信徒。(註50)
我們猜想,在若干世紀以來,觀音的大慈大悲是頗為日本人
民所週知。現代,矗立在東京近郊的觀音大士的巨型造像應
為此假設的佐證。下列的故事或許不能招架歷史批評的考驗
,但它供給了豐富的消息關於八世紀日本高級社會裏對觀音
的禮敬。此故事的大略如下﹕
長承姬Chujo Hime為日本八世紀時很有權勢的顯宦藤原
豐成Fujiwara Toyonari的女儿。但在幼年即遭喪母。伊的
後母很虐待她,於是伊逃奔至紀伊Kii的雲雀山,伊的父親
費了兩年的時間始尋獲出伊的下落。稍前其父為伊安排好去
出嫁與在位的日皇,但被伊拒絕。她進入了太和的對間寺尼
菴虔誠奉侍阿彌陀佛來代替之。一天伊要求阿彌陀佛一定要
顯聖,否則她將絕粒而死。據說彌陀與觀音均大發悲愍,化
身為一位長者及一位織女。在伊的面前他們示顯了許多奇蹟
。此故事并提及長承姬的母親是觀音的轉世。(註51)
上列的各項逸事係來自三個不同區域﹕中國、日本與西
藏,但普度的福音則確實相同。那是這位菩薩的幾乎不可能
的使命Mission Impossible導引大家趨向解脫。因此,若世
間有任何人是被苦惱所困而悲哭求援助的話,那
76頁
末,他是會生存在我們之間的。
在中國佛教典籍裏諸如﹕三寶感應要略錄(大正藏二○
八四號),弘贊法華傳(大正藏二○六七號),法華傳記(
大﹕二○六八),冥報記(大﹕二○八二),及高僧傳各集
(大﹕二○五九,二○六○,二○六一及二○六二號)等曾
提及類似觀音顯靈的故事及各種救危拔苦的工作。它們均注
重此菩薩的慈悲,有求必應。
上來各節討論及觀音在神話,歷史,神學,哲學,社會
與宗教關係各方面,我們所得到的瞭解為觀音是慈悲與智慧
的象徵Symbol。藉慈悲他把我們於現世從諸苦難解放出來,
用智慧他把我們從無邊的輪迴Samsara 轉向到涅槃。無數
世紀以來此諸理想皆表現於繪畫,彫刻及俗文學。依照有創
造天才的藝術家的幻想他是以男身型或女身型出現。因這位
菩薩有變化神通,及其主要關懷是要把我們指引到解脫之道
,他想要以任何身型出現,實際上是不關重要。由於美術與
文學的傳播,一般人很相信菩薩的救世恩情。因此,在亞洲
各地他之「無所不在Omnipresence」是深深地刻鏤在民眾的
心坎裏。若干世紀以來他總是受到最虔誠的敬禮。我們相信
於未來世人們對觀音菩薩的恭敬供養是會長遠繼續下去的。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五日,美洲
(本文初稿係用英文寫出)
注 解
(註 1)﹕「慈悲瑜伽」John Blofeld,CompassionateYoga,
(London: George,Allen and Unwin,1977 ) p.39。
(註 2)﹕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大正藏三七一號,卷十二,
三五三—七頁,此亦名如幻三昧經,大正藏三七二
號。
(註 3)﹕同上,卷十二,三七五頁。
(註 4)﹕佛說阿彌陀經,大正藏卷十二,三四六頁。
頁77
(註 5)﹕同上,卷十二,三五三頁。
(註 6)﹕此指欲界,色界及無色界。
(註 7)﹕大正藏卷十二,三五三頁。
(註 8)﹕大正藏卷八,八四八頁。此為玄奘所譯。請參看
與此同名載於大正藏中之二五○、二五二、二五三
、二五四及二五五號﹕Ed. Conze,Buddhist Texts
through the ages,(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4), p.154.
(註 9)﹕大正藏卷十五,四五一頁﹔「觀音」,故宮文物
月刊第二七號,頁二二,一九八五。
(註 10)﹕大正藏卷九,五六—五八頁。在同卷中,大正藏
二六三號,一二八頁,觀自在是被譯為「光世音」
,那與「觀世音」有相差之處。此或許為排字方面
的錯誤。
(註 11)﹕法顯傳或佛國記,大正藏卷五一,八五九頁。
(註 12)﹕同上,八六六頁。
(註 13)﹕西域記,大正藏卷五一,八八三,八八七及八七
四頁。此書被比爾譯成英文題名為﹕Samuel Beal,
Buddhist Record of the Western World,
(Calcutta: Susil Gupta, 1963).
(註 14)﹕同上,八九四、九一三、九一六、九一七、九二四、
九二五及九二七頁。
(註 15)﹕同上,九三○—九三一,九三一及九三二頁。
(註 16)﹕同上,九三五頁。
(註 17)﹕同上,八八七,八八三及九二四頁。
(註 18)﹕同上,九二五頁,并參看九三○、九三一及九二七頁。
(註 19)﹕同上,九三二頁。
(註 20)﹕丘茲盛著﹕補陀洛迦山傳,大正卷五一,一一三五~
一一三七頁。
(註 21)﹕參看註一,(英文),三九頁。
78頁
(註 22)﹕妙法蓮華經,大正藏卷九,五六—五八頁。
(註 23)﹕同上,五八頁。
(註 24)﹕同上,五七頁。
(註 25)﹕同上,五七頁。
(註 26)﹕參看臺灣故宮博物院出版之故宮文物月刊「觀音」
一文中之圖片(二七號,一九八五)﹕仁壽三年
(西元六○三)成陀羅請畫師所作之觀音絹畫(封
面,及封面第二頁賈師古(一一三一~一一六二)
,丁雲鵬及仇寅(明一三六八~一六六一),二一
~二二頁,陳書(清一六一一~一九一一),二三
頁,張勝溫(宋九六○~一二七九),二五,二八
頁及趙奕(元一二○六~一三六八)三五頁之各種
畫軸。
(註 27)﹕蓮華經,大正藏卷九,五七頁。
(註 28)﹕北方佛教之神祇(英文)A. Getty, The Gods of
Northem Buddhism,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1928),P.83-84; John Blofeld,op.cit.,
pp.68~71.參看註一(英文),六八—七一頁。
(註 29)﹕參看註二六。
(註 30)﹕同上,故宮文物月刊,二二、二三及二五頁。
(註 31)﹕同上,二六、二七頁。
(註 32)﹕大正藏卷二○有將近七○個題目關於觀音之禮請
儀式,陀羅尼、修持法等等,其數目為一○三○號
至一一一八號﹔其翻譯時期開始於東晉(三七三~
四二○)(一○三四號),迄於宋代(九六○~一
二七九)(一一一七號)。關於七觀音之各項詳細
情形請參看「北方佛教之神祇」九二~九四頁。
(註 33)﹕故宮文物月刊,二九頁。
(註 34)﹕同上,三二頁。
(註 35)﹕同上,三二~三三頁。
79頁
(註 36)﹕同上,三三頁。
(註 37)﹕同上,三三—三四頁。
(註 38)﹕同上,二七頁。
(註 39)﹕英譯長阿含經T.W. Rhys Davids,(tr.)Dialogues
of the Buddha,(London: Luzac and Co.,1971 )
part Ⅲ, pp.60-64.
(註 40)﹕故宮文物月刊,三四頁﹔佛典中有若干處提及馬
寶之神通的故事。但其中的一部份是出於幻想,無
可稽考,請參看英文「北方佛教神祇」九四頁。關
於觀音聖像在印度按照年代發展之詳細情形,請參
看用法文寫的 Marie-Therese De Mallmann,
Introduction a L'etide D'Avalokitesvara,
(Paris: Civilizatation du Sud,1948 ), pp.119-205.
(註 41)﹕魚籃一事於釋氏稽古略一書中未見提及。大正藏
卷四九,八三三頁。
(註 42)﹕同上,八三三頁。
(註 43)﹕參看註四一,丁福保所著之佛學大辭典曾記載魚
籃之事。卷一,一九四四頁(臺灣佛經出版處,
一九七四)。
(註 44)﹕故宮文物月刊,三三頁﹔英文﹕「慈悲瑜伽」圖
片一四。
(註 45)﹕英文﹕「慈悲瑜伽」,五三頁及圖片七。
(註 46)﹕同上,四○頁﹔英文﹕「北方佛教之神祇」,
一二○頁。
(註 47)﹕英文「慈悲瑜伽」﹕諾布之故事,五五~六一頁
及吉馬之壞皮氣,頁六一~六四。
(註 48)﹕同上,五四頁。
(註 49)﹕同上,三九~四○頁。
(註 50)﹕英文「北方佛教之神祇」,九一頁。
(註 51)﹕英文﹕「慈悲瑜伽」,八○—八一頁。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