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罗蜜与十一种功德
修十波罗蜜─由世间度彼岸的桥梁。
十波罗蜜是早期佛教修行时所要具备的基本美德,这十种美德,对修行会事半功倍,十波罗蜜会让我们的心更宽广。
(一)施─财、法、无畏﹙证量﹚。
在经济上、佛法上、修证上、给予人家帮忙。选择无条件的善待对方,我们没有权力对别人不好。那他怎么有权利对我们不好,他不是有权利,而是无法选择,他若能有选择就不会对我们不好,他之所以对我们不好,是代表什么?代表他当下不快乐,他没有剩余﹙容量﹚。
比如有人摘了一些蔬菜,自己吃不完,一定会分给左邻右舍,不然吃不完放著也是坏掉,又不能广结善缘。你说你是亿万富翁,别人有困难你却帮不上忙,那叫没有剩余,你仍然是贫穷。施的意思是你有剩余,你很有量,所以你能够给人家,就像微笑、快乐,你能微笑、快乐,你会愿意分享。
法施:佛法的布施,我们若知道佛法是什么,可以告诉人家佛陀修证的法是什么,在佛法上互相鼓励、互相帮忙。
无畏施:我们用自己修行的心得与证量、帮忙人家,因为这样的心得、见证,会让人家得到信心而内心没有恐惧、不安。
(二)戒─少杀少厌烦,不取不与取少贪,柔软语﹙非粗涩﹚少嗔慢,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
戒不是要创造对立,不是说你有持戒,你没有持戒、戒里面有很大的包容,不要常常去看人家的短处,在语言上、在心态上,讲话要柔软、不粗涩,尤其是对自己的人,你讲话粗涩,会容易生起骄慢心与嗔恨心,首先受到伤害的是你自己,也伤害别人,所以讲话柔软会减少自己的嗔慢。在行为上,我们尽量不杀,这个世间无法不杀生,无法避免有吃就有杀的矛盾,尽量不以冷漠心、厌烦心、害意的心杀,因为嗔心会让我们不快乐的,所以要尽可能的创造干净的环境。尽量不拿别人没有给我们的东西,尽量不做会让我们不快乐的事。所以戒不只是自己不做坏事、看到别人做时,我们会有一种包容,戒不是拿著戒尺到处去量别人,戒是要反观回来量自己。
(三)离─离欲、离见、离求变﹙期待心﹚、离五盖,离依赖才能真自由。
我们的欲望如果不多,就可以减少那种求不得的苦,因为欲望与真正的快乐,往住没有多大的关系。有人说:没有欲望,社会会进步吗?问题是我们的欲望真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吗?我们有很多的欲望往往是没有目的,而不是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心安、自己的快乐,所以我们要能离开让心不安的行为,多欲多苦。
(四)净智─信自己能内净其意。法句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智慧是来自内心意念清净,意念若不单纯、清净,智慧就不能开展。
(五)活力勤─鸢飞鱼跃、日照风吹。
就是找一个著力点,能让我们很有精神,又不费力、不懈怠,角度找到了,活著会让我们觉得很有活力、信心。
(六)耐心承担堪忍─接受各自不同的因缘,虽不同意也无诤,没有无奈,此是不随冲动而安住的忍律仪。
忍耐波罗蜜,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很多事情要紧事缓办。耐心就是说要去接受不同的因缘,遇到很多不同的意见,我们也能放下。不随冲动而转,安住当下的动作或呼吸,给彼此时间、空间,不急著要改变对方。
(七)真诚─无覆藏的心机、单纯、为增上。以境为镜、接受自己。
对朋友对自己都要有真诚,越单纯越好,目的是为了改善,为了增加互相修行的因缘。每一个境界都是我们修行的一面镜子,无论我们在境界﹙镜子﹚里面,看到自己多糟糕,都要接受,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改善,唯有真的能接受自己,真的肯面对自己,才能改善境界。
写日记时,虽然白纸黑字,也要接受我们贪、嗔、痴、慢、疑的想法,清楚知道我们在想些什么,接受以后才会感觉“贪、嗔、痴、慢、疑”是一种苦,才会感觉不快乐的心是什么,去感觉怨恨心、嫉妒心、骄慢心会造成我们的不快乐,这不是别人能说服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要看到、要感觉得到。
(八)坚毅果敢、百折不回─不是顽执逞强。
坚持不是逞强,逞强是没有能力,又硬要承担。但却可以进二步,退一步的面对境界,不能承担时就要退,离境以后,还是要再回来面对境界,叫百折不回,若觉得能减少彼此的痛苦,就试著做看看,若没有能力承担,就要暂时放下,给彼此时间和空间,有那个因缘再回来面对。
(九)慈─如母对子,但不是溺爱、如夫妻胶黏、子女束缚,这些是错爱。
就像母亲对待孩子,无所求,只要教导孩子,好好的长大,长大以后能够适应世间,适应社会。
慈就是真的能无条件的善待众生,我们不用去担心,他对我们不好,别人要对我们不好,我们无法控制,只要求自己无愧于心。
(十)舍─知轻重比例,无条件的正面对待,异中求同不对立。
对待所有的事情,要能超越两边,尽量能无条件的正面对待,遇到对立争执,能异中求同,事情已经遇到了,要知道如何解决,如何妥协。
修慈心作意─得十一种功德。这十一种功德是说我们做慈心作意的好处,同时它也是在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十一种现象的话,它提醒我们可能做得不够得体和柔软。
1.眠乐:睡眠时的安乐。2.觉乐: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安乐。3.人爱乐、4.非人爱乐:感觉跟六道众生、动物、甚至非人,人以外的人相处时有更多的安乐。
5.诸天守护:感觉受到诸天的守护。6.不见恶梦:在梦中不容易做恶梦。7.不受火器、刀杖、毒害。8.速疾入于心定:是不是很快的能够收摄我们的心进入三摩地,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够很快的收摄,那可能在提醒我们自己在慈心作意上做得不够好。9.容颜宁静:好像我们随时带著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孔是否容颜宁静。10.不蒙昧而命终:接著这个比较不容易提醒自己,虽然还没有命终,但还是有二个现象可以提醒。常常觉得自己无精打彩,生活无趣,很容易生气、或者从早上到晚上睡觉前,有多少昏沉与蒙昧的状态,有可能在提醒我们在慈心作意上做得不够好。11.或往生梵天、或证罗汉果。
慈心作意是善法欲,在古代论书,南传经集的注解上称它为一种欲,善法欲能够导向彼此的幸福和快乐,所以称它为慈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