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视当下如临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童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世间修行不容易。常常会有种种逆因缘来干扰。单就时间来说,就很不容易保证。

  为了争取每天有一两块充裕而又宁静的时间用来专修,我一改从前白天打坐的习惯,决定每天早晨三点五十分起床,洗漱完毕,从四点开始,一直坐到六点半,然后再做饭,吃了上班;晚上从八点开始,一直坐到十点半,然后熄灯休息;中午小唾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晚饭少吃或不吃。按这个计划,只要每天坚持早晚两座,就可保证五个小时,而且这五个小时很可靠,一般不会有人来干扰的。再加上白天有空就坐,不拘长短,时时提起正念,这样一夭算下来,可望达到五个多小时。

  决定既下,就开始实施。开始用闹钟定时,坚持了十多天之后,不用闹钟到时也能醒来。一开始我就提醒自己,醒来后应立即起床,要象铁一般坚定,绝不能犹豫,稍有恋睡之念,这一座就有可能打不成。凭心而论,最初一段时间还是坚持得很好的,并不觉得这样做是一种压迫,因为无论怎样,每天还是能够保证六七个小时的睡眠。

  人就是一种习气。青年人喜欢贪睡,平时太懒散,拖沓,起居无度,意志薄弱,易受诱惑,特别容易原谅自己,在这种情形下,说到修行,注住是一句空话,有口无行。现在有意逆着习气,按新的作息时间去作,才渐渐感到每座用功比较实在,不似先前那样悠悠忽忽的,间或有些许的轻安和法喜,这样越生越想坐,身心也一天大地昂扬起来。

  常言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某种意义上讲,修行就是一个同习气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也就是说,用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的过程,这中间稍有懈怠,坏习气就有可。能占上风,更有一点,修到一定的时候,会有种种业障翻起来,表现为身体不适、烦恼憋闷等等,这样,上座的时候,社会感到有一种心理阻力一种不情愿、畏惧、想退缩的心念在隐隐约约地浮动,不象先前那么欢喜顺畅了往往要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才勉强上座。但一旦上座了,也就没事了,反而会亩我庆幸多亏刚寸正念占了上风。我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也碰到了类似情况。一度我的心脏又痛起来了,常常是整天整夜地痛,难以入睡,且感到乏力,这时每每到了该做功课的时候,就有一种退缩的念头浮上来,想宽待自己:这一座不打了吧,一两次间断不要紧,等身体好点再用功不迟。这样一来,真的就歇下来了。但到底是有誓言在先,歇下来之后,马上就会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又上座,但这后一次重新上座比起先前来,明显地有些应付的成分,自然效果也差些。

  由此我得出一条经验:用功得坚持定课,最好是雷打不动。不能有间断。偶尔因客观条件不可避免地中止了也应及时忏悔,不能心存硅所当然之念,要知道十里之堤溃于蚁穴,道心之退失,往往因子一念之松动。

  那么,当逆缘来临,或者说疾病缠身、烦恼升起、心生退悔的时候,该如何对治、从而保持精进心不失呢?

  我想起道友李卓恒先生曾对我说的一席话。我曾问李生:“佛陀在《涅槃经》中要求我们用清净、至诚、精勤、报恩四心去用功,在具体打坐时,您是怎么落实这精勤心的?”他回答说:“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把当下这一座看成是开悟的一儿成佛的一座,了生脱死的一座,这一座决不可等闲视之,要发大愿心、大勇猛心,争取在这一座有个消息,这样你才有可能放下一切外缘,心专一境,才有可能生起真正的殷重心、希有想,去把这一座打好

  真是经验之读啊!每当懈怠升起来的时候,我就想起李生的话,并由此而生起许多的联想。心脏痛得厉害,说不定我正处于临终之际,此刻.我若提不起正念,或懈怠了,随习气走了,我必堕入恶道无疑,于是我从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警觉,它使我打起椅神,作”垂死”之挣扎,以便把握住当下。

  净慧法师曾说过,“了生死不是叫我们死后去了,要在当下去了,当下了了才是真了,当下了不了,死时便没有把握。”信夫,斯言!我经常告诫自己:“此时的小病小痛算得了什么,临终八苦交煎、四大分解时,那才叫痛苦难忍呢!此时的区区不适,倘不能提起正念顶住,临终时想要作主,那是痴人说梦:平时烦恼光顾,能等闲视之,不失正念,临终时才会有希望,若做不到这一点,死时必随业流转无疑。看自己将来能否往生,能否解脱,就看自己当下在烦恼。病魔中能否立稳足跟……”如此这般一想,怖死的心和精进的心便同时生起未了,这种心念的力量是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它能一念之间让你增长许多丈夫气及洒脱情神。就是在这种心念的支持下,我在修行中渡过了一段难捱的时光。

  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愈坚持每天旱起做功课,觉得精神愈好,心脏也不痛了,相反,要是有两天间断了,第三天心脏必痛无疑。这样,心痛反倒变成了敦促我不断用功的一种强大推动力。“要死的话,坐着明明白白地死;要不死的话,挺着坐着也不会有事;所以里外不要把病魔当一回事才好”,事后我曾洋洋得意地告诉我的朋友们。在这里,我想起我弟弟的一句话,弟弟生活在偏僻穷困的山村。生计的窘迫、没有希望的生活以及周遭人群的烦乱,使他把学佛修行视为生活中唯一依怙。“当绝望和窘迫袭来时,他就跪下来念经。因为心诚,感应颇多。他每天坚持诵《地藏经》,一般人要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诵一遍,他只需半个小时就诵一遍,每晚他都诵三遍才休息,他说他几次看到家乡的山水刹那间变成了水晶色,大放光明,因此他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坚信不疑。“有一次他笑嘻嘻地对我说:“佛菩萨度人真好玩,一手拿着糖,一手拿着鞭子,把你注前引。”我当时哈哈大笑。后来细细一想,确实如此。我所处的这种情形莫非也是佛菩萨“一手拿糖一手拿鞭子”在加持吧?佛菩萨的慈悲哪里是我们凡夫所能测度的啊!

  记得在寺庙生活的那段时间,每天晚课时,大家都要背诵普贤菩萨的警世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记得我初次念它时,真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浑身上下毛孔都象是有热流通过似的。

  生命是无常的。死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一种可能,不要把死看成是几十年以后的某个“事件”,死就在当下,它是一种必然的可能。作为修行人,对死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警觉,不要让日常烦忙把它遮蔽了.应当练习“视当下为生命的临终”,学会以临终的警觉来把握好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当下把握好了,自主了,临终也就能自主。

  修行人应努力地让自己明白“我正处在临终之际”这一“事实”。我之所以用“事实”,是因为它确实是事实,决不是假设!佛经不是早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间”?真实的就是这当下的一口气,这一口气是生与死的交会处,一口气下来,不就是死?!所以,我们要时时提起一个“死”字,对生活中的每一天,不要等闲视之,不要匆匆打发掉,也不要等到明天。人在临终,好景莫流连,烦恼莫关心,痛苦莫理睬,得失全放下,只提起那历历孤明的一个正念,一个佛号,一个对极乐净土的向往,这才是生死暗夜中引我们出述津的不灭明灯啊!得意时告诉自己,我行将就木!失意、痛苦、恼烦等等现前时,亦告诉自己,我这口气马上要断了;放下一切,为自己准备上路要紧!

  历史上有个伊庵权禅师,他用功很精进,心心在道,在大众中从不共人闲话。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到黄昏时分,必痛哭流涕。人问其故,他说:“今天又只那么空过,未知来日功夫如何……”这话只有那些真为生死的人才说得出来。

  人身难得。我在出生的时候,已然生活在临终。这临终的一念对我日后的何去何从尤为重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