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烫香疤”
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上十二个很显眼的香疤。电影《少林寺》反映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武功高强的和尚,个个头顶上香疤突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有人问起,如何辨认中国汉族和尚。答案是:看他头顶。
其实,中国佛门戒子,并不都在头顶上烫香疤。西藏、青海、内蒙古的喇嘛,从古至今不烫香疤。广东的鼎湖山及周边其他寺院,香疤烫在左前臂内侧,不在头顶上。
至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以及尼泊尔、泰国、缅甸等这些西天佛国,也从无这种烫香疤的仪规。
为什么唯独中国的汉族和尚,在受戒时要在头顶烫上九个香疤呢?
一说:“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见中国佛教协会1994年4月20日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
一说:“清雍正帝(1723-1735)中止官发度牒后,和尚转借燃疤,作为辨识之法。”(《近代中国的佛教制度》下册59页)
一说是:破相求戒,表示从此终身虔诚信佛之誓。
一说元朝初立时,统治阶级为了防止汉族人民伪装僧尼进行反抗活动,下令以烧香疤的办法来辨别真伪,防止抵护法令的汉人逃到僧众里面去。从此以后,汉族地区各寺庙庵堂,在吸收信徒出家、举行传戒仪式时,不顾本人意愿,均在头顶上烫九个或十二个香疤,作为标记。实际上,含有歧视汉僧的意思。
上述种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因年代久远,又无史乘可供查考,无法确认烫香疤的起始缘由。
烫香疤对出家后接受三坛大戒的戒子来说,类似酷刑,当艾绒烧着头皮的刹那,念佛节奏越来越快,有的甚至全身颤抖,喊痛不能,便连声称“佛、佛、佛……”不止。一时的痛楚,如煎难挨,平安度过倒也罢了,如预防措施不当,会损及视觉,严重的甚至失明。
近年来,人们在一此年轻和尚的头顶上,已经看不到这点点香疤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不由人回忆起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苏州西园寺已故方丈明开法师的无量功德。
1982年5月,原江苏省佛教协会、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西园戒幢律寺方丈明开法师,在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会同苏州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以及当时在江苏、上海,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茗山法师、明旸法师以及真禅、能勤、普雨等诸山长老,联名提案:“根据新的宪法修改草案第35条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公民身体健康……。为此,请求中国佛教协会通令全国严禁今后汉族地区诸山大寺传戒时,在新戒头顶上烫香疤,以保障公民身体健康。”这个提案,被中国佛教协会接受。并在1994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四界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决议中称:“烫香疤一事,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
元代起流传了七百多年的陋习,从此废除。知情人感叹称这真是明开法师的开明之处。
摘自《弘化》2002年第5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