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死海 回头是岸
度生死海 回头是岸
见寿法师
未出家前,因为家中经历一场强盗抢劫,让自己体悟到无常的可怕,假想自己真的一口气不来时,这些金银财宝、家庭、儿女、权贵又岂能带走?面对生死的当头,只想做一些有利于人们的事,于是把自己所有仅存的十万元,布施出来捐给寺庙买地建设念佛堂,那个时候不懂得佛法,只是有个心愿,希望能够建设道场来帮助更多苦难的人,可以亲近佛法。这是第一次对生死有著强烈的感觉,知道人终究都要死,但如何在面对无常来临之时,能够坦然、处变不惊、无所恐惧……,这是往后要学习的人生重要课程。
在僧团中, 大和尚让弟子们在不同的执事、不同的因缘中随缘了宿业,并藉著在执事的发心中明悟心地,在不同的人、事、物应对中,含藏著一颗对修行不悔的心。第一个派任的执事是去精舍当知客,在那里,看到有些居士们对法师执事的调动,心中或有波动,体悟到众生对情执的深植,也深深感受到爱别离苦,如果在往生那一刻出现的是自己非常挚爱的人,因为这种情执,就要再次去受生死轮回之报了。想来真是烦忧惧怕,祖师大德云:“痴爱便是生死根”,此生死根不断,永远还是在生死当中无法自拔。所以每天作早晚课时就警惕自己──生死心要切,亦时时提醒自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后来被派任到天祥宝塔禅寺担任监院,在那里,看到在世者为往生的人哭断肝肠,也感受到往生的人为在世者情牵意绊,每天就在一场又一场的生死佛事中,看遍人间愁忧烦恼,可是也在那里,面对他人的生死时,体悟到弥勒菩萨的一对偈:“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开天下古今愁。”是呀!看看我们常常为缅怀过去,而不时地在好汉猛提当年勇中,活在过去记忆里,因为活在过去,所以心胸、心量就无法广阔;也看看我们自己在憧憬未来而不断地枕上思量,绞尽脑汁规画千般路,活在不可知的未来中揽镜自怜。当然,愁忧苦闷就如影随形般无法弃舍,却从来不好好地想一想──只要把握现在,人在那里、心在那里,当下就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所以 大和尚所教导的无上心地法门,用得上功,真的是可以了脱生死的,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而且要能深信不疑。
记得有一次,有位居士的母亲在用午斋时,被一口饭噎住,忽然昏倒,送到医院急救时已来不及了,看到她的家人悲恸地喊著:“妈妈!您不能走啊!您不能死啊!”眼看著心电图的曲线,高高低低非常不稳定,似乎也要跟著这呼喊的声音努力作回应,我赶紧劝其家人把心平静下来,让医生来作处理,再去对著这位母亲说:“老菩萨!现在您要好好地念佛,把心定下来,不要惊慌,若是世寿已尽,专心念佛让您无有痛苦;若是世寿未尽,您专心念佛也能逢凶化吉。”刹那间,她眼睛闭起来,随即心电图的曲线也趋于一直线。后来她的家人还为母亲特别恭请 大和尚封棺说法,为其母广修福德。
从这次生死事件中,体会到在生离死别中,有多少人有福报可值遇善知识?
所以我们平时就要藉助观行法门,不断重虑缘真思惟,才能在面对生死、面对病苦、面对一口气不来时,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善知识。
又曾亲眼见到一位护法居士的妹妹,在罹患末期癌症之际,第一次听闻佛法,明白因果道理,用尽四十三年来的力气,一心念佛,把心安住在念佛的当下,“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归自性。”随著法师的指导,于临终之前,受持三皈、五戒,并方便受八关斋戒。不畏病苦的折磨,精进用功,毫无怨天尤人之意,在人生的最后这段路,安住菩提心,发起四弘誓愿,更发愿来生七岁出家,追随 大和尚修行。看著她躺在床上安详的神情,相信必能满其所愿,快去快回,继续下一个人生课程,直至圆成菩提。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万里途程,不离初步,只有在心上下功夫,方能日久功深,一步一脚印,改造自己的人生。而积极的修行态度,归纳有以下三方向:
一、积极的面对人生,在不同的际遇因缘中创造因缘,运用因缘,不住因缘。
二、转化自己的恶念,去除贪嗔痴三毒,以严谨的戒定慧来庄严健康的人生。
三、用积极度众的心于生死中不入生死,在四大、五蕴、六根、十二入、十八界中,了达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就能够超越生死。
一般人对死亡都存有恐惧之心,看到别人死亡就赶紧退避三分,听到有灵车要经过,就赶紧绕道而行,讲到死字心中就毛毛的,可是却从来不好好地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生生死死当中,无法出离,任由自己的心念跑来跑去,心就像野马一样东跑西撞,深怕一停下来,忍受不了面对自己的寂寞。懂得要修行的人就知道要觉醒,不再随念头东奔西跑,而是学习掌握自己的心,作自己的主人,藉助不同的因缘与境界来调心、调身、调烦恼、调念头,到最后因缘和合,福德增胜,即能成就圆满究竟觉,所以就能从生死中超越生死,在生死中要出就出、要入就入,不被生死束缚名为自在人。以此共勉──回头是岸。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