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若干情节的本源十一探(注 1)
西游记若干情节的本源十一探(注 1)
曹仕邦
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华佛学学报第五期 1992.07 出版
(pp.299-318)
--------------------------------------------------------------------------------299 页
提要
本文跟以前发表于其他刊物的有关《西游记》情节的探讨一样,是仕邦研治佛教史的副产品。这“十一探”主要找出这部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中如下情节的来源:“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掌心”出自西藏高僧莲华生上师的故事;“被压五指山”与“吃铁丸,饮铜汁”出自《舍利弗问经》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中的故事;“椰子酒”出自东南亚地区的“椰花酒”;“孙悟空进入妖魔腹中并威胁食其内脏”出自《杂阿含经》和《中阿含经》中的故事;“老鼋驮唐僧等渡河”出自《杂宝藏经》中的故事,“能喷出烟、沙、火的柴金铃”是宋代和明代军中火器的化身; “弥勒佛的长相”出自《宋高僧传》中的 < 契此传 >;“黄袍怪、黄风怪和黄□精”是作者借描述妖魔来挖苦明代皇族中人在京师和地方上作恶横行,而“黄眉怪”则指桑骂槐地讽刺明代帝王宠信的喇嘛教教士。───────────────(注 1) 本文其始遵香港能仁书院院长吴敬基博士嘱;而替能仁书院研究所准备复刊的《能仁学报》撰写的一篇关乎佛教与文学关系的文字。在民七十七年赴本研究所任之前已缴交了。孰知离港之后,能仁书院人事有变,他们的《学报》依然停办了。如今偶然在整理书籍中找到这份被寄还的稿件,因稍加改动,请本学报予以发表,并授笔记下这段因缘。
300 页
关于《西游记》情节来源的探讨,仕邦已发表过十篇了,分别刊于香港的《中国学人》和国内的《幼狮月刊》、《幼狮学志》和《书目季刊》。据以前的探讨,知道吴承恩(西元1500?~1582?)著书时颇取材于有关玄奘三藏的文献,而本文所论,则属于取材跟玄奘完全无关的史料,其中颇有涉及明代火器及这朝代的喇嘛教在华活动如何影响这部小说的情节,是以前十次探讨中所未想过的,这完全属于灵感的捕捉了。
一、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掌心和被压五指山的来源
百回本《西游记》(注 2)第七回称如来佛跟孙悟空赌赛,说悟空的斛斗云本领不能越出他的右掌。悟空不服,一路翻斛斗到了有五根肉红柱子的地方,以为到了天地尽头,留下记号在两柱以作凭证。那知驾云回到如来掌心,原在记号见于如来手指,自己根本未离开过掌心。正想逃走,被如来手掌一翻,推出西天门外,手掌化成五指山,压住了这齐天大圣 (注 3)。
上述是人人皆知的《西游记》情节,而五根肉红柱子的来源也在“九探”中交代过了。(注 4) 然而“翻不出如来掌心”则另有源头。
仕邦因事检读本所所长释圣严博士所撰《世界佛教通史》(注 5),偶发现书中述及西藏喇嘛教的莲华生上师的异迹(注 6),直觉地感到它似乎是《西游记》这一情节的来源。而释圣严博士自言此等异迹故事是抄录所得(注 7),因此仕邦更向已故张曼涛教授所编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注 8)去找;看看是否严公所录出自这一《丛刊》所收的文字?果然,在其第七十六册《西藏佛教史(二)~历史》之中找到李翌灼先生所撰〈西藏佛教史略〉,其中有记莲华生上师的事迹,略云:
莲华生( Padma-sambhava )上师者,赏弥罗国人也。 入(西)藏而后, 尝至某地,一龙突来,现极大身,飞雪雨雹向师骤击。师朗诵六字明(即真言)而舒掌就之, 龙身倏小,降师掌中,宛转缚著, 不得脱离,皈依乞命,师为诵梵语,少顷,龙身乃复其本身而去。自是彼地无雪雹灾(页 84 )。───────────────(注 2) 星洲世界书局一九七九年版。(注 3) 《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页69-70。(注 4) 参《书目季刊》第二十一卷四期(台北,民国五十五年)页47上-48下。(注 5) 东初出版社,台北,民国七十二年再版。(注 6) 《世界佛教通史》页271-272。(注 7) 同前注引书页271。(注 8) 大乘文化出版社,台北,民国六十八年。
301 页
这段文字应是释圣严博士所述的来源。莲华生上师使龙身缩小,缚著掌中不能脱身,应该能提供吴承恩构思小说情节的灵感来源。
然而上述资料是现代人据西藏史料撰写的论文,吴承恩(1500?~1582?)不能得见,那么他是否有机会从文字或口耳相传而得知莲华生降龙的故事呢?
据友人杨君启樵博士〈明代诸帝之崇尚方术及其影响〉(注 9)所考,知道明成祖(1403~1424在位)已优遇西藏蕃僧,以至兴师动众取蕃僧于绝域 (注 10)。而宪宗(1465~1487在位)宠遇此类蕃僧,较前优厚,奉养过于亲王 (注 11)。继位的孝宗(1488~1505在位)同样对喇嘛宠信,致臣民交谏,不省 (注 12)。接著缵统的武宗(1506~1521在位)尤为宠敬,致杨博士特立〈明武宗与蕃教〉一章(第六章)作专题讨论。(注 13)
喇嘛教为明代帝王遇幸如此,而武宗在位之世正值吴承恩自童年到青年的时期,然则他从各种渠道知道莲华生上师的事迹,并不为奇。这因为莲华生上师是世人所称喇嘛教的教祖 (注 14),上师入藏而后,西藏原有的棒教(BON)信徒悉改革归诚而无余 (注 15),明代来华的喇嘛们或曾对华人讲述其教祖的神异事迹,展转而传入吴承恩耳中,因而演变出孙悟空受制于如来掌心的情节。
至于手掌化作大山压住猴王,并且由监押诸神予以“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注 16) 的情节,仕邦从不知译人的《舍利弗问经》(大正藏编号一四六)找到如下描述,略云:
(阿育王)孙名弗沙密多罗, 嗣正王位,顾问群臣云:何令我名事不灭?时有臣曰:犹如先王造八万四千塔, 舍倾国王供养三宝。若其不尔,便应反之,毁塔灭法。 名虽好恶,俱不朽也。王即御四兵攻鸡雀寺, 次至(佛)牙齿塔,塔神曰:有虫行神先索我女,我薄不与,今誓令护法,以女与之,使至心伏。 虫行神喜,手棒大山用以压王及四众兵,一时皆死(页 900 上~中)。───────────────(注 9) 刊于《新亚书院学术年刊》第四期,香港,1962。以下引用简称“杨启樵博士文”。(注 10) 参杨启樵博士论文页89。(注 11) 参杨启樵博士论文页101。(注 12) 参杨启樵博士论文页105。(注 13) 参杨启樵博士论文页108-110。(注 14) 参芝峰先生撰〈西藏佛教〉页3,收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七十五册。(注 15) 参正文引李翌灼先生〈西藏佛教史略〉页87。(注 16) 《西游记》页720。
302 页
这里说虫行神手捧大山压死灭法恶王及其兵众,可能便是如来手掌化成大山压住叛变的猴王底来源。同书又言及佛陀答覆舍利弗有关戒律的问题时略云:
盗与盗受 ( 注 17) 一团、一撮、片盐、片酢, 或堕?肠地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页902下)。
此外,义净三藏(635~713)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大正藏编号一四四四)卷四略云:
邬波驮耶在地狱之中,饮镕铜汁(页 1039 下)。
也许吴承恩读过上述两者,因而想出猴王被大山所压时的处罚性食物为“铁丸铜汁”吧。
二、花果山中椰子酒的来源
《西游记》第二回言及孙悟空学成法术后回花果山,打败混世魔王之后,诸猴都大盆小碗的奉上“椰子酒”和“葡萄酒”(注 18),而在以后的章回中却多提椰子酒而少题葡萄酒,如第五回 (注 19)和第二十八回 (注 20)都仅提前者,只有第五十七回再兼提后者 (注 21),是以读过《西游记》的人都对椰子酒印象特深。
虽然身居东南亚的华人都知道“椰花酒”,但这种酒并非中国所产,如今吴承恩提到此酒,应该是他从记载东南亚一带风土人情的文献中得知,而采纳于所著小说之中,那么吴氏从何而知有椰子酒呢?
原来明成祖遣三保太监郑和率庞大舰队下西洋之后,他的随从马欢和费信各写了一部书叙述所历诸国的见闻,马氏的书叫《瀛涯胜览》,(注 22)费氏的书叫《星槎胜览》(注 23),这两部书都记载了椰子酒。《瀛涯胜览》〈逻罗国〉条略云:
逻罗国,酒有米酒、椰子酒,俱是烧酒,甚贱。(页 88 )
《星槎胜览》卷二〈东西竺〉条略云:
东西竺,其山与龙牙门相望,酿椰子为酒。(页 28 )
则吴氏通过此类著作而知有椰子酒,并不为奇。而椰花酒 (注 24)是一种品质甚差的劣酒,仕邦服务于星洲时曾品尝过,是以孙悟空吃过天母的仙酒之后;回到花果山再喝椰子酒便咨牙徕嘴大呼“不好吃”(注 25),然则吴承恩可能从马欢书中称椰子酒“甚贱”而推想其味道差。
三、孙悟空进入妖魔腹中并威胁食其内脏的来源
《西游记》有两次述孙悟空施法进入妖魔腹中,并威胁要吃掉对方的内脏而迫使对方让步的故事,第一次是第七十五、七十六回中所述他故意让狮驼洞三魔中的老魔狮子吞下自己,然后在妖腹中发言要胁说要煮食老魔的肝、脏、肚、肺(注 26);第二次是八十二回中所述他变成红桃诱鼠精吞下,然后在女妖腹中威吓说要吃下她的六叶连肝肺,三毛七孔心和五脏。(注 27)
这两次有趣的描写,其始仕邦在北宋释道诚(约1018~1019时人)《释氏要览》(大正藏编号二一二七)卷中〈畏慎〉中找到如下记载,略云:
经云:昔有一狸张口伺鼠,有鼠子出穴,狸即吞之。 鼠子入腹犹活,反食狸脏腑,(狸)患痛,迷闷狂走,遂至命终。 此喻比丘依聚落住,不护根门,舍戒还俗,遂至于死(页 282 上)。───────────────(注 24) 关于椰花酒的酿制过程,据清代航海家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受的《海录》(广文书局民五十七年景印海山仙馆本) 里面的〈逻罗国〉条略云:“椰本一枝,上结椰子数颗,勿令开花,再以绳密束之,砍茎数寸,取瓦罐承之。其液滴于罐中,每日清晨及午、酉、亥三时则收其液。清晨所收味清酣,日出后则微酸,俱微有酒味,再酿之则成酒矣。所砍处稍干,又削之,花茎尽而止。(页 3)。”(注 25) 《西游记》页50。(注 26)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体,魔主还归大道真〉页834-836。同书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页837-838。(注 27) 《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女求阳,元神护道〉页909-910。
304 页
觉得这应是小说称孙悟空要吃妖魔内脏的灵感来源,然而《释氏要览》此条明志“经云”,其故事盖依佛经所述敷演,那么释道诚根据的是哪部佛经?一时不得要领。
及至返国而后,得缘拜读国立政治大学丁敏博士的未刊学位论文《佛教譬喻文学研究》(以下引用简称“丁敏博士论文”),从她找到的资料,始知这故事原来出自刘宋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394~468)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编号九九)卷四七,略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猫狸, 饥渴赢瘦,于孔穴中祠(伺)求鼠子,若鼠子出,当吞食之。 时有鼠子出穴游戏,时彼猫狸疾取吞之。鼠子身小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内脏。 食内脏时,猫狸迷闷,东西狂走空宅、冢间,不知何止,遂至于死。 如是比丘,有愚痴入依聚落, 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见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发贪欲心。 贪欲发已,驰心狂逸, 不乐精舍,不乐空闲,不乐树下,为恶不善心,侵食内法,舍戒退减(页 345 下)。( 注 28)
仕邦按,不论吴承恩从《杂阿含经》还是《释氏要览》中得此消息,都有助于提供他在小说中有关情节的灵感。
然而小说中的孙悟空进入妖腹之后,发言跟妖魔对话来加以恐吓,而猫狸吞鼠的故事中并无鼠子在腹中跟猫狸交谈的描述,然则对话的情节又从何而来?据《丁敏博士论文》所找到的资料 (注 29),使仕邦知道原来出自东晋僧伽提婆(Sanghadeva,约374~380时人)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编号二六)卷三十〈降魔经〉第十五,略云:
我闻如是:大目犍连教授为佛而作禅屋 ( 注 30),露地经行。彼时魔王化作细形入尊者大目犍连腹中。 大目犍连知魔王在其腹中,即从定寤,语魔王曰:汝波旬出!汝波旬出, 莫触娆如来,亦莫触娆如来弟子。 莫于长夜无义无饶益,必生恶处受无量苦!于是魔波旬化作细形,从口中出,在尊者大目犍连前立(页 620 中~下)。( 注 31)───────────────(注 28) 参《丁敏博士论文》页346。(注 29) 按,丁敏博士所研究的是佛经在譬喻方面的文学,她虽然找到了“猫狸吞鼠”与“魔王入目犍连体内”的故事,但并不知道它们应是《西游记》中有关情节的来源,故仕邦借用了她的发现,并附此丁敏博士致谢。(注 30) “禅屋”即“禅居”。(注 31) 参《丁敏博士论文》页80。
306 页
经文称大目犍连知道魔王进入自己腹中之后,发言劝说魔波旬勿触娆以免受恶报,而波旬纳谏;从尊者口中出来。这一描述,是目犍连能跟自己腹中的波旬以言语交通,这自然能提供吴承恩以灵感,因构思出孙悟空在妖腹内跟妖魔交谈的情节了。何况,小说中行者人妖魔体内之后,也是从鼻孔或口中再出来 (注 32)的。
四、老鼋渡唐僧四众过通天河的来源
《西游记》第四十九回称有四丈围圆的大白鼋为了报答孙悟空等替他夺回水府,背驮唐僧一行四众渡过通天河,并托唐僧若到灵山,代他向佛祖问何时可修得人身 (注 33)。同书第九十九回称唐僧取经归来,又路经通天河,老鼋仍驮四众过河,然而在渡中知道唐僧忘了代他向佛发问,一气将四众并马淬下河中。(注 34)
在拙作〈初探〉之中,仕邦已考知这次渡河堕水情节的来源出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注 35),而大鼋驮众故事,则另有所本。据北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大正藏编号二○三),其卷三〈大龟因缘〉略云:
于过去波罗?国有一商主名不识恩, 共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得宝还返,到回渊处,遇水罗刹而捉其船,不能得前。 众商人等极大惊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祇,日月诸神, 谁能慈愍,济我厄也?有一大龟,背广一里,来向船所,负载众人,即得渡海。 时龟小睡, 不识恩者,欲以大石打龟头杀,诸商人言:我等蒙龟济难活命,杀之不祥,不识恩曰:我等饥急, 谁问尔恩,辄便杀龟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蹋杀众人(页 464 中)。
经文说商主不识恩与五百贾客为水罗刹所困,赖大龟背负渡海,而登岸后商主忘恩杀龟取肉与贾客共食,由于这一恶行,当夜全体受报为象群踏杀。这一描述,跟唐僧忘记诺言,致为老鼋将四众淬下水中故事有两共通点:一者,两件事都由于负义而得到恶报,只是轻重不同;二者,两件事都由于为首之人负义而连累随从,因此《西游记》这一情节可能受到《杂宝藏经》的影响。只是经中的大龟背广一里,故能驮五百人渡海,而唐僧一行仅数人,故小说将大鼋缩小为“四丈围圆”而已。───────────────(注 32) 《西游记》页838,同书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女还归本性〉页912。(注 33) 《西游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页550-551。(注 34)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页1081-1084。(注 35) 见〈西游记中若干情节本源的探讨〉(刊于《中国学人》第一期,香港,1970 ) 页102。
306 页
五、?怪能放烟沙火的紫金铃来源
《西游记》第七十回称?怪赛太岁有三个能分别放出烟、沙、火的金铃,这三个金铃“头一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火光烧人,第二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烟火熏人,第三个幌一幌,有三百丈黄沙迷人”,而“黄沙最毒,若钻入鼻孔,就伤了性命”(注 36),当施放时“只见那山凹里烘烘火光飞出,霎时间,扑天红焰,红焰之中冒出一股恶烟”,跟著「又见那中迸出一道沙来,好沙,真个是遮天蔽日”,连孙悟空也得先用鹅卵石塞住鼻子,再化身鹞子来灭了沙灰烟火。(注 37)
以上描述,是四游记中唯一类似火器发射的法宝,由于吴承恩已是明代人,仕邦不禁想到他构思这个三个金铃的灵感是否受到明代或以前火器的刺激?因此找有关武器的典籍读读,果然在宋代曾公亮所编的《武经总要》(注 38)中找到有关记载,其书卷十二〈猛火油柜〉条略云:
以熟铜为之, 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卷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 横筒首尾开大小窍如黍粒,首为圆口径,半柜傍开一窍,卷筒为口,口有盖,为注油处。 横筒内有拶丝杖,杖首缠散麻厚寸半,前后贯二铜束约定。 尾有横拐,拐前贯圆掩,入则用闭筒口, 放时以杓,自沙罗中挹油注柜窍中,及三斤许,筒首施火楼, 注火药于中,使然(燃),发火用烙锥入拶杖,于横筒令人自后抽杖, 以力蹙之, 油自火楼中出,皆成烈焰(本卷页 68~ 69 )。
上述是宋代攻敌用的喷火器的构造和施放大概。同书卷十〈飏尘车〉条略云:
约行烟 ( 注 39) 置三二十具,如飞梯板屋之数, 其车与烟同纵, 待烟气盛,即推车逼城,飏其尘灰,使守人不能存立,回避聚向一边,则攻城人可缘上(本注:用石灰最佳)(本卷页 29 )
上述是宋代攻城时顺风飏发尘灰;迫使城墙上守军因躲避灰沙迷目而让出空位,令攻城者可爬上进攻成墙用的攻城高车。同书卷十一〈行烟〉条略云:───────────────(注 36) 《西游记》第七十回〈妖魔王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页775-776。(注 37) 《西游记》页769-770。(注 38) 台北商务景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注 39) 意即“飏尘车”的构造约似施放烟雾用的车子。
307 页
猛烟冲人无拒者。 凡攻城邑,旬日未拔,则备蓬艾薪草万束,其轻重使人力可负,以干草为心,湿草外傅。 候风势急烈,于上风班布发烟,渐渐逐城,仍具皮笆傍牌以御矢石(本卷页 27 )
同书同卷〈药烟毬〉条略云:
毬五斤, 用硫黄一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芭豆五两, 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 捣合为毬, 贯以麻绳一条,长一丈二尺,重半近为弦子,更以故纸十一二两, 半麻皮十两,沥青二两半、黄蝎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捣合涂敷于外,若其气薰人,则口鼻血出。以炮放之,害攻城者(本卷页28)。
上述一者是宋代攻城时放烟薰守城人的战具,另一者则为发射药毬放毒烟以害攻城者,一守一攻,均使用毒烟。据此,则上述喷火、泗尘湿与纵毒烟不是跟吼怪赛太岁的三个紫金铃放出火、沙、烟攻敌相近吗?
宋代使用的攻敌方式既如此,然则明代是否也用同样方式?据戚继光(1528~1587)以他练兵抗拒倭寇的经验写成的《纪效新书》(注 40)中正有此类战具,其卷十八〈满天烟喷筒〉条略云:
截粗径二寸竹,布箍, 用硝磺、砒霜、斑毛、刚子、?沙、胆矾、 皂角、铜绿、川椒、半夏、燕粪、烟煤、石灰、斗兰草、草乌、水蓼、大蒜,得法分两制度, 磁沙、玉田沙,炒毒,系铭竿头,顺风燃火,则流泪喷涕,闭气禁口,守城用。 战船只用飞天喷筒烧帆,为第一妙器(页 339 )
同书同卷飞天喷筒条略云:
硝石黄、樟脑、松脂、雄黄、砒霜, 以分两法制,打成饼,修合筒口, 两边取渠一道,用药线拴之,下火药一层,下饼一个,用送入推紧, 可高十数丈,远三四十部(步?),径粘帆上如?,立见帆烧莫救(页 341 ~ 342 )。
同书同卷〈大蜂巢〉条略云:───────────────(注 40) 国学基本丛书本,商务,上海,民二十九年。
308 页
范大炮,纸糊百层,间布十层,内藏小炮。 半入毒,半入火(药),又间小炮,入灰煤,地窜带火、磁沙,炒毒。 铁疾藜、粪汁,炒毒。 包松脂、硫磺毒、人发、角屑等件。此一火器,战守攻取,水陆无不可者。 夺心眩目,惊胆伤人,制宜粗妙,此尤兵船第一火器(页 342 )
上述是戚继光以毒烟薰敌使流泪闭气,又以发射能粘在帆上的火饼来焚敌船,更以喷发毒砂铁疾藜等来“惊胆伤人”,也可说是使用烟、沙、火来作战啊!
因此吴承恩从前代及他的当代兵器中获得灵感,而构想出能发放烟沙火的一件法宝,并不为奇。更有进者,《西游记》第七十回称赛太岁命小妖向朱紫国下战书, 有意以烟火飞沙进攻, 以便占其城池称帝(注 41)。 像这样妖怪向人间国王正式宣战,一如两国走向战争之途,是《西游记》诸神魔情节中唯一的一次 ( 注 42), 这多少透露了吴承恩的触机,至嘉靖四十四年( 1565 )剿平,而且作战地点在浙江福建一带 (注 43),吴承恩( 1500?~ 1582?)既是同时代人,居地又在江苏淮安,对战事岂能全无闻见?
六、弥勒佛形象的来源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及六十六回称弥勒佛门下的司磬黄眉童子偷了师父的法宝布袋下凡作恶,作战时把布袋一抛,敌人马上全体被收入袋中 (注 44)。孙悟空后来请得弥勒亲临,始施法擒住徒儿 (注 45)。而书中描写弥勒的样子为:
大耳横颐方面相, 肩查腹满身躯胖,一腔春意喜盈盈,两眼秋波光荡荡。蔽袖飘───────────────(注 41) 《西游记》页770。(注 42) 关于妖精威胁城池,《西游记》中另一次是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页984。但这次是一群狮精因洞府被焚,全体驱风赶雾向天竺国的玉华州进发,要捉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三人报仇。由于妖魔来势汹汹,故玉华州州主点兵上城防御。然而群狮终未攻城,也无意占领城池称帝,是以赛太岁向朱紫国下战书,仍是书中妖精有意攻占人类城池的唯一情节。(注 43) 《明史》(艺文景印武英殿刊)本卷十八 (页156),同书卷二一〈戚继光传〉(页 2316-2317上)。(注 44)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怭逢大厄难〉页721-724。又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页725-730。(注 45) 《西游记》731-733。
309 页
然福气多,芒鞋泗落精神壮,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页 731 )。
这正是我们从图画雕塑所见到笑弥勒的样子。然而据佛家的讲法,弥勒(Maitreya,唐代译为“梅坦丽”)佛是居于兜率天(Tusitan)的未来佛,将来降生人世能致太平。据刘宋居士沮渠京声(约411~439时人)所译的《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大正藏编号四五二)所描述的弥勒佛来历与形象略云:
佛告优波离:弥勒先于波罗捺国劫波村婆婆利大婆罗门家生。 却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本生处,结加趺坐入灭定。 身紫金色,色光明艳赫, 如千百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摇不动,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字义炳然。 弥勒眉间有白毫光相(页 419 下)。
依其描述,根本不是世间所见坦腹常笑的胖和尚样子。
那么弥勒佛这一世间所见的形像又从何而来呢?《宋高僧传》(大正藏编号二○六一)卷二一〈唐明州奉化县契此传〉略云: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 形裁??,蹙额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 常以杖荷布囊入郭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才接入口,分小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 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 有偈云:弥勒真弥勒,人言慈氏(即“弥勒”的义译)垂迹也。 常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示人吉凶, 必现相表兆,亢阳则曳高齿木屐,水潦则系(系)湿草屦,人以此验之,天复(唐昭宗年号)中(约 902 )终于奉川,乡邑共埋之。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页848中~下)。
据契此法师本传所述,此公是个窄额大腹,杖挂布袋的游行僧人,讨乞所得食物必分小许入袋中。他因常有异迹,能使商店生意好及暗示水旱将临,而且口中常念著「弥勒真弥勒”之偈,人们便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及至契此圆寂之后,人们又在明州以外看到他挂著布袋而行,由是民众更认定他是弥勒化身,因而江浙间“多画其像”。大抵缘于契此画像的流传,给予大众以弥勒佛坦腹持袋的形像。由是而知,即使吴承恩并非从《宋高僧传》处直接得到“弥勒化身”的样子,也必然间接从民间传说中或民间图书雕塑中得到弥勒佛的形象,而采用于所著小说之中,尤其自从摩尼教与弥勒教于宋代合流为明教(白莲教前身)之后,“弥勒已降生人间”已成为明教徒
310 页
众号召起义的口号,大明帝国的建立亦与此有关 (注 46),吴承恩以一般人接受的形象来描写弥勒佛,是很自然的事。
七、四位黄色妖魔的来源
《西游记》有四位妖魔是描写成跟“黄”这一色素有关,其一是第二十、二十一回的黄风怪 ( 注 47),能吹出一股强烈的黄风 ( 注 48),是个黄毛貂鼠成精。 ( 注 49) 其二是第二十八回至三十一回的黄袍怪 ( 注 50),是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下凡作恶 ( 注 51)。其三是第六十五、 六十六回的黄眉大王, 是弥勒佛门下黄眉童子潜出为患 ( 注52)。其四是第八十九、九十回的黄狮精。( 注 53)
仕邦注意到西游记里面间中有描述妖魔的色素,如黑风山的黑熊精色“黑”(注 54);火云洞的红孩儿色“红”(注 55) 等是,但使用同一色素来描写四位不同的妖魔,不免使人想到吴承恩或有所讽示。
由于吴承恩是明代人,因此仕邦试从明代历史方面著手研究,经过一番探索与思考,觉得吴氏所讽刺的对象是明代两类显贵的人物,而大致可将黄袍怪归作一类,附───────────────(注 46) 参吴?先生〈明教与大明帝国〉一文页256-270,收在《读史札记》一书中,三联出版社 1957 年版。按,吴?先生对所论据有许多地方未讲明白,是值得再进行探讨的。拙作〈论释门正统对纪传裁的运用一文〉(刊《新亚学报》第十一卷上册,香港,1979 )的注四十九对白莲教与摩尼教合流的契机略有所考述(见拙文页186-187),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而已。(注 47) 《西游记》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页217-222,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页223-233。(注 48) 《西游记》页224-225。(注 49) 《西游记》页232。(注 50)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页307-311。第二十九回〈脱离江流来国土,承恩八弁转山林〉页312-321。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页322-331。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页334-346。(注 51) 《西游记》页343-344。(注 52) 《西游记》页731。(注 53) 《西游记》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斗豹头山〉页976-984。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页 985-987。(注 54) 《西游记》第十七回〈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怪〉页189。(注 55) 《西游记》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页447。
311 页
以黄风怪和黄狮精,黄眉大王则属另一类,今先讨论第一类。
首先,仕邦注意到书中对黄袍怪的特征是强调“黄袍”二字,如唐僧初见妖魔时看到他“斜披著黄袍帜”(注 56),这妖魔首次跟八戒、沙僧对阵时“声扬二字唤黄袍”。其后又正式称他为“黄袍老怪”(注 57) ,他的妻子也称他为“黄袍郎”(注 58),一直有意将“黄袍”两字深印读者的脑海之中。
第二,黄袍怪在十三年前摄了宝象国的三公主回来成亲,公主跟唐僧见面时已“约有三十年纪” ( 注 59) 并且已“产下两个妖儿”(注 60) 从这关系看,黄袍怪的身份是宝象国事实上的三驸马。何况他后来更变身为俊俏之人,迳到宝象国见国王,捏造与公主成婚经过,更施法将唐僧变成老虎,诬说唐僧是来害人的虎精,骗得国王相信,承认他是驸马,设宴款待 ( 注 61)。 于是他在后来被孙悟空召来二十七宿擒回天宫 ( 注 62) 之前,真个做过一阵子合法的驸马。
身披黄袍作驸马,是一国之中的皇族中人,而明代只有皇族许服黄色衣料,据申行时等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1)重修的《大明会典》(注 63),其卷六一〈冠服二〉略云:
凡服色禁制,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1393 ),令官、吏及军、民、僧道等人,衣服帐幔, 并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英宗)顺天二年( 1458 ),令官民人等衣服, 不得用玄黄、紫及玄色样,黑、绿、柳、黄、姜黄、明黄等色。 (宪宗)成化二年( 1466 ),令官民人等,不许潜用服色花样。 (世宗)嘉靖六年( 1527 ),令在京、在外官民人等,不许滥服违禁颜色(页 1542 ~ 1543 )。
自洪武二十六年到嘉靖六年的一百三十四年间,明室一直下令官民不许用玄、黄等───────────────(注 56) 《西游记》页308。(注 57) 《西游记》页301。(注 58) 《西游记》页313。(注 59) 《西游记》页312。(注 60) 《西游记》页316。(注 61) 《西游记》页323-326。(注 62) 《西游记》页334。(注 63) 万有文库本,商务民二十五年上海出版。申行时等所进的〈重修大明会典表〉( 在页30 )所记的进呈日期为万历十五年二月十六日。
312 页
色,尤其顺天二年的命令特别将黄色细分为黄、玄黄、姜黄和明黄,足见“黄”是皇族专利,官民不许僭越而使用。
服色用黄的既是皇族 (注 64),那么小说中的黄袍怪是否为了讽刺皇族害民而设?据吴含先生(1909~1969)《朱元璋传》书 (注 65)第六章第二节〈皇子皇孙〉略云:
凡皇族出生,由礼部命名。 成人后由皇家主婚,一生的生活到死的丧葬全由政府负担。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 年)统计,全国每年供应京师粮四百万石, 诸王府禄米则为八百五十三万石,比供应京师的多出一倍。 以河南而论,地方经费只有八十四万三千石,宗室俸禄却要一百九十二万石。 即使把地方经费全数都拿来养活皇族,也还缺少一半,只好打折扣欠支。 郡王以上的(收入)底数大,还可过好日子,以下就不免啼饥号寒了。 政府无法应付,再就原数裁减,皇族疏远的越法不能过活。 这一群皇家子弟, 既不能应科举作官吏,又不许务农、作工、行商,坏皇家体面。 高级的亲王郡王在地方上为非作恶,不但凌虐平民,甚至侮辱官吏, 疏远卑下的宗室穷极无聊, 欺骗敲诈, 无恶不作(页215 )。 ( 注 66)
据上述吴?先生研究的总结,知道明代总收入不足以养活各地宗室,皇族又因不许营生以至无以为活,只好在当地为非作恶,欺骗敲诈以求财,于是受害者自然是吴承恩一类的吏民 (注 67)了。因此,吴承恩在书中骂披黄袍的皇族为妖魔以泄愤,也是可想见的。
虽然说黄袍怪只是宝象国的外戚,并非宗室,但讽刺文字有时不能太直接,以驸马来影射皇族,在专制时代是不得已之举。《西游记》说黄袍怪入宫后在银安殿酒后现出本相,抓宫女来吃 (注 68),也许在讽刺高级皇族在京师胡为。而黄风怪口喷黄风伤人,又岂非讽刺吴?先生所指那些在地方上吹大气欺骗敲诈的疏远宗室?黄风怪原是黄毛貂鼠,黄袍怪本属上天的星宿奎木狼,一鼠一狼,既都是人人皆曰可恶的害战,而且───────────────(注 64) 参爱新觉罗溥仪撰《我的前半生》第集(香港文通书店一九六四年出版) 页45-45所言及溥仪身为逊帝时居于故宫中如何帝王一家独占黄色和他与弟弟溥杰因使用明黄与杏黄为衣料所生的冲突。满清帝族来自关外,他们独占黄色分明受汉族帝王传统的影响。(注 65) 香港传记文学出版社本(无出版年月)。(注 66) 吴?先生是据《明史》〈食货志〉、《野获编》、《廿二史札记》等写成上述文字。(注 67) 吴承恩曾任长兴县丞,参《胡适文存》(远东图书公司出版)第二册页377-378所引《天启淮安府志》与《山阳志遗》。故他有一段时期是“吏”。(注 68) 《西游记》326-327。
313 页
黄鼠与黄狼串起来可急念成“黄鼠狼”,黄鼠狼(黄鼬)是一称能放臭气又在夜间专偷食农家鸡鸭的既卑鄙又可厌的小兽。若仕邦的推测为合,吴承恩真可谓谐而虐了。
至于黄狮精,若非他偷了猪八戒、孙行者跟沙和尚的兵器 (注 69)要搞什么钉钯宴 (注 70),不会导致一群狮精;包括他自己或死或擒,(注 71) 连老祖宗九头狮子也害得被原来主人太乙救苦天尊捉住(注 72)。倘使我们取上引吴?先生的论述来帮助思索,那么这些情节岂不是在讽刺胡作非为的皇族子孙终会拖垮了大明帝国这老祖宗。
跟著,让我们研究一下那黄眉大王。《西游记》说黄眉怪占了山头虚设小雷音寺,将小妖都变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和无数的圣僧、道者,他自己更假扮佛祖,哄得唐僧以为到了灵山佛地,冷不防被他将一行四众全体擒住。(注 73) 换言之,吴承恩在说黄眉怪一伙是假冒西天佛地自称佛祖圣僧的妖魔。
那么,吴承恩这一情节所讽刺的对象是什么呢?仕邦认为应该是西藏的喇嘛教。
何以言之?本文第一节引杨启樵博士的论文,已知明成祖、宪宗、孝宗、武宗都宠信喇嘛,而宪宗对番僧奉养过于亲王 (注 74),孝宗又广建斋醮 (注 75),武宗更造番寺于大内 (注 76)。这都是浪费国家资财的无益之举,要纳量交税的老百姓如吴承恩者自然感到不满,故他在小说中嘲骂一下,并不为奇。
然而活动于明代的喇嘛是穿黄色僧袍的吗?稍对中国史有认识的人都知喇嘛分为黄教与红教两派啊!据清代魏源(1794~1857)撰《圣武记》(注 77),其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上〉略云:
红教专持密咒, 流弊至于吞刀吐火炫俗,无异师巫,尽失戒、定慧宗旨。宗喀巴( Tson-kha-pa,1357 ~ 1419 )初习红教,既深观时败, 当为立改,即会众自黄其衣冠,遣嘱二大弟子世世以呼毕勒罕转生,演大乘教。 呼毕勒罕者,华言化身也。二弟子一曰达赖喇嘛( Dalai Lama ),一曰班禅喇嘛( Panchan───────────────(注 69) 《西游记》页975。(注 70) 《西游记》页978-980。(注 71) 《西游记》页986-988。(注 72) 《西游记》页991-992。(注 73) 《西游记》页717。(注 74) 参杨启樵博士文页101。(注 75) 参杨启樵博士文页104-107。(注 76) 参杨启樵博士文页108-109。(注 77) 中华书局出版四部备要。
314 页
Lama )。当明中叶,已远出红教上,未尝受封于中国,中国亦莫之知也。 二世(达赖喇嘛)曰根敦嘉穆错,当明(武宗)正德时( 1506 ~ 1521 ), 始以活佛闻于中国,武宗遣中使率将校十人,士千人迎之。 达赖不愿行,国人(西藏人)匿之,将士欲威以兵,为番人所败,遁还。 而武宗崩,世宗立,果尽外遣番僧,继又崇道不信佛,人始知达赖之不欲行,为有前知焉。 三世曰锁南嘉穆错, 顺义王俺答劝其通中国,乃自甘州遗大学士张居正(1525 ~ 1582 )书,自称释迦牟尼比丘,中国始知有活佛。其人实得禅定、慈忍、渊默,虽具他心宿命通, 而不自耀,于是红教中大宝、大乘诸法王,亦皆俯首为弟子,改从黄教, 化行诸部(本卷页 2 ~ 3 )。
据魏源所述,喇嘛教先有红教,而自宗喀巴改革而创黄教之后,虽在明代中叶这一派在西藏已远出红教之上,而中国人未尝知道黄教的存在。及至武宗正德年间,华夏君主才知道乌斯藏 (注 78)有世代转生的活佛,因而发兵欲迎第二代的达赖喇嘛来华,结果兵败无功。换言之,在武宗以前,活动于中国境内的都是红教喇嘛,倘使吴承恩要讽刺他们,也该说“红眉怪”啊!
然而经过出兵迎活佛不果的一役,已使中国人知道乌斯藏的宗教领袖是黄教中人。而魏氏继述到了张居正以大学士当政的时代,在中国境外各地的红教诸法王都改投达赖门下,转从黄教,于是黄教的领导地位更确定了。吴承恩的生卒(1500?~1582?)与张居正相若,达赖三世致书张相国之事或能够为吴氏所知,而这位活佛自称“释迦牟尼比丘”,对讨厌喇嘛教的人而言,这一自我称谓是会引起反感的,反感者会这样想:“好哇!你以释迦牟尼自居了!活佛?哼!”吴承恩大抵由是得到灵感,以“小雷音寺”故事来讽刺达赖三世是个以佛祖自居的妖邪了。红教中人以幻术咒语炫俗,大抵他们在华活动其间亦以此术愚惑帝王官贵,于是不行此道的远在中国境外的黄教,也受到株连而被讥为“妖”了!
倘使黄眉怪的塑造是为了影射活佛达赖三世(或所有历代的达赖),为何称黄“眉”而不称黄“毛”或黄“衲”呢?以“黄毛”或“黄衲”来暗示黄色僧衣,便不会跟“黄袍怪”相混了!据法尊法师撰〈西藏后弘期佛教〉(注 79)略云:───────────────(注 78) 西藏在明代叫做“乌斯藏”,《西游记》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所述猪八戒招亲故事中的高老庄在“乌斯藏国界”( 页194-195 ),这便是吴承恩当年对西藏的称呼。(注 79) 收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七十六册。
315 页
由于宗喀巴大师躬弘戒律,著黄色衣帽,一般人称之为帽派,或简称黄教(页35)。
据此,知道黄教著重以僧帽颜色作识别。又仕邦曾欣赏某纪录片,片中也描述黄教喇嘛只要戴黄色僧帽便可,穿红色僧袍亦无妨。黄教既然著重僧帽,故吴承恩便以戴帽之后跟帽沿最接近的“眉”来著墨,借“黄帽”了。
316 页
The 11th Survey on the Source of materials to SomeEpisodes of the Novel Hsi-yu Chi
Tso Sze-bong
Summary
This is the author's 11th survey on the sourceof materials to some episodes of the famous Chinesenovel Hsi-yu Chi ( 西游记, well-known to the WesternWorld as The Adventure of Monkey). The presentsurvey covers: (1) The episode of Monkey who couldnot escape from the open hand of the Buddha isderived from a Tibetan legend that an evil hugedragon who could not escape from the hand of MasterPadmasambhava after being caught by the magic of thelatter. (2) The episode of 'Coconut Wine' is derivedfrom the local liquor of Southeast Asia that out ofcoconut's flower. (3) The novel says that not onlyonce Monkey changed himself into a flying insect bya spell and then getting into a certain demon's bodythrough the latter's mouth. After that he threatenedto eat out the entire viscera of that demon as a wayof forcing the latter to surrender. These storiesare derived from a story of the Madhyamagama thatonce the evil `Papiyan` reduced himself into a verysmall figure and then penetrated into the body ofMahamaudgalyanyana, and the latter told Papiyan toget out. Also, they derived from a story of theSamyuktagama that a hungery wild cat who swallowed amouse into its stomach, and after that the mousebegan to eat the cat's viscera. (4) The episode of ahuge turtle who carried the Tripitaka Master and hisfollowers with its back to across a river is derivedfrom a story in the `Samyuktaratnapitaka Sutra`. (5)The episode of the Mongalian Wolf Demon's weapon, ametal ring hanging with three bells, the first bellshoots out black smoke, the second one, poisonousyellow sand and the third one, red fire, are theembodiments of some naval weapons of Ming China usedin the war of fighting the Japanese pirates. (6) Thelook of Maitreya, a fat monk who always keeping asmile and bringing with him a linen beg, is modelingafte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inese monk`Ch'i-tz'u` ( 契此 ) in `Sung-kao-seng` chuan ( 宋高僧传, or The Biographies of Eminent Buddhist MonksCompiled in the Sung Dynasty). (7) In this novel,there are four 'Yellow' demons, i.e. the Yellow WindBlowing Demon, the Yellow Robed Demon, the YellowLion Demon and the Yellow Eyebrowed Demon. The firstthree are prepared by Wu `Ch'eng-en` ( 吴承恩 ),author of this novel, for ridiculing the Royalrelatives of the Ming Dynasty as they are allputting on yellow garments. While the last one,prepared for the powerful Tibetan Lamas who werefavoured by the Ming court. As a lama is putting onyellow hat and the edge of a hat is so close toone's eyebrow, Wu Ch'eng-en dropped his hint in thisway.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