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思想教判之殊胜价值
华严思想教判之殊胜价值
● 释成一
一、 前 言
佛教教主释尊入灭之后,所遗圣教原本一相一味,后经数百年的衍化,由上座、大众两部发展成本末二十部。此为历史所谓的部派佛教时期。至四、五百年期间,有无著、世亲兄弟出,依深密经等思想,开展出有部大乘佛教。六、七百年间,有马鸣、龙树菩萨应世,据般若经等思想,发展出中观学派,称为无相大乘佛教。有部大乘佛教经戒贤传我玄奘大师,创中国大乘法相唯识宗;无相大乘经我吉藏大师,开创成中国的三论宗。中国佛教除上述空、有两宗外,更有杜顺大师等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创立之华严宗,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为三时五教,主伴圆融,理事无碍,成为修学佛法者最极肯要的指导原则,以其统含性相、空有、权实、大小之教义也。
兹将华严思想教判之殊胜价值简介如下。
二、华严思想的殊胜价值
佛陀自内证的境界是远超过我们思虑的范畴,言说亦不能及。这叫做“性海果分不可说”。可是佛陀慈悲,应机施教,在无相法中,炳现万象,於无言说境中,圆音顿演。所以当初佛在菩提场内、正觉始成之际,为普贤等到四十二位法身大士,开示了一乘圆顿的的根本法轮。这叫做“缘起因分可说”。在缘起因分可说的情形之下,复更生出各种义门,演成无量的教法。对于上根利智的顿机者流,说出圆融无碍、一乘不共的法门。这叫做“别教一乘”。而对于中、下二种根机者流,说出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依本起末法门,引之渐入圆教,这叫做“同教一乘”。那么,在这个同别二种教判里面,华严宗乘的学者们特别崇重“别教一乘”的殊胜。这是华严判教的第一个特质。其次,在五教十宗判释里面,特别强调“一乘圆教”的殊胜,则是华严判教的第二个特质。最后在本末二教判释里面,特别推尊称性直谈的本教的殊胜,约化仪而对辨本末时,将华严经视为根本法轮。除了华严之外,再没有什么可以叫做“本教”的东西了。这是华严判教的第三个特质。以上三点是从判教的立场上所显出的华严殊胜的价值。
其次,我们再从教理方面看。华严经是佛陀海印三昧中一时炳现的无上法门。“海印”是以譬喻而表示毗卢遮那世尊大觉的内容。盖毗卢世尊大觉果海是物我一如的,也就是所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境界。借用大乘起信论的话来说:“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此究竟的觉悟,是即大觉。这个大觉的当体,也就是“一法界心”。在这个绝对的一法界心中,所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一切无量无尽的现象,都能够同时印现出来,如大海上的风平浪静时,天际的众星,无不印现。在毗卢世尊的大觉心海中,一切万有,无不印现。华严经的内容,就是描述着佛陀所印现的诸法实相境界。佛陀海印三昧中的实相境界微妙不可思议,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圆融无碍。而此无碍不惟是理事无碍,而且更进一步达到了“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华严法界缘起论的究竟,可以说,就是“事事无碍论”。事事无碍论又可以称之为“现象绝对论”,或名之为“现象圆融论”。这现象绝对论并不是唯物论,也不是一般的唯心论,同时更不是一元论,因为它主张“一即是多故”;又不是二元论,因为它主张“多即是一故”;当然也不是多元论,因为它主张“一多相即故”。无以名之,名之为“一真法界论”。这个一真法界论,也可以说,它是“如实知见的一心宇宙论”。换句话说,它是佛陀海印三昧中的“一心妙有论”。这个“一心妙有论”乃是“现象绝对论”的根本要义全部内涵。
那么,什么叫做“海印三昧”呢?什么叫做“一心”呢?关于海印三昧的意义,我在上面已经讲过了,下面应该要说一说“一心”的意义。
三、 一法界心的哲理
心的自性本来是不可得的。因为这一法界心原是宇宙、生命的本体,它仅可具有着无边的微妙胜用,但是绝无实体可资捉摸。它那无比灵活的(神变难测的)微妙胜用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也就是经论所常说的“空”和“无”的思想。可是这绝对的“空”和“无”的思想,也就是绝对的“有”与“实”的思想,换言之,“一法界心”是“有”、“无”相即的,动、静一如的,妙用无边的。因之,此一法界心是即事、即理、相即相入而圆融无碍的,与天地以同庚,随万象而存在。换言之,具体的万象本身,即是此一心的现象。万象即是一心,故称之为“一法界心”。华严世界观的根本原理尽在此“一法界心”之所含摄。
“一法界心”。原无本质(实体)可言,只可以说,它是如实空性的一种自觉作用。这个自觉作用的基本型态,华严经把它叫做“海印三昧”。经中所说种种三昧,均是同此空性的自觉作用的种种型态,也可称之为眷属三昧。由此可知,“诸法空性”有甚深的自觉作用,种种境界(世界)是此空性经由自觉作用所幻现出来的各种具体现象。而此之诸法空性并不是事物的否定,而是无自性性(无实体)的意思。无实体是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的意思,也就是无常法的意思,而无常法又是幻相性的、迁流不住的生命的意思。迁流不住的生命本身是最究竟的因缘法。因缘法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无实体的虚幻状态(如幻如化的状态)。“因”与“缘”是相对性的。“因”本身有“无尽”的因缘。“缘”本身也有“无尽”的因缘。这个无尽发展起来的因缘世界,乃是宇宙万有的实况。在无尽缘起的根源里,有一种相即性原理在作用,那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是平等性的。而这个“一切”,它是差别性的。平等性是全体性,差别性是个别性,而每一事物都有这个全体性与个别性。在物理的空间及时间的原则之下,一切事物似乎不能够相即相入,因为有质碍的关系。但如将时间、空间的物理界限撤销,站在[缘起性空]的理性立场,由于无形象的一法界心来融会作用,即能呈现出一多相即、大小相融的微妙境界。即一夜之梦飞行百年,一尺之镜见千里影,一毛孔中能容入三千世界,乃是这个一法界心全体大用的具体表现。
一法界心是无实体的,是非有、非无的,同时也是亦有、亦无的。因为心有超越性,所以非有;但心又有内在性,所以非无。这个状态,只好说是一种“中道”的象征,而此中道的象征是以“诸法空性”为自性的一种觉体。“诸法空性”即是觉性,是表示因缘法的本身有觉性的意思。因缘法是现实万象的本性。因缘法有觉性,是表示万象有觉性的意思,而万象有觉性,是表示自觉作用的普通性,同时也是表示吾人意识的自觉作用,并不是单纯的主观性,而是具有无尽的客观性。因此,吾人主观上的智慧源出于“一法界心”。一切现象,均由此“一法界心”展现,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此义甚深,不可说不可说(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所以佛在演说此华严经以前,先入海印三昧,然后从其智海流演妙法。这就是“一心法界”的不思议境界。
站在如上万法根源的“一法界心”的境界来看,万法无自性,心与物不即不离,不一不异。但此“一法界心”能显现一切色相,犹如工画师。可是工画师本身,他也不能自知其画作之心。一切万象,其性亦然,只是如是如是地在显现一切色相而又各各不相了知。大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唯是一心转。”吾人现前的一念“心”,也是一真法界的分显心,所以它能够究竟圆融无碍。大经云:“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各各不相知,妄心分别有。其实无所有。是一切万法,但有假言说。”这是华严经明法品所指示的宇宙万象的究竟状态。一切皆无自性,是离开“有”、“无”两边的中道境界,而"各各不相知"是表示,现象界各自具有绝对特质的意思。这个无性而且又是绝对特性的世界,是有、无相即、一切如如、真空妙有的一真法界的境界。此境界,只可说是绝对的“一法界心”。在这法界缘起的真理之下,一切现象都在发挥着它的个别性(特性)及其全体性,故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差别即是平等,平等即是差别,圆融无碍。由此法戒妙心而幻生万物。因之,烦恼与菩提、超越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必然性与自由性,均能相即相入而无碍。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即是从此“一法界心的哲学”而展开出来的由此“一法界心”而缘起万法事相,叫做“性起”。这性起与一般所说的缘起,意义又稍有不同,即:缘起是待他缘而生起,例如中观论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思想说法,而性起乃不待他缘,则直接由其自性本具的性德而生起。假如自性根本不具此性德,即使他缘具备,亦不得生起。本来不改名“性”,由性显“用”,称之为“起”。这是探玄记第十六卷里解释华严经性起品所标示的性起的意义。所以华严的法界缘起论,实在应该是一种法界性起论,而此性起的性,当然也是原无自性的空性,并不是实体的自性,故不违背性空的原理。同时,事事无碍的根本原理,也是从此性起而来的妙谈。上来所说,是从一法界心的立场所建立的华严思想原理的蠡测。
四、华严是佛法的大本
再从佛教思想史上看,华严宗是成就了佛法大本的宗派,即: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是在于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涅磐寂静)。“无常”是表示因缘变化的缘起法,而华严法界缘起论是此无常法(缘起法)的教理系统的大成就。“无我”是无自性(空)的意思。华严思想是经由此“无我”(空)的思想而表现出佛陀自内证的妙有境界的。事事无碍乃是这妙有境界的极致。缘起法(无常)即是实相法(无我),所谓“因果缘起,理实法界”,是贤首大师的华严经观。这是充分表示着华严经为佛法大本的意思。其次,从“苦”与“涅磐”二句来看,华严经处处都设有圆融无碍的大行,以破各种烦恼及固执。以苦练行,不以苦为苦,甚至将苦转为安乐,以得解脱,是华严修行的大本。同时以种种三昧而表示佛陀心内自证的各种境界,终于归纳为佛海印三昧的大觉境界,是涅磐思想的极致。所以华严思想是秉承佛陀苦、空、无常、无我及涅磐寂静的思想,而加以发扬广大的。所以说,华严是佛法的大本。以信、解、行、证而组织华严经的思想,是华严宗的殊胜方法。因之,华严经是最综合性的我佛根本大法轮。
五、结 语
基于上面各项的叙述,吾人已知华严思想的殊胜价值(判教上的价值)、一法界心的哲理(教理上的价值)和华严为佛法大本(思想史上的价值)三点内容。由此三点来看,吾人可知,华严是值得研究、值得推广的最有价值的佛法教义。关于这一点,本人很希望这次与会的、各国华严学的专家们,今后能够继续研究华严的思想,发扬华严的教义。我及日、韩诸国都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华严学的资料。如能将此宝贵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国的学者们研究、发扬,使华严圆音响遍尘刹,则功德无量矣。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