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从心理分析看开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石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有佛性,都有一个如来,所以我们要能看到自己的如来,展现今生光灿的生命花朵。
  人在生活过程中,不论是处于好环境或坏环境、年轻或年老、男人或女人,都时常会面临抉择、诱惑、挫折、失败或挑战而起心结。当遇到困难时,一念觉,就能对治;一念不觉,则失去当主人的权力,坠入烦恼的渊薮中。
  遇难自觉不为所执看出希望
  而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整个醒觉成佛的过程,便是悟的过程,学禅、学佛则无非在求打开悟性。悟,如门窗开启,外界景色历历在目,不悟则如门扉紧扣,闭锁室内,如何能看清外面的景物?
  悟时,可以看出希望、看见远景。一个学佛的人是富贵的、聪慧的,因为从学佛的过程中,懂得真正「空」的道理,懂得「空」掉内心对人事物的欲望及虚幻的成见,展现出自性中昆卢遮那佛的光明面、积极性,也就看出希望来。所以,生命就是智能展开的过程,是看出希望的过程!
  佛法说由定生慧。有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为贪瞋痴的执着所牵,随时随地破除种种障碍,从障碍中解脱出来,始有开悟的可能。就世间法言,开悟是一切无碍。在出世间法言,即使是生命结束时,开悟仍然是一切无碍。
  接纳自己转业为智
  若从心理分析学看悟的现象,可由两方面来讲:
  一、动能──人的心理活动,无论是思想、欲望、情感的活动,皆称为能量。能量是动的,代表个人的浅能,也代表个人存在的常性,而每个人的能量则各不相同。
  每个人从无量劫来,也带着无量的业力来。每个人之所以形成「我」,是有各自的遭遇、因缘、能力、志趣等。既然每个人的能量、业力各不相同,则人之间便无须比较,只须接纳自己,依自己因缘建设自己的生命,将业力由识转为智,转为对生命的热爱而运慈悲、行布施、知忍辱、体验持戒的重要,振作精进,因精进得禅定,于是绽放生命的智能光芒。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即意在这种生命开展的现象和道理!
  二、心理动力学──禅的传承是心理分析学亟欲探讨的问题,他们认为此和动能有关,而动能的活动又和人格有关系。心理分析学将人格分为本我、超我、自我,且三者交互作用。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能量,是冲动的原动力,也是慾力。超我是人在社会化的适应过程中,周遭的人和他之间的宿命关系。自我则是理性的思考能力,能察觉周遭事物的慧性。弗洛依德说,只要活着一天,便需要「自我」来处理另外两个我。
  超我是权威化的规范,在日常中只知规范而从属于规范,是良心。人需要的是自我,能产生最高智能的自我,是良知。这三个我,形成一个小政府,交互作用。在整个人格结构里,这个小政府,形成心理学上能量的转换。所谓「一即一切」,「一」是自我产生力量时,也是慧性展现之时。
  唯识学说三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本我是依他起性,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随生活的体验,由本我吸收外界事项而有许多执着。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心中归纳出「自我的观念」,这些经验的形成,是「依他起」,不是真正的我。
  因本我而执着许多事物,任何一个执着,就是一个带着欲望的超我,超我是遍计所执性,当欲望和自己的实力差距愈大,拉力愈大,烦恼则愈多。
  自我是圆成实性,是「原则我」,是本来慧性的我,一个人能从「原则我」照亮「本我」、「超我」,便不会执着,对任何事情就可以看得很明白,这明白得现象,就是开悟。
  禅定训练松弛身心创意生活
  此外,我们于日常生活里,也不断地在进行着压抑、潜抑,特别是潜抑最严重。压抑,通常是意识层面,譬如有了欲望,将欲望压抑下来;潜抑,则是将压抑的事情忘却,但仍存在潜意识中。而形成压抑和潜抑的原因,有文化、语言、思想与情绪、恐惧与不安等因素。透过打坐,由调身、调气、调息再调心,则能使心定下来。打坐也称坐禅,坐禅是训练过程,将坐禅提升为行禅,在日常生活中行禅,才是禅定。
  心理学研究中,一九七五年哈佛大学的渥尔生、班生两位教授访问了十五~二十位坐禅者和瑜伽行者,研究关于他们打坐后的心理反应,发现其综合性的效果是:透过禅坐是一种很好的松弛技术,也是很好的松弛状态。
  史丹福大学则将禅坐研究,闢为Science Creative Intelligent Progrom,就智能、慧性提出研究,对「智能」有重新的定义。
  一般人所谓的智能测验,测验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思考、分析、推估的能力。可是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中,突然看出新的生命之希望时,对那希望雀跃不已,这种「看出希望」,则不是思考出来的。禅门说:「看佛天外看,谁是我方人」,看出希望,是创意,不是智能,创意是新的能量,使原有的能量改变再导入新的创意上;创意是真正的智能,是觉悟的慧性,慧性使人找到新的空间,看出光明,对事情有正面的处理方式。
  经过禅的训练,禅的修行者无论在学术研究、日常生活,或整个世间法上,能有思考的较佳状态。他们能以来自心灵深处的原始方式思考(这原始,不是没有进化的原始),由这种思考促使他接近智能的深渊,觉性突然间会更好,是Pure Intelligent。Pure Intelligent不是从逻辑思考或推理训练得到的,是当下肯放下的「无为的智能」。而若深知空的慧性,则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新的创意,新的希望。
  由上推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即使「智能」,也各有不同类,哈佛大学的班生教授研究多年后,归纳出一本书《智能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一般所谓「智能」的定义有问题。例如一个孩子平凡无奇,功课差、能力差,可是二十年后,他却是同学中最有成就的人。到底什么力量使他有这样的成就?是根性因缘。每个人根性因缘不同,既然不同,便不必用相同的尺度测量,也不应用相同的标准比较。
  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有佛性,都有一个如来,所以我们要能看到自己的如来,展现今生光灿的生命花朵。在展现的过程中,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行六度波罗蜜,开启慧性得到自由,自己作自己的主人,随时随地佛光普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