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2)
【附錄】
玄奘譯六百卷《大般若經》與漢譯現存同本異譯暨梵藏本偈頌對照表 | |||||||||||
玄奘譯六百卷《般若經》 |
梵文頌數 |
藏文頌數 |
漢譯現存同本異譯 | ||||||||
會次 |
|
|
卷次 |
頌數 |
經 名 |
大正藏編 號 |
卷數 |
翻譯者 |
新‧舊垂譯 | ||
第一會 |
400 |
79 |
1-400 |
132600 |
100000 |
100000 |
|
|
|
|
新譯 |
第二會 |
78 |
85 |
401-478 |
25000 |
25000 |
25000 |
光讚經 |
222 |
10 |
竺法護 |
重譯 |
放光般若經 |
221 |
20 |
無羅叉 |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223 |
27 |
鳩摩羅什 | ||||||||
第三會 |
59 |
31 |
479-537 |
18000 |
|
|
|
|
|
|
新譯 |
第四會 |
18 |
29 |
538-555 |
8000 |
8000 |
10000 |
道行般若經 |
224 |
10 |
支婁迦讖 |
新譯 |
大明度經 |
225 |
6 |
支謙 | ||||||||
摩訶般若鈔經 |
226 |
5 |
曇摩蛇、竺佛念 |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227 |
10 |
鳩摩羅什 | ||||||||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
228 |
25 |
施護 | ||||||||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
229 |
3 |
法賢 | ||||||||
第五會 |
10 |
24 |
556-565 |
4000 |
5 |
5 |
|
|
|
|
重譯 |
第六會 |
8 |
17 |
566-573 |
2500 |
5 |
5 |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
231 |
7 |
月婆首那 |
重譯 |
第七會 |
2 |
|
574-575 |
800 |
700 |
700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232 |
2 |
曼陀羅仙 |
重譯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233 |
1 |
僧伽婆羅 | ||||||||
第八會 |
1 |
|
576 |
400 |
|
|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234 |
2 |
翔公 |
重譯 |
第九會 |
1 |
|
577 |
300 |
5 |
5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235 |
1 |
鳩摩羅什 |
重譯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236 |
1 |
菩提流支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237 |
1 |
真諦 | ||||||||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
238 |
1 |
笈多 | ||||||||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239 |
1 |
義淨 | ||||||||
第十會 |
1 |
|
578 |
300 |
150 |
150 |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
240 |
1 |
菩提流支 |
新譯 |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
241 |
1 |
金剛智 | ||||||||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經 |
243 |
1 |
不空 | ||||||||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
242 |
1 |
施護 |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
244 |
7 |
法賢 | ||||||||
第十一會 |
5 |
|
579-583 |
2000 |
5 |
5 |
|
|
|
|
新譯 |
第十二會 |
5 |
|
584-588 |
2000 |
5 |
5 |
|
|
|
|
新譯 |
第十三會 |
1 |
|
589 |
400 |
5 |
5 |
|
|
|
|
新譯 |
第十四會 |
1 |
|
590 |
400 |
5 |
5 |
|
|
|
|
新譯 |
第十五會 |
2 |
|
591-592 |
800 |
5 |
5 |
|
|
|
|
新譯 |
第十六會 |
8 |
|
593-600 |
2500 |
5 |
5 |
|
|
|
|
新譯 |
本表参考文献:(1)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596。
(2)大藏经学术用语研究会:《般若部》《大正藏索引》第3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民国81年4月台一版。
【参考书目】
一、原典
(一)中文
《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T.vol.1、No.26
《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T.vol.2、No.125
《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T.vol.2、No.9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后秦?鸠摩罗什译)T.vol.8、No.223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后秦?鸠摩罗什译)T.vol.8、No.22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T.vol.8、No.235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姚秦?鸠摩罗什译)T.vol.14、No.475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T.vol.16、No.670
《大智度论》百卷(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T.vol.25、No.1509
《中论》四卷(龙树造、青目释、姚秦?鸠摩罗什译)T.vol.30、No.1564
《辨中边论》三卷(世亲造,唐?玄奘译)T.vol.31、No.1600
《瑜伽师地论》卷百(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T.vol.30、No.1579
《大乘义章》二十六卷(隋?慧远撰)T.vol.44、No.1851
《三论玄义》一卷(隋?吉藏撰)T.vol.45、No.1852
《法华玄赞》二十卷(唐?窥基撰)T.vol.33、No.1723
(二)和译南传大藏经:
1.《南传大藏经》,《法集论》45册,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昭和13,12,8发行,昭和48,3,10再刊印刷,昭和48,3,20再刊发行。
2.《南传大藏经》,《论事》57册、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昭和14,9,8发行,昭和49,2,10再刊印刷,昭和49,2,20再刊发行。
二、论著
(一)中文
印顺著:
--《空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4年7月初版,81年10月六版。
--《般若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62年8月重版,民国81年2月,修订一版。
--《成佛之道》增注本,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83年6月初版。
--《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41年6月初版,民国81年1月修订一版。
--《中观今论》,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39年1月初版,民国81年4月修订一版。
--《性空学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39年5月初版,民国81年4月修订一版。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民国70年5月初版,民国83年7月七版。
--《学佛三要》,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60年10月初版,83年12月重版。
--《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7年4月初版,81年4月五版。
--《佛法概论》,台北,正闻版社,民国38年10月初版,61年10月重版,81年1月修订二版。
释厚观:
--〈般若波罗蜜与方便〉,《法光》,第36期,民国81,9,10出版。
--〈大智度论中的般若波罗蜜〉,《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台北,东大出版社,84,4初版。
释开印:
--《大智度论般若波罗蜜讲义》,民国86年5月15日编。
释印定:
--〈大智度论的般若思想初探〉,收录于《福严佛学院第七届学生论文集》。
释大寂:
--《般若波罗蜜》,草屯莲社倡印。(无出版社及日期)。
三枝充搋:
--〈般若经的成立〉,《般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民国78年1月1日第一版第一印。
一玄等著:
--《般若思想研究》,收录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国68年8月初版。
(二)日文
日下俊文:
--“方便思想の展开Ⅲ--大智度论を中心に”,《西山学报》31号,昭和58 年3月。
西义雄:
--《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东大出版社,昭和47年6月10日。
(三)西文
Conze, Edward
--1978 The Prajbaparamita Literature, Reiyukai, Tokyo, 2nd ed.
三、辞典
1.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
--《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10初版、1989,四版)。
2. 蓝吉富编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台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4年元月出版
3. 大藏经学术用语研究会:
--《般若部》《大正藏索引》第3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民国81年4月台一版。
--------------------------------------------------------------------------------
[1]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1227。
[2] 《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p.190c。
[3] 《大智度论》卷72?大正25,p.565a。
[4]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大正16,p.497c。
[5] 《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p.191a。
[6] 《大智度论》卷65?大正25,p.516c。
[7] 《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p.190a。
[8] 《大品般若经》卷5?大正8,p.250a。
[9] 《大智度论》卷79?大正25,p.618b。
[10] 《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p.190b。
[11] 《大智度论》卷82?大正25,p.636b。
[12] 见《大智度论》卷42?大正25,p.366b。听闻、诵读、书写、正忆念、说、思惟、筹量、分别、修习等,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总名为行。是行中分别故,初者名观,如初始见物。日日渐学是名习。与般若波罗蜜相可是名合。随顺般若波罗蜜,名相应。通彻般若波罗蜜,是名为入。……以禅定心共行名为修。得是般若波罗蜜道不失是名住”。
[13] 《大智度论》卷52?大正25,p.429c。
[14] 《大智度论》卷34?大正25,p.314a。
[15] 《大智度论》卷81?大正25,p.637a。
[16] 《增一阿含经》卷22?大正2,p.659b。
[17] 《大智度论》卷56?大正25,p.458b。
[18] 《大乘义章》卷10?大正44,p.669a。“言文字者,所谓般若波罗蜜经,此非般若,能诠般若故名般若…又此文字能生般若亦名般若。”。
[19] 《大智度论》卷百?大正25,p.755b。
[20] 《中论》卷4?大正30,p.33a。
[21] 《杂阿含经》卷15?大正2,p.97b。
[22] 《大智度论》卷67?大正25,p.529b。(卷79?p.620a),(卷百?p.756a)。
大智度论所说(当时)的‘般若经’分别为:上、中、下三部,即‘光赞’、‘放光’、‘道行’,现存汉译的同本异译,列表如下:
一、“下本般若”:中国称之为“小品”,依汉译共有七部。
三、“上本般若”:即相当于现存玄奘所译‘大般若经’的“初分”,第一卷至四ΟΟ卷。
上表参阅印顺法师《空之探究》P.138制表。亦可参阅《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593。另玄奘译600卷《大般若经》与现存诸本异译以及梵藏本偈颂之对照可参考附表。
[23] 参阅Edward, The Prajnaparamita Literature(The Reiyukai Tokyo, 2nd ed, 1978)p.1。
[24] 参阅(1)三枝充搋〈般若经的成立〉,《般若思想》,p.98。(2)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592。然Conze认为系《八千颂般若经》为最原始,见Edward conze, The Prajnaparamita Literature(The Reiyukai, tokyo Znd ed, 1978)p.1。
[25] 参阅三枝充搋〈般若经的成立〉,《般若思想》.p.102。
[26] 《大智度论》卷57?大正25,p.466b。
[27] 参阅三枝充搋《般若经的成立〉,《般若思想》,p.104。按:如被当作在中国撰述的伪经《仁王般若经》,在印度大概不存在。
[28] 参阅(1)印顺法师《成佛之道》,p.206。在三乘共法的经典里,慧是有很多名称的,如慧、见、明、观、忍、智、觉;正观、正见、正知、正思维;如实观、如实知、如实见、如实知见、如实思维;择法等。(2)另外《学佛三要》,p.160。说到慧的异名有“方便、光”是《成佛之道》未提及。
[29]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p.14。
[30] 《杂阿含经》卷9?(大正2,p.60c)。
[31] 《大般若经》的五种观见卷409?(大正7,p.48b)。
[32] 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编译委员会《汉译南传大藏经》48册。提到31种观的异名: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俐、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亦可见《南传大藏经》,45册,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昭和13,12,8 发行,昭和48,3,10再刊印刷,昭和48,3,20再刊发行,p.18—19。
[33] 《瑜伽师地论》卷77?大正30,p.723c。
[34] 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402-403。
[35] 《论事》,《南传大藏经》,《论事》57册、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昭和14,9,8发行,昭和49,2,10再刊印刷,昭和49,2,20再刊发行,p.388—391。见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402-403。
[36]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85c。
[3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8,p.750b。
[38] 《大智度论》卷1?大正25,p.61b。
[39] 《大智度论》卷43?大正25,p.370a。
[40] 可参阅(1)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1238;(2)《学佛三要》p.184。
[41] 《辨中边论》卷下?大正31,p.474b。十法行即是: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 四、若他读诵,专心谛听;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
[42]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p.1237~p.1238。
[43] 印顺法师?《中观今论》台北,正闻出版社,p.54~p.57。
[44] 《小品般若经》卷3?大正8,p.550a。
[45] 《大智度论》卷57?大正25,p.464b。
[46] 《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p.196b。
[47] 《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p.196b- p.197a。
[48] 《大智度论》卷百?大正25,p.754b;卷41,p.357c;卷72,p.564a。
[49] 《大智度论》卷35?大正25,p.321a。
[50] 《大智度论》卷41?大正25,p.363c。
[51] 《大般若经》卷6?大正8,p.261a;卷17,346b;卷23,p.389a。
[52] 《大智度论》卷59?大正25,p.480b。
[53] 《大智度论》卷43?大正25,p.370c。
[54] 《大智度论》卷43?大正25,p.370c-370a。
[55] “二道”见《大智度论》卷100?大正25,p.754b;“五菩提”见卷53?p.438a。
[56] 《大品般若经》卷22?大正8,p.381a-382c。
[57] 《大智度论》卷86?大正25,p.662c。
[58] 《大智度论》卷27?大正25,p.262c。
[59] 《大智度论》卷48?大正25,p.405c。
[60] 《大智度论》卷20?大正25,p.211b。
[61] 《大智度论》卷79?大正25,p.614b。
[62] 《大智度论》卷50?大正25,p.417b。
[63] 《大智度论》卷53?大正25,p.442a。
[64] 《大智度论》卷24?大正25,p.235c。
[65] 《大智度论》卷76?大正25,p.594a。
[66] 《大智度论》卷28?大正25,p.264a。
[67] 《大智度论》卷46?大正25,p.394c。
[68]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93c。
[69](1)厚观法师《大智度论》---之般若波罗蜜与方便,《法光杂志》,第36期第二版,民国81年9月10日。
(2)日下俊文“方便思想の展开Ⅲ--大智度论を中心に”,《西山学报》31号,昭和58 年3月,提出十八种方便。
(3)西义雄《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中之“般若”与“方便”:提出七种方便,1、方便与智慧俱说;2、般若即方便;3、方便生般若;4、般若摄方便;5、般若、方便并立相补;6、方便摄般若;7大悲的权化方便。
(4)慧远法师《大乘义章》卷15?p.776a,十二种方便。
(5)窥基法师《法华玄赞》卷15?大正33,p.695a-696a,四种方便:进趣、施为、成、权巧。
[70] 《大智度论》卷58?大正25,p.469c。
[71] 《大智度论》卷78?大正25,p.609c。
[72] 《大智度论》卷79?大正25,p.619c。
[73] 《大智度论》卷4?大正25,p.85b。
[74]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87b。
[75]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95a。
[76] 《大智度论》卷35?大正25,p.320a。
[77] 《大智度论》卷76?大正25,p.592b。
[78] 《大智度论》卷79?大正25,p.618c。又《宝积经》卷112?(大正11,p.634b。)“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虚空,一切声闻有为智慧亦复如是。迦叶!譬如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慧甚多,为力无量亦复如是。”
[79] 《大智度论》卷79?大正25,p.618c。
[80] 《大智度论》卷80?大正25,p.622c。
[81] 《大智度论》卷63?大正25,p.503c。
[82] 《三论玄义》大正45,p.4a。
[83] 在《阿含》与部派有“渐现观”“顿现观”之不同看法,《大智度论》在此主要取说一切有部的渐现观与菩萨之直观涅槃做对比。
[84] 《大智度论》卷54?大正25,p.444a。
[85] 《大智度论》卷51?大正25,p.423c。
[86] 《大智度论》卷27?大正25,p.259a。“声闻、辟支佛但有名字一切智,譬如画灯但有灯名,无有灯用。
[87] 印顺法师《学佛三要》p.170。
[88] 《大品般若经》卷15?大正p.328b。
[89] 《大智度论》卷71?大正25,p.555a。
[90] 《大智度论》卷27?大正25,p.261c。
[91] 《大智度论》卷84?大正25,p.649c。
[92] 《大智度论》卷27?大正25,p.262a。
[93] 《大智度论》卷42?大正25,p.367c。
[94] 《大智度论》卷27?大正25,p.367c。
[95]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增注本p.259。
[96] 《中论》〈四谛品〉?大正30,p.33b。
[97] 《大智度论》卷6?大正25,p.107a。
[98]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55。
[99]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60。
[100] 《大智度论》卷22?大正25,p.223b
[101] 《杂阿含经》卷12(大正2,p.83c)“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 灭涅槃。”
[102]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大正14,p.541a。)“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103] 《大智度论》卷22?大正25,p.222c。
[104] 《大智度论》卷74?p.581b—c。
[105] 印顺法师《中观今论》p.6—9。
[106] 参阅(1)《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3(大正8,p.546c)。(2)印顺法师《空之探究》p.149—150。;(3)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637—638。
[107] 《小品般若》卷一《释提桓因品二》?大正8,p.540b。
[108]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85c。
[109]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85b。
[110]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p.285c。
[111]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大正8,p.231a。
[112] 《大智度论》卷41?大正25,p.358b。
[113] 印顺法师《中观今论》,p.177。
[114] 《大智度论》卷40?大正25,p.358c。
[115] 《中阿含经》卷43?大正1,p.701c。
[116] 《大智度论》卷70?大正25,p.551a。
[117] 《大智度论》卷80?大正25,p.622a。
[118] 印顺法师《中观今论》p.97。
[119] 《大智度论》卷61?大正25,p.492c。
[120] 《大智度论》卷2?大正25,p.72a。
[121] 《大智度论》卷6?大正25,p.105a。
[122] 《大智度论》卷43?大正25,p.370a。
[123] “世间般若”见《大智度论》卷86(大正25,p.664b);“相似般若”见《大智度论》卷60(大正25,p.484b);“有为般若”见《大智度论》卷84(大正25,p.651b)。
[124] 《大智度论》卷71?大正25,p.556b。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