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略谈唐宋僧人的法名与表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裕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谈唐宋僧人的法名与表字
  A Brief Account to the Buddhist Names and Styles
  of the Monk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周裕锴
  Yu-kai Zhou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第九期(2004.07)
  页 119-126
  ?2003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
  台北市
  --------------------------------------------------------------------------------
  P.121
  古人有名亦有字,所谓字,是根据本名的涵义另取的别名。《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疏:“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如苏轼,自己可称名“轼”,但朋友则要称他的字“子瞻”。字是对名的解释,有“表德”之义。一般情况下,名与字的关系很容易看出来,往往是同义词和近义词的互训,或截取自同一辞汇。如班固字孟坚,“固”和“坚”同义;曹操字孟德,“操”和“德”同义。而王维字摩诘,便截取了《维摩诘经》中那位大乘居士的姓名。倘若名和字的字面关系不太明显,那么为名取字的人就要写一篇字说,来讨论名与字的关系以及取名的理由,比如,苏洵为其兄苏涣取字曰文甫,但字面上看不出“涣”和“文甫”的关系,于是他就写了一篇著名的《仲兄字文甫说》。这都是常识,无足多言。
  然而,关于唐宋时期僧人的名与字的关系和习惯称呼,后世的人们却并不甚了了,某些古籍和人名工具书也因此而出现淆乱舛误。为此,笔者仅将阅读唐宋典籍时的一得之见介绍如下,并顺便辨析一下关于僧人名与字淆乱原因之所在。
  唐宋时期僧人出家以后,都有法名。法名均为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为出家时的行辈“共名”,第二个字才是该僧人自己的“殊名”。比如,据苏轼《宝月大师塔铭》记载,宝月大师名惟简,其同门友文雅大师名惟庆。“惟”
  --------------------------------------------------------------------------------
  送审日期:民国九十三年四月一日;接受刊登日期:民国九十三年五月十七日。
  --------------------------------------------------------------------------------
  P.122
  是行辈“共名”,“简”和“庆”是个人“殊名”。惟简的弟子名士瑜、士隆,法孙名悟迁、悟清、悟文等等,法曾孙名法舟、法荣、法原,取名原则相同。僧人若是成人,也要取表字。如北宋著名诗僧仲殊,字师利,其名与字便是取自《维摩诘经》中佛弟子文殊师利之名,与王维取名与字的方式如出一辙。若僧人的名与字关系不明显,取字之人也要写一篇字说或字序来作说明,如惠洪的《石门文字禅》中就有《德效字序》等九篇专门为僧人作的字序。僧人加字,目的也是使友人不复呼其名,有“敬其名”之意,这与士大夫的观念相同。
  不过,与士大夫相比较,唐宋时期僧人名与字的习惯称呼却略有不同,概括说来,其称呼遵循著以下三条惯例:
  一、 僧人的法名可简称,在名前加“僧”、“释”,或在名后加“公”、“上人”、“禅师”等等称号,所简称之法名必须是僧人的“殊名”。比如江西诗派诗人饶节出家后,取法名曰如璧,朋友吕本中作诗均称他为“璧公”或“璧上人”。
  二、 僧人的表字必须全称,不能简称,在表字后可加“上人”等称号。比如,北宋著名诗僧道潜字参寥,苏轼简称其名时曰“僧潜”、“潜师”,而称其字时则全称“参寥”或“参寥上人”,决无简称“寥上人”者。
  三、 僧人可以名连带字一起称呼,名取简称,字取全称,名在前,字在后。这种名与字连称的现象,是北宋后期至南宋的普遍风气。如惠洪字觉范,连称洪觉范;晓莹字仲温,连称莹仲温。
  根据这三条惯例,我们不仅可以确定某些有争议或模糊不清的唐宋诗僧的名与字问题,而且可以纠正一些由此模糊不清而带来的古籍整理的错误。兹举数例如下:
  1.中华书局点校本《宋高僧传》卷二十九《皎然传》:“释皎然,字昼。”校记曰:“扬州本、《大正》本字作名。按于頔《吴兴昼上人集序》作‘字清昼’,(《皎然集》卷首),《唐诗纪事》卷七十三同。是皎然为其名,昼为其字,作名者非。”关于皎然、清昼何为名、何为字,历代聚讼纷纭。依唐宋时对僧人的称呼习惯可知,清昼应为名,皎然应为字。证据一:皎然和同时代的高僧灵澈、道标齐名,时谚曰:“霅之昼,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宋高僧传》卷十五《道标传》)此谚灵澈、道标均称其“殊名”,依此例,谚中的“昼”也应为“殊名”,不应为字。证据二:中晚唐诗僧的法
  --------------------------------------------------------------------------------
  P.123
  名有“清”字行辈,如清江、清塞、清尚等,而无“皎”字行辈,依其例清昼也当为法名。证据三:依名与字的关系,字相当于为名作注释。“昼”可训为“皎然”(“然”字为形容词尾码),而“然”不可训为“清昼”。证据四:中唐与皎然交往的诗人,或称其为“昼公”,或称其为“皎然上人”,而无称其为“然上人”者。如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昼公后,澈公承之。”文中诗僧均称名,“昼公”亦不例外。至于《宋高僧传》中所谓“然公修冥斋”、“赴然师斋来”的说法,系后人追记,因皎然长期以字行,宋人已将“皎然”当作法名了。
  2.江苏古籍出版社编校本《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冷斋夜话》卷九《惠远自以宗教为己任》:“高仲灵作远公影堂记六件事,且罪学者不能深考远行事,以张大其德,著明于世。”“高仲灵”之“高”字未出校记,《稗海》、《津逮秘书》、《学津讨源》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均无异文。然而,宋人中并无名“高仲灵”者,所谓“高仲灵”,当为“嵩仲灵”,因形近而误。北宋著名禅师契嵩,字仲灵,赐号明教大师,尝著《辅教篇》,与欧阳修辩论,有《镡津集》等传世。宋人或呼其为“嵩明教”,以名与号连称;或呼其为“嵩仲灵”,以名与字连称。如《石门文字禅》卷六《英大师年二十余工文作诗勉之》:“君看嵩仲灵,骨瘦耸清坚。平生护教心,光与星斗悬。”僧人名与字连称,是惠洪著作的习惯。《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称其底本为日本五山版,据柳田圣山和椎名宏一所编《禅学典籍丛刊》第五卷影印收入,我查该书此条,正作“嵩仲灵”,与诸本异,编校者偶然失考。诸书之误的原因乃在于未注意宋人有此习惯称呼,且未察觉该条记载的是僧人之事,以为有姓“高”者而无姓“嵩”者。
  3.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宋诗》卷三七四○据《舆地纪胜》卷二十六《江南西路·隆兴府》收权巽诗二首,一为《石门山》,题下注“在靖安县西北”。一为《寄邑令诗》,诗曰:“嵯峨幽谷山,寂寞彭泽令。绝境空自奇,高标岌相映。”然而,遍查所有宋人传记资料,均无权巽其人。今考江西诗派诗僧善权,字巽中,江西靖安人,世称“瘦权”或“权巽中”。《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九《冯氏墓铭》曰:“传法沙门善权,以政和五年十月某日葬其母冯氏于幽谷山之阳。”根据善权为靖安人以及葬母于幽谷山的事实,结合《石门山》题下注的“靖安县”和《寄邑令诗》中的“幽谷山”,我们可以推断所谓“权巽”应是“权巽中”之误,这两首诗应归于善权名下。
  --------------------------------------------------------------------------------
  P.124
  4.日本江户诗僧廓门《注石门文字禅》卷一《怀慧廓然》题下注曰:“按《彦周诗话》曰:‘僧义了,字廓然,本士族钟离氏。事佛慈玑禅师为侍者。……盖取其学道休歇洒落自在如此。’愚曰:恐此人欤?义了亦号慧了欤?观者幸鉴。”廓门注之误,也在于不了解惠洪对僧人名与字的称呼习惯。据前述第三条原则,可知“慧廓然”为名与字连称,该僧法名第二个字应为“慧”字,字“廓然”。僧义了法名的第二字为“了”,不符合条件。廓门注“义了亦号慧了”的猜测更离谱。查《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三《临平妙湛慧禅师语录序》与《五灯会元》卷十六《雪峰思慧禅师》有关记载,可确定“慧廓然”法名当为思慧,字廓然。根据同样的原则,我们可以推断《石门文字禅》卷三《次韵道林会规方外》中的“规方外”是《五灯会元》卷十六中的道场有规禅师,名有规,字方外。《宋诗纪事》卷九十三的小传:“有规,南渡初吴中诗僧。为人性坦率,其徒谓之规外方。”所谓“外方”当是“方外”之误。
  5.《历代诗话续编》本《藏海诗话》:“子苍云:‘若看参寥诗,则洪诗不堪看也。’”编者案语云:“洪诗不知指何人,岂山谷诸甥耶?”这种疑问也是因为不了解宋代诗僧名字称呼习惯之故。如前述第一条原则,僧人法名可简称其“殊名”。参寥为北宋著名诗僧,此处与他相比者,也应是诗僧,所以“洪”应是惠洪的简称,而不是指黄庭坚的外甥洪朋兄弟。
  6.《历代诗话续编》本《庚溪诗话》卷下载一首七绝:“坐见茅斋一叶秋,小山丛桂鸟声幽。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又曰:“近阅曾端伯慥所编诗选,乃载于何正平诗中,未知孰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诗人玉屑》卷八引《庚溪诗话》从宽永本和嘉靖本“何”作“可”。按:江西诗派诗僧祖可字正平,时人呼其为可正平。后人不知宋人称呼僧人的习惯,以为无姓“可”者,故妄改为“何”,其误正与“高仲灵”相类。顺便说,《四库全书》类书、总集、诗话中作“何正平”者,也都是“可正平”之误。
  7.《宋诗纪事》卷九十一载诗僧昙秀《山光寺》诗一首,无作者小传。《苏轼诗集》卷三十五《山光寺送客回次芝上人韵》诗查注:“芝上人,名昙秀。”今考《苏轼诗集》中有《送芝上人游庐山》、《赠昙秀》、《次韵法芝举旧韵一首》等,所赠均同一诗僧。根据前述称呼习惯,法名可简称,而字不能简称,因此可知芝上人应是法芝的“殊名”简称,而昙秀应是其字。《全宋诗》卷八三九将昙秀《山光寺》诗系于释法芝名下,其小传称“释法芝,字昙秀”,这是正确的。
  8.《历代诗话续编》本《藏海诗话》:“明不亏《题画山水扇》诗云。”
  --------------------------------------------------------------------------------
  P.125
  编者案曰:“明不亏姓名诸书不载,未详何人。”其实,“明不亏”也应是诗僧的名与字连称。《四库全书》本《藏海诗话考证》曰:“案:明不亏不似人姓名。《夷坚志》载南宋初有华亭普照寺僧惠明能诗,疑不亏为明之字,犹惠洪字觉范,诗家即谓之洪觉范。宋时于僧有此称也。”《全宋诗》、《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均以为姓明名不亏,似不妥。
  总之,按照宋代对僧人名与字的习惯称呼,我们不仅可以订证古籍整理的讹误,补充或修订有关唐宋僧传记资料的工具书,搜集诗僧遗佚的诗词作品,同时也可以恢复唐宋诗文集中提及的诗僧的准确名字,以与佛教禅宗典籍相对照,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诗僧所属佛教宗派以及与士大夫的交往关系。
  --------------------------------------------------------------------------------
  P.126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