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闻思可以见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大卿 弘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法有所谓的闻思修证,就见法来说:实际上,闻思就可以见法。像在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看到很多的圣弟子,实际上都是在闻思佛陀说法的当下就见法了。所以见法并不是那幺难,主要的是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是不是当时因缘成熟了。当时的因缘成熟,光是闻思的当下,就绝对的可以见法。因为佛法总括的讲不外:无常、苦、无我三法印,人人都知道无常,但对无常却没有生起怖畏,主要的问题就在这里。

没有怖畏,自然就掉以轻心、得过且过,这样的心态障碍着见法。其实修行并不难,听起来有点不敢相信,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子,真的是这样子啦!是我们对无常的抓取,没有怖畏,真的没有怖畏,对苦没有怖畏,一定要死到临头,一定要不见棺材不落泪,这真的是世间人的心态啊!『无我』都知道无我的,浅浅的道理,谁不知道呢?但是我们却不肯弃舍啊!我们对我、我所的抓取不肯弃舍,能抓一天算一天,抓到的就是我的,抓不到的就算了,但是能抓的,我还是要抓,这就是对我、我所没有怖畏啊!没有怖畏当然不可能见法。

我们今天举二位比丘尼的例子:这二位比丘尼都是在闻思当下见法。

第一位就是智能第一khema比丘尼。khema比丘尼在没有出家之前,她是摩竭陀国频毘沙罗王的首号王妃,长得很美丽。我们知道摩竭陀国王是信佛的,他常常邀请佛陀到宫中来说法,当然佛陀说的法跟老师说的是一模一样:当然是说无常,说世间的一切不可执取、说美丽不可执取、财产不可执取。对khema这一位美丽的女众来说,她最执取的就是自己的美丽,她不喜欢佛陀说:美丽是患、是祸患,所以每次佛陀来宫中说法,她都避得远远的,她没有兴趣听。她说:美丽是自然的有什幺不好?这是自然的,有一天老了就老了,像自然一样也很美,有什幺不好?所以他不喜欢佛陀说的法。

国王希望他所宠爱的王妃也能学佛信佛,就在那个时候,国王在王舍城附近,建了一个所谓的祗竹林,最有名的竹林寺,或者我们常听到的「紫竹林中观自在」,通常都在讲这个地方。这是最早最有名的寺,当然也是非常美丽,很符合这位王妃的心意。佛陀在那边说法,国王就故意安排,在庭园之中办一个很精彩的诗歌朗颂会,吸引这一位爱文艺、爱美丽、爱自然的王妃前往聆赏。就在那个时候她碰巧听到了、遇到了佛陀,她不想见的人、她不想听的话。就在这样的因缘之下,佛陀为她示现了一位天女,极美丽的天女,很震撼的美丽啊!但是转眼间,这位天女衰老了!这样子的示现给这位美丽的王妃khema极大的震撼,有时候观念上知道,当我们变成是眼睛看到的时候、变成是前一秒、前一分钟、前一小时还震撼于她的美丽的时候,一下下、转眼间的变化,没有办法接受啊!

佛陀就是跟她讲无常啊!诸行无常啊!同样的我们听到诸行无常,我们没有想出离,没有想弃舍我、我所啊!但这位王妃,她当下就决定出家。所以这样子的震撼是来自于闻思,不是来自于修什幺样的法,光是闻思而已,这是真实的故事,绝对不是后人的夸张。那你怎幺知道这是真实的故事?你怎幺知道这是真实的故事?你不会怀疑吗?这是真实的故事吗?后人太夸张了吧!但我只能以过来人的立场告诉各位:这是千真万确的故事啊!她请求出家,国王恩准。一出家以后,她真的是智能第一、出类拔萃,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智能第一khema比丘尼出家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她的名字叫patacara

刚刚的故事是王舍城,这个故事是舍卫城,是寇萨拉国的首都。这两国是当时印度两大国,王舍城、舍卫城是当时印度两大城。patacara原是舍卫城钱庄女儿,等于是我们现在银行家女儿,家里很有钱,雇用了很多的家仆。她就在少女时代,爱上了家里一个英俊的仆人,就跟他私奔了!因为家里是不会同意的,她就私奔。私奔就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住,不久怀孕了。

当时印度的风俗跟现在也差不多,那时候生小孩一定要回娘家,她就跟丈夫提议要回去生,希望丈夫陪他回去。丈夫当然非常的抗拒。印度当时是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他是没有办法回去的,经不起太太一再的哀求,实在是到了没办法了,已经快要临盆了,他终于答应了,然后就陪着太太回娘家,但在路上就临盆了,丈夫说已经临盆了,我们就回去吧!因为要生就要在娘家生才有意思,已经生完了就不用回去了,所以又回家了。

过了不久又怀孕了,这一次一样,太太再度哀求要回去。这一次丈夫的抗拒更大了,想到要回家,要面对从来没有见过的主人,对一个男仆人实在很难很难!所以他还是抗拒,实在没办法了,快临盆了,肚子实在很大很大,太太又说你不回去,我还是要回去。她就带着那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儿子,还挺着一个大肚子,就自己出门了,准备了简单的行李就出门了!走啊走啊!丈夫在家里,愈想愈不对,还是很不安,虽然是抗拒挣扎了半天,极度不安,就追上去了。

那时候刚好是印度的雨季,遇大风暴,山雨欲来风满楼,追上太太,他就赶快去找一个地方可以遮蔽的,那时候太太也已经接近临盆的边缘了!他就在搭茅棚、找更多材料、更坚固的支撑的时候,给一只毒蛇当场咬死了,对太太而言,这当然是晴天霹雳啦!可是她还是要把小孩生下来,就在那个时候分娩了,又生了一个小孩。没路去了!丈夫死了,再怎幺样要挨爹娘的骂,还是要回家。所以就带着一个小儿子及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往舍卫城的路上去。

往舍卫城的路上是要经过一条大河的,大河涨满了水,几乎涨到她的胸,当然是很难通过、再加上流水的速度,但是她还是找一个速度小的地方涉水而过,但是她的身体实在是非常虚弱,没有办法一次带两个小孩,虽然是那幺小又不重,但对她来讲很重了,她就把小儿子放在岸边,她想先把婴儿带过去。就在渡河中间遇到一只饿鹰把那个婴儿劫走了,当时她就惊叫一声,惨叫一声,很大声,那个小儿子一听到妈妈的叫声,情不自禁就往河里冲,就这样给河水冲走了!哇!晴天霹雳啊!怎幺形容啊!一下子丈夫没了!一下子两个小孩子瞬间不见了!伤心欲绝啊!但还是要继续往回家的路上。

渡了河,回到舍卫城的城外,遇到一个旧识,很自然的就问起家里的情况,那个人说:前几天的风暴把你家的房子吹倒,你爸爸、妈妈、兄弟、姊妹全被压死了,又是一个晴天霹雳啊!这下子她受不了了,整个人受不了!整个人抓狂了,所有的衣服撕破就开始裸奔,她也不知道她在裸奔,伤心病狂啊!还有什幺样的人生遭遇会比这个更悲惨啊!她就开始了疯女人的流浪,到处被人家丢垃圾,她过着疯女人的生活,有一日没一日、有一搭没一搭的,就这样子从舍卫城走、走、走到佛陀说法的地方(可能走好几个月了)。

来到了佛陀法座附近,有人就拿一件衣服给她遮上,佛陀看到了她就说:『女人啊!回神吧!』就在那瞬间,她突然的回神了,突然静下来了,她听佛陀说法。佛陀简单的对她说:人生本来就是苦啊!爱别离苦,是最自然不过的了!你今天的悲伤,实际上你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子啦!你这辈子所流的眼泪、你世世代代所流的眼泪,其实比四海还多啊!佛陀还说世间无常,就在这个时候patacara见法了,不可思议啊!这都是闻思见法的例子。她出家了,成了在比丘尼众里面非常有魅力、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亲和力的比丘尼,年纪很轻的,才二十几岁而已。可能吗?

这个故事可能吗?千真万确!所以后人才有所谓『不假修行』,见法绝对可以『不假修行』,你说这是利根吗?不知道!什幺叫利根?你见法人家就说你利根,你还没见法,人家就说你钝根。你什幺时候要见法也不知道,所以是利、是钝?不知道啊!还没有盖棺论定,还没有死还不知道啊!第一个例子是没有经过苦难,她贵为王妃,众妃之首,够娇贵了吧!没有经过苦难,她只是耽着于自己的美丽。第二个是吃尽了苦头,真的很难想象还有比她更苦的事情。

所以修行不一定要经过苦头吃尽啊!khema,她身为王妃当然是极为尊贵,她是『有』到了极点,什幺都有。而且不只是外面有,还有所谓的自己的内在美,有的人有钱也不一定美丽啊!她不但是有权力,有美貌,什幺都有,而且她也执着,不是不执着。第二个例子是真的输的什幺都没有,输的彻彻底底,输的一干二净,一开始还觉得小赢,赢了爱情,失去了父母,她认为还值得,就这样才私奔,她当然认为爱情值得,宁愿拋弃自己的父母,多幺大的割舍与抉择,也算是相当的勇敢。

真的!这样的少女是相当的勇敢,我们多多少少都遇过这样的人,像我自己是真的遇过这样的人,我也是很佩服她的勇气,能够为了爱情这样子私奔!拋弃父母,拋弃舒服的生活,你明知道是苦,真的是苦,你说为了爱情然后什幺都没有,你不苦吗?当然是苦,她有那个勇气,个性是相当硬的。她真是吃尽苦头啊!你可以想象她就是你的女儿、她就是你的姊妹。我也有一个姊姊是这样子,为了爱情吃尽苦头,可是她还没有遇到佛陀,可是她也没输得那幺惨啦!她没有!她没有输得那幺惨。

无常的道理没有那幺深啦!它的决定只在我们真的愿意面对无常吗?还是到时候再说?到时候再说,得过且过。我们把无常解释为不幸,我没有那幺不幸吧!这样就误解无常了,无常不是不幸的意思,无常是生灭的意思,看到了无常、体会了生命,心一定是出离的,一定是见苦的,一定是对我、我所是弃舍的,光是闻思就绝对可以做到。关键在那里呢?就是出离心、就是菩提心,这个心就是跟三法印相应的心,真的是与法印心,与二千五百年来的法脉传承印心!

闻思的力量真大!闻思的功德无量!但是我们真的愿意在无常上闻思吗?闻思无常没有生起怖畏,是不懂无常的啦!除非你是解脱者,面对无常没有生起怖畏,面对无常没有怖畏,除非你是得过且过。面对无常自然生起怖畏,这样子的怖畏就生起出离心。出离心是宝啊!是无上之宝啊!就像菩提心一样,所以金刚经劈头就说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啊!这样子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啊!就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无量慈悲心啊!这心从那里来啊?从见无常来啊!这个心从那里来啊?从闻思来啊,闻思的功德何其大。

不断的在境界里闻思,不断的在一切触境里面闻思啊!无常啊!我抓什幺呢?一下就死啦!我抓什幺呢?一下子就老啦!转眼就老了,我抓什幺呢?南柯一梦啊!过去都是梦!一下子就过去了啦。好象第一位航天员离开地球到了月球,从月球再来看地球。那种东西变小了的远观,使他整个心量变大了,这是一个什幺是远?什幺是近?什幺是大?什幺是小?什幺是内?什幺是外?我们有这样子的观想,对远近大小、内外、过去现在未来,它就会有很大的转变。

一个修行人,他真的是可以把过去看成未来,你说这是观想吗?对一个修行人这根本不是什幺观想,是很自然的事情。所谓鉴往知来,就是从过去看到未来,就是说:我过去就是这幺轮回的,以后也是会这幺轮回。因为我还是走同样的路啊!怎幺可能不轮回呢?我现在在重复的都是过去的行为模式,过去的六根触境的模式,过去的身口意的模式啊!怎幺可能不重复呢?怎幺可能不轮回呢?

什幺叫做从未来看到过去?未来会发生什幺事?说无常但是自己都想象很多,其实自己都想象很多了,都以为自己知道未来是什幺。我们一般人大致上对未来,都有一些抓取。所谓的未来,当然不是指细节。未来我大概有多少钱?你都不知道吗?你当然知道,至少你以为你知道:你未来大概还会有多少存款,还会有那些保憸?存款够不够活几年?都算过了!都以为自己知道了!所以未来就可以看到过去,我们所知道的未来,我们都以为我们知道未来,事实上有时候我们嘴巴上会讲说:未来会发生什幺我们也不知道啦!但是我们内心里面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内心里面还有所谓的知道,还是有。

好啦!我要说的点是这里:你说你未来都知道了,这样的未来真的是你要的吗?好象一个耽着在男女相的人,他还没有得到,至少还没有在他完全控制之内,还没有完全得到对方的心,当然是讲他自己觉得还没有完全得到,有的人就是恋情稳定了,他还是觉得还没有得到,甚至有的人结了婚,还是觉得还没有完全得到,甚至有的人生了小孩,还是觉得还没有完全得到。我所谓还没有完全得到,是说:他还是觉得他还需要控制对方的身口意,那个都是还没有完全得到。他还是会怀疑对方的身口意,这个都是还没有完全得到对方的心,就是说两个人之间还是很有距离,因为很有距离,所以需要继续控制。

好啦!假设:所谓假设就是从未来看过去,都让你得到了,然后呢?然后呢?就没有爱别离苦了吗?当然这个得到是极不可能的,非常困难的,至少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你们两位都是解脱者,我常常说解脱者跟众生没有距离,是众生跟解脱者有距离,这句话就是经典上讲的:『我不与世间诤,是世间与我诤啊!』这个诤,我们可以解释为距离,『我跟世间没有距离,是世间跟我有距离。』

就像khema比丘尼对佛陀说的法有距离,但是佛陀说的法跟她事实上没有距离,是她自己的无明产生了距离。我们常常为了这个距离想尽办法在缩短,我们想要缩短彼此的距离。我们耽着于男女相,就是因为我们看到我们之间有距离,他想要透过爱情啦、性爱啦、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拉的好辛苦啊!然后好象拉近了,又好象拉远了,唯一没有距离的方式:就是解脱,除了解脱以外,不可能没有距离,这是一个行者的见证、一个修行人的见证。

你如果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走这一条路,你走了以后,你会说我还没有谈过恋爱,我还是不死心,你永远都会说你还没有谈过恋爱,你就是谈过一次恋爱以后,你还是觉得你还没有谈过恋爱,你就是结过婚以后,你还是觉得你还没有结过婚,对不对?所以很多人离了婚他还是想再结婚,离了婚他还想结婚,因为他还没结过婚啊,因为那个婚姻不算,因为他没满足过,那个人别说了!别提了,那个怎幺算是结婚,他为什幺想结婚,因为他觉得他还没有结过婚,上一次婚姻不算,这种话我们都听过很多,我常听到人家跟我说:他结过一次婚,但是那个很短不算!两个人实在差太多了!差太多了!结婚才知道互相不了解,差太多了!所以他很想结婚,因为他觉得上一次不算,他说他一定要重新来过。

所以你没有结婚也好,有结婚也好,你都觉得你还没有结过婚,因为那个都不是你理想的婚姻,差太远了!所以想再来一次,所以不要以为你没有结过婚,只要你结一次婚以后,就没问题了!没有那幺简单。这里就是你能够透过闻思、透过人家跟你说的故事,你相信吗?如此而已!你说我怎幺相信,我又没有经历怎幺相信?我也不知道,你怎幺相信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就会相信,不然的话你就要有宿命通,赶快回忆上辈子是怎幺过来的。有些相信就是等于是我们的基因,事实上我们有很多基因你不知道。

人类的基因事实上含藏着我们的宿命在里面,宿命是我们累世的经验,事实上我们的身体里面含藏了很大的智能,就像我们的免疫系统,它有很大的记忆与智能。事实上我们整个的身心系统、整个的精神系统,只要去闻思、只要去开发,它就能诱发我们内在的智能,这个智能会让我们信,不然的话随便说一个故事,你也可以不信啊!你也可以说这个故事太夸张了吧!真的是这样子吗?事实上很多故事都很浅的,就像我们刚刚听到说:有人离婚以后很想再结婚,因为他觉得上一次婚姻真的不算啊!那是在我还不懂爱情的时候,你什幺时候懂过爱情啊?你以为你现在就懂了?他以为他现在就懂了!他现在会计算了、现实了,现在现实得很,这就是爱情吗?我觉得也不是,你就懂了吗?不一定啦!但是我们就是要不管你怎幺说我就是要结婚,不然人生太孤单、太寂寞了!

每次回家冷清清的,没有人跟我说话,他还是要,他没有办法把未来当成过去,所谓未来就是说:好了,你结婚了!然后那个种种的不满足,他想象有困难,他一定要结婚那种不满足的觉受才会出来,所以在还没结婚之前,他想到的都是结婚的好处,想到的坏处都觉得是可以忍受的,真正结婚了以后,他觉得那个坏处是不能忍受的,很难忍受的,又觉得是苦了。这个就是说他的心不是很流动的,他没有办法把未来看成已经发生,还没有发生看成已经发生,你说这是什幺?天眼通?其实也没什幺,这就是有智能跟没有智能,有智能的话,你可以把还没有发生的看成已经发生,然后你会看到这不是我要的,就像齐克果,丹麦的神学家,在二十几岁就看到了未来会发生什幺事,他看到了他跟他女朋友结婚后会发生什幺事,他不要,而看不到的人他就会一头栽进。

我们每一个人对未来都有想象,你说你对未来都没有想象不可能的啦!我们对未来都有想象,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生活,跟我们自己对未来想象很有关系的,我们在想象有一个比较好的明天。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都希望有一个比较好的明天。那个比较好的明天里面,当然有想到无常的变量,但是并没有想得很清楚,没有啊!没有那种Khema比丘尼看到佛陀的示现:即美丽的天女在瞬间从极美丽变成衰老,没有那种震撼。那种震撼有点类似在梦中,你看到了从『有』变成『无』,然后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真的准备好现在死了吗?如果说那是不可能的,那还是没有闻思啦!

我们只要认为今天死是不可能的,明天死是不可能的,都算是没有把未生当成已生。把已生当成未生的意思是说:我的未来一定是重复我从今天到之前的种种身口意六根触境的模式。我的未生,也是我现在的已生的延续,所以我们能够从未生进一步再看到已生,这个意思是说:还没发生的事情、我所想象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这真的是我要的吗?我们今天作一个经验交换,今天我之所以走上这一条路,正是因为我都已经看到了!

我们常常会觉得:人家跟我不一样,人家能够全职修行跟我不一样,人家能够放下跟我不一样,我跟他不一样!等你快要死了,你就觉得通通一样了。好象有人说:他没有空修行,等到他病了,他就知道什幺叫有空了,在他还没病倒之前他不知道什幺叫做有空,什幺叫做有空修行?他不懂的,病倒了以后他就觉得他是可以被取代的,在他没有病倒之前,他觉得他无可取代,天底下就只我这幺一个人,我怎幺可以被取代。无常的意思是说:什幺事都是可能的,然后我的未生,我还没有发生的那些日子真的是我要的吗?

释迦牟尼佛为什幺出家?他看到了未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我还有很多权利义务,我还有很多义务责任还没尽啊!你跟我不一样啦!每一个人当然都不一样,谁会跟你一样,所以这个不一样不是理由,本来就不一样,谁会一样呢?什幺叫一样?什幺叫不一样?都是自己想的啦!释迦牟尼佛也有一个刚出生的儿子啊!那父亲也很重要,你说他有养父啊!是吗?如果是你,你会这样想吗?如果是你,你会这样想吗?你不会觉得自己不可取代吗?所以我们都会想你跟我不一样啦!如果我是你,我也做得到,是吗?如果你是我,你做得到吗?我想你做不到的啦,这是挑战!你做不到的。因为你没有看到无常!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提到四种魔:第一种魔是烦恼魔、第二种魔叫五众魔、第三种魔叫死魔、第四种魔叫天子魔。这四种魔都是来自阿含经讲的。第一种魔我们就用龙树菩萨的术语:烦恼魔就是我们一般人都知道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第二种魔叫五众魔:就是五蕴炽盛苦,就是我们对色身的抓取、对我们感受的抓取,我现在真的是苦受、我现在真的是乐受、我现在真的是不苦不乐受。我的色身就是那幺难过,真的很难过,你不懂的啦!你没有我这样子的色身,你不懂的啦!我这个真的很苦啦,你不懂的啦!

色身的苦没有办法替代的啦。你最爱的人你也没办法替代他受苦,你也没有办法替代我受苦,我跟你讲你也不了解啦!这一种就是色蕴苦,还有对这个色蕴的抗拒、执取,还有想控制的心。对受蕴的苦,我的感受你不懂的,你不知道的。我们有很多感受都认为别人不知道,我们对苦受的抗拒、对乐受的抓取、对不苦不乐受的无明,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多!

想蕴:胡思乱想、东想西想,三心两意的想。这个想蕴没有办法控制,杂念多如过江之鲫,多如毛发,而且还一直生、一直生、掉了又生、掉了又生。我们的行蕴,种种的冲动不曾止息啊!我们的识蕴分别啊!分别内外,又常常以为自己认识、明明自己皮影戏后有人操作,却迷于戏中。所以说诸识法如幻!我们给我们的六识骗了还不知道被骗了!诸行如芭蕉:一层一层的剥,明知道没有东西还抓,抓的是什幺?抓的都是那些味道啊!你能够抓的就是味道,真的那幺有味道吗?味道到底是什幺呢?味道到底能怎样呢?有了以后又怎样呢?想如夏时焰:以为那里有东西,其实什幺都没有。受如水上泡:一个转念、一个境界就变了,这个身体好象聚沫一样,脆弱得很,我们到底要依靠什幺?除了法以外,这个五蕴可以依靠吗?钱财真的可以依靠吗?世间的名利真的可以依靠吗?五蕴执取的苦叫五众魔。

第三个是死魔:我们一直受到死神的召唤,承认不承认死神,他都在那里,你说我明天绝对不会死,但是死魔还是在那边等着你啊!你说我今天绝对不会死,你愈说绝对,你愈不确定。我今天绝对、绝对不会死,我想精算师要找你来算,全世界最好的精算师要请你去算,算出几个绝对绝对不会死的,这太好了,保险绝对赚钱。死神一直在召唤着我们,因为我们是很脆弱的,生命是很脆弱的。

古人说生命如蜉蝣,一日生死啊!你说几天、数十年、转眼间真的是黄梁一梦!你也会觉得:嗯!这幺快!还没到你觉得好慢,已经过去了你觉得好快!遇到一个老朋友几年不见你孩子这幺大了,对啊!快要做祖父了,快了!过去的都很快,还没到就好慢!快、慢不知道!说快也可以,说慢也可以。但是佛经的形容一律是无常迅速啊!它从来没有说无常好慢!都是说无常迅速啊!就像孔子也说『逝者如斯』啊!这也是在说无常,连孔子都会这样感慨:当他在说逝者如斯的时候,你知道孔子的心情吗?你知道孔子的心情吗?

死魔一直在召唤着我们,他一直影响着我们。死神可以让我们的抓取更强、也可以让我们不抓,没什幺好抓的,没什幺好斗的。再来是天子魔,就是欲界主,我们想要做欲界的主人,我们想要在欲界里面做皇帝、我们想要在欲界里面做天之骄子,天之骄子就是天子魔的意思,我们想要做天之骄子。能够在这世间予取予求,要什幺有什幺,想要那个东西,那个自在感觉、钱财让我自在,钱财让我有权力的感觉。所谓的购买力、消费力,消费是一种权力,你不需要当市长、不需要当总统,你就可以感觉那种权力,你可以把东西买来捏碎,都没有人管你违不违法,老子高兴买来弄坏,那是权力。很大的满足感,钱财是权力,这是天子魔。干嘛要修行?干嘛要舍弃钱财?还有一个故事竟是说你不要的要给我?我要的时候你不给我,我现在出家了你才要给我。

天子魔真的是很大的诱惑,所有的修行人他在没有见法之前,都会经过这种震荡,那都是诱惑,诱惑一定有的,非常正常的。释迦牟尼佛在六年苦行,他也是遇到了很多的诱惑,就是耶稣、摩西在沙漠、高山的时候,他们都受到很多的诱惑。你如果去读修行人的故事,那读到的诱惑会很多,诱惑一定会有的,尤其在一些关卡的时候,那是决定你能不能见法的关键。诱惑就是这个魔,烦恼也是一种诱惑啊!烦恼的吸引力很大,你很难不烦恼就是烦恼的吸引力很大。

五蕴的诱惑很大,五蕴的执取,这个有跟没有差很多,没有五蕴你还有什幺?你没有眼睛你还有什幺?一百万给你,你都不要,一百万跟你换眼睛你都不要?一百万跟你换耳朵你也不要?你要吗?你说我现在就是缺那一百万,是吗?那我们换个鼻子,你要不要?所以那个给你的感觉是很强烈的,不要说什幺无我,光是六根的有跟没有就很强烈震撼!没有口腔你要不要?以后你吃东西就用灌肠的,一百万给你,然后把你的口腔换掉,以后就灌肠,要不要?你说你就缺一百万,我就给你一百万,真的!没有这个以后你会觉得我是做什幺的?

我还能做什幺?没有眼耳鼻舌,还有声音那我算什幺?腔肠动物。整个感觉、我的感觉不晓得怎幺生,还是有,但你觉得没有什幺可以抓啦!没有眼耳鼻舌,你还有什幺可以抓?还是会抓,但你会觉得那个可以抓的少了一大半,有与没有实在震荡啊!那就是一种激荡感,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他还是会受到诱惑的,权力的诱惑,魔跟他说:你怎幺做怎幺做,就可以做转轮圣王,你还可以用你的军事策略征服其它的国家,人家就会拥护你。很多内心的对话会一直浮现的,这就是魔的召唤。所以我们有烦恼魔、有五众魔、还有死魔,死神一直召唤着我们,你会死的!你会死的!

你一定会死的,你迟早都会死的,所以你现在最好拥有什幺,你最好准备什幺?你才不会遗憾,我们就是为这个做准备,为这个而脱离了修行,为这个我们把修行开一个远期支票,甚至开一个空头支票。因为我还有比修行更重要的世间责任义务要尽,那为什幺有世间的责任义务,因为万一我死了,我没有交待啊!所以这是什幺?死魔的召唤啊!事实上我们已经想到了死,而且都在为这个死做准备,这个死叫我们暂时放弃修行。

再来就是天子魔,你要的我都可以给你,只要你愿意放弃现在的修行,对!我现在只要不修行,何必挣扎呢?就放弃修行就好了,要赚钱好好去赚钱,再拼它个三五年我就可以退休了!是吗?再三五年你就可以退休了吗?不见得啦!何必修行呢?这个世间我想有的都可以有,干嘛要修行?是你没有的人才想修行,我有的人干嘛要修行?你什幺都没有你当然想修行,我要什幺都有什幺,我干嘛要修行?你不满足才要修行,我都很满足我干嘛要修行?这天子魔的召唤,诱惑很大的,很大。你今天之所以选择不全力修行,是因为天子魔的诱惑,是因为你在这边得到了满足,是因为你看到了你所关心的人得到了满足,你相信这真的是满足,所以你不会把法送给他们,因为你觉得那个没有那幺重要。所以你今天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满足,为了某种程度世间法的满意,这就是我的世间责任、我的世间义务。我认为这样的世间责任义务,真的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天子魔的诱惑。

什幺叫做魔?印度话直接翻译是杀人者,用在佛经的意义特指杀掉我们慧命的东西,我们随时随地受到烦恼魔的诱惑、五众魔的诱惑、死魔的诱惑、天子魔的诱惑,这四种魔,释迦牟尼佛都经历过了,两千五百年来的圣弟子都经历过了。

所以什幺是我的未来?什幺是我的现在?什幺是我的过去啊?这里面真的有一条线,线的背后就是业力啊!线的前面就是个傀儡啊!我只是个傀儡,我只是个业力左右的傀儡啊!什幺是我?我只是一个布影戏里面的傀儡啊!我们对未来有很多的取相,对未来有很多的要,对未来有很多的控制、预防,我们要什幺东西不发生,我们要什幺东西发生,这些要与不要都根据我们所认同的价值,这个价值观可以是狮子会、扶轮社、青商会,可以是某一个高尔夫俱乐部,可以是某一个麻将俱乐部,可以是某一个室内运动俱乐部。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有他认同的团体,都有他认同的人我比较的依据,这个人我比较的依据,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存活所依止的精神社区、心理的社区,在印度这叫做僧团。我们的价值观是家庭,那你的僧团就是家庭;我们的价值观是三宝,那你就是三宝弟子。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内心的精神社区。然后我们今天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现在、选择这样的未来,都导因于我们内心的认同。我们如果认同的是家庭,我们很自然的就把大部分的心力放在家庭,我们认同的是僧团,我们很自然的就把大部分的心力放在僧团,放在三宝。

我们认同的是世间的东西,我们很自然的在世间的思惟里面就非常的强烈,人我比较就不外乎是世间的输赢得失、人家的肯定、否定、称赞、讥笑。而这些都是来自于我们所谓的跟我们比较接近的人的评价,我们在乎这些人的评价。而这些人的评价当然有他增上的一面,但他增上的可能是我们的世间思惟,如果我们所依止的是世间团体,那我们所增上的,当然也是世间的东西。如果我们所依止的是出世间的团体,我们所增上的当然也是出世间的东西。从小到大每一个人都有他很自然的团体认同,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有他认同的团体,那我们从世间到出世间的意思就是指这个,我们所依止的认同整个变。

所谓的皈依三宝:就是我们的依止是出世间的僧团,我们的价值观是僧团,我们的价值观是三宝,不是世间饮食男女财货的价值观。所以修行是一种内心的出离,是价值观的转变,这样子的转变,它根源还是来自于看到无常,看到无常就是看到了法,看到法就是看到空,其实这些字眼都是一样的意思。空就是法,法就是空。空是什幺?空是无我、无我所啊!什幺是无我、无我所啊!无常啊!无常就是无我、无我所啊!生灭就是无我、无我所啊!我们透过闻思对无常、对苦对无我一再的咀嚼、体会自然就不抓了,自然菩提心就生起、自然出离心就生起了,以这样子的菩提心、以这样子的出离心来下手,才不会太用力,不然修行太用力了,你说我就是没有出离心,你没有出离心怎幺修也不会有出离心。出离心不是修来的,出离心是来自于闻思,用世间法叫见多识广,但是你见多识广,没有见到无常还是等于没有见到,你说你这个人很有见识,什幺叫有见识?因为你看透了!世间你看透了!

我最近听一个故事,真的故事:一位女众在四十几岁的时候跟人家合伙作生意被倒了,她非常难过,非常消沉沮丧。有一天她醒过来发疯了,家里的子女都没有看到任何的症状,没有症状,她是受高等教育的,而且这件事情是二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她醒过来就疯了,然后她就住到精神病院去了,就吃一些药,慢慢的药量就愈用愈大,然后心脏受不了就死了!这样的事件也影响到他儿子,他儿子也发疯了。世间的迥向很大,这位太太的先生当然很辛苦要照顾小孩子。世间很多事真的不知道,我们现在能够抓的就是不要受太大的刺激,免得有一天醒过来发疯了!但是这还是魔的召唤,这样子的内心对话,照样是魔啊!只要离开法都是魔。魔的意思就是杀掉你的法身,杀掉你的慧命的东西,任何与出离、与法无关的对话,通通叫魔的对话。魔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撒旦魔鬼,魔的意思就是杀掉我们慧命的东西,让我们对无常没有怖畏、掉以轻心的东西,只是这样子而已。

闻思事实上就是一种经验,好象我们看电影就是一种经验,但经验不是修行。所谓的经验是整个人投入,把自己丢进去那个觉受里面,闻思是这个意思。把整个人丢到那里面去,丢到那个情境里面去。好象我们把世间苦难相放在心里一样。我把我自己丢到灾难的现场,这里面当然有很大的『我』的投射,一定有的,这是一定要的。好象说你要穿在我的鞋子里面才知道我的感受,我就穿在你的鞋子里面,我就去感觉你的感觉。

同样的所谓天女的故事,事实上只是佛陀说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而这个动人的故事打动她的心弦,让她觉得她就是那个人,甚至还不如那个人美。佛陀当然讲得很生动,所以我们后人甘脆就说:示现一个天女让她亲眼看到,如在眼前的感觉。如在眼前的感觉真的整个人就投进去了,觉得是啊!是啊!是啊!有的人真的因为一个故事感动,真的会因为一个故事见法,我现在讲的闻思不是说你要去读很多经典,我不赞成的,读很多人家写的我不会赞成的,因为我觉得那个没有用,因为你并没有进入那个东西觉受里面,故事是让你进入那个觉受里面去。

见法是还有过去的业力习气,但见法了整个心出离了,就像我们讲的有所谓的向初果、有所谓的初果。什应叫向初果就是:他一切的触境都愿意回到法上来,都愿意回到法次法向来,都愿意回到法次第来,就说他对法次第已经信入,所以他在触境的时候,他整个的反应就是回到法上来,虽然没有调伏,但是他就是愿意用法来反观。好象你讲我的缺点我愿意反省,当然我还是有挣扎,但是我真的愿意很由衷的反省,真的愿意跟你道歉,我就是愿意反省,这样就是向初果。

所谓的初果除了向初果那一种对法的深信以外,向初果是指对三宝的深信,初果是指身见结、疑结、还有戒禁取结的断。向初果主要是指四不坏净,然后他愿意回到法上来,是说他愿意在每一个触境都把法用上去,虽然还没用得很好,没有甪到身见断的那个程度,但是他愿意用断身见的作意要领去用,愿意这样去用,愿意这样去学,学到有一天就断了。我们讲khema的故事就是说:她在那个时候,因为那个是她最抓取的,她深深的感受到无常,她整个就不抓了!整个身见就断了。

在佛经里我们读到很多这样子的故事,就说闻法的当下得法眼净,除非我们要承认那时候的人根器比我们好,不太合理。但是那个经典里:闻法的当下得法眼净的故事,彼彼皆是,为什幺?这都是闻思啊!我讲的闻思是指这个,你听善知识说法,你整个的融入那个情境里面,整个的把自己融入,毫无抗拒。当然那个故事讲者本身也很动人,再加上你自己刚好那个因缘配合,就像khema的国王处心积虑也是希望她听法,他知道他的王妃喜欢园林之美,把林园布置的非常美,很吸引她,又用她喜欢的文艺来吸引她,她就去了,就在这样的场合遇到了佛陀,佛陀为她说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就整个回肠荡气地震撼到她。

好象我们最熟悉的马胜比丘跟舍利佛的故事,他就跟他讲因缘生因缘灭,就这样子当下见法,好夸张多好夸张!我修了半天都没有见法,参加了好几次禅十都没有见法,他这样子就见法,后人编的吧!根器都不会差很多的啦!没有所谓古人比我们有智能这种东西,关键就是出离心啦!有的是他本来就有出离心,像舍利佛他是本来就有出离心,只是没有得到要领,没有得到契入的要领。讲证初果那Khema比舍利佛还要利根,她本来没有出离心,她本来是抓取的。不像舍利佛是对他所学的法不满意,真的想出离。

就讲证初果来讲那Khema比舍利佛还要利根。所以闻思事实上不用很多,只要几个,那几个就反复反复的咀嚼就够了!不然的话,再多的故事又怎样,你看了一千部电影,跟看了五部电影又有什幺不一样?所以是非常非常好的电影才看,最好不要什幺电影都看,那太累了!太累了!真正好的电影看几部、三五部就够了,真正好的书三五本就够了,你饱读群书我觉得都很危险,不讲危险至少很销磨,我讲危险的意思是徒劳无功,徒劳无功,很累真的很累!所以我现在有书的话都只是参考书,我是不看的,像成佛之道我很早就买,但我一页都没看过,一页都没看过,那是参考书,万一有人问起要我去看那一页,我如果愿意跟他讨论,我会去翻一下只是这样子的意思。那个就像所谓大藏经藏经阁参考书,不是要去读的啦!要读我觉得太累了,我想闻思不是这个样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