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果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果
●作者:《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因缘所生与道力所证的五种有为无为果,即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士用果、增上果。语出《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一等。小乘俱舍家以为是六因四缘所生,大乘唯识家以为是十因四缘所得。四缘五果,其名全同,因则有异,至于其义旨,因、缘、果皆不同。

  一、异熟果:依《俱舍论》卷六之意,是六因中的异熟因所生,即有情所感的果报。异熟因是善不善业,异熟果为无覆无记,因果异类而成熟,故名异熟果。又,异熟因属四缘中的因缘。
  依《成唯识论》所述,异熟因在四缘中属增上缘,感第八识及前六识之果报。是故有情的果报有异熟无记的种子,是为因缘。但善恶业种子资助此异熟无记的种子,令感异熟无记的果,故业种子是增上缘,而非因缘。异熟果中,第八识称异熟或真异熟,前六识名异熟生,但异熟生一语通二者。唯独第七识为无记性,故非异熟因,又是有覆性,故非异熟果;在十因中,是牵引因、生起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五因所引。
  二、等流果:等流是等同流类之意,果与因相似,故称等流果。《俱舍论》卷六说是六因中的同类、遍行二因所生,此二因皆与异时果相对。其中,同类因是就一切诸法而言;遍行因是就一切烦恼的起因(十一遍行烦恼)而言。此二因所生的结果与因相似。若就四缘说,是因缘所得。
  依《成唯识论》卷八所载,等流果有二类,一是习业等所引的同类,一是似先业而后果随转。亦即善、不善、无记三性之名言种子所引的后念种子,及同时的现行是实等流果。又如前世造杀业,促短他命,今世因得短命报,自他第八识的长短分限相似,故名等流,然此乃假等流果,实非同性之果,故非等流果,虽是增上果所摄,因具相似之义,假名等流。此果就十因说,是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七因所生;就四缘说,是因缘、增上缘所引。
  三、离系果:离系缚所得的果,称择灭无为。依《俱舍论》卷六之意,择灭无为虽是道力(慧)所证,但为不生不灭之法,故非其所生,更非六因所生。唯道力对离系果之得,有能生之功,对灭有能证之功,故道虽非灭因,而可称择灭为道果。
  依《成唯识论》卷八之意,离系是断无漏道之障,所证的是善无为法,与其他四果之为有为果不同,离惑之系缚而证,故名离系果。依《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之释,《杂集论》说此果永灭随眠,《瑜伽》、《显扬》等认为以异生的世俗智灭诸烦恼不究竟,故非此果所摄。即依有漏的六行观所得的灭,种子不断,故摄于增上果,不名离系。又就断障举二义:{1}唯断烦恼障而证,所知障非缚法,故虽断,不名离系。{2}亦通所知障,断而得自在故。《成唯识论》所谓断无漏道之障,是通烦恼、所知二障。离系果是六无为中的不动、想受灭、择灭与真如无为四者。虚空无为与非择灭无为不是断惑所得法,故不摄于离系果。如此,离系果是十因中的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五因所得,四缘中的增上缘所得。
  四、士用果:《俱舍论》卷六说是六因中之俱有因与相应因所得的果。称之为士用,是依喻立名。士用详作士夫的作用,如由士夫的作用能成诸事业,是由俱有因与相应因的作用所得,故名士用果。
  依《成唯识论》卷八之意,士用指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的事业。《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释之,举二说:{1}约人,谓有情的作用名士用,即农夫由稼穑、商贾由理财等所得者,名士用果,亦即因唯假,非实法。{2}约法,谓因法为作者,缘法为作具。若依此说,士用唯从喻立名,其果广通一切有为法。《演秘》卷六(末)据《顺正理论》之说,举四种士用果,即:{1}俱生,指同时互为因果的法,如造色与大种。{2}无间,谓引世第一法的苦法忍。③隔越,如春期下种,至秋获谷。④不生,谓以有漏道伏,得惑之不生等。但《瑜伽》、《唯识》等大乘诸论中则散见人士夫与法士夫之说。若此,大乘的士用果当是以人士夫为主,兼法士夫之义。此果是十因中的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八因所引,四缘中除所缘缘外的其余三缘所得。
  五、增上果:依《俱舍论》卷六之意,是四缘中的增上缘,六因中的能作因所得,名为增上果,是由这些因的增上力所得,故名。其能作因有有力与无力两种。资助他法生起者是有力的能作因。虽不资助,但不加障碍者,是无力的能作因,即此以无障碍为增上义。而增上果为有为法。
  依《成唯识论》卷八之意,此果以十因与四缘为一切可得。此果广通有为、无为一切法。《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云(大正43·511b):“无为如何得增上?答:十因皆得果,无不得者。不同小乘无为非六因、五果之果、因也。”增上果有杂与不杂二种。若依杂乱体,一切果皆名增上果。若依不杂乱,不摄于其他四果者为增上果。
  此外,《大乘义章》卷三(本)依《菩萨地持经》卷三广加记述,但采旧译名称,作报果、依果、解脱果、士夫果、增上果。

  附:William M。 Mcgovern着·江绍原译《佛家哲学通论》第三分(摘录)

  四缘与六因动作起来而且彼此相互影响的结果,宇宙生出。从因果的观念立论,没有一个存在的东西不可以说是五种果里头的某一种。而且每一件东西必不仅是五种果中的一种,因为每个现象不会只是一种因所生。五种果是:(1)增上果,或曰共果。(2)士用果,或曰同时果。(3)等流果,或曰同分相续果。(4)异熟果,或曰异性果。(5)离系果,或曰解脱果。
  一、增上果:指一个现象当作宇宙间一切法一般的生果势力所造成的单独效果。故此为能作因的果,而且在各种相当的情形之下,是所缘缘、等无间缘,和增上缘三缘的功效,因为这些皆为能作因的分部。一个这样的众法合成法,因为是很多因法活动的效果,时常被称为共果。既然一切东西都被他们各家本身之外的一切东西影响,一切现象自然都可以算是增上果,但是事实上此名专指五因之中除去能作因就解释不了的那些现象。然增上果不失为一重要类别,因我们身外的宇宙就被看为过去时的诸有情物共同业力所成的增上果。
  二、士用果:字面上的意思解是“人的行动所生的效果”。但是佛家有时不照字面解而照用他来取喻的意思解,这意思就是“与果同时的因”,譬如一人打铁造马靴时,马靴所具的形式与此人所费的气力是同时的。作这样解的士用果,是俱有因和相应因两种生果因力的效果,但此等处实在不但因与果同时,而且诸单位的相互关系密切非常,因而个个单位可以说是另一个单位的因和果。
  在以上那个特别指定的意义之外,士用果又作更与字面相合的一义解释,就是有生物所生的果,或一物动作所直接生出的另一物。此果或另一物,或是立时生出的,或是不久即生出的,或竟是若干时之后始生出的,譬如今年的收获是农人去年下种的士用果。某种精神活动的结果把高一级的心识引起之时,此种心识同样可算是前时精神活动之士用果。作如此解的士用果,不但是俱有因和相应因的果,也是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诸因的效果,而且自然也是能作因活动的效果。
  士用果与增上果应该用造因者与结果二者关系之直接与不直接去区别。物质世界之一般情形是增上果,但某甲这一个人的劳力所造成的任何物质的物件,对于甲为士用果,对于其余的人则为增上果。
  三、等流果:或译相续果。指的是一个有生物生命的此一分时为以前诸分时之果;至少是指后来的诸分时与其前诸分时,性质相等。譬如异熟因或他种因动作的结果,是甲时的情形往往可以有一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群起来接续他。如果如此,则此新群不能说是甲的等流果。但是一切新群里几乎总有几法是前时的同类的法所产生的,故这几法即归入等流果这类。
  此种果包括同类因和遍行因活动的效果。这两种因的分别,我们已经讲明过,就是,遍行因限于能生自“地”一切不善心所法之染因,而同类因不过指各性各部各地之心所法能感生同类心所法的自然倾向。故心所诸法之法聚,有的是同类因的结果,有的是遍行因的结果,有的是这两种因的果,有的既不是第一因又不是第二因的果。
  四、异熟果:或曰异果,一望而知为异熟因动作之结果。果之与因既不同时,又非相随,且性质不同者,皆称异熟果。例如,在诸天或诸地狱中之一受生者,其“名色”(即十二支中之第四支)称异熟果。可知异熟因与异熟果所代表的因果关系所包甚广;然亦有以下的限制。异熟因必须或是确定善或是确定不善的,已如上说。反之,异熟果则必须是无覆无记类的。它既然不过纯粹是结果,故不能说确定是善或确定不善。而且异熟果只应用于有情物。我们身外世界的全部状况既为业力的结果,故不属异熟果类。因为异熟果必须是个体行动的个体结果,而世界是一切有情物的行动之共同效果,故为增上果。
  五、离系果:与“涅槃”同义异名。照字面解释,离系是“远离系缚”,或“解脱生死轮回”。它是某几种精神的和道德的训练所造之果或业,所以是异熟果的一特类,但是果性既甚超越,佛家不能不在他们所开的诸因表里,给它一个独立的地位。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入阿毗达磨论》卷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五;《显扬圣教论》卷十八;《百法问答钞》卷三;《略述法相义》卷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