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农历12月11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哲学>>正文内容

禅宗心理学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宗是佛教的最上乘法门,其心理学理论及训练方法与现代心理学迥异,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当今虽有不少谈禅的书籍,但是对禅宗的理解多有偏差,因而在实践中没有什么用,本文主要介绍纯粹的禅宗。>
> > g&-
一提禅宗大家都知道要明心见性,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明心见性?什么是明心见性呢?M27
> > ccm!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说,一般人为什么有痛苦,是因为两种原因:一、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真心;二、是把攀缘心即妄心当成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呢?佛说:“你看我的手是有开合的,但你的真心(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开合的。有声音你能听得见,没有声音你也能听得见,能听到周围寂静无声。你的心不会随着声音的生而生,也不会随着声音的灭而灭。”有人问黄檗禅师:“妄念来的时候,佛在什么地方?”回答:“汝今觉妄起时,觉正是佛。”快乐、痛苦、愤怒、自卑不是我们的真心,快乐来的时候我知道,快乐消失的时候我也知道,我的心不会随着快乐的生而生,也不会随着快乐的灭而灭。知道快乐生灭的这个,才是我们的真心。佛在《楞严经》中讲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客尘”。就像来旅店投宿的客人,有的住一两天,有的住三五天总是要走的,知道这些客人往来的店主(主人)是常住不动的。快乐、痛苦、恐惧等等思想、情绪来来往往就像来投宿的客人,而知道这些思想、情绪的是店主人。这些动摇的客人、客尘都是妄心,而知道思想、情绪变化的是主人公,即真心。一般人把思想、情绪认作是真心,佛陀称为“认贼作子”。 l?;6
> > +E
禅宗直指人心,就是指出这个观察者是真心。临济禅师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个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又说:“大德,你且识取(认知)弄光影底(的)人是诸佛之本源,一切处是道流(学道之人)归舍处。你四大色身(佛教认为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即氢元素、氧元素、钙、铁、镁等)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你目前历历底,勿一个形段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这个能听的没有颜色、没有形象、没有大小、无头无尾)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以上是明心见性,见性一分钟都不要)但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此为保任,也即在生活中时时注意这个能听能说的)”大珠问马祖求佛法,马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大珠曰:“阿哪个是慧海(大珠自称)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大珠于言下自识本心。后上堂,人问如何是佛,大珠曰:“清谈对面,非佛而谁?”大梅禅师临终前闻鼠声,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自护持。”此物是什么?就是这个能听的,不会是老鼠吧?裴休访黄檗,黄檗唤裴休:“裴休”,裴休应诺。檗曰:“在什么处?”这个能听的在什么处?裴休一日托一尊佛像于黄檗前,跪曰:“请师安名。”檗唤“裴休”, Pq&K
裴休应诺。檗曰:“与汝安名完了”,休礼拜。唐宪宗问于鹅湖禅师,何者是佛性,湖对曰:“不离陛下所问。”大慧杲禅师云:“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知得来去处,方名学佛人。知生死的是谁?受生死的复是阿谁?不知来去处的又是阿谁?忽然知得来去处的又是阿谁?看此语眼眨眨地理会不得,肚里七上八下,方寸中(心中)如顿却一团火似的,又是阿谁?若要识取,但自向理会不得处识取。若便识得,方知生死决定不相干涉。”一会叫“生”的客人来了,一会叫“死”的客人来了,始终有个主人知道,故曰:“方知生死与主人公决定不相干涉。”“但向理会不得处识取。”懂与不懂皆客人,有个观察者知道懂与不懂,要注意这个观察者。我们平常注意力都放在客体上,当玫瑰花放在眼前时,我们只注意花的芳香、鲜艳,忘了还有一个观察者---主体。什么是客体?颜色、声音、思想、情绪。主体也就是我,时时记住自己也行。稍有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要无我相。我相是指一般人把身体和思想、情绪认作自己,这些均为客体,有一定心理训练后会发现,一但将这些认作自己就会有烦恼。古德云:“是谁叫你拖着这具死尸来?”瑞岩禅师居丹丘这个地方,坐磐石,终日如愚。每自唤主人公,自复应答乃曰:“惺惺著,他后莫受人瞒。”不可被他人言句变相中瞒过。灵训初参访归宗禅师,问:“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还信否?”训曰:“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佛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nZx
> > 5
明心见性并不像很多书上说的高不可攀,其实很容易,难的是一般人不敢相信,往往是一看又怀疑“这是我的真心吗?”临济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你若自信不及,即便茫茫地寻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换,不得自由。你欲得识祖佛吗?只你面前听法的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设求得者,皆文字相终不得他活祖意。”疑和信皆客尘,别去排除怀疑建立信,要回头看这个知道疑与信的是谁?刚开始保任会感到困难,这是由于我们长久以来攀缘客体,轻车熟路,对观察主体生疏所致。对此只要坚持下去,也就熟能生巧了。遇障碍时千万别去消除障碍,因为一会叫“障碍”的客人来了,一会又走了,知道障碍的才是店主人,要看他。刚开始保任时转眼就忘了,同上理别管他。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往往很注意现在是否见效了,此时当问自己:“这个关注疗效的是谁?”保任以似保非保为上,一般人容易盯得太紧太死,此时可放下一会再提起。&e
> > Xj
一个人刚明心见性并不能立即断除烦恼,临济禅师说:“你还不能自救。”尚须时时保任。不过见性前想对付烦恼,却不知如何应对,见性后开正法眼,知道该怎样化解烦恼。见性前烦恼粗重有力,见性后保任一段时间,虽有烦恼但转轻薄无力。禅宗在学道上,历来都是持读书无用论。书读多了易将各种思想观念认作自己,忘了主人公,对见性有影响,“知解门一开,悟门就关”。另外书读多了易增长烦恼。20世纪上半叶,缅甸著名法师孙伦戒训,不管你修得怎样,一句话“它就是如此。”我若说:“师父,我现在还是不圆满的,该如何办?”回答:“对,它就是如此,你是不圆满的。”我若说:“师父,我现在是圆满的。”回答:“对,你现在是圆满的。”余早年初学小乘佛教没几天,被一位博学多闻的专家指出:“你那点工夫算什么?离圆满差得远。”当时一听信心顿失,内心焦虑差点就放弃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坛经》云:“爱憎取舍谓之著相。”这位专家是在说:“你现在还处在不圆满的低价值状态,你要讨厌它,舍掉它;有个圆满的高价值状态,你要爱要取。”用认知疗法来分析,知道自己不圆满是“诱发事件”,价值评价的介入,不圆满、价值低是“自动思维、自主思维”,由此产生对高价值、圆满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产生苦的“感受”,为了消除苦的感受,产生“行为反应”,如笔者想放弃。在这四个过程中价值评价是关键。书读得多的人,分别心重,烦恼也重。佛教唯识学,把价值评价称为“比量”(对比、称量的意思),临济云:“爱圣憎凡,生死海里去沉浮。”《庄子大宗师》称:“古时候的真人,生不知道喜欢,死不知道厌恶。”因此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已经把死亡杀死了。可后来的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也就是生我喜欢,死我厌恶。不管他活多长总是要死的,当他死亡时都是被死亡所杀死的人。eP:
> > LV
常人对禅宗的另一个误解是,以为禅宗要打坐,坐到心如止水,一个念头也没有。慧能和临济对此均持否定态度。因为杂念均为客体,禅宗关心的是主体。即使打坐感到空了,禅宗说还不行,要回头看这个知道空的,否则叫“默照邪禅”。因为当打坐时,叫“空”的客人就来了,打坐后,叫“空”的客人就走了,是谁知道“空”在来去?LtDNHF
> > C
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与佛教大小乘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精神分析关心梦,关心无意识的分裂,对于好的东西要保留,不好的要排除。小乘佛教和小乘相通的森田疗法是接受一切。如果我做了一个美梦,对,它就是如此,我做了个美梦;如果我做了一个恶梦,对,它就是如此。对无意识的分裂与整合也一样。禅宗不关心梦,禅宗只关心做梦的人,是谁在做这个梦?是谁知道这个梦?是谁要去分析这个梦?]|5aD
> > n:
> > ;&9Yl
参考书:元音老人著《佛法修证心要》。《恒河大手印》网上有。《古尊宿语录》中“临济禅师语录”中华书局出版。《心灯录》清湛愚老人著,宗教文化出版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