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菩萨名,即得无量益
但闻菩萨名,即得无量益
天佑法师 撰
闻弥勒名,即可得诸加持。总有四种防非止恶利益:命终不堕黑暗处、不堕边地、不堕邪见、不堕诸恶律仪。这里主要是说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于六事五法精勤修习的众生,则他们得到的利益,将是保证再次闻法、上生、乃至得解脱的机遇。
不堕落黑暗处,有两种解释,若从六道的角度而言,此黑暗处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若又从引申义而言,黑暗代表无明,则光明代表智慧。能够听闻到弥勒的名字,则此处还是有佛法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而言则“不堕黑暗”处,从远离三恶道,更引申出远离边地的殊胜。不堕边地,也就是不堕无佛法的地方。内因具足正见、外因值遇佛法,这是得解脱的重要途径。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辨明。很多人看到此处,都会为自己松一口气,而忽略了其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得到圆满人生,并能值遇正法。这是避免八难的殊胜因缘。不过,人能值遇这些善缘,则未必定能导致善果。更重要的,是对于正见的要求。比如佛陀时代的提婆达多,受佛陀教导,取得一定的成绩,不过,由于犯了重大的错误,死后堕地狱中。然而,终究因为善种植下,佛陀受记,会在日后得辟支佛果。所以,就增上缘而言,佛菩萨的加持是十分可贵,不过外因终究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于是,我们强调值遇善缘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八难,当理解为,由于八种不同的因缘,导致闻法、行道的障碍。正如“佛随念”的语义。分别有这八种情况可以构成解脱的障碍(而不是说,这些情况,必然导致障碍)。例外还是有很多的。如经典记载,有一个青蛙,在佛法会上,意外命终。死后生天,即来礼佛。所以,有诸非人众,若得大善因缘,亦有可能得到法益。这一点,从经典中可以找到许多记录。此中不具。
据《增一阿含》云,奉持八戒,可对治此八难。又如《成实论》载,住善处,可生中国;依善人,可生值佛世;自发正愿,可具正见;宿植善根,可诸根完具。
不堕邪见,这是属于内因的范畴。首先,对于邪见要予以抉择。很多人执著:不信三宝,就是邪见。这种说法,需得商榷。
仔细归类,则很多人都是属于无见者。他们虽然声称不信三宝,不过他们很有可能并不是邪见者。因为仔细探究分析,他们或者没有任何“见”;或者所述不达意。总之,这不是判断是否正信的严格标准。反过来说,声称自己皈依三宝的人,也未必具足正信,或者也只是挂名而已。
什么是“见”?见是个人的一种观点(不是知识)。所以,见的重要性,就在于会决定行为的性质,乃至行为本身。所以,当要树立正见,这一点非常重要。
再说三学中的增上戒学。当我们持著正见,哪怕是“下士”心态的见,那么我们持律仪,仍是可赞的。不过,当要如律如法,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自由发挥。正如佛陀时代,有许多人戒禁取,若从表面看来,则很多做法与佛戒无异。然而其中有根本的不同,由于正见的差异,导致了两者间天壤之别。
于是,恶律仪从心态上而言,由于正见所决定。若就形式而言,可表述为佛子当正命而活。因恶律仪,为“善律仪”之对称。也就是为自活得利,而行诸黑业。如《俱舍论》载:恶律仪为智者所诃厌,故名恶行,能障清净之戒律,故名恶戒,不禁身语之恶,故名不律仪。又如《大般涅槃经》谓恶律仪有十六种:为利饲养羔羊,肥已转卖;为利买羊屠杀;为利饲养猪豚,肥已转卖;为利买猪屠杀;为利饲养牛犊,肥已转卖;为利买牛屠杀;为利养鸡令肥,并予转卖;为利买鸡屠杀;钓鱼;猎师;劫夺;魁脍(杀者);网捕飞鸟;两舌;狱卒;咒龙(以咒术为马戏)。
佛陀曾有如下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其实是一个含义,所以,止恶的同时,也就是在行善。经典中,列举三种白法: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
正见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可比成功之第一步。在佛法中,把无我、因果二律,看作是最基础的入门知见。两者缺一不可,若有丝毫偏废,那就会造成障碍。当然,对于今人而言,这些“真理”,只能先成为正知识,继而变成自己自觉运用的利器,能够帮助我们暂时、部分降伏一部分黑业。
由于,正见的成就,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惯性,导致眷属成就。眷为亲爱,属为隶属,指亲近、顺从者。如《法华经玄义》释云:“天性亲爱,故名眷;更相臣顺,故名属。”《大智度论》谓佛陀有大眷属与内眷属;内眷属指其出家以前车匿、瞿毗耶等人,以及苦行时之五人给侍、得道时之阿难等;大眷属则指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圣,及弥勒、文殊师利等诸菩萨。
关于不谤三宝,亦离不开正见。何谓“诽谤”?非实说实——这倒无关乎语气。如今,有很多人,表面上似乎在护持佛法,他们的弘法都是极具热情的。然而,局限于他们的所学,他们往往在宣传与佛法精神相背的理论。他们虽非恶意,然而却也脱不了诽谤的事实。我们可以参考《佛藏经》,我曾把此经,比喻作“照妖镜”,因为佛陀对于末法时代的寓言,太过精彩。正信的佛子,一定要多多参阅,以为自勉。
这里需要深究一下,导致善意谤法的原因,还是在于把知识当作智慧。佛法强调实证,唯有现量证得,才是真正可靠的。彻见真谛,这才是无漏智慧。这一点,与知识不同。因为一切非现量因素,都有可能遭到染污。学人当谨慎之。
如上广说,闻名利益。总结而言,就是循序渐进,造足值遇当来弥勒、未来诸佛之正因。
有心人,可以在这里引入《广论》中,对于三士修法的阐述。此上生经,具足道前基础部分的闻法利益、恭敬承事、亲近善士;并且随念于死、三恶道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三印四谛、十二缘起、增上三学、发菩提心、六度四摄等。学人亦可据此次第,参考究学。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