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四念处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張慈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四念处又称作一乘道(ekayana),是修行成就的“唯一解脱之道”(南传《中部》《念处经》),佛陀、辟支佛及接受佛法薰陶修行成就的阿罗汉,都必须经历这一管道,离开它,根本不可能另有捷径或神秘的门路通往觉悟大道。
  对修行者来说,四念处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从表面上看,它很朴实、浅显,这也许是它被忽视的原因,其实它颇具深刻简单性,修行效果相当显著,由之能开发深度的智慧,个中滋味只有切实实践它的人才能品尝出来。原始经典综结佛陀时代修行四念处的人的成绩:只要七日乃至七年的时间用功,必能成就三果或四果阿罗汉;只要如法修行,精进不懈,三因(ti-hetuka)生的人可以说万人修万人成就,但是二因(dvi-hetuka,只具有无贪、无嗔,但是没有无痴)生、无因(ahetuka,没有无贪、无嗔、无痴)生的人无法在当生证果。在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佛灭后四、五百年才编辑)崛起之后,四念处被当成小乘法而不受重视,中国佛教也深受其影响。四念处传到中国,变成“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概念式,其实际修行的方法、细节已鲜为人知,如果说四念处的修行法在中国失传千年以上并不为过。
  四念处的内容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由粗到细的四个自我警觉层次,检验自我是否分分秒秒念念分明,是否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地,如实觉照自身的四大变化及动作、姿势,如实觉照自身的感受是否有苦、乐、不苦不乐,如实觉照当下的心念影像是否有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的掉悔、恋盼而引发散乱与昏沉,如实觉照是否有出自于顺我则贪及延展出“常见”(愿它恒常、不变异)及逆我则嗔及延展出“断见”(愿它消灭、不再存在)。
  一个接一个地自我警觉身、受、心、法的生起、持续、变异、消失,不压抑、不回避地面对它、追踪它(不要变成追悔与追恋)、分析它,警觉它有因有缘地生起乃至有因有缘地消失,“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怕的是受无明妄想牵动太强烈时,而忘却觉察力,若能即刻“随顺觉”,那么就有即刻成就的功效,亦即身念处成就生理上不起紧张、行为上不慌乱,感受上不起情绪高低潮,心念上不攀缘五欲、不生五盖,法念处消毁自我与自我中心的妄见执著,从此培养出以缘起分析法正确地、完整地评估世间问题的能力。一念一念地观照,一层一层地剥析,再困难、再复杂的人生问题都历历分明,有如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佛陀及其阿罗汉弟子就是这样日以继夜地以四念处为“食”(精神营养),因而累积无数的、不中断的当下修行成就的成绩,而达到“前、后际俱见,(烦恼)永尽无余。”
  一个修行者的功力,完全可由修行四念处的成绩来评估,而不管他过去的修行来历、经历学养、背景。自己若分分秒秒在修行,则愈来愈了了分明,愈趣向清净澄澈,一有“苦”生起,很快就捕捉到而出离之。此外,修行是要切磋的,否则会走很多冤枉路,四念处的修习法,更需要进行双向沟通,且不讳忌自我发露忏悔,及在适当时候(如布萨时)说出别人的过失(举罪)。还处在未证究竟解脱的凡夫及“有学”圣者阶段,要学的还有很多,有批评的勇气及被批评的雅量,才能实质地增进人我之间的和乐,否则几个修行人杂凑在一起,各搞各的,怎么也看不出群居的生命力。
  实践四念处能不断地提高“证量”(证悟的质量),它能让人很明显地见到高效率的修行进度。一个人若精进用功修行而对四念处无知无识,顶多只能小幅度地净化人心,要进一步突破障碍,往往非常难。唯有把四念处当做精神食粮的人,才能保证“正见增上”,他本身的证量才是他真正的生命信仰。他不会因为法门杂多的“经典说”、“祖师说”、“老师说”而乱了阵脚,因为不管谁说的教法,都必须能在日常生活中检证,看是否有助于苦恼的解除。
  实践四念处能提高“普度众生”的能力,也能确保佛教四平八稳的推展,不致于偏离正轨而趣向华丽、虚玄、唯心、神秘,使佛教呈现虚荣、病态、假象的兴盛,因为实践者重视团队精神(僧团),关心自他心智成长,也对公共事务、生态环境等保持高度警醒和敏锐觉察,待人处世善于寻求其先后、急缓、本末、轻重的次序,能用出世精神做人世的事业,带动社会的和谐与安乐。
  (1987.12.《新雨月刊》第1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