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求同存异的新时代价值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纯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综观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商讨议题的广泛可知,
当「全球化」风潮已深入人类文明各个层面,
显示着全体人类休戚与共、祸福相系的时代已来临。
前瞻未来,面对人类文明发展从未有过的新局,
圣严法师实际地参与国际活动,提供建言。
智者的叮咛,在国际的发言台上,
正逐渐汇渠成智能的汪洋,无远弗届。


  在公元2001年美国纽约发生九一一攻击事件后,世人已逐渐了解,宗教的力量不但和世界和平密不可分,各宗教领袖提供的智能与建言,更可成为维系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石。

  因此,往年的世界经济论坛都以经济议题为讨论主轴,但今年的会议特别针对全球化和种族冲突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相较于去年仅有17位宗教人士与会,今年出席会议的各宗教领袖多达43位,人数比去年高出许多。而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能够获邀出席本届会议,成为台湾方面与佛教界唯一的代表,可谓意义不凡。

 这场来自全球106个国家,包括三十国元首及政府首长等近三千位政、经、宗教人士,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内所召开的会议,引起全球人士的关注。2001年11月间,世界经济论坛发言人麦克连即召开记者会对外表示:为展现遭逢恐怖主义攻击后的团结精神,主办单位决定将2002年第32届年会,移师纽约举行。这是自会议成立以来,首度改变开会地点。

  由瑞士企管学教授史瓦伯于1971年创设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在过去三十年中,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界领袖、政府官员与学界人士,齐聚瑞士滑雪圣地达沃斯(Davos),共商全球性重要议题。


「求同存异」是普世价值

  从美国时间元月31日至2月4日,一连举行5天的世界经济论坛,有鉴于九一一事件对世局带来的冲击,包括人类文明发展的脱序危机、贫富差距与宗教狂热,都是刻不容缓亟待寻求解决之道的重大议题。

  所以,本届会议特别在安全、政治、商业与经济之外,另将宗教列为此次年会议题,并于2月1日至2月3日的议程中,讨论「什么是今日世界所谓的神圣?」、「从各宗教角度寻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建构不同信仰间的和平之桥」三项主题。

  针对这些宗教性议题,在2月1日的晚餐会里担任主题发言人的圣严法师,首先发表「多元化世界人类所应认知的『神圣』,是求同存异」的谈话。法师认为,在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的社会现实下,「神圣」的定义已经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然而,在当今世人各异的神圣价值观中,我们还是能发掘「神圣」的普遍性与共通性。

  以佛教和传统儒家思想为例,佛教主张的「和」、「敬」与「慈悲」观念,和儒家提倡的「和而不同」、「仁爱」以及「民胞物与」思想,同样都说明了在持有自己的立场之外,也要尊重、包容他人价值观的重要。若能秉持这种开阔的胸怀,促成各种思想、信仰间相互激荡,不但能够彼此学习、交互成长,还可以保持文化生命的历久常新。

  法师还强调,只允许某种单一文化存在的时代社会,已不会再来,所以他衷心建议,基于普世对于生存、发展、平安、健康的共同想望,世人应以「求同存异」,做为多元价值观下的共同价值观。

  在论坛宗教领袖会议中,出席的宗教代表虽然各有不同的宗教立场;然而与会者都能秉持人本的精神,从「人」的立场提供智能的箴言,而非坚守在「神」的立场中争论彼此的差异,「求同存异」的精神,由此可见。


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任务

  相对于宗教领袖会议所呈现的宏观、理性与包容;因主观、坚持与固守本位所衍生的「基本教义派」,便容易造成各宗教间的对立,并成为酝酿恐怖主义的温床,从而导致战争、冲突的发生。

  基于此,圣严法师于论坛中提出了「如何转变基本教义派的认知」的主题发言,试图在经历九一一恐怖攻击的伤痛之后,为世人提供和谐共处的长远之策。

  法师首先提到,基本教义派不仅限于宗教,凡对于特定的学术理论或政治理念的坚持,都可算是基本教义;此外,基本教义并不一定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也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但宗教上的极端基本教义派,较易有恐怖主义的倾向。

  至于圣严法师所谓的「转变基本教义派的认知」,并非是要「消灭」基本教义,而是要「淡化」基本教义中可能产生的排除异己与暴力的倾向。

  在贫富差距日益严重的今天,法师也提醒大家,贫穷所导致的信息闭塞、文化思想封闭,是形成强烈排他的基本教义派的重要因素;而九一一事件的教训,则说明了因自卑而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妒嫉与仇视,会让贫穷中孕生的基本教义,转化成极度的傲慢心态,并藉由暴力攻击铲除一切异己。所以贫富问题不但与诉诸暴力的基本教义派息息相关,更是世界和平的一大隐患。

  美国财长欧尼尔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谈话中,曾感叹地提到,美国每年用来支持弱势国家的经费高达数千亿美金;然而,多年的金援,换来的却是「只为己利」的批评。

  对此,圣严法师认为,仅对弱势国家施与金钱的援助,往往只会造成当权者的贪污腐化,于事无补;要消弭贫穷、要拥有长久的和平、要淡化基本教义派可能的暴力与排他倾向,除了金援外,我们更需要付出的是爱心与耐心,致力于推动弱势与贫者的文化、信息、教育工作,并以友善的方式和他们做朋友,使他们在多元化与现代化的时代氛围中自我成长,从中领略尊重与包容的可贵,促使基本教义派能够重新诠释、修正他们的价值观。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绝非短短数年间即可见其成效;然而,「二十一世纪所有人,都应朝此目标努力」圣严法师强调。

 
「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在举行世界经济论坛的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内,有来自全球的政、经、宗教人士,共同为世界新情势研商应对之道;而饭店外,则有约四千名警察在会场外围重重部署,进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严阵以待会期中随时可能爆发的大规模示威行动。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论坛举办期间,总会有大批反全球化人士群集场外示威抗议,甚或阻挠与会者进场开会。

  反全球化人士认为,「全球化」是纯商业行为的工具,是剥削贫穷、弱势族群的借口,在本届会议前夕,示威团体也计画集合美、欧及其它国家数万名人士,前来纽约参与反全球化示威。

  相对于纽约警方的高度戒备,圣严法师认为,示威者传达的是弱势族群的声音,是为世人提出必要思考的警讯,所以我们应怀着感恩、关怀的心,聆听他们的诉求,并尽力寻求方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事实上,在贫富不均、强弱分立的现实下,贫者、弱者害怕在全球化风潮中被遗忘、被伤害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而富者、强者是否会将全球化异化为不健康的「霸权主义」,也的确值得我们密切注意。但总括来说,「全球化」已是必然的时代趋势,甚至连宗教都将无可避免地纳入「全球化」的共同体系中。

  对于「宗教全球化」,圣严法师持赞成的态度,他认为藉由「宗教全球化」,将能促进各宗教间彼此尊重与了解,进而消弭无谓的隔阂、猜疑与排斥,实践「求同存异」的普世价值。

  由此可知,「全球化」的内涵,并非局限于示威者戒慎恐惧的经济范畴内;其实跨世纪的全球化风潮,早已推展到安全、文化与宗教的差异上,成为全球性的新思考议题。

  近年来经常出席各项国际会议的圣严法师,在返台后召开的记者会中提到:「出席国际性会议,是为了将健康的理念,与世人分享,并在大方向上提供原则性的建言。」


与世人分享健康的理念

  在本届世界经济论坛中,法师针对世局的乱象,提出心灵环保、礼仪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四环」主张,针砭心灵贫穷才是今日世界诸多问题的根源。法师并提议,应以「布施」精神,鼓励富者以财物布施接济贫困;鼓励贫者以慈悲的胸怀布施一切众生,广结善缘。

  除了宗教议题外,圣严法师还出席了「生物科技:如何将伦理道德转化为法令规章」的圆桌会议,并应会议主持人鲁宾斯坦之邀,从佛教的立场发表他对复制人的看法。

  法师指出,科技发展若是为人类谋幸福,是值得鼓励的;但若仅是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或出于满足科学家的冒险或好奇心,则必须制止。他还建议成立一个全球性机制,用以监督、辅导生物科技的发展,避免产生任何违反道德伦理的结果。

  综观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从包括圣严法师在内的多位宗教领袖受邀与会,以及论坛商讨议题的广泛可知,当「全球化」风潮已深入人类文明各个层面,并逐步将世人纳入共同的生活体系里,这表示:一个全体人类休戚与共、祸福相系的时代已经来临。前瞻未来,面对人类文明发展从未有过的新局,圣严法师实际地参与国际活动,提供建言,提醒我们未雨绸缪的重要。

  智者的叮咛,在国际的发言台上,正逐渐汇渠成智能的汪洋,无远弗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教现代化
下一篇:佛教与耶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