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角度看肉食与素食
从健康角度看肉食与素食
——摘自美国「希望」心脏协会员工健康通讯:「和谐」第一卷第9期
吕建锋
从健康角度看肉食 毒素致癌
人吃进肚子的肉,至少隐藏五种以上的毒素:
1、动物被屠宰时,因肉体剧烈痛楚而引发恐怖、怨恨、悲伤等等情绪,在遗体中产生的毒素,经由嘴巴进入人的胃肠,消化后溶入血液,再由血液流遍全身,使各部器官肌肉的细胞中毒、腐化,进而生病、死亡。
美国华盛顿心理实验室曾做过一种心理变化对生理健康导致影响的化学试验。放一支玻璃管容器在冰水杯中,管底朝下,空口朝上。受试验的人从管口向管内呼气,气遇冷而凝结在管内壁上,集聚成水。如果受验人的心理状态正常,呼气凝成的水呈无色透明,如同一般的水;如果受验人的情绪状况是怨恨、生气、害怕、嫉妒等等,玻璃管中的水会出现种种不同的颜色,经过化学分析,都含致命的剧毒。嫉妒的水让一只老鼠喝,几分钟内就会毒死;怀著怨恨一小时之久的毒液,足可毒死八十个人。另外经过实际验证,在情绪失控中的母亲为婴儿喂奶的话,轻则使婴儿生病,重时致死。
这一段科学典故,至少含有两大意义:
A、动物被剥夺生命的极度痛苦时刻,由于强烈的负面情绪而刺激身体细胞的化学反应,使全身产生剧毒。人吃动物肉,同时吃进了这些毒素,产生种种慢性或急性疾病,甚至长瘤,长癌。所以,素食是最好的养身之道。
B、负面情绪会在身体细胞中产生毒素。所以绝大部份的身病其实起源于心病。反之,正面的情绪如平静、安详、满足、欢喜、亲爱、慈悲,却能刺激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快速排除废物,充分吸取营养,而产生精力、活力,常保青春健康。所以,修心也是最好的养身之道。心念的善或恶,决定了身体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分野。
2、动物被屠宰而死亡后,尸体中的细胞即刻停止工作,肉中的蛋白质就会凝结而分泌出自我分解的酵素,使肌肉腐烂,产生毒性,称为“尸毒”。然后吃进肚里的肉,又在人类先天不适应消化肉类的肠壁中缓缓前进,大概需要五天才到达排泄器官而放出体外(素食食物只需一天半)。这些腐肉的毒慢慢侵蚀肠壁,最后形成直肠癌、结肠癌等等不治症。这种尸毒即使经过烹饪处理也不能消灭,成了消化系统胃肠癌症的第一祸首。
3、近代人口急速成长,物质文明快速进步,使得肉食的需求大量增加。禽畜的生养过程,大多在大量繁殖、大量喂养、大量输送、大量屠宰的方式下进行。这些动物从出生、长大、到被屠杀至死的短暂一生,完全在推挤、压迫、关闭、捆绑、悬吊、黑暗、强光、污臭的环境中度过,躯体饱受种种凌虐的伤痛,心理上必然充满著种种恶劣的情绪,因而刺激细胞的病变,分泌毒质,发生潜在的疾病。吃了病肉、毒肉,而人能不生病、不中毒,才是怪事。
4、科学家们把人吃肉称作“食物链的末端”。植物吃阳光、空气、水;动物吃植物;大动物吃小动物;人吃动物。现代全世界的农田和果园,都喷洒有毒的化学药剂来灭害虫。这些农药转移到吃植物的动物体内,永久存在脂肪之中。肉食动物又把素食动物肉中的农药毒素消化进自己的脂肪内。人吃动物肉,让自己变成农药残毒的最后保存者。根据科学调查,肉类当中的杀虫剂量,比蔬菜、水果、青草中所含毒量,高出十三倍。农药是致癌的主要病因。而人吃蔬菜和水果,却可以借清洗或削皮的方法,去除农药的残毒,以避免中毒或减至最轻微的程度。 另外,为了加速养殖过程中牲畜的成长,牲畜被迫喂食开胃药、抗生素、镇定剂、化学混合饲料,或注射荷尔蒙催生剂。这些化学药剂也都是强烈的致癌物质。
5、等待出售的肉类,在储存期间往往日久而腐败变色,为了维持新鲜的肉色,许多肉贩会擅自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化学防腐剂,被吃进人体后也变成致癌的强烈毒素。 除了导致癌症之外,人类吃肉过多,会使负责解毒的肝脏负担过重,疲劳过度,失去解毒功能,而引起肝退化、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从健康角度看素食 素食是养生之道
研究指出,人类的消化系统和牛马羊一样,比较适合素食。因为肉食中的动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容易引起胆固醇过高及心脏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时也有致癌的可能性,而素食可以净化血液,预防便秘及痔疮的产生,养颜美容,并且安定情绪。和肉食比起来,素食在养生方面实在益处多多。难怪素食蔚为流行,成为现在代人崇尚健康的养生之道。
素食,从健康的角度来讲,究竟有何优点呢?
第一: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对心血管构成威胁的有害物质,因此素食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近美国公布的一个研究报告证实,堵塞的冠状动脉,可以通过素食、运动、服药和减少精神压力等综合措施重新通畅,而不需依赖手术打通;单靠素食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且在以后十年中不发生使心脏病猝发的冠状动脉病:而不能坚持素食者,则出现了冠状病重度再发。
第二:植物性饮食,包括:全谷类、豆类、蔬菜及水果,有保护人体降低罹患癌症机会的作用。最近研究指示,黄豆可减少乳癌之罹患率,可能是因为黄豆中所含的植物固醇(Phytoestrogen) 可减少肿瘤之发生。黄豆所含的蛋白抑制剂可阻止及避免大肠癌、口腔癌、肺癌及肝癌的发生,这可能是因含有异黄素(Isoflavones) 及其他抗癌剂之故。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固醇及皂素(Saponins)可亦减少罹患大肠癌机率。素食可以减少癌症发病率.尤其是直肠癌,结肠癌:这是因素食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刺激肠蠕动加快,利于通便,使粪便中有害物质及时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质对肠壁的损害。据美国有关资料,素食者比肉食者癌症发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
第三:素食可减轻肾脏负荷:素食对肾功能不健全的肾脏病患者来讲,能起到让肾脏[休息]的作用:肾脏病患者改为素食,外加乳制品的摄入,既可减轻肾脏负担,又不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实为一举两得。
第四:素食对预防骨质疏松症亦有好处。众所周知,老年人[ 尤其绝经后的妇女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提倡多吃含钙质的食品,而维生素C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 [ 如绿色蔬菜,西红柿和某些瓜果等 ] 含维生C。丰富:相反,动物食品有时却能剥夺身体利用钙质的能力:因此,有人提议.素食者喝些牛奶,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钙质,这样有助于骨质增加密度。
第五:许多研究显示健康的素食能减少罹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退化性疾病。例如:豆腐不仅比同重量的肉类热量低,饱合脂肪酸少,且完全没有胆固醇(只有动物性食物才含有胆固醇),所以吃素者有较低的血胆固醇,加上膳食纤维质能降低胆固醇,故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利。植物性食物体积大、热量低,且具有饱足感,因此对于控制体重预防肥胖也有利。植物性食物富含纤维质,能延缓小肠中葡萄糖的吸收,可帮助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
您每天需要哪些维生素
喝酒的人
酒精会消耗很多的维生素B类, 喝酒的人,尤其是每天至少喝3瓶啤酒、 3杯葡萄酒或一般酒类,、或两杯烈酒者, 每天至少应该服用75毫克的维生素B3和 15——20毫克的维生素B6
老年人
超过65岁的人,每天需要1600国际 单位的维生素A,1000毫克的维生素C, 3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200~300国际 单位的维生素E, 50毫克的维生素B1, 50毫克的维生素B2,75毫克的维生素B3, 25~50毫克的维生素B6,100~150微克 的维生素B12。 但患心脏病者,服用维生素E时应遵医嘱。
生活紧张的人
为了应付紧张的生活,需要每天补 充维生素C--1000毫克,维生素B1--20 ~50毫克,维生素B2--20~50毫克,维 生素B3--100~200毫克,维生素B6--20 ~50毫克,维生素B12--75~100微克。
体力工作者
体力工作者多吃维生素C 有助于抵 抗日晒。其维生素的需要量是:2000毫 克维生素C,20毫克维生素B1,25毫克维 生素B2,50毫克维生素B3,50毫克维生 素B6,50~70微克维生素B12。
坐办公室的人
由于他们的运动机会不多,因此很 需要有助于将氧气输入脑部的维生素E。 他们每天需要30~4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 E,2000毫克维生素C, 400国际单位的 维生素D和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A。
活动激烈的年轻人
他们需要的维生素量是: 400国际 单位维生素D,500~1000毫克维生素C, 15毫克维生素B1,15毫克维生素B2,40 毫克维生素B3,25毫克维生素B6,25微 克维生素B12和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A。
过于肥胖的人
信不信由你,肥胖的人通常都营养 不良。他们吃下一大堆东西,不过种类 不对。
他们每天应该补充的维生素量是: 1000毫克维生素C,25毫克维生素B1,50 毫克维生素B2,50毫克维生素B3,25毫 克维生素B6,75微克维生素B12,5000国 际单位维生素A,1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100~200国际单位维生素E。
(选自BBS水木清华站)
美国农业部宣布素食达标
美国农业部正式宣布:素食在各种营养方面均可达到「国家推荐的饮食标准」(RDAS);也就是说,不必吃肉、鱼、鸡、蛋和奶制品,也可以有很好的营养。
无论你选择何种饮食,身体健康有赖於有良好资讯、常识判断以及不偏食。传统观念中,肉、鱼和鸡是铁、锌和维它命群的主要来源。奶素者和蛋奶素者应该特别注意摄取足够的铁、锌和维它命群。不食用任何动物制品的纯素食者应该补充维它命B12,也应该特别注意摄取足够的钙和维它命D等这些别人从奶制品中获得的营养。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