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与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与香
  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现今几大主要宗教形成之前,人类就早已经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香料以增添香味、驱虫辟秽、防治疾病,并且在东西方的祭祀仪式上都流行焚烧香木,通过烟气制造特殊的气氛。可以说,香是源于人类的生活而不是单纯的宗教活动。
  但是,由于香料,特别是用于焚烧的香,与人的精神活动有格外密切的关系,所以古往今来的诸多宗教,无论规模是大是小,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对香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其中佛教尤甚。
  从流传下来经书中可以看到,佛家关于香的记载非常之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玄应音义》、《大唐西域记》等等;而且诸佛圣众都有与香有关的论述,如释迦牟尼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慧能大师、龙树菩萨等等;经书中所记载的香品的种类难以计数,现今使用的绝大多数香料在经书中都有记载。
  在佛教刚刚兴起,释迦牟尼佛还住世之时,就对香十分推崇;其后两千年多年里,佛家用香的风习不改,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以至于现在有佛寺处必有香烟,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佛教对香的重视可从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对弟子阿难讲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普熏十方,虽顺风逆风也畅达无碍,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阐述修持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佛的加持与接引,将之喻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香入手。“我于居处静堂养晦自修,看见比丘们烧沈水香,香气寂然,入于鼻中。我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空;不是存在烟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时无所执着,来时无所从来。我由此心竟顿销,发明无漏,证得阿罗汉果位。现在佛陀问我达到圆通所用的法门,如我所证悟者,以香的庄严为最胜。”
  另有一位孙陀罗难陀,也是观鼻中气息出入如烟而悟道。据《楞严经》记载,孙陀罗难陀曾自述,“当初我出家随从佛陀入道时,虽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却常常散动,无法证入无漏解脱。于是世尊教我观鼻端一片白,我开始定心谛观,经过二十一日,只见鼻中气息出入如烟,内在身心虚空清净如琉璃。后来,这个烟相逐渐消失,鼻息成为白色,心中开明,烦恼尽除,出入的呼吸都化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罗汉果。”
  在佛家描述的极乐世界中,还有一个“香积净土”,即“香积世界”、“众香国”。其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获得圆满的功德。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教中用于供养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物。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如《法华经》之“法师品”列出了“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
  在居士家中,无论供品陈设繁简,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
  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香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还常泼洒香水
  不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特别是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
  据经书所记,佛陀本人及其他圣众,都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讲述,“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于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
  再如《华严经》记载:“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华”……“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
  香不仅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来供佛。据《大宝积经》记:“……兴起光照一切香花,善妙香、常熏香、乌虚延香,常有花乐、眼目乐,如是众花兴云致雨。雨众杂香,鼓天妙乐。”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同时,佛家也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悦意”者才是好香。如《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五事毗婆沙论》云:“诸悦意者说名好香;不悦意者说名恶香”。
  所以,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内外也是处处熏香,以营造好的修炼环境。而且对香的品类也是精心选择,不仅使用上等的单品香料,还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调和制作更适用于修炼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许多修炼有成的法师同时也是调制合香的高手。
  佛家以香治病
  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是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医理论颇为相似的佛医学对中医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佛医学关于香药的知识使中药材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增加了沉香、薰陆香(乳香)、鸡舌香、藿香、苏合香等新药材,而且在《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中增加了“芳香开窍类”药材。
  佛家香药的配方种类十分丰富,用途也极其广泛。不仅熏烧香药以除污去秽,预防瘟疫,还有专门的药方对治特殊的病症。使用香药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烧,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涂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时用。
  如《大唐西域记》记载:“身涂诸香,所谓旃檀、郁金也。”印度气候湿热,易生体垢体味,所以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净身去味,又能消炎杀菌,防治皮肤病。
  再如经书所记:“取药劫布罗(龙脑香)和拙具罗(安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疗“蛊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疗“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以“昌蒲、牛黄、麝香、雄黄、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秽化浊,开窍通经。
  佛家香品的种类十分丰富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种丰富,包括南亚、南洋群岛、西亚、澳洲、中国等广大地区出产的多种香料。早期的佛教经书中就记载了很多的香料品种,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牛黄、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黄 、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苇香、竹黄、细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马芹、龙花须等等。
  佛家的香品种类齐全,有熏烧用的“烧香”,有涂敷在身上的“涂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汤,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状、块状的香木,也有粉状的香末;有单品香料,也有多种香料合和而成的合香。而且,这些丰富多彩的香品在佛教形成之初就都已经出现了。
  由于香的尊贵、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传统,还有他为诸佛乐道的神圣,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几乎是无处不“香”了。
  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为准,谓之“坐香”;
  围着佛像“绕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若是跑步绕佛,则谓之“跑香”;
  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
  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