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西藏密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藏密教》
  心灵的面具:藏密仪式表演的实地考察
  壹·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是郭净先生,他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於宗教艺术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尤其是中国面具仪式的探讨.本书由上海三联书店於1998年出版.

  假面及其相关的仪式表演,是亚洲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类型最为丰富,且最有活力的面具仪典,要属发源於藏地的「羌姆」.它的生存背景,是连结东亚,南亚和中亚的世界屋脊;它所依托的信仰,为卓然独立於现代工业文明之外的藏传佛教;它所赖以展现的舞台,则是上千座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佛教寺院.它传达著另一种艺术观和生命观,以表演舞戏为外在的形式,以金刚乘修供为内在的内容.它的重要性,不仅在於历史之久远和分布的广阔,更在於它以象徵表演的手法,阐释了东方神秘主义和智慧经验的核心命题:超越死亡,并进而超越生死轮回,直至达到最终的解脱.

  在佛教看来,死亡境界仅是生与再生的中间状态.在「西藏度亡经」中,与其说是为了开示临终和已死的人,不如说是引导生者求得精神的解脱,而此一宗旨透过「羌姆」的象徵表演仪式而得到充分得展现.
  对於我们而言,并不是在探讨一种未知的真理,而只是去了解和转达一种已知的真实,那即是早已存在的本然.如果我们企图依靠从现代教育中学到的科学方法,任意进行推断,只会引向佛所说的误见.而我们所能做的,唯有静心的看,静心的穿透,不带偏见地去体察事务的本相.

  贰·章节目录
  第一章 羌姆的起源……………………………………………………1
  1·密教初传西藏……………………………………………………………1
  2·桑耶金刚舞的创编………………………………………………………22
  3·金刚舞的多元文化色彩…………………………………………………34
  羌姆的流派与分布………………………………………45
  1·藏区教派羌姆……………………………………………………………46
  2·羌姆在藏区以外的分布…………………………………………………78
  羌姆的仪轨………………………………………………99
  1·羌姆表演的空间与时间…………………………………………101
  2·羌姆的基本程序…………………………………………………110
  3·羌姆的结构………………………………………………………157
  羌姆的主要角色………………………………………165
  1·上师与本尊………………………………………………………167
  2·护法及随从………………………………………………………214
  3·转心者……………………………………………………………238
  4·动物………………………………………………………………243
  羌姆的宗教奥义………………………………………249
  1·灵嘎与替身………………………………………………………249
  2·驱邪仪式中的替身………………………………………………254
  3·羌姆中处置灵嘎的仪轨…………………………………………264
  4·灵嘎处置的意义…………………………………………………275
  羌姆的艺术形式………………………………………293
  1·面具,装饰………………………………………………………293
  2·舞蹈,戏剧………………………………………………………309
  3·音乐……………………………………………………………326

  参·研究架构图
  印度教文化 印度佛教
  西藏传统文化 藏传佛教 中国文化
  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格鲁派
  羌姆仪式
  面具装饰 音 乐 舞蹈戏剧
  注: 表「主要影响」
  表「次要影响」
  肆·内容介绍
  一·羌姆的起源
  1·密教初传西藏
  表1:佛教在古印度的发展
  时间
  佛教的发展
  公元前六至四世纪
  原始佛教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
  部派佛教
  公元一至七世纪
  大乘佛教
  公元七至十二世纪
  金刚乘佛教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在西藏佛教的历史上,「莲花生大士」也是一个重要的开创者.据藏地史料记载,佛教於公元七世纪以前从印度,中国两地大规模传入吐蕃.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组织了部分佛典的翻译,并创建大,小昭寺和十二镇魔寺.但是,这一时期西藏并未形成正规的僧伽制度,寺庙仅用来供奉佛像,没有本地的僧人岀家,原有的苯教势力仍握有很大的权利.

  到七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大士与堪布静命大师到西藏,创建了第一座佛,法,僧三宝具全的寺院–桑耶寺.这一系列传播佛法的活动,为金刚乘的仪式舞蹈「金刚舞」输入西藏奠定了基础.其意义在於:

  桑耶寺的建立,为有组织的佛事活动,尤其以金刚乘的仪式化表演设立了「坛场」.坛场(Mandala)即筑一方圆之坛或道场,安置诸佛及其从属於此,以供祭祀和观修.根据藏地的传说,雪域如一仰卧的魔女,而桑耶寺的布局,不仅有象徵佛教宇宙的涵义,同时也是为了仪轨活动需要安排的.在魔障的污秽中辟岀一块块净地,做为将污转化为净的坛场.金刚舞的目的旨在镇压内,外的邪恶.

  以桑耶寺「七觉士」为开端,相继有300多人出家,从而形成西藏最早的僧伽组织.其中有一批人跟随莲花生等学习金刚乘,逐渐熟悉了金刚乘的仪轨,为僧团仪式表演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大批佛典尤其是金刚乘经续在这一个时期翻译为藏文,使金刚舞以及后来的羌姆有了教理的基础.密教的仪式表演,正是以经典中这类有关修行,本尊的文字为依据,通过身,语,意三密相应,借助象徵性的表演行为阐释和展现宗教的奥义.载之於文字的义理,必然同行诸於表演的活动相互依存.可以说是,先有经典,再有仪式,再有表演.

  这一时期佛,苯教的激烈斗争,为金刚舞的出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需要.请莲花生大师前来收伏藏地鬼神,以期借助金刚乘的神变法力及咒术,与苯教决一高下,取得摄伏人心的效果.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创编的金刚舞,就是为了征服藏地鬼神和教敌而制定的一种仪轨,它在佛,苯斗争过程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2·桑耶金刚舞的创编
  相对於大乘显宗,金刚乘将仪式和表演放在比以前更为重要的地位,并将其做为自己最显著的特徵之一.因为它在兴起之时,便突破了大乘显宗经院化的框架,从印度教和民间信仰那里吸取养分,将修行实践与哲学思辩相结合,发展出繁复而精致的仪式体系,用有形而且那麼通俗的祭祀仪式代替过去抽象的禅定思维,利用一切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从前仪式和表演只是引领修行者入道的手段,然而现在仪式本身成为了道,而且取代契经.教义理论必须用一种摸的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是单纯心灵上的理解.在这一体系中,表演同修行已融成一体,跳舞象徵修行,唱歌象徵念咒语.

  3·金刚舞的多元文化色彩
  公元八世纪,出现在桑耶寺的金刚舞带有较多的印度密教色彩,可以说它大致延袭了印度金刚舞的表现形式,但是也吸收了不少本土文化的因子.因为密教在传入吐蕃的过程中,没有也不可能全部排斥当地的信仰和习俗,一味追求教法的纯净;相反的,它巧妙的运用调伏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削弱教敌的反抗,将征服对象融入自身,把许多苯教神,地方神收编后改造为佛教的护法神.把苯教的一些祭祀方法纳入佛教仪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把苯教和西藏民间艺术加以选择利用,从而丰富了金刚舞的内容和形式,使之得以同金刚乘一起,在雪域中扎下永久的根基.

  所以说,桑耶的金刚舞虽然以印度金刚乘的祭祀表演为范本,但它并非单纯的照搬.在传播的同时,吸取了西藏本地乃至於中国的文化内容.在印度,西藏和中国三种文化因素,尤其是印度密宗和吐蕃传统信仰及两地宗教艺术交汇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西藏风格的金刚舞.

  二·羌姆的流派与分布
  1·藏区教派羌姆
  藏传佛教自十世纪以来渐次形成诸多宗派,而各教派为了宣传本宗的义理,发展本宗的仪轨,相继对早期的金刚舞加以改良,使之渐渐分流,从而演变为风格各异的教派羌姆.

  表2:各教主要羌姆
  宁玛派
  萨迦派
  葛举派
  格鲁派
  多德:经藏供养
  七月普珠:金刚橛修供
  二十九多玛:供祭三大护法神
  古多:时轮金刚香巴拉舞,岁末驱邪
  次久:元月及五月十日
  冬季大法会:供祭三大护法神
  古鲁次久:赞颂莲花生十日羌姆
  二十九多玛:供赞大威德金刚及眷属
  八大法行:八部密乘经典的八种神灵
  普巴尔卓钦:金刚橛修供
  西莫青波:密宗院羌姆
  静猛:一百位静相与猛相神灵
  格冬:誓愿法王与恶灵斗争
  金刚橛:事业护法神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2·羌姆在藏区以外的分布
  表3:羌姆的分布地区
  中心地带
  第二块区域
  第三块区域
  西藏自治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喜玛拉雅山脉沿线的山区:
  印度北部的拉达克:藏族
  尼泊尔:门巴人
  锡金:夏尔巴人
  不丹人
  纳西族
  摩梭族
  普米族
  僳僳族
  受蒙古文化影响地区:
  蒙古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
  中亚布里亚特蒙古
  河北省至热河一线
  蒙古族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三·羌姆的仪轨
  藏传佛教在其诞生的初期便确立了「渐悟」的原则,并由此繁衍出严格而复杂的修行制度.金刚乘自身发展的过程,就是针对大乘佛教显宗过分理论化,学术化的偏颇,而以仪式化的实践行为加以纠正的过程.藏传佛教继承了这一个传统并加以完善,从而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的修习制度.实践是指「仪轨」,这种仪轨包括为达到所希望目地的多种方法和手段.从金刚乘经典的体系来看,仪轨是用以使各自的保护神清楚地出现在面前的一种默祷.此外,仪轨还是驱邪和驱魔的仪式,此外它还是伴随著度僧的一种仪式以及夏季隐修生活的仪式.藏传佛教仪轨的核心,是身,语,意三密相应的祭祀行为.这三者在特定的仪式环境中运作,将不同的仪式手段(如诵经,祭神,表演)合成相互协调前后连贯的整体,为救度众生有情而努力.

  表4:藏传佛教修习制度
  道位
  内 容
  资粮道
  透彻领悟轮回之苦,而生慈爱,悲愍之菩提心,开始大量集聚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加行道
  初识「空」的本性,并能将意念集中於空而观修
  见道
  能直接体验「空」的本性而获圣位者
  修道
  通过九品修道的观修,去除九种烦恼,从最高层次的静修中获得智慧

  无学道
  身心得到解脱,获得佛之法身和色身而成佛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1·羌姆表演的空间与时间
  做为一种密教仪式,羌姆的展现有特定时空框架的限制.在空间方面,羌姆与传统的「镇魔」观念相关联.所以其空间是借助佛教寺院的建立而得到净化的,而这种净化行为又与藏民族的农耕与畜牧生活的节奏相适应,构成以「年」为单位的仪式链条,随著循环往复的时间之轴而运转.全藏,乃至每一个以寺院为中心的祭祀圈,都被成套的仪式规范著.

  表5:年度法会内容
  时间
  内容
  正月祈祷
  在大经堂举行,以诵经和辩论为主,大威德金刚舞
  二月祭
  纪念祖师圆寂
  三月舞蹈
  供祭时轮金刚坛城,时轮金刚舞
  五月羌姆
  莲花生大师纪念法会,莲师八变舞
  七月戏剧表演
  密勒日巴祖师传表演
  九月神舞
  纪念佛祖初转法轮,喜金刚舞
  十二月岁末
  供养寺院护法神舞,驱邪大法会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2·羌姆的基本程序
  表6:表演羌姆前的仪式
  阶段
  仪式内容
  一
  摆设仪式用品「多玛」,祈请上师,本尊,净坛,发心皈依
  二
  做甘露加持,五个步骤的观想,五种甘露加持
  三
  作三昧耶坛城观想,祈请本尊护法降临
  四
  作密乘供赞,外供,内供,密供,殊胜供
  五
  作念修仪轨,修行者周围化为坛城,自身观为本尊,众生皆得利益
  六
  作还愿荟供仪轨,供养诸佛菩萨,本尊,勇父,空行,护法
  七
  作还愿劝请仪轨,祈请受予行者最胜与不共成就
  八
  作献供与酬忏仪轨,完成身,语,意的加持与清静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表7:羌姆的仪式程序
  阶段
  内容

  第一场:色晋姆
  意为敬献神饮,出场者为七位黑帽咒师「阿格巴」,他们手持 金刚橛和颅碗,踏著金刚步伐成环形舞蹈,然后持银杯向上师,本尊,护法献神饮,又称为借地

  第二场:冬巴
  意为智者,他既是修行密法的圣人,也是羌姆中滑稽的角色,带著五个孩子和一个牧人,带各色面具穿藏服,边打小鼓,边吹骨笛,在场上打闹,他们的表演有净场和逗乐的作用

  第三场:仓决
  意为净坛,即把邪恶妖魅逐到边界之外,出场的十一位神灵带蓝色怒相面具,手持金刚橛,颅婉和青稞束,跳著威猛雄壮的舞步,向天地间的鬼怪发出警告,又称为断地

  第四场:紧别
  意为佛的荣光降下,此系为迎神的表演.出场角色是七位忿怒闭户修行者,戴镀金铜面具和五佛冠,手持双面小鼓和金刚铃,以使者身分迎接四方神灵降此坛场,接受供施

  第五场:多处达波
  即尸陀林主,以一男一女为一对,作勾召鬼灵的表演

  第六场:冬阿
  即凶猛之神,共十一位,他们的任务是为替身鬼俑「灵嘎」超度

  第七场:措柃
  即取荟供者,共十五名,他们负责处理灵嘎的肉体

  第八场:梗
  骷髅鬼卒,是种类甚多的一种神灵,主要有八大梗,占据世界八个方位,充当莲花生大师的仆役,他们是吉祥如意和喜庆的象徵,所以舞姿欢快热烈,迎接坛城主神的降临

  第九场:行穹
  意为护卫坛城,因为该场的本尊和护法神全体出现.最先出现的是作先导的护坛游方僧「阿杂热」,坛城本尊戴面具紧随其后;跟著有世间护法神孜玛热,取荟供者措稜,坛城咒师阿格巴等.众神成环形缓缓起舞,集体赞颂上师坛城,为主尊随从舞

  第十场:哈香
  为汉人和尚的意思,带著笑和尚的面具,由二童子扶著绕场一周,以示祝福之意,营造欢乐喜庆的气氛,迎接坛城上师登场,向主尊致敬

  第十一场:色帐
  即僧人仪仗队的意思,众僧列队,迎请莲花生大师和其八个化身出场表演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3·羌姆的结构
  色晋姆:借地
  冬登:净地 净坛祈福
  仓决:断地
  紧别:迎神
  多达:召魂
  冬阿:度魂 超渡灵魂(转心『抛哇』)
  措稜:食尸
  梗 :迎神
  行穹:本尊 坛城主尊赞颂
  哈香:致礼
  色帐:上师

  四·羌姆的主要角色
  佛教发展到密乘的阶段,在瑜珈修行中引入了大量神魔的形象,以之作为激发信徒集中意念和征服烦恼的工具,这就是本尊及各种护法神产生的原由.一般而论,藏传佛教对於神佛的认识,多遵循以下的系统:
  上师「喇嘛」

  本尊「义当」
  佛「桑噶」
  菩萨「江色姆」
  护法「却贡」
  空行「康卓」

  这一系统并非简单的上下依从的关系,而应该从「三皈依」的角度加以理解.用西藏人的话来说,上师,本尊,佛三者,属於「佛皈依」;菩萨,独觉佛,佛弟子,护法神,空行等属於「僧皈依」;而所有这些皈依处所具心智知识,属於「法皈依」.以上几类,即为藏传佛教羌姆的基本角色.另外还有大量充当神佛随从的低位神灵,以及羌姆中特有的一些角色如咒师,尸陀林主等等.羌姆庞大的内容,便由他们所构成.
  羌姆的角色中,有很多作动物型态的,其中一类,是具有动物造型的护法神,如大威德金刚,阎魔法王便是戴水牛面具,那是神灵的幻化之身.而另一类,则属於真的动物,当然,他们也必定和神有关,或是神的座骑,或是神的眷属和宠物,像虎,牛,大鹏鸟,猫头鹰,乌鸦,猴子,狮子等.

  五·羌姆的艺术形式
  表8:羌姆的服饰
  名称
  内 容
  咒师黑帽
  夏那,为黑色宽沿帽,顶饰骷髅,金刚杵,上插孔雀翎,两边装饰著金云
  五佛冠
  格瓦日阿,有五页连娺,上面绘五种姓佛,大日如来,不动如来,无量光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或他们的种子字

  骷髅冠
  朵嘎日更,意即骷髅五佛冠,由五个人头骨连成冠前的装饰

  长袍
  除骷髅鬼卒,尸陀林主少数角色外,大部分表演者,尤其是主尊神和护法神,登场时都穿彩色的绣花大袍,形似京剧中的大袍袖服,十分华丽,藏语叫「朴噶」.其中有些寺院的长袖,便是中央王朝所赐.还有一种乐队唢呐手穿的袍服,完全像清代的官服,僧人们称为蒙古装

  披肩
  拖谐,为绸,布镶拼成各种图案,缀於前胸,后背及两肩

  围腰
  用丝织锦缎作成,凡咒师和忿怒护法神的腰围上,都饰一个凶厉的面孔,叫做卓哇

  靴子
  羌姆的角色,除赤脚的卓巴,梗,穿连裤的多达外,大多穿长筒或短筒藏靴

  骨饰
  羌姆的角色,身上多佩带骨饰品,系来源於古印度密教修行者配戴的六种骨饰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表9:羌姆的九种舞蹈技艺
  名称
  内 容
  妩媚姿态
  当目睹某个美丽的对象或环境时,内心产生的兴奋活动表现出来的外部型态.可分为身体,语言,型态优美的「内在妩媚」和花草树木等风光迷人的「外在妩媚」

  豪迈姿态
  对某种艰难事情内心产生的激奋活动而表现出的外部型态.可分为不畏奉行施舍和戒律的「佛法豪迈」和不畏敌人,恶煞和猛兽的「世俗豪迈」;也可分为无遮供施的「布施豪迈」,不畏遵行戒律和苦修的「佛法豪迈」,不畏敌人猛兽的「疆场豪迈」

  可厌姿态
  对某种肮脏对象内心产生的厌恶活动而表现出的外部型态.可分为病态残疾的「躯体可厌」,语音不全的「语言可厌」,服饰脏乱的「装束可厌」,地面不平枝干枯裂的「环境可厌」

  凶猛姿态
  对某种有危险性的对象,内心产生的忿怒活动表现出的外部姿态.可分为根除邪恶及坏习气的「佛法凶猛」和日常粗暴行为的「世俗凶猛」

  可笑姿态
  因离奇古怪的对象,内心产生可笑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外部姿态.可分为由行动和语言引起的「内在可笑」和由客观环境引起的「外在可笑」

  恐怖姿态
  面对比自身强大的对象,内心产生畏惧活动而表现出的外部姿态.可分为施舍等六度行为的「佛法恐惧」以及目睹夜叉,罗刹,狮子等凶猛举动的「世俗恐惧」

  恻隐姿态
  对特别可爱的对象产生同情的心理活动,再表现为外部姿态.因高尚利他举动而感动的恻隐姿态为尊,因对受难者怜悯而作出的恻隐姿态为卑

  威武姿态
  对无比优异的对象内心产生惊异,再表现出的外部姿态.因地位,品貌,财富优於他人而表现出的为「世俗威武」;因智慧,学识优於他人而表现出的为「佛法威武」

  温和姿态
  对不同地位,处境的对象一视同仁,而表现出的外部姿态.分为不因地位,权力,财富而傲慢的「世俗温和」以及不因知识才学而傲慢的「佛法温和」
  依本书内容资料自行整理

  五·结论:羌姆的宗教奥义
  羌姆表演中,它的两大主题为:一是供赞金刚坛城中的诸佛菩萨,上师,本尊和护法神;一是处理灵嘎的仪轨.而它的宗教奥义可以说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按照学生粗浅的认识,认为至少应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1·修行的意义:
  羌姆首先是一种佛教修习仪轨,旨在通过身,语,意三密相应的仪式化表演,净化行者的心灵.就一个佛教徒来说,以「灵嘎」等形式显现的鬼,实即是人人心中的「我执」和「欲念」.用佛教术语讲,便是所谓的「三毒」(贪,嗔,痴)以及骄慢和忌妒.

  2·驱邪卫道的意义:
  佛教的敌人不仅来自内部,就是行者内心产生的误见和烦恼;也来自外部,那就是外道的对抗与破坏,以及危害众生有情的灾异.这些,均被列入必须征服和驱逐的鬼怪魔障之列.羌姆的产生,就首先岀於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需要.前述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创编金刚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镇压阻挠佛法传播的藏地鬼神.他将这些鬼神一一收伏,让他们发誓守护佛法,并教给他们法术咒术一百零八种,讲了捆,压等法,还做了内,外,密等法,为了后人伏藏起来.莲花生大师主张以威猛法力对付破坏佛教的逾盟者.

  正与邪,黑与白的对立与抗争,既是人类造业的结果,亦是佛教在西藏面临的现实,西藏祖师们对此采取了正视而不回避的态度,并从中开拓了驱邪活动的领域.

  3·超度灵魂的意义:
  用於羌姆的替身俑像,不仅代表了作恶的鬼神,也成为沉溺於自身烦恼,而又面临死亡之必然的众生的象徵.羌姆的超度仪式,甚至羌姆表演的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修习中阴救度法而设计的.它借处置替身俑像的戏剧而让观者明了死后的景象;借坛城本尊,尤其是怒像神灵的表演而让观者熟悉密教诸尊的形象,为他们将来进入中阴境界之时及时的得到救度做好准备.因此人们必须在这种场合经受中阴救度的教育和训练,其上可以证入涅盘,中可投生善趣,下可求得神佛保佑,防止恶鬼的折磨.

  再进一步说,羌姆表演的根本目的,还不仅在追求死后的救度,更努力追求生时的救度,即在精神上追求旧我的死亡,新我的再生.因此,种种不同的中阴,就代表我们生命的种种不一的意识境界.它真正的对象,是那些仍有多年肉身生活要过,而有生以来第一次明白生而为人的整个意义的人.让他在精神上尚未转生之前,体验死亡的经验.借中阴救度的修练,使自己的过去亦即旧的自我死亡,而进入一种新的精神生命.已死亡之学为门面,却以揭示生命之奥秘为内容,这是中阴救度法重大的意义,也是羌姆仪式的真正价值.在参与或观看表演时,透析生死之念虚幻的本质,达到对空性的证悟,即可自得解脱.他们的观众或对象只有「死亡」一个,而他们的导演则是「业力」.

  中国文化大学陆研所 92136087
  现代中国大陆文化研究 林大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