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广结善缘与破除无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照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广结善缘与破除无明
  释照人
  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结缘」。结好缘,就是自利利他,不但让自己生活愉快,也让别人生命获得欢喜。如何广结善缘?四摄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且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到。
  四摄法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做到这四摄法,可与人广结善缘。
  第一、布施:布施可以让人安心无忧,给人无限欢喜,又可分为三种:财施,是指施舍财物,济惠贫乏;法施,是以法示人,使人明白真理;无畏施,是济拔厄难,使人远离怖畏。因此,布施不只是金钱而已,你可以给人利益、给人快乐,当别人畏惧,给他力量,让他不害怕;当别人不懂,我说给他听,让他明白,这都是布施。
  第二、爱语:爱语可以让人生起信心。说好话,以鼓励代替责备,使他改过;以柔和安慰语,使他有力量;以慈悲赞歎语,使他有信心;以增进善法语,使他的心境更加的提升。像仙崖禅师的「夜凉了多加一件衣服」,感化夜游沙弥;良宽禅师说自己「年纪大了,鞋带都系不动」,让他的外甥洗心革面;赵州禅师的「小便别人无法替代」,表明学道成佛,必须直下承当;南隐禅师一句「茶杯满了」,点拨行者学习不可自满,这些都是爱语的功用。
  第三、利行:是帮助他人成就诸事,甚至你身常行善事,口常说善言,心常存善念,这都是利行的表现,也就是现代人讲的「服务精神」。例如,有人不了解原委,指导他一点;有人遭遇困难,帮助他一下。只要我们把握住「真心为人」的原则,尽自己的能力,以诚恳、欢喜的心去做利益他人的行为,就能够成就许多好因好缘。
  第四、同事:是指以对方熟悉的立场来与他共事、相处,当他是个老农时,就以老农熟悉的事物来与他来往;与儿童相处时,就谈论小朋友能懂而且有兴趣的事情。对方需要什么,你针对他的需要,设身处地为他设想,以此随顺的善行,会让人在黑暗里见到光明,在无助中得到帮助,在彷徨时得到依靠,在苦难时得到救济。
  无明是指内在贪瞋痴的精神作用,它会障蔽我们的清净本性,让我们对世间事物不明白,而产生种种分别、计较、不安的烦恼。《杂阿含经》说:「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去一分无明,证一分菩提,这就是「转烦恼为菩提」,去除无明的方法有这五点:
  第一、以喜舍对治贪欲的洪流:「贪」是对五欲、名声、财物等等无有厌足的精神作用。有云:「世间痴人为贪欲所役,为贪欲所缚,用现世不得脱诸畏,后世亦不得脱,以是故诸苦为欲。」经典也以洪流来比喻贪欲,可见它的过患和危险。只有常怀喜舍之心、淡泊之心,才能知足常乐,才能解除贪欲执着之苦。
  第二、以谅解息灭瞋恨的火种:经与有喻,瞋心如火,烧得众生热恼不已,身心无法安顿;谅解则是给予包容、空间,是一种同体的慈悲。蔺相如谅解廉颇的心情,一再退让,感得对方息去怒火而「负荆请罪」;老和尚谅解禅堂小偷的慈悲用心,让禅堂的住众放下瞋恚,也感动当事者「回头是岸」。把身心安住在谅解上,事情会有转圜余地,世界也会更宽广。
  第三、以智能照破愚痴的暗夜:愚痴的烦恼,使得我们心中闭塞,阁愚迷惑,不能下一适当判断,也无法明了真相。佛教以「灯」比喻智能,所谓「千年闇室,一灯即明」,七里禅师以一句「他谢过了」,让小偷开启内在的灯光,不再偷窃;马祖道一质问一句「为什么不射你自己」,点拨猎人放下弓箭,不再杀生。内心多一分智能,愚痴无明就少一分。
  第四、以谦虚铲除我慢的高山:所谓「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一个人心生骄慢,与无明相应时,傲视一切,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却无法征服慢心,滑铁卢一役,终致大势已去;项羽虽「力拔山兮气盖世」,刚慢自恃的结果,最后也只能慨唱「时不利兮离不逝,维不逝兮奈若何」。人在高位时,更应有谦虚胸怀。
  第五、以信心撤离疑虑的屏障:《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心是一种远离怀疑之清净心,能断除疑虑的屏障。因为有信心,富楼那尊者不畏输卢邦国人民顽劣,发愿弘法,教化众生;因为有信心,玄奘大师「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西行求法,为教为人。有了信心,就能不怕困难挫折;有了信心,就能走向光明大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解读苏曼殊
下一篇:孤云野鹤苏曼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