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本身的生存问题
佛教本身的生存问题
净心长老
净觉佛教研究所第二届国际佛教学术研究会论文 1983年2月24-25日
对于沙门生活的规定,在四十二章经里,佛陀指示说:“除须发为沙门,受道法,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大正17.722中)依著这种圣教生活的佛陀时代的僧伽,其生活极为简单,而且所有生活物资,都向信徒乞求,所以当时的僧伽,应该不会有生存上的经济问题。可是,现在中、日、韩三国佛教的僧伽,拥有寺院,而生活在寺院之中。除了自身的衣、食、住之外,又从事弘法、教育、文化、社会服务等事业,需要有寺院自身的维持费与其他事业的经费,所以就会产生佛教生存上的经济问题。在这里我就简单报告中华民国台湾地区佛教的经济状况,并略述我的私见。
我出家的时候,大约三十年前,当时假若有僧尼,自己一个人尽一生的力量,建立完成一间寺院的话,这个僧尼必定会被称赞为很伟大。可是,近十数年来,台湾的寺院,不但像雨后春笋般的增加,其建筑物也非常堂皇,无论是新建或改建,只有数年的时间就能建筑完成,这已不是稀奇之事了。从这种情况看起来,就可以知道,现在台湾佛教的经济,是丰富的。
佛教寺院的经济,是从一般社会来的,所以不用说,社会的经济,会影响佛教的经济。中华民国自一九五三年,建立了经济建设的计划,分期执行之。这种正确的经济政策,带来全体国民富足的生活。依据统计,一九八一年的国民所得是,平均每人台币八万七千七百七十元,折合美金是二千三百七十八元,在远东地区,仅次于日本、新加坡、香港。这种国民丰富的经济,影响佛教寺院的经济,使佛教的经济,维持寺院之余,还有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的力量。一九八一年,台湾省辖内寺院慈善公益事业的成果,超过台币二亿元,这是超过美金五百万元的金额,如果将台北市、高雄市的部份加入的话,其数字会更多。
寺院的经济,当然是从社会来的,可是,佛教的寺院,是以什么方式,得到这些金钱的呢?我想中、日、韩三国佛教寺院、经济收入的方法,各有不同之处。台湾寺院的经济,一般说来,都是法会的布施,念经的收入,农作物的收入为多,也有靠观光客的收入,但是,这是限于观光地区寺院,并不太多。
所谓法会的布施是,台湾的寺院,一年之中,举行几次法会,信者聚集,布施油香。这种收入,各寺不同,但大体可以维持寺院的经济。念经的收入是,信徒有祈安消灾或丧葬的时候,寺院的僧尼受请念经而得供养之谓。这不只是对于寺院的经济,就是对于僧尼自身的经济也有帮助。所谓农作物的收入是,在乡间的寺院,持有田园,自己耕作,自供自给,在山上的寺院,拥有山地,种植果子,以这收入,维持寺院的经济。当然只靠农作物的收入,如果不够维持的话,就得再依靠信徒的布施了。
由于念经而布施供养金钱这种情形,含有交换条件的成份,法会的布施,也有祈求满愿的现世功利的意义;可是,不求现世的利益,以真诚的心布施的信徒,却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二十多年来,积极展开佛教的弘法工作,尤其是利用电台的空中布教普及,一般的信徒,对于布施的意义,有充分了解的结果。
台湾的佛教徒,不但对寺庙布施,就是对于僧尼个人,也都会布施。尤其是严守戒律、积极推行佛教事业的出家人,就能得到很多信徒亲近,热心拥护之。对于日本的祖师佛教来说,台湾的佛教,可以说是僧尼人格为中心的佛教。人格好的僧尼,有很多信徒亲近,所以其经济也比较好。寺院经济的好坏,不是依寺院的环境,而是依僧尼人格和能力而定。因此,也有寺院经济不安定的缺点,可是,对于僧尼修行的鼓励,却是有益的。
总而言之,现在台湾佛教的经济,是富裕的,因此,寺院不断的在增加,旧的寺院也不断的在改建。又以“后后胜于前前”的趋势,越是新建的寺院,其建筑规模越大,里面的设备也越好。现在台湾的佛教,可以说是在做建设寺院的竞赛。可是,佛教是否只是这样就可以了呢?对于这个问题,是值得反省的,现在就提出二三点来说明:
建筑寺院,须要金钱,也要花费时间,纵然是信者的布施很充足,出家人将修行的宝贵时间,花费在寺院建设,可以说是非常可惜!而且,有的人信徒很少,须花费长年的时间,才能将寺院建筑完成。如此一来,一生的修行,岂不是成水泡而消失了呢!又将力量用于寺院建筑的话,对于后继者的培养、教育、文化等事业,就没有力量去做了。这样的话,任你建设得再好的寺院,也只是一个空架子而没有内涵的寺院,寺院的建设虽好,也没有什么作用。只是浪费信者所布施的金钱而已!众多堂皇的寺院建设,虽然会使信徒生欢喜心,但其反面,也会受一般社会人士的批评。台湾现在寺院的建设,虽然毫无疑问的是表示佛教的发达,但我认为出家人应该将花费于寺院建竹的金钱和时间,拿来更努力于佛教后继者的培养,或从事于弘法、文化、教育等事业。做为中华民国的僧尼,应该要深深的觉悟到缺乏后继人才,而又没有内容实质的佛教,是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