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的弟子
玄奘大师的弟子
作为一代佛学大师,追随玄奘法师的弟子非常多,其门徒中可以说人才济济,著名者有三十二人,高足中有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四哲”,此外,新罗的圆测、道证、太贤、慧景、道伦和日本等国学人也都慕名前来求学,一时门徒云集。
在南京九华山玄奘寺的玄奘殿,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金身铜像,追随其旁的是他的两位弟子窥基和圆测。下面我们就来主要介绍一下玄奘两位高徒的生平。
窥基(632-682),中国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俗姓尉迟,字洪道,京兆长安人。其父是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开国公尉迟宗。17岁时奉圣旨出家,为玄奘弟子,因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后人称为窥基。从玄奘学习梵文和佛教经纶,25岁时参与玄奘译事,有“百部疏主”之称。精通佛家逻辑“因明”学,其《因明大疏》为研究“因明”学的基本著作。
他根据印度《唯识三十颂》十家之一的护法观点为主,糅译其余九家,著十卷本《成唯识论》,作《成唯识论述证》20卷和《成认识论掌中枢要》4卷,加以注释和发挥。所撰《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治此学者所奉圭臬。[1]
窥基组织师说,广制诸疏,加以发扬,对于法相唯识之学,尤其精辟独到。玄奘逝世后,学人多以窥基为玄奘的继承者,成为玄奘门的权威,为国内外同行景仰,遂成为慈恩一宗。[2]
窥基有著作43种,现存31种。他的著作善于提纲挈领,建立体系。要了解玄奘的学说,现在可以依据的主要就是窥基的著作。
窥基之说,一传弟子慧沼,再传智周。智周有弟子新罗智风、日本玄昉等,八世纪将窥基著述传导日本,成为日本法相宗。
圆测(613-696),新罗僧人,本名文雅,字圆测。原是新罗国王孙,3岁受戒,唐初来到中国,15岁在长安从法常、僧辩学佛教经论。[3]后住长安元法寺,埋头经案,纵横三藏,并精研毗昙、成实、俱舍、婆沙诸论疏,圆测精通梵语、藏语等多种语言,一时颇负盛名。
玄奘归国后,显庆(656~660)间玄奘徙居西明寺,敕选50人同往,圆测即在其列。玄奘逝世后,他在西明寺弘传证识教义。新罗的神文王曾数次敦促圆测回国,但都为武则天所阻。有人根据朝鲜《三国遗事》卷二材料,认为圆测随玄奘学习唯识之学后,曾一度归国。
圆测早年得法常、僧辨之教,皆重真谛之说。真谛之学接近清辨,与护法自然对立。他在《解深密经疏》中频频引用真谛之说,又多引用真谛所译《摄大乘论》,为图调和新旧唯识,融通唯识与中观论旨。著作甚丰,但多数均已佚失,现仅存三种,《解深密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卷、《般苦心经赞》一卷。
公元696年,圆测圆寂,葬于洛阳龙门香山寺北谷,后弟子慈善、胜庄分得部分遗骨葬于终南山。北宋政和五年(1115)同州龙兴寺广越又由终南山分得遗骨,葬于西安兴教寺玄奘塔左,与窥基塔相对。宋复为作《塔铭》,今皆存。
除这两位高徒深得玄奘赏识,另外还有普光等僧人也得到玄奘的真传。
普光,又称大乘光。于《俱舍》造诣最深,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还有《俱舍论法宗原》一卷、《百法明门论疏》一卷。
神昉,又称大乘昉,新罗人,他是最初证义之一人。撰有《十论经抄》三卷,《成唯识论义记》十卷,《种姓差别集》三卷。
嘉尚,撰有《杂集论疏》。玄奘临终前,特命他具录译经卷及造像。
法宝,撰有《俱舍论疏》五卷,与普光《俱舍论记》并称,见解有出入。
[注释]
[1]游侠:《玄奘》,收入中国佛教协会主编《中国佛教》第二辑,红旗出版社,电子版。
[2]隆莲:《窥基》,收入中国佛教协会主编《中国佛教》第二辑,同上。
[3]隆莲:《圆测》,收入中国佛教协会主编《中国佛教》第二辑,同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