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四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与人死永灭论、人死续存论对比表
唯物辩证法与人死永灭论、人死续存论对比表 | |||
唯物辩证法 | 人死永灭论 | 人死续存论 | 备注 |
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辨证运动规律。 | 精神世界/精神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生前遵循辨证运动规律,死亡之后却并不遵循人生前具有的辨证运动规律。 | 精神世界/精神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生前遵循辨证运动规律,死亡之后仍然遵循人生前具有的辨证运动规律。 | 精神世界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不是指精神活动具有能动性,而是指精神活动的客观存在,可以进行有效确认而并非虚拟和杜撰的。 |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精神世界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生前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但是当人死后,精神世界不再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精神世界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生前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就是当人死后,精神世界仍然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没有越轨行为。 | 相信没有异词罢! |
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 精神世界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生前遵循“产生、发展和灭亡”这条规律,但是当人死后,精神世界不再有“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 精神世界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生前遵循“产生、发展和灭亡”这条规律,就是当人死后,精神世界仍然具有“产生、发展和灭亡”必然过程。 | 正确的人死续存论,各个生命形态都具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精神世界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生前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条规律,但是当人死后,精神世界不再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精神世界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生前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条规律,就是当人死后,精神世界仍然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正确的人死续存论,无论何种生命形态,都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既对立又统一。 | 人死后,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不存在对立而统一可能。 | 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既对立又统一。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是如此。 | 对立而统一是针对存在来说的,人死永灭论中精神世界将绝对不存在,自然不存在身心之间对立统一。 |
任何事物都是永恒运动的 | 人死后,物质身体是永恒运动的,而精神世界是绝对静止的。 | 物质身体、精神世界均是永恒运动的。 | 没有异词吧! |
身心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而又相互斗争的。 | 人死后,物质身体仍然存在质量互变规律,而精神世界没有质量互变规律。 | 人使之后,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都仍然具有质量互变规律。 | 生前的人,身心各自具有质量互变规律,这是很容易证实的事情。 |
事物在发展变化时,具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人死后,物质身体仍然存在否定之否定规律,而精神世界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人死之后,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都仍然具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生前的人,身心各自具有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很容易证实的事情。 |
辨证运动规律对比表 | |||
对比 | 唯物辩证法 | 人死永灭论 | 人死续存论 |
物质身体/物质 | 具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感觉感受/情感情绪 | 具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绝对无辨证运动规律,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思维思想 | 具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绝对无辨证运动规律,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行为活动 | 具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绝对无辨证运动规律,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意识生灭 | 具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绝对无辨证运动规律,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有辨证运动规律,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运动观比较表 | |||
对比 | 唯物辩证法 | 人死永灭论 | 人死续存论 |
物质身体/物质 | 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感觉感受/情感情绪 | 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思维思想 | 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行为活动 | 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意识生灭 | 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五蕴 | 各自存在质量互变规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五蕴 | 各自存在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规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对立统一规律对比表 | |||
对比 | 唯物辩证法 | 人死永灭论 | 人死续存论 |
物质身体/物质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唯物辩证法内容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感觉感受/情感情绪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思维思想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行为活动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意识生灭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否认唯物辩证法内容 | 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五蕴实在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五蕴间断性与延续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八种矛盾间断性与延续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五蕴实体与五蕴皆空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有与无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身心依存论与身心同一论对比表 | |||
唯物辩证法 | 身心依存论 | 身心同一论 | |
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 | 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 | ||
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相互对立 | 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物质身体、感觉感受、行为活动、思维思想、意识生灭相互依存、相互对立 | 细胞/大脑与精神绝对同一;细胞肉体、感觉感受、行为活动、思维思想、意识生灭绝对等同 | 物质与精神绝对同一;(宏观和微观)物质身体、感觉感受、行为活动、思维思想、意识生灭绝对等同 |
物质身体的体用与精神世界的体用各自不同 | 物质身体的体用与精神世界的体用各自不同 | 细胞/大脑是体,精神世界是用 | 物质是体,精神是用 |
任何事物均存在自己的辨证运动规律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存在辨证运动规律 | 精神世界不存在辨证运动规律 | 物质身体的辨证运动规律和精神世界的辨证运动规律是完全等同的 |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精神世界不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物质身体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与精神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完全等同 |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精神世界没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物质身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与精神世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是完全等同的 |
任何事物发展都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精神世界没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身体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与精神世界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完全等同的 |
任何事物发展都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 精神世界没有质量互变规律 | 物质身体的质量互变规律与精神世界的质量互变规律是完全等同的 |
任何事物发展都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 精神世界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物质身体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和精神世界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完全等同 |
对立面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统一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物质身体内部、精神世界内部各自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 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同一性被彻底解除 | 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同一性不能被解除 |
相对中的同一,运动中的同一,对立中的同一,有条件的同一。 | 相对中的同一,运动中的同一,对立中的同一,有条件的同一。 | 虚假中的同一,颠倒中的同一,解除中的同一,自相矛盾的同一。 | 绝对中的同一,静止中的同一,同一中的同一,无条件的同一。 |
各种实体观对比表 | |||
马列主义 | 机械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 正确的人死续存论 |
物质是唯一实体 | 物质是唯一实体 | 意识是唯一实体 | 物质是实体,精神是实体,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意识/精神不是物质的 | 物质身体是物质的,精神世界是物质的 | 物质世界是意识实体的产物,或体现 |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作用;不能相互决定 |
物质实体存在自己的辨证运动规律 | 物质具有运动规律 | 意识实体是非运动、非发展的;自由、全能 |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各自存在辨证运动规律 |
物质实体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物质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 意识实体不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均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物质实体具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意识实体没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均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
物质实体发展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实体发展没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意识实体“运动”没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发展均具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实体发展具有质量互变规律 | 物质实体发展没有质量互变规律 | 意识实体发展没有质量互变规律 |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发展均具有质量互变规律 |
物质实体发展具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物质实体发展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意识实体发展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发展均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 意识是唯一实在 | 物质与精神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物质实体不具有实在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实体不具有实在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意识实体不具有实在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均具有实在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人死永灭论的历史观与人死续存论的历史观对比表 | |||
唯物史观 | 人死永灭论的历史观 | 唯心史观(错误的人死续存论的历史观) | 正确的人死续存论的历史观 |
社会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 没有历史观 | 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社会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既不存在社会存在,也不存在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 没有社会,也没有社会发展 | 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神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促成/决定因素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
各种五蕴观的比较表 | |||
唯物辩证法 | 人死永灭论的五蕴观 | 人死续存论的五蕴观 | |
错误的人死续存论 | 正确的人死续存论 | ||
事物具有自己的辨证运动规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辨证运动规律 | 生前五蕴各自具有辨证运动规律,死后五蕴没有辨证运动规律 | 物质身体、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生前死后均有自己的辨证运动规律 |
事物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物质身体、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生前死后均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事物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物质身体、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生前死后均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事物发展具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物质身体、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生前死后均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事物发展具有质量互变规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质量互变规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质量互变规律 | 物质身体、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生前死后均有质量互变规律 |
事物发展具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死后,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物质身体、感觉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活动、意识生灭,生前死后均有否定之否定规律 |
事物发展具有间断与延续的对立统一规律 | 否认 | 生前存在,死后否认 | 生前死后的(整体的和各蕴体)五蕴均存在间断与延续的对立统一规律 |
八种矛盾绝对断灭 | 八种矛盾绝对延续 | 八种矛盾遵循间断与延续的对立统一规律 | |
五蕴绝对空灭 | 五蕴绝对实在 | 五蕴皆空与五蕴实体存在对立统一规律 |
正确的人死续存论与错误的人死续存论对比表 | ||||
唯物辩证法 | 错误的人死续存论 | 正确的人死续存论 | ||
生前 | 死后 | 生前 | 死后 |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存在辨证运动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继续认可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继续认可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存在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继续认可 |
身心之间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继续认可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存在质量互变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继续认可 |
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规律。 | 认可 | 否认 | 认可 | 继续认可 |
五蕴具有实在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意识绝对实在 | 认可 | 继续认可 |
五蕴具有间断与延续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绝对延续 | 认可 | 继续认可 |
八种矛盾遵循间断与延续的对立统一规律 | 认可 | 绝对延续 | 认可 | 继续认可 |
有神与无神对立而统一 | 认可 | 绝对分离 | 认可 | 继续认可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