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准提法脉络分析略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普光 整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准提法脉络分析略谈\普光 整理
  壹、前言
  准提法相传是龙树菩萨于持明藏中取出之法要。并作一首偈而赞叹之:‘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此准提法依经中言,有十万偈,可想而知,翻译到中土的应该不是全部的准提法。
  而本文要探讨的是翻译至中土的准提经典,其中的脉络体系,不包含《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等中土自行发展出的准提法系统。若有文中错谬之处请诸高明不吝指教,诸佛菩萨本尊龙天护法加持希能如法。
  贰、脉络分析
  关于准提法修持系统,可以从下列几点来观察:
  一、 杂部法。二、仪轨法。三、独部法
  一、 杂部法:
  此法的内涵类似于杂部密法,有种种的成验法及持咒功德,应该是准提法最雏形的修持方式。以单纯持诵陀罗尼就能获得诸般功德及应用陀罗尼济世度人的法门。
  记载此类修法的有三部经:
  (1)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2)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3)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这三部经通常在大藏经中都附有仪轨法。从经中的描述来看应该是不同脉络的。仪轨法通常是祖师菩萨所作的,如显密圆通集也算是一种仪轨法。
  日本的文钞《行林第十一准胝法》里有提到:‘此经唯说根本真言别行成就。不说印契行法仪则。’
  就是说这三部经只说准提根本真言别行成就法,没有涉及手印、行法、仪轨等。
  此法又分为两种:
  (一) 持咒门:
  这一类的修法通常只有持诵咒语,并宣说持咒的功能而已。类似于陀罗尼法门。此类修法从经文中整理出来的功能大略如下(详细请参考:“准提法功德会编”一文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ex/4/ex4_3.htm):
  (1)灭罪无余益(2)值遇诸佛益(3)生处富足益(4)常得出家益(5)具戒速证益(6)生天不堕益(7)人道尊贵益(8)无灾敬爱益(9)无畏脱难益(10)蛇啮病愈益(11)增寿除病益(12)诤讼获胜益(13)念诵如意益(14)见圣随求益(15)菩萨胜友益(16)根被薄福益(17)往生净土益
  (二) 加持门:
  这一类的修法是以陀罗尼加持物品以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护摩等等。此类修法从经文中整理出来的功能大略如下(详细请参考:“准提法功德会编”一文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ex/4/ex4_3.htm):
  (1) 能知善恶法(2)鬼祟除愈法(3)止儿夜啼法(4)疫病除差法(5)降伏鬼神法(6)丰饶财宝法(7)能得子息法(8)夫妇和合法(9)闻持聪明法(10)能见鬼神法(11)摧破敌军法
  二、 仪轨法:
  此类修法是有著非常繁复的修持程序适合专修条件具足的行者修持,类似纯密的修法。这一类的修法还存在于日本的东密里。相关文献有以下:
  (1)说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罗尼念诵法
  (2)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
  (3)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在日本的文钞《行林第十一准胝法》里有提到:‘此法中说念诵观行供养次第悉地佛部轨仪也。可谓苏悉地中准胝佛母持明行法。’
  七俱胝佛母准胝大明陀罗尼念诵法门(金刚智译本)这个仪轨法是“佛部轨仪”、“苏悉地中准胝佛母持明行法”。
  此类修法条件比较严格,如下所说:
  (一) 行者条件:
  ‘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求速出离生死者。先须入三摩耶灌顶道场。受持禁戒坚固不退。爱乐大乘菩萨戒行。于四威仪修四无量。发四弘愿永离三途。于一切事业心不散乱。方可入此秘密法门。凡念诵供养法。于所在处。皆须清净澡浴著新净衣。严饰道场随力所办。’(金刚智译)
  (二) 道场条件:
  ‘其道场法。先须选隐便胜地。东西南北各量取四肘。作方曼茶罗。掘深一肘。除去骨石砖瓦恶土发毛灰炭糠棘虫蚁之类。以好净土填满筑平。取新瞿摩夷并好土。以香汤相和涂地。若在楼阁或居船上。依法泥涂。若在山中及好净屋。不须掘地依前涂饰。即张天盖四面悬幡。若有本尊七俱胝佛母形像。安置曼茶罗中。面向西。
  若无本尊。有诸佛像舍利及大乘经典供养亦得。磨白檀香涂作八角曼茶罗。犹如满月或似八叶莲华。即以新净供具金银熟铜商佉贝玉石瓷木等器。盛诸饮食及好香花灯明遏伽香水。随力所有布置供养。’(金刚智译)
  (三) 修法内涵:
  此类法门有一定的规范行仪,需修持种种印契以迎请本尊及恭送本尊。大概有以下内容:
  (1)念诵供养法(2)道场法(3)十八道印契(4)准提求愿观想法(5)布字法(6)字母种子义(7)息增怀诛法(8)画像法
  其中详细内容请自行参阅经文,在此不多作赘述。
  三、 独部法:
  此法为独部别行,经中言:‘总摄二十五部大漫荼罗印’。独部是谓总摄二十五部。有哪二十五部呢?且看以下:
  一、佛部谓诸佛咒。
  二、莲华部谓诸菩萨咒。
  三、金刚部谓诸金刚神咒。
  四、宝部谓诸天咒。
  五、羯磨部谓诸鬼神咒。
  此五部每部复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
  此种修法条件最为宽容,如下:
  (一) 行者条件:
  作此法不简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饮酒食肉有妻子不简净秽。但依我法无不成就。
  (二) 道场条件:
  佛言若求成就先作坛法不同诸部广修供养。掘地作坛香泥涂之所建立。但以一新净镜未曾用者。于佛像前月十五日夜。随力供养。烧安悉香及清净水。先当静心无所思惟。然后结印诵咒。咒镜一百八遍。以囊匣盛镜常持相随。欲诵但将此镜。置于面前结印诵咒。依镜为坛即得成就
  (三) 修法内涵:
  (1)坛法(2)念诵法(3)成验法(4)广明自在法(5)得大神足(6)准提别法。
  其中详细内容请自行参阅经文,在此不多作赘述。
  参、结语:
  (1)杂部法与仪轨法之分际:
  杂部法这一类修法与仪轨不同的是并无很严格之规定。如仪轨中要求发菩提心方能修持或要修大乘等菩萨行方能修持,但此一类修法在“根被薄福益”中有说到:
  ‘1、若有薄福众生。无少善根者。无有根器之者。无有菩提分法者。若得闻此陀罗尼法。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诃罗译)
  2、若有薄福众生无有少善根者。无有根器之者。无有菩提分者。是人若得闻此准提大明陀罗尼。若读一遍即得菩提分根器芽生。何况诵持常不懈废。由此善根速成佛种。无量功德皆悉成就。(智译)
  3、若人无宿善根。无菩提种不修菩提行。才诵一遍则生菩提法芽。何况常能念诵受持(不空译)
  4、若有众生。作大恶业无有善种。于菩提心无由生起。菩提分法永不获得。如是之人忽遇知识。诵此大明一历耳根。重罪减劣善种即生。何况行人恒常持诵专注精勤。如是之人求成就者决定获得(法贤译)’
  显然与仪轨所言:‘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求速出离生死者。先须入三摩耶灌顶道场。受持禁戒坚固不退。爱乐大乘菩萨戒行。于四威仪修四无量。发四弘愿永离三途。于一切事业心不散乱。方可入此秘密法门。’
  此两者有严宽之别。何以见得,如经中言:‘若有薄福众生。无少善根者。无有根器之者。无有菩提分法者。’、‘大恶业无有善种。于菩提心无由生起。菩提分法永不获得’此条件与‘爱乐大乘菩萨戒行。发四弘愿永离三途’等所说显然不符合,可知两者体系之分际。
  另外日本文钞《行林第十一准胝法》也言:
  ‘一行法
  七俱胝佛母准胝大明陀罗尼经(金刚智)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祇树给孤独围。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过去七俱胝准胝如来等佛母准胝陀罗尼(云云不空本云。即入准提三摩地。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云云)
  此经唯说根本真言别行成就。不说印契行法仪则。’
  (2)独部法与仪轨法之分际:
  独部法与仪轨之不同处在于独部法修学条件之宽及摄受之广。如下所云:
  独部法道场的建立并不需要“严饰道场”、“选隐便胜地”,独部法云:‘不同诸部广修供养。掘地作坛香泥涂之所建立。’这句就显示出了独部的特质,即是不同于其他部的繁复及需广修供养。由此可知与仪轨之修法依应属不同传承脉络。
  在行者的条件方面独部法也放宽了,其认为‘不简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饮酒食肉有妻子不简净秽。’此处也与仪轨法所说不同,仪轨要求‘受持禁戒坚固不退。爱乐大乘菩萨戒行。于四威仪修四无量。发四弘愿永离三途。于一切事业心不散乱。方可入此秘密法门。’,故可知两者有一定程度上之差别的。
  除此外独部法更是总摄二十五部大漫荼罗印。也与仪轨有所不同。其条件不可不谓宽、摄受不可不谓广。
  故此法为道殿大师所推崇。认为是准提诸法中之纲要者。
  肆、附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