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历史
少林寺的历史
少林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创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沿革情况是,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元明昌盛,民国衰落,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1.创自北魏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行一时,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阴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主张自我解脱。当时四方慕名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后,传法中断,灯序转移,没有在少林寺继续发展。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业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少林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历史九年,寺院逐渐扩大。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于定林寺,(今河南省峡县)。禅门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2.兴于隋唐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传播佛道二教,并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庙庵观,遂遭废弃。大象年间,静帝宇文衍,重建佛寺,并改少林寺为“涉梏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相坚,改“涉梏寺”为“少林寺”,并赐田一百顷,供寺僧生活养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业重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和尚昙云宗、志坚、惠扬等13人,因救助有功,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赞许和封赏。唐高宗李治和武后则天当政之时,东都洛阳成为政治活动中心,嵩山近在京机改为神岳。禅于少室山,少林寺成为他们经常驾临的地方。武则天又因其代唐为周的需要,特别提倡佛教,高抬僧尼。其后,唐朝诸帝,“优崇佛教”。从此,少林寺日益隆盛起来。拥有土地14,000多亩,殿堂楼阁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得称号。
3.元明昌盛
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会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称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禅寺”或“大少林禅寺”的尊号。元代之时,少林和尚已发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为寺僧撰写碑铭,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观位之外,还在宫府中居于要职。比如裕公和尚,当时名声很大,度化门徒千余人,被尊为“大宗师”,元惠宗也经常诏裕公入帐议事。元世祖忽必烈,为裕公加封了“光宗正法”之号,后来又赠封为“大司空开府议同三司”,死后追封为“晋国公”,“少林开山光宗正法大禅师”。在裕公主持少林寺期间,“兴议起废,延徒说法,施者如丘山,来者如归市”。当时少林寺极为兴盛,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屋车厨。金碧辉煌,殿宇一新,中外僧徒,云集少林,演武礼佛,“众常二干”。 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殿宇楼阁,历经修茸,楼殿金碧,花木满园。现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为此时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称为“域内巨刹。”
4.民国衰落
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了45天。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以及雨厢的钟楼,鼓楼.繁那罗殿,六祖堂,香稽厨,食库房,桌禅堂,西禅堂,静室客堂,跋陀殿,十方堂等建筑,都付之一炬。《少林寺志》,《少林拳谱》木刻板,铜版大藏经等珍贵文物,具成灰尽。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从此成为残墙断壁。瓦磷堆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的一个寺院。石友三是破坏文物的千古罪人。
5.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林寺进行了多次修茸,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拨出专款,组织力量,对少林寺送行了全面的整修。落架修复了千佛殿,地藏殿,初祖庵大殿;翻修了立雪亭,方丈室,东西僚房,退居房,配房;恢复和重建了天王殿,大雄殿、钟楼、鼓楼、法堂、东西禅堂,繁那罗殿,六祖堂;新建起了僧院、碑廊、钟谱堂,整修了院落、塔林及碑刻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