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我执
漫谈我执
一鹤
常见有些朋友学佛我钉,而不得受用,“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埋怨佛法太 深,无入手处。其实佛法“F我多子”,看似浩如烟海,号称八万四千法门,其实是因为众 心心性不同,根器不同,福德不同,所以佛法不得己,因病与药,或先启信,如密宗财神法 、息灾法一类;或令增强心力,如持咒、念佛、禅定一类;或令防过离患,如持戒、持斋一 类;或令培其福报,如六度四摄一类。如是种种,无非为了引入佛之知见,无非为了破妄显 真而己。所以“摘枝寻叶我不能,一超直入如来地。”修行人若能真真正正于烦恼无明之根 本我执上下手,断掘我执根株,则一切烦恼业习概叶,自然萎落,不复更生,“何藉劬劳肯 綮修证耶?”
一、什么是我执?
我执,又名我见,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语,一般以内容分类,为人我执、法我执;以缘起分 类,名分虽我执、俱生我执。
1人我执:一切凡夫,不知人身为五蕴假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 之我体,一切烦恼障由此而生,便有贪嗔痴等诸惑,发业润生而缠缚有情于三界六道之中, 障涅寂静之理,搅扰有情之身心。如《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 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2法我执:一切凡夫,不了诸法空性,不明五蕴等法由因缘而生,如幻如化,固执法有实 性,一切所知障由此而生。
《起信论》云:“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唯识论》 云:“由执我法,二障俱生。”
3分别我执:为后天我执,依自己分别力或邪师所教而生者。菩萨于通达位,正发根本无 分别智时断之。
4俱生我执:为先天随生具有之我执,为吾人过去世之业习。菩萨于修道位,数数修习无 分别智,渐断之。
此我执者,任何世彰漏之智不能伏灭,唯三乘无漏圣道的观智(指根本智及后得无漏智现行 时)才能伏灭,就是把人我执返于“人空智”,法我执返于“法空智”。伏灭人我执,二乘 在见道位以上,顿悟菩萨在初地以上,渐悟菩萨在回心以后的生空无漏位;伏灭法我执,是 菩萨初地以上的法空无漏位(见《唯识论讲话》)。二乘之人虽断人我执,证得人空,而不断 断法我执,如《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二、破我执重要性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为无明所覆。执于身心认有实我,执于外境认有实法,由此二执,转 生烦恼、所知二障,由二障故,造作诸业,沉沦生死。
如《起信论》曰:“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我见,则无邪执。”
《俱舍论》曰:“由我执力,诸烦恼生,三有轮回,无容解脱。”
《入中论讲记》:“含嗔痴慢等烦恼,及其引生之生死中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过患,皆由我 见而起,由有我故,自他分别,趋乐避苦,损人利己。若无我执,则举世皆成大阿罗汉矣! 既知我执为系缚之因,即知欲求解脱,庆以此为下手处所,对治目标。故修行人,第一先破 我!”
《圆觉经》:“一切如来本起修行,因地法行,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 何无明?谓诸众生从无始来,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 第二月,……由此妄有,轮转生死。”
由上可见,我执即是生死根本,烦恼之源头,轮回之轴心。佛陀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了达“三界如空花,见闻如幻翳”,彻证我法二空真如,入 佛知见故,则除二障,二障净尽,则菩提涅 二转依之妙果,因斯圆满。
可以说,降伏我执的过程,即贯穿于学佛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说即是佛法的全部,佛在《圆 觉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佛法之所以异于外道法,关键在于佛法智慧的彻底性,一切外道 法由于无明所覆,始终跳不出我执的怪圈,“以一切我为涅 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 觉……虽勤精进,增益诸病!”
众生因有我执故,就有贪俗横起。世间蠢动含灵,莫不厌苦欣乐。凡夫不知五欲之乐,似乐 实苦,肆意贪求,造种种业,感生地狱饿鬼苦报。稍有智者,知俗可厌,舍弃恶法,乐行十 善,故又现有天人善道。又有智者,知世无常,天人亦然,福尽还堕,故不乐有为,弃爱乐 舍,欣求寂灭,则有无色界天人,销碍入空,自谓解脱,及二乘之人沉空滞寂,灰身灭智。 岂知如此种种,皆是药不对症,未脱我执,何能出得轮回!正如禅师所讲,“出得溷厕,又 入粪坑。”
生死之根源既在于我执,我执妄生憎爱,憎爱长养我执,所以一味憎恶生死,爱慕涅 ,非 但病根不除,反更增加惶苦。比如毒箭在身,不去拔除,只知狂觅药草,何有愈时?又如梦 中,怖畏恶境,但知是梦,恶境即销,倘有东躲西躲者,则可知其犹在梦寐未醒耳。
真心欲了生死,出轮回者,须向直截根源处下手,巢灭我法二执。二执若尽,二障自消,“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磐!”
三、除灭我执
众生执我,一则执四大为身,一则执六尘缘影为心。如道霈禅师云:“身心二见为众生无量 妄想中,最胶结难解者,千经万论广破身心二见,二见若破,佛性即现”。其实,佛经上很 明白地告诉我们,四大、五蕴、六尘,无非是空花、水月、镜像、梦幻泡影;若是顿根众生 ,一闻便信,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即可顿灭我执,即无身心受彼生死。如或未能,则不防 假以种种方便。《圆觉经》中讲了一种非常好、非常重要的方法:
“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恒作是念:我今此 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滋脓血、津液涎沫、痰泪 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此亦即四念处之一:观身无我法。历代祖师从此悟入者,不计其数。禅宗后世依这段经语, 演变出几个话头,来让学人参。如“拖死尸的是谁?”“父母未生前那个是上座本来面目?” “烧作一堆灰,何处相见?”之类。
在《禅宗永嘉集》中,玄觉禅师有一段开示,可以借来类比参考:
“于身命财,修三坚法,知身虚幻,无有自性,色即是空,谁是我者,一切诸法,但有假名 ,无一定实是我身者,四大五阴,一一非我,和合亦无,内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阳焰, 芭蕉幻化,镜像水月,毕竟无人。无明不了,妄执为我。”
此法门关键在于“恒作是念”,“内外推求”,时时念念系心一处,谛观身心,四大还它四 大,五蕴还它五蕴,如禅宗公案中常举的“哪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都还尽以后,到底哪 个是自己呢?”久久观照纯熟,时节因缘至时,自然“豁”的一声,发明己躬大事,彻证本 来面目。“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 和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这里举两个宗门最常见的公案来证明此事。虽然这两则公案,尽人皆知,但我们不防再次提 出,因为它确实很有说服力,非常容易逗起学人开悟之契机。
1破灶堕和尚,不称名字,言行叵测,隐居嵩岳。山坞有庙甚灵,屋下惟安一灶,远近祭 祀不辍,烹杀物命甚多。师一日领侍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 ,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杀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堕。师曰:“破也,堕也!”须 臾,有一青衣峨冠,设拜师前。师曰:“你是何人?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蒙 禅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升天,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拜 而没。侍僧等问:“某等久侍左右,未蒙方便指示,灶神得何意旨,便得升天?”师曰:“ 我只向伊道: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别无道理为他说。”侍僧等伫思,师曰:“ 会么””“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什么不会?”侍僧等乃礼拜。师曰:“破也,堕 也。”侍僧等一时省悟。
2昔有一人,夜宿空亭,有一鬼负一死尸至,续有一鬼来云:是我尸。前鬼云:我在彼处 将来。后鬼强力夺之,前鬼曰:此有一客可为证明。二鬼近前问:是谁将来?其人思惟:二 鬼凶恶,不如实言。遂指前鬼云是彼将来。后鬼大怒,隧随拔其人一手食之。前鬼曰:是吾 累汝。随拔尸一手被之,通身拔食既尽,前鬼一一以尸补之。鬼去,天明。其人心中狂乱, 乃至祗陀林,见诸比丘问曰:我有身否?由一僧坊至一僧坊,绵如是问。有尊者曰:此知无 身,可以度矣。遂谓之曰:汝本无身,乃假借四大以为身耳。其人大悟,证阿罗汉果。
此二公案中,灶神因悟得泥瓦合成,性空无我,顿灭我执,证体无生,便得解脱升天,侍者 亦因之得悟,而后一人亦因解脱身见而证阿罗汉果。正如圆觉云:“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幻心灭敌,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此时,即 相当于禅宗之破参。
又如《维摩经》云“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做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 ,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者 ,皆因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无我,又此病者,皆因着我,是故于我不 应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做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 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当作是念:此法 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
既已证得人空,尤须细检法执,若住于空中,志意狭劣,不思进取,不明空有不二之妙理, 则堕入二乘中。若知空不住,广发大愿,悲智双运,示入生死,勤集一切福德资粮,则为初 地菩萨矣。入地以后,无修而修,无证而证,已非地前披枷带锁之修行。
四、修行过程中的我执--智境四相。
众生由虚妄四大之身,虚妄尘影之心,幻生虚妄烦恼,流转虚妄六道。厌憎流转者,又妄见 解脱涅 。众生因有无明主宰故,往往以虚妄不实之执我,廖言取证,自谓成就。如果识得 四相,可以拣别法的邪正,防止修行入于岐途。也可于此,知修证之次第。
1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即修行所得境界。无论何种胜妙境界,即使证得空性,证入 清净涅 ,若执取境界,不忘能所,仍为我相。
2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修行所悟妙理,无论悟到有我也好,无我也好,能所双亡也 好,平常心是道也好。即使已悟入微妙涅境界,如果此悟智不除,执著觉理,犹名人相。
3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存有所了,知我相人相之非,即以觉了之,常觉 不住,然犹有离在意中,或自己证空性,而犹有度生情累者,亦是众生相。
4寿者相。觉照绵密,前相已泯,变返照而为寂照,渐入无为之境,然犹有此清净觉照之 一念,执之则非。
总之,有照有觉,俱名障碍,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其中我相大致对应色受阴区宇,人相对 应想阴区宇,众生相为行阴区字,寿者相为识阴区宇,可参考《楞严经》。
五、如何检验自己是否还有法执?
多生累劫的执著,坚固隐微,无所不在,所以我执是否除灭,可以成为修道是否成就的检验 标准,亦可说是明心见性的指标。真正证道的人,于道无得,亦无成就,“如汤销冰,无别 有冰,知冰销者”。此境界已非思惟语言之所能测了。唯是“如人饮水,冷暖自”而已。
众生由妄想著我,“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嫉。”即于顺境起贪,逆境起 嗔,中庸境起痴,由此三毒,更生无量烦恼。所以人执未泯者,则触境逢缘,自然有碍,不 能自在解脱。法执犹存者,如果有人赞叹彼所得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即生 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游戏诸根,曾未暂歇。
“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
我执的潜伏是如此的隐微。崇尚实修的禅宗祖师,则以打机锋、下转语等生动活泼的妙法, 相互砥砺,相互勘验,激励后学。“棒下无生忍,当机不让师”,于是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 公案故事。
公案一:鼎,首山高弟(首山省念禅师之弟子),望尊一时,衲子非人类精奇,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门弟子气吞诸方。师(慈明禅师)发长不剪,弊衣楚音,通谒称法侄(以法侄 身分求见,因慈明嗣汾阳善昭,汾阳亦嗣首山),一众大笑。鼎遣童子问:“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亲见汾阳来。”鼎扶杖而出,顾见颀然。问曰:“汾州有西河狮子,是否? ”师指其后,绝叫曰:“屋倒矣!”童子返走,鼎回顾相矍烁。师地坐,脱只履示之。鼎老 忘所问,又失师所在。师徐起整衣,且行且语曰:“见面不如闻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 及。叹曰:“汾州乃有此儿耶?”师自是名重丛林。
【按】鼎虽名重,见地不彻,拖泥带水,输于后生矣。真修道人,不敬持戒,不轻毁禁,不 敬久习,不轻初学。若取相分别,转修转远矣。
公案二:赵州从谂,至天台山国清寺,见寒山、拾得云:“久闻寒山、拾得之名,到来只见 两头水牯牛。”寒山、拾得即作斗牛状,“叱,叱”咬牙相看,谂便归堂。一日,寒山、拾 得问谂:“来做什么?”谂曰:’礼拜五百尊者。”二人云:“五百水牯牛尊者。”谂:“ 为什么却做五百头水牯牛?”寒山:“苍天!苍天!”谂呵呵大笑。
【按】真正破除二执之人,破人执故,不着有,不落生死;破法执故,不住空,不落断灭。 游戏自在,无所住着。不于三界现身语意,所作所为,常人莫测,尤其作家宗师相见之时, 机锋交敌,更娄了看,恰如高手过招,未见举手抬足,人影未晃,胜负已分。祖祖佛佛,犹 是空花水月,且道寒山、拾得、赵州尊者,与水牯牛是同是别?
初地菩萨,证得二空真如故,远离一切怖畏之事。如《华严经》中所说。
1菩萨离我想故,尚不爱自身,何况资财,是故无有不活畏(初学菩萨行布施者,恐已不能 过活故而不能尽所有)。
2不于他所希求供养,唯专给施一切众生,是故无有恶名畏(恐已恶名,不能为和光同尘之 行。如祖师云:只能入佛,不能入魔)。
3远离我见,无有我想,是故无有死畏(虽发广大之心,然恐死而不能舍身命)。
4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恶道畏(恐已堕于恶道,而对治不善法)。
5我所志乐,一切世间,无与等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恐众多之人,或威德 之人,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
一切未证空性之人,不能离此五畏,所以如有自称悟道之人,不妨对照一下,看自己还有没 有这些怖畏,如果有的话,那么离悟道只怕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呢?!
以上略述了我执的内容及除灭方法,最后以工佛偈中两首来作结,普愿众生离苦得乐。
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