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古刹 九龙荟萃
石门古刹 九龙荟萃
■ 郑晓江 邓 安 杨雪骋
--------------------------------------------------------------------------------
《世界宗教文化》2004年第4期
春雨飘然,大地裹上了一层淡蓝色透明的烟岚,忽雨霁天晴,四周的群峰一时明朗生动起来。赣西山区,峰峦叠嶂,满眼的翠绿,漫天的清新,大地被春雨一洗,更显妩媚动人。我们一行四人,越千山跨万水,由南昌而安义而靖安,出城西行,车沿溪涧疾驰。越过谌母岭,穿过大梓河。但见路两旁古木参天,清流潺潺,田园如诗如画,带给人无尽的欢喜,也让我们不知不觉中抛却滚滚红尘无穷的烦恼,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诸般美景和静谧。拐过一个弯,眼前忽现一座大丛林,禅楼栉比,梵宫林立,新建成的放生池呈半月形,正中一座观世音菩萨像,手持玉净瓶,庄严慈悲;迎面有座大牌楼,四柱三门七檐,琉璃瓦覆顶,巍峨壮观,额坊正中有赵朴初居士亲题的“马祖道场”四个行楷大字,旁边则镌刻着“江右禅宗”,立柱上有现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宝峰寺方丈一诚法师亲撰的楹联:“宝峰净域,法雨源流,天下丛林从此启;马祖道场,宗风广被,西来大意个中求。”这一联点明了宝峰寺乃天下丛林之源,因其是马祖道一的归骨之地,亦因此而成为历史上众多高僧求法之处,是为中国禅宗之渊薮。
江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妙安法师等数人在山门外迎接我们。在他的介绍下,我们尽情地饱览宝峰寺四周的山水之景。据史料记载,寺原名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始建于唐朝中期,距今已1200余年,因其地处泐潭之滨得名;又因为寺建在石门山内,所以民间又有“石门古刹”之称。唐宰相裴休有诗赞此地:“泐潭灵胜地,祖榻锁云嵋;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岁华空白老,消息更谁知?到此惊尘虑,功名乃可遗。”吟罢其诗,再放眼观这块灵胜之地,可以发现,宝峰寺背倚宝珠峰而立,是山逶迤而来,中忽突起半圆形山峰,极象一枚硕大无比的佛顶珠。其周边有七条山岭,伸屈蜿蜒,共聚首在宝珠峰,左右又有二山环抱山门,整个山形好似九龙竞珠,汇为一处,是谓“九龙荟萃”。我不禁有些感慨:这宝峰寺周边的山形,乃鬼斧神工造就,山灵水秀,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实为天下形胜之地。清代文人舒慕芳誉此地为“洞天福地非人间”,而宋代高僧善权大师曾赋诗赞宝峰山势云:“兹山甲天下,葱翠自开辟;石磴空自清,峰峦映金碧。”真是好诗,道尽了宝峰之妙。
大约在唐代天宝年间(742—756),一位来自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的水潦和尚偕师弟道通禅师游方至此,他们行走多日,不免乏累,寻一块溪边巨石安坐小憩,饮罢甘泉,进斋饭毕,抬头细细观览四周,“见诸峰蜿若龙蟠者,爱而筑室居之”,这即宝峰禅寺之始。这个水潦和尚看来是一个爱好山水美景的高僧,他的师父就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马祖道一,正是他让宝峰声震寰宇,显扬于世。
据道光五年《靖安县志》和禅宗典籍《五灯会元》记载,水潦禅师的籍贯、姓氏、来于何处、生卒年月一概为世人所不知。一日,马祖自豫章(今南昌)来泐潭,水潦和尚初谒师尊,问:“如何是西来的意?”意思是说:师父,您给我说说西来的佛法究竟是何意?我等怎样才能成佛?马祖却说:“礼拜著!” 水潦和尚遵命五体投地礼拜下去,马祖当胸一脚将其蹋倒。水潦和尚忽大悟,站起来拊掌呵呵大笑说:“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马祖在言语上没说什么法,只是一脚,水潦和尚被踹倒却礼谢感激不尽,这是为何呢?
在马祖看来,“平常心是道”,习禅者,举首投足、动心起念,乃至咳嗽扬眉、弹指眨眼,皆是佛性之显现,人们只要是“任心”,专注于“息心养神”,一任性之真,便可得佛法真意,便能修得真佛。因此,当水潦和尚问“西来佛法意”时,便是犯了外求之误;马祖当胸一脚,就是以一种极端的举止,当头棒喝的方式来破水潦和尚的执迷不悟,截断他的法执和言执,让他直指本心,明心见性。水潦和尚不愧是马祖的高足,顿时就开悟了,后来,水潦和尚常常告诉众僧说:“自从一吃马师蹋,直至如今笑不休。”
水潦和尚为何“直至如今笑不休”呢?这也许是他学得马祖的禅法后,受用无穷,后来他也运用来教授弟子。一日,法堂上,有一僧以手作一圆相撮向水潦和尚。他不言语,只是三拨,亦以手作一圆相,指向对方。僧人忽有所感,纳头便拜。水潦和尚抬手就打,道:“这虚头汉!”僧人并无怒意,又问:“如何是沙门行?”水潦和尚说:“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僧人不解,复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水潦和尚拊掌呵呵大笑,不置一词,“凡接机大约如此”,而僧人也真正有所悟解。由这一禅宗公案来看,宝峰寺开山祖师水潦和尚是得了马祖道一真传的。
我们在寺门外信步而游,漫无目的,似乎也有点“平常心”,但同时又不免思绪纷纷:水潦和尚自建庵于宝峰后,当然要礼请师尊来游;而马祖恰恰是个游方四海弘扬禅法的高僧,足迹遍天下。他一生二到宝峰:一是在唐贞元元年(785),他与众徒同游宝峰,山川秀丽,层峦叠嶂,危崖壁立,溪水清幽,马祖陶醉其中,乐而忘返。第二次是在唐德宗贞元四年?穴788?雪正月,马祖道一大师再登石门宝峰,悠游山水之间,见“洞壑平旷,顾而乐之”,对一旁的僧人说:“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下之意,他相中了宝峰做为归葬之地,而且预言一个月后便将圆寂。众僧当时并没有把此言放在心上。
马祖回钟陵开元寺?穴今南昌佑民寺?雪不久,染疾卧床,僧人们关切地问:“大和尚觉得如何?”马祖云:“日面佛,月面佛”。众僧忽有所悟。马祖这句简洁的话出自《三千佛名经》,经中说“日面佛”有寿一千八百岁,而“月面佛”寿只一昼夜。马祖之深意为:人嘛,寿一千岁也好,活一昼夜也罢,此生理性生命的长短并没有什么好执著的,关键在明了生死之道———佛法,做到长命也安然,短寿亦安心,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岂不快哉!
二月初一日,马祖沐浴更衣,跏趺入灭,世寿80。荼毗得舍利无数,弟子们遵师祖生前的遗嘱,灵骨归葬宝峰。时任江西观察使的李兼是马祖的皈依弟子,举办了盛大的归葬仪式:“辍诸侯之旌旗,资释子之幢盖”。《宋高僧传》载:“其时,日变明晦,人萃遐迩。楫覆水而为陆,炬通宵而成昼。山门子来,财施如积。邑里斋供,饭香普熏。”称得上是人流如潮,供奉无数,隆重而庄严。在中国佛教史上,马祖的葬礼是继华严宗法藏大师归骨嵩山、净土宗善导大师瘗塔秦岭之后的佛门第三次盛大葬礼,真是“礼视齐斩,人倾国城”。唐贞元七年?穴791?雪,国相左仆射权德舆奉唐德宗旨意,主建石门马祖塔,并亲撰塔铭;唐元和年间(806-820),唐宪宗赐马祖谥号“大寂禅师”;唐大中四年(850),江西观察使裴休奉旨主持重修马祖塔,赐塔名为“大庄严塔”,又颁赐“宝峰”匾额;清雍正十三年(1735),清世宗又加封马祖为“普照大寂禅师”。
《舆地志》中有言:“尔宝峰之盛,正以马祖藏塔盛也”。马祖归骨宝峰,其实并非仅仅看重宝峰绝佳的山水风光,而是以其“幽偏自久”,“是谋薪火尘劫之会,非议冈阜地灵之吉”。认为宝峰这个地方,偏僻静寂,正是修佛习禅的好去处。后来,众多弟子果然云集此地,又点化出许多高僧,禅风由此大盛天下。宋代大诗僧惠洪有诗云:“三界无家谁适从,大千俱集笑谈中。江南湖外梦到晓,宴坐经行月运空。狐死怀生正丘首,鸟栖知暖择南风。石门今日名天下,想见沿崖一径通。”
马祖的葬礼毕,百丈怀海大师即傍墓结茅,以报恩守孝之心修行,并主持宝峰佛事。十方衲子闻风而至,参禅问道者络绎不绝,如沩山灵祐,参禅于怀海,后居湖南沩山,成为禅宗沩仰宗开创者。耽源应真禅师,曾与怀海大师论道于宝峰,后出居吉州(今吉安)耽源山,与慧寂禅师说法,传“圆相”给慧寂,后慧寂居袁州(今宜春)仰山,以画圆相的方法开“仰山门风”,成为沩仰宗另一开创者。云岩昙晟禅师,幼稚时即在宝峰出家,后至修水云岩寺传法,收良价和尚为徒,良价又回宝峰习禅,后至宜丰洞山建寺,成为禅宗曹洞宗祖师之一。黄龙慧南禅师,曾在宝峰参禅悟道,后迁修水黄龙寺,成为禅宗黄龙宗之祖。另外如九峰道虔、东林常总、宝峰克文、觉范慧洪、大慧宗杲,等等,这些在中国佛教史、中国禅宗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和尚,都曾在宝峰习禅修道,尔后才开宗立派,宝峰于斯大盛,名扬天下,影响深远。
拉回遥远的思绪,我再仰观高耸的牌楼,“马祖道场”四个大字在春日的映照下,金碧辉煌。一旁的放生池,碧波荡漾,流金溢彩;不远处的小溪,清泉淙淙,几声鸟鸣在空谷中回荡,古刹庄严,梵音袅袅。妙安师傅又召呼我们去看立于山门外的一块石碑,上刻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书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下款刻“南宫此迹向在盱眙摹刻兹山永壮名岳”,“道光丁未仲秋邑人舒化民识住持僧如盛泐石”。
在山门外徘徊良久,沉思良久,我们缓步跨入了宝峰禅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